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我喜歡畫人體油畫,看了他的畫之後,我為之前的藝術行為感到羞愧

《1889年聖雷米,摘橄欖的人》這幅畫是荷蘭畫家梵高(1853~1890年)在其短暫生命中的一個關鍵時期所繪製的,在藝術上梵高達到了他的巔峰,創作出了和他同時代人完全不同的畫作,然而脆弱的健康狀況卻開始讓畫家沮喪,

我喜歡畫人體油畫,看了他的畫之後,我為之前的藝術行為感到羞愧


1888年12月的一次精神失常後,他進入了聖雷米的聖保羅·德·莫索羅精神病院,在長時期的康復療程中,梵高開始繪畫橄欖樹,1889年夏天和來年的春天,關於這個主題他總共繪製了14幅油畫,包括這幅豐收時期的畫作,梵高喜歡通過自然的形式表達他的情感,橄欖樹是傳達他個人痛苦的理想道具。

我喜歡畫人體油畫,看了他的畫之後,我為之前的藝術行為感到羞愧


多瘤而扭曲的樹枝讓他想起人類的手臂,伸展並且呻吟著,藝術家激動但仍在控制中的筆觸傳達了呼喚幫助的沉默吶喊,此外,畫的內容和《聖經》也有聯繫,梵高在年輕的時候是個業餘的佈道者,畫作和基督在橄欖山客西馬尼園的憂傷相聯繫,

畫作與《聖經》的聯繫一直在梵高的腦海中徘徊,因為1889年梵高繪製了一幅橄欖園中的基督,他在那幅畫中把基督的臉龐換成了他自己的,梵高喜歡這個概念,但他對自己創造的想象場景一直不滿意,他傾向於“一種關於痛苦的表達,但不基於歷史上的客西馬尼園”。

我喜歡畫人體油畫,看了他的畫之後,我為之前的藝術行為感到羞愧


還有《有烏鴉的麥田》這幅畫也是梵高最後的畫作,1890年7月在歐韋繪製,不久後梵高就自殺了,據一些報道稱,作畫的地點和畫家自殺之處相同,關於這幅畫梵高有個簡短的註解,他說:“我回到這裡工作,筆幾乎從我的手裡跌落……悲傷和極端的孤獨毫無困難地從我這裡表達出來”,藝術家絕望的回聲在這幅畫中表現得很明顯。

我喜歡畫人體油畫,看了他的畫之後,我為之前的藝術行為感到羞愧


往常在他的藝術中一直表現歡娛的自然世界元素,現在反而發出一種危險的信號,熟得過分的穀物沒有輕輕低垂,而是像憤怒的火那樣悸動,此外,天空暗下來,巨大的黑色烏鴉,被簡單的顏料戳上,它們向觀眾湧來,就像潛在的死亡那樣。

我喜歡畫人體油畫,看了他的畫之後,我為之前的藝術行為感到羞愧

梵高作品《1889年聖雷米,摘橄欖的人》

另外,畫面的結構也不穩定,構圖不是指向地平線,而是通過大致三條路徑拉向前景,邊上的兩條路在帆布中消失,而中間的一條路突然中斷。在人生最後的時刻,梵高以奇蹟般的速度工作,有時甚至能在一天中完成一到兩幅作品,他在午後最炎熱的時候工作,有一種說法稱他的疾病是中署所致。

我喜歡畫人體油畫,看了他的畫之後,我為之前的藝術行為感到羞愧

梵高作品《有烏鴉的麥田》

這種狂熱的行為在《有烏雅的麥田》這幅完成的作品中清晰可見,梵高使用的顏料非常濃烈,從不把表面處理光滑或者細心調和他的色彩,這使得他的畫作有一種熾熱感和活躍的能量。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梵高的“色彩油畫”,要比那些赤裸裸的人體油畫耐看多了,梵高將藝術和生命相互聯繫在一起,讓那些畫人體的畫家都望塵莫及,感到羞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