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它是我最孤独时的陪伴

昨天和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吃饭,本以为一番叙旧后就要搜肠刮肚找话题,用力碾碎尴尬的沉默。没想到他突然提到美剧,于是两个人聊得兴高采烈。


很感慨。


美剧是跟大学生活密不可分的吧。


周末窝在寝室吃外卖,美剧是必不可少的下饭菜之一,遇到好片子还会竭力给室友安利。


在图书馆看书刷题写论文,中间会掏出耳机看一集美剧休息解乏,有时忍不住笑出声或者被感动得啜泣。


有时晚上爬上床后捧着平板看一会儿,不留神梦里就撞见了活蹦乱跳的谢耳朵。


无暇出门放松,点开一集美剧就瞬间进入另一个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段时间闷在家里写中篇小说,几乎一周闭门不出,思路阻塞找不到灵感时,点开一集摩登家庭,气定神闲等温馨的笑料出现,似乎跟他们已经有了默契,知道 Phill 一定会弄巧成拙,Cam 也一定以滑稽收场。


不少人有一个习惯,看美剧要保留最后一季或最后一集,因为不忍心让剧情走向终结,不忍心让角色从生命中消失。没错,雷蒙德·钱德勒在《漫长的告别》里说,故事的结尾并不重要,生活唯一确保我们的就是死亡。


的确啊,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看老爸老妈浪漫史也是一样。天长日久,觉得跟剧中人已从过客成知己,我了解Ted和Robin的性格与成长史甚至超过了解身边的朋友,而终于,他们的故事就定格在某一天,岁月停滞不前。这太残忍了。


但突然明白了看美剧跟生活是一样的道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而终有一别,也别辜负相遇。


我们怀念的除了剧中的他们,还有曾经守在电脑前看剧的自己。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吧,把原本毫不相干的事紧密关联。想到美剧,想到曾经青涩稚嫩对爱情有朦胧憧憬的十三岁,想到橘子汽水透心凉的夏天,想到偷看生活大爆炸的高三,想到看纸牌屋时笃定的十九岁。


熟悉的声音又响起,「I will be there for you.」到最后,不知是我陪伴了他们,还是他们陪伴了我。


它是我最孤独时的陪伴

它是我最孤独时的陪伴


那个老同学说,他曾经专门去了洛杉矶的华纳制片厂,去看那个永远为老友六人 reserved 的咖啡馆,他们各自的房子,甚至还有 Chanlder第一季的办公室。为了纪念,为了缅怀,为了告诉自己,故事绝非虚妄,还在身边。


初中时我看的第一部美剧也是老友记,无数次发笑的同时,也被影响了价值观。我至今对理想生活的愿景,就是有一栋大房子,几个相亲相爱的老朋友住在一起,接受不可避免的小争执小摩擦,也在往来谈笑间,见证了彼此人生中每个重要瞬间。


其实从实用性角度来讲,最高性价比的,是独来独往离群索居,赤条条无牵无挂的人生。可人类就是不理性的群居动物啊,Chandler 接受了又穷又蠢萌的 Joey,Monica 也接受了当初满身骄纵的 Rachel,才有了以后那么多故事。其实那些流淌在血液里的爱,都源自彼此之间的羁绊。朋友之间逐渐像藤蔓一样缠绕在一起,他跌倒了你也会痛,却痛得心甘情愿。


我们存在的意义,也因这些牵绊。


并没有恶意批评国产剧的意思,但哪怕再经久不衰的还珠格格看下来,最后只剩下大鼻孔心机boy尔康供人调侃,而很多美剧真的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


从第一次感叹地球另一边的人过着如此不同的生活,慢慢地越来越有同理心,越来越包容,觉得天地之美,美在千姿百态。


我们记住的台词不是戏谑的「鱼塘被我承包了」,而是 Monica 说,life sucks but you gonna love it.

失意的我曾被这句话激励太多次。


它是我最孤独时的陪伴

它是我最孤独时的陪伴


老同学说,大多数人在高中都会遇到一个文艺的英语老师,受他怂恿,你以学英语的初衷打开了人生第一部美剧,虽然最后英语没学好,却意外收获饱满的感动。


只是感到惋惜,我英语也没有太烂,但时至今日想走入剧中人的世界,依然离不开字幕组的翻译。而被翻译过的语言,总会失去部分原有的生命力。


我特别希望不久之后,能通过屏幕,赤裸裸地感受剧中人的玩笑与吐槽,欢愉与感伤,让情感不再受语言的限制。


这也是我想学好英语的理由吧。


它是我最孤独时的陪伴


它是我最孤独时的陪伴

插图 / 网络

首发 / 曲玮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