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影響麵包最後成品的因素有哪些?

劉寬新


影響麵包成品的因素,最主要的有以下幾種:

1. 發酵粉加入的比例,一般麵粉與發酵粉的比例為100:1,如果發酵粉放置太少,會導致面發發不起來。太多也不好,就按這個比例放才是最合適的。

2.揉麵時間,用手揉的話,基本上要在10分鐘以上了,不管用什麼揉麵,最後要出現手套膜是最好的狀態。烤出來的麵包才會蓬鬆細膩拉絲。

3.發酵時間,發酵時間要跟據季節的溫度不同而不同,可以肉眼觀察,第1次發酵至兩倍大,即可揉麵排氣,進行第2次發酵至1.5倍大即可烤制。

3.烘烤的溫度與時間,一般如果用低溫烘烤,就要烤制時間比較長。高溫烘烤的話,適合體積小一點的麵包胚,可以快速烤熟,體積大的話用高溫的話表面容易焦,因為考制時間比較長,這是可以採用表面遮蓋錫紙的方法。

至於麵粉的品質,當然不同品質的麵粉做出來的口感也有區別的,用高筋麵粉做出來的口感比較好。

我的頁有很多真人出鏡的美食視頻,歡迎觀看。








有料巧廚


影響麵包最後成品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從選料,和麵、發酵、二次發酵、成型,烘烤每一步都要求嚴格操作,混合的比例和烘烤時間都要控制好。比如牛奶和麵粉混合的比例失衡,牛奶放入太少導致和麵太乾難於發酵,牛奶放太多則導致麵糰太稀最後就難揉成形,這裡說的是家庭做法,揉麵的時候強調一定要揉出手套膜,這樣烤出來的麵包才會層次分明,二次發酵必不可少,發酵過程中一定用保鮮膜蓋好,以免蒸發表面水分,影響最後揉捏定型,其次,雞蛋和酵母投入,雞蛋一定用新的,冷藏過的雞蛋需提前拿出來回溫再打入麵粉中,酵母(耐高糖的酵母更適合一些)也要按比例來,例如:一般300克高筋麵粉5克酵母就可以了,太多或太少都會直接造成發酵不好,影響最後口感,10克白糖和2克鹽就行,白糖促進酵母發酵,再說一下烘烤,二次發酵好的麵包進烤箱前需把烤箱預熱好,上下各200度,開始烘烤時再調上下管160度,烤十分鐘拿出來必須刷一層薄薄的蛋液,增加色澤度,再次放入烤箱烤30分鐘(不同品牌烤箱,溫度也各面有差異)出爐後放涼,裝入袋,也可直接享用





阿花姐廚房


麵包成品不良上,比如體積小,膨脹不足,收腰,組織粗糙這些,那麼影響麵包最後成品的因素有哪些?原材料、打面、發酵、整形手法、烘烤環環相扣,每一個都至關重要,都決定了麵包的品質。

今天我們先來聊聊原材料。麵包製作中兩個重要的原材料是麵粉和液體,是整個麵糰佔比最大的2個部分,直接影響了麵包的品質。

01 麵粉

高筋麵粉粉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只要不是特別劣質,基本不存在因為麵粉而做不成功麵包。但每款麵粉的蛋白質含量不同、灰分不同,加工精細程度不同、風味不同導致每款麵粉操作起來在麵糰攪打程度上、吸水性上、成品風味上都不盡相同。

所以在麵粉的選擇上推薦大家開始的時候可以多嘗試,國產的、進口的、便宜的、貴的都試試,感受一下不同麵粉的區別,在嘗試之後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麵粉就不要經常更換了,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的穩定性。

02 液體

麵包製作中雖然可以添加的液體種類非常多,但水依然是最主要的那一個。水除了關係到吸水性,放置的多與少以外,還有水的酸鹼值(PH值)也會影響到麵糰發酵的問題。可能對於不少夥伴會有疑問,感覺也沒什麼太大差別呀?

大多數麵糰的酸鹼值都是在中性水7.0左右易於發酵。所以,如果加入鹼性較強的水,酵母的活性相應減弱,就有可能導致麵糰膨脹失敗;相反,若是酸性較強的水加入,酵母過度活躍反而無法控制(酸性環境利於酵母活動,容易發酵過度),還會致使麵筋有輕微鬆弛,鬆散的狀況。

水除了酸鹼值會對製作麵包有影響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水質的優劣。

因為麵包做出來,畢竟是吃進肚子內,水質不好,麵包的口感有差別,而且對身體也有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