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王莽改制为何搞得天下大乱?是改制本身有问题还是不应该改制?

于无声处34


历史上成功的改革,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都有一个强大的强权集团做支撑,或是来自皇帝的支持,或是来自官僚集团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改革有实际操作的可能。

但是王莽的这次“托古改制”可以说是客观上损害了各个阶级的利益,人心尽失,政策实行阻力重重,毫无群众基础可言。

首先损害的就是地主阶级的利益,“王田”将土地国有化,禁止私人买卖,“私属”将奴婢制废除,给予其庶民的身份。而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并起,动辄“合资巨亿计,私奴以千数”,然而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纳税供养国家,与政权稳定息息相关,可以说地主阶级是当时最重要的统治基础。如此一来,王莽虽然想通过此举缓解当时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但又处处受到掣肘,甚至王莽本人也无法忽略地主阶级的诉求,没有实施暴力推行,所以地主阶级联合起来,通过分割家族人口等对策消解了“王田私属”带来的影响,部分地主阶级和一些官僚们甚至发兵对抗朝廷。

其次损害了商人的利益,实行“五均六筦”制,将盐、铁、酒、铸钱等暴利产业收归国有,再由国家出面平均物价,如果仅仅如此也无碍,毕竟私商一直是帝王打压的对象。但是推行“五均六筦”制时用人不当,“羲和置命士督五均、六斡,郡有数人,皆用富贾”也就是说判断“均价”多少的官吏是富商大贾,于是官商勾结谋利,不仅政策没有实行,还变本加厉地欺压百姓谋取暴力。

这次改制同样损害了官僚阶级的利益,“莽自见前专权以得汉政,故务自揽众事,有司受成苟免。”王莽改官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在朝廷中枢设十一公,人员及其冗杂,据记载仅二十二郡和六百一十五县的增置,就增加了四十四守、尉,一千二百余令、垂,郡县属吏更是几倍于此。人多则分权,分权则式微。其中一些官员每个月只能领到几千钱,于是贪污腐败,榨取民脂民膏的现象曾出不穷。连之前支持王莽改制的积极分子都因为吏治混乱而失望。然而王莽本人也承受不了集权后的效果,“莽常御灯火至明,犹不能胜”,期间国家行政问题重重,几乎瘫痪。

同样受到伤害的还有农民的利益,虽然王莽许多政策是以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的,但是客观上却适得其反,除了前面提到的由于地主官僚不满而造成对农民的连锁伤害,更改币制就是直接对百姓的剥削了,七年间王莽四次改革币制,次数频繁百姓难以适应,且每次都是以大换小,劣币驱逐良币,钱币价值越来越小,标价却越来越高,导致经济生活极其混乱,百姓苦不堪言。

王莽改制的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权,但是过于理想化功利化。任何一场改革或革命都需要有尽可能大的群众基础,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获得群众的支持,改革才能成功并不断良性发展。


邓海春


都说王莽是穿越者,为什么呢?王莽受古儒学影响的理想主义者,他的改制就现在来说也是人民向往的。他想建立的是像世外桃源那样的国度!但是这种国度也只有陶渊明的笔下才有!

历史发展,王朝兴衰,朝代更替,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