02.25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袁武

1959年9月生於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藝術系,獲學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獲碩士學位。

歷任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教授;北京畫院執行院長,2017年3月辭去北京畫院執行院長之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畫院專業畫家,國家畫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作品《大雪》曾獲全國第七屆美展銅獎

作品《沒有風的春天》曾獲全國第八屆美展獎牌

作品《九八紀事》獲全國第九屆美展銀獎

1997年被全國文聯評為中國畫壇百傑

作品《抗聯組畫──生存》獲全國第十屆美展金獎

越花俏 藝術含金量越低——

1、我不希望學生直接學我的筆墨方法,屋子裡建房子,能蓋多大?我們離得太近,學得太像我就是“近親結婚”。我有學畫的源頭,不要模仿畫家特有的表現效果,這些效果基本都是原創,你掌握再熟練,也是別人的東西,影響你的藝術表現和想法。

2、藝術創作是一件痛苦的事,但這痛苦要來自於心靈和大腦,而不是軀體勞作的痛苦。現在許多畫家的苦都是來自制作的艱辛和巨大創作的勞作之累,將繪畫引向了複雜、巨大、精細的工藝製作和材料運用之途。

3、意象造型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是具象和抽象之間的一種形式,意象有時有具象的元素,有時有抽象的元素,意象造型更多的含有詩情和性情。

4、好的作品需要你的技術、你的才能、你的經驗,更需要你的靈光一現和當時的情緒。

5、表現語言沒有對錯,只有高下。藝術表現一定符合畫家的審美,有人喜歡簡單,有人喜歡複雜,這與表現對象無關,與畫家性格和師承有關。

6、看好的畫家寫生,你會發現一個問題,他比你用的時間長,他能簡、也能繁,他能畫出許多你看不見的東西。

7、藝術不是科學,藝術不講道理。

8、寫生時,要把形象特徵抽出來放大,強化,把常規形象忽略,即主觀,編導致概念,抄導致匠氣。

9、越花俏,藝術含金量越低,樸素是一個好藝術品的重要元素。

10、儘量不要靠比例確定造型,要靠感覺。

11、繪畫作品一定要熟後生,才會非同凡響,熟後熟一定油滑、匠氣。

12、倪瓚、漸江的藝術,不僅有筆墨、有文化,最重要的還要有心態。

13、繪畫中的構圖是作品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美術館看展覽,最先吸引你的不是技法有多好,形象有多精彩,是不是大名家,而是構圖,特別是外輪廓線的把握和設定。

14、把畫面畫鬆了很難,把畫面畫整體了也很難,畫畫最常犯的毛病是緊了,碎了。

15、一幅好的中國畫作品應該有三遠:離別人繪畫方法遠;離真實生活遠;離科學道理遠。

16、形象是有兩種區分的,生活中的生理造型;繪畫中的藝術造型;兩種造型都要有距離和分界。

17、藝術不能較勁,不是畫的時間越長就越好,不能量比。

18、西方素描給中國畫最大的啟示,不是光影、明暗、立體,而是整體的把握。

19、人物寫生要把握三層關係;一、整體與局部的關係;二、主觀與客觀的關係;三、筆墨與造型的關係。

20、一個普通的藝術家,一輩子靠技術吃飯,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一輩子靠感覺吃飯,一個藝術大師,一輩子靠個性吃。

21、當一個畫家發展到一個高度後,就不能什麼題材都畫,否則你是沒有藝術方向的,不能什麼技法都用,否則你的藝術是不成熟的,不能什麼展覽都參加,否則你是沒有思想的。

22、一件作品不必太完美,沒有毛病,就沒有個性,完美往往就接近通俗,通俗不是錯誤,但卻是沒有藝術高度的。

23、現在畫寫意人物,畫臉全力抄照片,服裝、身體卻又大筆耍筆墨,其實這是比較低的表現手法,因為它犯了一個藝術表現的大忌!不協調,格調也不高。

24、繪畫高手與低手的區別往往是畫得越好,整體感覺越強,畫的越不好、越繁瑣,主觀的東西少、概括能力差,面面俱到,從頭畫到尾,是平庸畫家的通病。

25、線描是什麼?是簡化到只用線的藝術語言來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不能白衣服就用淡線,黑衣服就用重線,這樣用線就失去了線描單純的意義。

26、練習速寫的時候要練寬、練深、練活。寬是什麼?表現力。不能說只會畫老人,只會畫破屋子,臉上沒褶的年輕人就躲著不畫,挺直平整的房子就繞開不畫,所謂的練深,就是對物象的理解,要複雜的東西簡單畫,簡單的東西複雜畫,要概括和強化並用,藝術表現不能單靠技法解決,藝術需要一些主觀感覺,只有這樣,你才會發現幾個畫家畫同一個模特,都會畫出不同的藝術形象。練活,就是繪畫表現的應變能力。

27、造型,不只是比例、特徵、形象,還有感覺和習慣。

28、現今中國人物畫狀態:一抄照片,又細又膩又俗,二軟,線軟、形軟,沒有用筆。三乏味,沒有筆墨味,沒有繪畫味,沒有趣味。

29、藝術的感覺,有時是靈光一現,不是隨時都有的。

30、我們的畫裡面看不見自己的情緒,性格,大家都在運用一種公共模式創作,是相同的表達方式,是大家都認可的,大家都能駕馭的方法。所以現在的作品多是平庸的。

課堂教學語錄——

1.我帶水墨寫生課六週,先提個要求:你們每人每天畫十張速寫。如果不想畫,事先和我打個招呼,不好意思可以找個紙條,簽上你的名字,說你不想上我的課,可以不畫;如果不吭聲,對不起,檢查到你沒畫,就別上水墨寫生課,圍著模特轉圈畫二十張速寫。你們畫畫不要跟模特叫板,用國畫的材料和手法你能叫過真人嗎?你看到十分畫出三分就夠了,你累死也畫不成真人的樣子!你的目的是將有血有肉的人轉型為有筆有墨的畫。

2.你是在畫畫,不是個工匠藝人。你的畫成立就行了,不要管的太多,涉獵的太多。

3.這個人長得漂亮,你要畫得比她更漂亮;這個人長得不漂亮,為什麼不漂亮,你要找出她的最突出的特點加以強化,畫出她的個性。

4.你不要總過來看我怎麼調顏色,更不要記我用的是什麼顏色,我用色的方式多著呢,你能全記著?我從來沒有用胭脂上臉部,但我今天就用胭脂上,因為他的健康色特別重。

5.在寫生過程中,不要怕畫壞了畫。不就一張宣紙嗎?畫壞了又怎麼樣,別人看不見時你偷偷扔了就是,畫壞了沒人殺你,為什麼總是這樣縮手縮腳地磨蹭!

6.剛開始時,我要求你的造型,把筆墨放在第二位。一張畫筆墨差了,形好還可以看。一張畫形差了,筆墨再好,也不能看。

7.你寫生時既要尊重模特,又要和模特保持一定距離,就如放風箏,風箏自由飛翔,但手裡拽著線,隨時可以拉回來。你和模特都是自由的,但又有些聯繫。

8.你的速寫不要有那麼多斷線,要多用長線,特別是外廓線,腦袋和身子,手和衣袖不能斷開畫。

9.見了我就躲,你以為畫幾張工筆畫,造型就過關了,誰告訴你畫工筆只靠臨摹就行,不能畫速寫,不會對對象寫生,總是靠畫臨來摹去的,能成人物畫家?扯淡!

10.有人問我耳朵怎麼畫?我告訴你,我不知道,我又不是在教數學,告訴你方程式。你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但你要記住是在畫耳朵。

11.素描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訓練你處理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能把畫畫的協調,有整體感是很難的。

12.深入與細緻是兩個問題,深入是順著一條線往裡走,細緻是把每一個點的表層都畫一遍。

13.任何藝術表現都有取捨。必須強化一些東西,放棄一些東西。一場戲有主角,有配角,有高潮,有低潮。一幅畫也應如此,讓觀畫者看的不累。按照你的設計,你的筆路鬆弛地有節奏地看畫,既有看點,又有空間。

14.面對人物寫生時,先要尋找一個突破口,牢固地抓住,狠狠地去表現,讓畫面呈現出作者的主觀意志。

15.畫一個人的時候,要注意他形態的趨勢。在一幅畫中人物的動勢是很重要的。

16.手也是有個性的,觀察要仔細,一定要畫出特點。

17.線的疏密組合比干溼濃淡更重要。

18.造型一定要整,要概括小東西,用幾何形去歸納。

19.我認為速寫是解決造型問題,蒐集素材可以邊畫邊拍照片,我不畫動態速寫,因為容易畫概念了。編的成份太多,當然我也畫不下來,對象又跑又跳,我心裡發毛,大腦一片空白,一筆也下不成。

20.寫生時實際要過兩個關口。一是發現對象特徵,二是把特徵再搬到紙上。要憑感覺抓住特徵,

21.我不畫的地方永遠不畫,畫畫不能面面俱到。

22.在畫對象時,當感覺到的東西與事物之間有所差異,那麼尊重你的第一感覺去畫。因為第一感覺往往發現的是最具個性的東西。

23.你感覺畫壞了,說明你在思考問題,如果每天你都感覺沒什 麼不妥,你就畫油了。

24.有些人就是不能放開畫,不敢把窗子打開,怕進來魔鬼,就不想或許進來的是美女呢。

25.對對象寫生時,簡單的東西往復雜了畫,複雜的東西往簡單了畫。

26.兩條對稱的辮子,我要是畫的沒有輕重虛實,沒有取捨,那 麼連傻瓜都會說我是傻瓜。因為你是在畫畫,不是在編辮子。要是李連英給慈喜梳頭編成這樣的辮子肯定是要殺頭的。這就是藝術與生活的區別。藝術有時是不講理的。

27.你每天都拿著速寫給我看,我每次都給你指出毛病,你就是不改,我指出的毛病還是昨天的毛病,你是不是也往痴呆的方向帶我?

28.你今天問我手腕怎麼畫,明天問我手指頭怎麼畫,我怎麼知道你該怎麼畫這些具體的小東西,你去畫一百張速寫就知道怎麼畫了。

29.畫畫要用思想去畫,否則就象一個傻子畫工筆,你告訴他染一百遍,他決不染九十九遍,但如果畫五十遍以後,你讓他停下來,說現在開始用思想畫,他就蒙了,問你什麼叫思想?我還沒染完呢。有些人就是這樣用功,但就是畫不好畫。

30.畫人物寫生,要儘量樸素地去表現,要抓住個性特徵,要讓人感覺到生活中確實有這個人,而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要強化他的特徵,而不是淡化,不要老盯著一個局部不放,你會越看東西越多,越看越沒個性,要整體地去看。

31.畫鼻子,一定要看眼睛,嘴巴等,畫別的地方也是一樣,要相互照顧到,參照著畫,這樣才能更好地確定形象特徵。

32.兩隻胳膊取捨的挺好,但你還嫌肚子沒畫好,等肚子畫好了,你又想畫腸子,畫畫的過程中應該知道適可而止,你是在畫人,不是在解剖人。

33.你畫的太平均,從頭到尾沒有精彩的地方,如果你每天這樣畫一遍模特,你不覺得乏味?你不乏味,看畫的還乏味呢。

34.某同學在畫上題“袁老師說畫得太溫和,就顯得太平,太沒品位”。袁看後說“畫得太溫和就是太甜、太俗氣,不是太沒品位,離品位還遠著呢,根本談不上!”

35.造型的準和真人的準是不一樣的,我反覆地說你們就沒記住。畫是藝術的形象,人是自然的形象。自然形象是靠吃飯,喝水,運動長成的,藝術形象要靠藝術技能、審美情趣、藝術表現完成的。

36.如果你畫一萬張速寫,造型還不進步,你再琢磨一下還有什麼別的愛好。

37.水墨人物寫生就是面對模特作畫,所以一切對形的理解和畫面組成都從對象身上做起。“似與不似”是中國畫的一個很著名的理論。寫生也在此理之中,作畫過程實際上是畫者和被畫者共同在紙上走,作品既有客觀存在又有主觀表現。

38.水墨寫生時,色彩往往受到了限制,因為太講究筆墨的表現會阻礙顏色的運用,其實在現在人物水墨寫生中,應該增加色彩的比重。模特的著裝是很重要的成份,關鍵是怎樣設色。在畫色的過程中,不僅要“隨類賦色”,也要“骨法用色”。顏色不可平塗,要像用墨那樣“見筆”。

39.你們不要和我一樣也慢行筆,慢行筆不是國畫的唯一方法。我這樣畫是因為認為這樣的行筆線有金石味,這只是一種審美趣味,林風眠、方增先、劉國輝都行筆快,構成一種節奏感,也成立,是另一種美。不要跟著老師跑,要表現自己的趣味和對藝術的理解。要打破師傅帶徒弟的老套路學藝術方式。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抗聯組畫──生存 200cmx370cm 獲全國第十屆美展金獎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生存局部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生存局部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生存局部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創作生存工作照(2002)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大雪 90cmx210cm 獲全國第七屆美展銅牌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人流 290cmx120cm 2008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人流局部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人流局部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人流局部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人流局部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大江東去──黃興 370cm×215.8cm 2017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大江東去──蔣介石 370cm×290cm 2017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大江東去──李鴻章 368.4cm×144.8cm 2017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大江東去──袁世凱 335cm×274cm 2017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百年肖像──孫中山 35cm×54cm 2016-2017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百年肖像──章太炎 35cm×54cm 2016-2017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百年肖像──梁啟超 35cm×54cm 2016-2017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百年肖像──蔡元培 35cm×54cm 2016-2017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蔣兆和 173cmx74cm 2006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魯迅 173cmx74cm 2006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齊白石 173cmx74cm 2006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北方秋天的肖像 90cmx150cm 2005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垓下歌 220cmx160cm 1997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在海邊 90cmx100cm 2003


求藝筆記 | 袁武繪畫藝術瑣談

朵草 120cmx240cm 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