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孙悟空的金箍棒为何是13500斤?背后有什么玄机吗?

宰少


如来曾经对唐僧说过:“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



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

如来命阿傩、伽叶两位尊者传给唐僧的经文总共是35部5048卷。而灵山共有《法》、《论》、《经》三藏35部,计15144卷。

大家注意一下,传给唐僧的5048卷正好是灵山全部经文15144卷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三藏中的一藏。

唐僧取经走后,观音菩萨对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这说明唐僧取经花费的时间也是一藏之数的5048天。

《西游记》上写了唐僧师徒来到玉华国,玉华王的三个儿子拜悟空兄弟学艺。八戒对三个王子说过:“我的钯也没多重,只有一藏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沙僧的禅杖“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对5048和15144这两个数字有所认识了,它们就是佛教说的一藏和三藏之数。

孙悟空的金箍棒乃是大禹的“定海神针”,虽然出身没有八戒那柄太上老君亲自打造的钉耙尊贵,但威力比钉耙高多了。它可大可小,无坚不摧。所以按照等级来说,金箍棒等级要高于钉耙。钉耙是一藏重,那棒子就要超过一藏。

而根据中国人的“满则亏”的心理,金箍棒也不能超过代表圆满、至高无上的三藏之数15144,所以必然要比这个数值低。

为什么是13500斤而不是其他数字?这里面有个说法。

咱们用15144减去13500,得到的差是多少?是1644是吧?1644有什么含义?大家记得吗,1644年,崇祯吊死煤山,大明灭亡的年份。据说这是《西游记》隐藏的一个预言,只是知道的人不多而已。

咱们的《红楼梦》早已形成了专门的“红学”,所以很多隐晦的意思都被挖了出来。而《西游记》大家只把它当成消遣,没有人注意到里面隐藏的东西。

正因为与代表圆满的三藏之数有着1644的差距,所以孙悟空的金箍棒设定为13500斤。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刚日读史


这根神兵本是太上老君所炼,被大禹王借走治水,测量天下江河的深浅(实际成了一把尺子。。。)。大禹治水结束后,这件神兵就被留在了东海龙宫之中“永镇海藏”。到了孙悟空学艺归来到东海龙宫接兵器时又被孙悟空得到,成为了他的随身兵器。

作为一件由道教大神老君炼制的神兵,自然不可能只有很坚硬和自由伸缩这两种功能。既然是号称“如意”,那么金箍棒肯定可以按照主人的心意“随心变化”。主人需要它重,主人需要它轻时它就轻。不然的话,孙悟空在原文中经常变成小飞虫之类的昆虫打探消息,事先也没见他将金箍棒取出托给谁存放看管。如果此时金箍棒还是13500斤,那别说孙悟空带它打探消息了,飞不飞的起来都成问题。

以上就是风月对题主问题的回答,风月才疏学浅,有什么疏漏之处欢迎读者大大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也请您点赞关注,风月拜谢了!!!


风月笑平生


135用工制度,就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养活五个人。现实中也是,孙悟空师徒4人加上白龙马,一共五个。唐僧是领导自然不用干活,猪八戒是天蓬元帅,曾经也是领导,虽然被贬职了,但余威还在,不干活偷偷懒也没人说什么。沙僧是卷帘大将,也是领导级别,但有唐僧和八戒在,他就是一小官了,少说少做,只要不出事就好,明则保身,不犯错就是功劳。小白龙是马,按理说应该干活。但小白龙是个官二代也是个富二代,后台很硬,来这里就是混日子的,所以唐僧虽然是领导,偶尔骑骑马装一下样子就好,平时都是走着,所以小白龙不用干活。孙悟空就不一样了,贫民一个,靠着一身蛮力被选上了,必须干活。所以,只有他一个人干活。一旦有事就是———大师兄,师傅被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抓走了!大师兄,白龙马被抓走了!大师兄,我被抓走了!结果就是,孙悟空一个人把八戒和沙僧的活都干了,却要养活五个人。后面的00就是两只眼睛,一个是玉皇大帝,一个是如来佛祖,实时监控,一旦不听话,分分钟灭了孙悟空。这就是13500斤的由来。


米诺屠龙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这个如意金箍棒的背后是有玄机的,西游记书上写道:“如意金箍棒是孙悟空从东海龙宫得到。”实际情况,如意金箍棒是孙悟空的师傅,菩提老祖给的。

西游记中菩提老祖只有一个徒弟,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学艺的时候,遇到的师兄和师弟,都是菩提老祖虚化的,因为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没有得到任何师兄师弟的帮助。说明孙悟空的师兄师弟都是虚化来的。菩提老祖只有孙悟空一个徒弟。



如意金箍棒是太上老君送给大禹治水用的定海神针。那和菩提老祖又有什么关系呢?菩提老祖其实是太上老君变化而来。孙悟空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宝石,这块宝石变成了孙悟空。这块宝石没有变成孙悟空之前,女娲娘娘和太上老君在33层天上开大会,是女娲娘娘和太上老君决定把这块石头变成孙悟空,有太上老君当孙悟空的师傅,这样孙悟空的一生,是有女娲娘娘和太上老君共同安排的。而菩提老祖是由太上老君变化而来,菩提老祖一直不让孙悟空说出他的师傅是谁,孙悟空一生都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和神仙,他有师傅。所有的人和神仙只知道孙悟空是石猴。



《黄帝内经难经》中写过“人的气息数。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54度,周于身。”金箍棒是由太上老君亲手打造的神器,等同于凡人一昼夜的喘气次数,这也是金箍棒为何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原因。


文众说易经


孙悟空的金箍棒真有13500斤,就如我们知道的一样,神仙在炼制法宝的时候都会在材料里面刻画阵法从而增大法宝的威力


13500斤的重量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就像法宝番天印,采用了被水神共工撞毁的不周山为材料,练成法宝番天印,刻画阵法之后重达一百零八万斤,是圣人的法宝,威力巨大

与之相比的话,如意金箍棒其实只能算是顶尖的法宝,并不是没人能不拿的起金箍棒,而是不能使用,神仙用法力可以搬动万斤,但是动手就不行了,毕竟一个是法术,一个是练体,而孙悟空是灵明石猴,圣体强大,如果不是如意金箍棒认主,很少有人凭身体力量拿动如意金箍棒。


幸运小胖纸



美猴王是人之元心,虚灵不昧,在第一回有感于生死轮回之可怕,遂发心修持,要寻找神圣仙佛。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菩提(觉悟)祖师。而祖师也即是猴王自心中的觉悟心,不是身外师。认识自心后,便得姓名为孙悟空,是佛家的“明心见性”。悟透了一切皆空的真理,心灵就有了绝对的自由,因此,无论怎样大闹天宫,西天取经,降妖除魔,都是人自身意识的活动。


只要有心思的人都会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则是心念的跳动。只要有心,就会翻腾出念头,而且刹那之间便十万八千甚或更远。

《西游记》的西天路是十万八千,悟空一个筋斗即到。说明一念善即在佛国西天,一念迷就在人间东土。猴子爱跳,正是人心的翻腾,故而用筋斗、跟头来比喻“念头”。祖师让他回家,是回归本来面目,复归本心,是修道的关键。


金箍棒重13500斤,照应人一昼夜13500息,是元气,故以金箍箍其两头,怕泄漏。

孙悟空在生死簿上列名1350魂字号,与金箍棒一样,不过少了一个零,丹道学上称之为“炼精化气”和“炼气还神”。


13500是气,1350是神;再去掉一个零而成为135,是丹道学最关键的三个数字。


张伯端《悟真篇》云: 三五一都一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 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归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 是知太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唐僧师徒五圣成真,他成就旃檀功德佛,悟空是斗战胜佛,悟能是净坛使者,悟净是金身罗汉,龙也是护法罗汉,都是各依自性而成。


TT浅浅聊书


传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定海神针,作者也没有交代到底有几根。如果像船锚,可以把船定在海面上。也就是说原理是一样,唯独只有这一根。为什么要定海呢?古代也一样有台风,有大浪。当然要足够强大的东西才能定住海面,使风浪速度放缓慢,对陆地的伤害就没有那么严重。

我们又回归到问题上来,这个棒子为什么是135000斤重。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中国古代盛行迷信。从《易经》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也许就明白了。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以“一”开始以“一”结束,从一而终就是这么来的。“一”是阳性的代表,也就是表示刚强,坚韧。135都是奇数,唯独有几个零。中国古代数学是没有零这个概念,也就说万物从一而生而旺。“一”是奇数也是阳性的代表,中国古代数学把奇数归类为阳性。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和一个配对,形成二,由二引申出三。奇数图形总是形成针尖麦芒,只有这样的性状构成复杂的世界。

所以孙悟空用的定海神针,后面不应该是几个零,而是太重人们无法估量,只好写一个数字。唯独一个“一”又觉得不够严谨,那就干脆用《易经》的话来描述它的重量,“一、三、五”。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不用“一、二、三”或者“一、一、一”。造假就要有造假的样子,什么都“一、二、三”,那这个世界成什么样子了?问题答案的玄机在金箍棒的功能上,它可以大可以小,还可以分身。这些就说明了问题,大和小的重量可以不变,但是分身呢?如果可以分重量那就没有使用价值了。

以上观点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欢迎关注我们,相互交流沟通!


书友会


这个问题其实也没什么玄机,只是道教中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而这个一万三千五百斤和佛教应该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是道教,其一是金箍棒由老君打造给大禹治水,当时应该还扯不上佛教,

其二是金箍棒出场之前有过铺垫

龙王又着鲅大尉,领鳝力士,抬出一捍九股叉来。悟空跳下来,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轻!轻!轻!又不趁手!再乞另赐一件。”龙王笑道:“上仙,你不看看。
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龙王心中恐惧,又着□【左“鱼”右“便”】提督、鲤总兵抬出一柄画杆方天戟,那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见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丢几个架子,撒两个解数,插在中间道:“也还轻!轻!轻!”老龙王一发怕道:“上仙,我宫中只有这根戟重,再没甚么兵器了。”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你再去寻寻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龙王道:“委的再无。”

作为铺垫的九股叉取了三十六天罡数,画杆方天戟取了七十二地煞数,这都是道教里常见的概念,所以后面取的数应该是一百三十五,后面加两个零是陪送。

有人认为一万三千五百是道教中《类经》的说法,说人每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参考之前的取数方式,我个人并不赞同。

那这个一百三十五是怎么来的呢?

我的看法是拆分成天罡数+地煞数+仙人数,也就是三十六加七十二加二十七。

道教对于神仙的品级有三清九仙之说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

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而真和圣的评级定名方法和仙是一样的。

而三和九本身在道教中也有特殊意义,道家讲究三生万物,九是数之极,也是道教中的圣数,虽然还有三灾九难的说法,但是二者相合却没有二十七的说法,所以用二十七代表道教众仙更有可能一些,毕竟金箍棒是道祖太上老君亲手打造的神器,象征着集合了天地大数,众仙之力倒也说得过去。

--------------------------------------------------------------------------------------------------------------------

看到评论区有些朋友认为西游记中的数字是随便写的,那还真是对西游记的重大误解。

《西游记》这本书在数字上其实有点儿强迫症,基本上用到数字的地方都有对应,相比《水浒》里面镇关西切三斤肥肉三斤瘦肉三斤脆骨来说,严谨太多太多。

其实开篇第一回就体现了这种数字的象征意义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包括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意指十方八极极远之地,九九八十一难,在传统八卦中九九之后就是归一,所以要历遍九九八十一难,才能返本归真。


一笑风云过


《西游记》的成书经历了五六百年,从《大唐西域记》到世德堂版《西游记》问世,整个故事体系才完备了起来。不过,金箍棒作为重要的西游元素是明代才出现的。在宋代,诗话版本中的孙悟空并没有兵器,在元代杂剧中的孙悟空,已经有了生金棍。

  

  直到明代世德堂版的《西游记》问世后,如意金箍棒才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在明代,道教尤其是鼓吹三教合一的全真教非常流行。在《西游记》成书的过程中,各种宗教观点逐渐影响了相关作者,导致很多作者将金丹学的理论引入到了小说中。

  

  金箍棒的重量是13500斤,暗合了大数“九”。1+3+5=9,背后的逻辑是,这是穷极之数。同时,在内丹状态下,人通过腹式呼吸,也叫丹田呼吸,一昼夜呼吸的次数是13500次。这种呼吸又叫胎息,是婴儿在母体中,借助脐带的呼吸方式。

  

  胎息相当于先天的元气,又叫“一元”之气,元气不可以泄露,所以金箍棒有金箍。一元象征着人心,而孙悟空本身是心之神。金箍棒的变化,是心的变化,心的变化与神是同步的。所以,孙悟空内心一旦发生变化,金箍棒就会有相应的变化。

  

  如,金箍棒可以变大变小,这是孙悟空本心导致的。孙悟空的本心要变化,所以金箍棒就表现了出来。再如,金箍棒可以变成其他的东西,这也是金箍棒的重要特点,这所反映的也是孙悟空本心的变化。

  

  同时,金箍棒的重量与孙悟空的灵魂编号也是相互对应的。在地狱中,孙悟空的灵魂编号是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正好比金箍棒的重量这个数字少了十倍。尽管如此,这个编号依然有大数“九”的寓意。

  

  既然金箍棒是一气的象征,那么与孙悟空取经之路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孙悟空取经路上十四年,是断魔归本的一个过程。孙悟空一直在降服自己的本心。一旦本心发生了变化,金箍棒就会发生变化,一旦本心收住,金箍棒就会变成针。

  

  如果孙悟空无法收住本心,他就会变成魔头,肆意杀戮。如果降服本心,他就是佛;放开本心他就是魔。这才是《西游记》的核心理念。然而,对他是否降服本心的基本判断来自金箍棒。所以说,孙悟空成佛之后,金箍棒多半会消失或回到东海。

  

  为何是这样呢?主要是因为一旦孙悟空降服本心,金箍棒就不再有变化了。这本身是因为降服本心后,心不动,而金箍棒也就不动了。所以说,孙悟空成佛后,金箍棒也就不复存在了。


历史地理的那些事


1+3+5=9

九为极数,自古人们便对天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拜,而在易经中,象征天的挂就是乾挂,而乾挂中最中正位的就是五九爻,所以自古对皇帝之位的称呼就是“九五之尊”。

前面1+3=4,与正中的3合起来就是三四一十二的意思,三代表东、四代表西,一代表北,十代表中,二代表南,也就是说涵盖天下的意思,所以取一万二千;

后面的3×5=15,大家知道,十五代表了月圆,即是圆满的意思。也就是三五之意,所以一万二千加上一千五百得到一万三千五百之数,目的是在表明孙悟空经过前面的灭混世魔王,受七十二洞进献后,得此宝贝便如意了,此时才称得上是“天生圣人”。有人可能会说我这是牵强附会,为什前面和后面的数都要和3产生关系,为什么1和5不产生关系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中华的“中庸之道”了,大家知道自古我们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庸之道一直是儒家倡导的终极目标,更是圆满的象征。所以才会有金箍棒两头为金箍中间为乌金了,这就是“执其中而两用”的意思,不正是中庸之道吗?有人会说:你对中庸的理解都是错的,瞎说。呵呵,大家可以看看《论语》就知道我所言非虚!所以,这13500之数,旨在表明孙悟空在经过出世、修道、入世后得到如意兵器,而达到“道”的圆满。中国古人认为人是可以通过修道而得道成仙的,之后便可与天同齐与地同寿。

其实西游记并不是空洞的神话小说,他其中包含了我国儒、释、道的理念在内,真正的博大精深,这早在西游记问世的明朝就已经经过无数人的验证了。而且经过很多人锲而不舍的研究,证明其作者并非吴承恩,只不过是谁还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位作者是一位得道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