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最喜歡哪位畫家呢?

國畫熱


我最喜歡晚清民國時期著名的國畫家吳昌碩大師。

吳昌碩,浙江湖州人,漢族,生於1884年8月1日,卒於1927年11月29日,原名俊卿,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缶道人等。

吳昌碩是中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

吳昌碩不僅是著名的國畫家,還是書法家、篆刻家。他集“詩、書、畫、印”於一身,不愧是中國書畫史上的一代宗師。

吳昌碩書法、篆刻和國畫的完美結合

吳昌碩把書法、篆刻的行筆之技巧、運刀之章法大膽充分地融入到寫意花鳥畫之中,用篆筆手法寫梅蘭,用狂草之風作葡萄,真正形成了他獨特的富有金石味的畫風。他的畫呈現出的是老辣的筆力、大膽的色彩運用、生動的氣潤和深邃的意境。

吳昌碩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

吳昌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齊名。他不僅擅長花鳥,而且在山水、人物等方面也有廣泛的涉獵。特別是在繪畫的構圖方面,虛實結合、爭讓有序,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每一件作品都是藝術品。他仍然影響著中國的畫壇。

我喜歡藝術!我喜歡追求完美的藝術!我喜歡吳昌碩大師!


見賢思齊之說畫


在中國的畫家中,我比較喜歡畫家黃永玉。黃永玉先生1924年7月9日出生於湖南省常德縣,祖籍為湖南省的鳳凰縣,系土家族人,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在“鬼才”黃先生的畫作中,我特別喜歡他開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巜貓頭鷹》。每次看到這一幅畫的時候我都想笑。據說,江青特別不喜歡這一幅畫,所以在“文革”中,為了這個開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貓頭鷹,黃永玉先生沒少吃苦頭。而每次看到這幅畫時,我也就不由得地想到這些,並且又進一步地想到了“四人幫”的所作所為。而恰恰在那個時候,黃永玉先生的巜貓頭鷹》又跳了出來,並且又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站在那裡張望。而這樣一來,難怪不引起江青的反感。而一想到這些,我也就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了起來。

而另一方面,我之所以喜歡黃永玉先生,除了他的多才多藝是一個幽默風趣的老頑童以外,也還因為他與大作家沈從文先生的關係。關於沈從文先生,那己是大家了,在中國文學界也己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所以在這裡,我們也就用不著作詳細的介紹了。但黃永玉先生與他的關係,我們還是要說一說的。據黃永玉先生自己在巜太陽下的風景》一書裡介紹說,沈從文先生是他的表叔,而他則是沈先生的表侄。在他的心裡,沈從文表叔,在他從小的時候就是一個“大人物”,也是一個從北京來的神秘表叔。也許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才從心裡說,沈從文表叔是他一生的引路人,不僅溫暖了他那顆小小的童心,也鼓勵他擺脫了許多的人生困境。他的這些話,這些心裡的感激,他都在他的散文巜太陽下的風景——沈從文與我》一文中有所表述,特別沈先生去逝後,他所寫的巜那些憂鬱的碎屑一回憶沈從文表叔》一文,更是對此有深深的回憶。沈從文先生一向是我所喜歡的作家,他的一部巜邊城》,讓我崇拜得五體投地。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愛屋及烏,讓我在眾多的中國畫家中特別地喜歡上了黃永玉先生。








布衣田郎


你提出的問答很引人,談談個人看法,我喜歡的畫家是陳逸飛。簡淺說一下。

從西方的油畫藝術到東方的國畫和浮世繪,從達芬奇到畢加索,從吳道子到齊白石,很難說最喜歡的畫家是哪一位。從《蒙娜麗莎》到《向日葵》,從《富春山居圖》到《蝦戲圖》。百花齊放,各有千秋,這也是繪畫藝術的魅力所在。

儘管如此,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閱歷、文化素養和審美習慣的不同,總會偏愛某些藝術家和繪畫風格。這。隨著生活閱歷、文化素養和審美習慣的變化,所喜愛的繪畫風格或畫家也會跟著產生變化,這也很好理解,也在情理之中。

陳逸飛(1946-2005)生於寧波,浙江鎮海人。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入上海畫院油畫雕塑創作室,曾任油畫組負責人。60-70年代創作了《黃河頌》、《佔領總統府》、《踱步》等知名的優秀油畫作品。1980年赴美國留學,1984年獲藝術碩士學位。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博物館和國內外收藏家廣泛收藏。2005年4月10日,藝術家陳逸飛的離世。

  從視覺印象角看陳逸飛

陳逸飛是一個畫家,屬於藝術工作者,幹得好了,就是藝術家;那麼無論是用什麼標準,陳逸飛都是可以稱得上一個藝術家,熱情奔放的人本能地喜歡梵高的畫,拘謹審慎的人也許都是陳逸飛的擁躉,又有誰可以肯定說不是這麼一回事呢。今天人們會喜歡陳逸飛的油畫,因他給予了他們一個雅緻的安逸的和平年代的生活模板,也許這些終究是乏味的庸俗的表層的花花草草的,但是那真的是文明的,毫不虛偽的文明,傳遞了世俗倫常的美,秩序上的美。胡蘭成的“現世安穩,歲月靜好”,這一句情話是陳逸飛畫作最好的註解。

從藝術美,看陳逸飛作品

對於“美”的這一術業,陳逸飛自有心得。陳逸飛和他的浪漫寫實主義油畫一直是我比較偏愛的。其實,中國的油畫家能夠得到西方社會比較廣泛認可的並不多見,陳逸飛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陳逸飛的油畫創作題材是相當廣泛的,涉及革命歷史、江南水鄉、音樂人物、古典仕女、西藏風情等多個領域,並且都有相當精美的作品傳世。這些作品大多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陳逸飛一直致力於運用西方繪畫的技巧,選取中國特有的歷史形象、地理形象來傳播中國特有的文化,賦予作品中國文化精神,這一點對於一箇中國油畫家來說是殊為難得的。

同時,陳逸飛的畫、電影、衣服、雜誌等等乃至一切衍生的“美術品”,在開始的時候都體現著創造者的個性想法,但是很快,他就打消了自己的念頭,還是落入他最終喜歡的固定模式之中。

  他一定也發現了,原來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能做這所有的事情的,他確實是聰明的努力的客觀條件也允許的,但是他團隊的合力無法抗衡他個人的能量,於是,他的“美學”中最關鍵最點睛的一點,那就是“完整”,到底還是沒有完成。

雖然陳逸飛先生英年早逝。他留下的大量油畫作品仍然備受市場和人們的青睞,因為,他的油畫作品瀰漫濃郁的中國式的浪漫韻味,,形成了他油畫創作的重要的藝術特色,以及浪漫寫實主義的繪畫風格,同時,他的作品流露出強烈的懷舊氣息,其中沉靜與靜寂氛圍尤其動人,並能引發廣大欣賞者的一致共鳴。

 以上回答願能幫助到您!








502丹青小楠


感謝,我非常喜歡豐子愷老先生的畫作:豐子愷老先生的風景畫言簡意賅,雍和恬靜,大多有古人詩詞入畫,可畫中人物卻都是現代人、普通人。

“風景畫本不屬於漫畫範圍,也不是我的筆所能完成的。我是以漫畫筆調畫山水。真正的山水畫家、老前輩要笑我的。

我就別具一格吧。

“自具一格”,正是豐子愷風景畫的特色。

一個風景畫家,不論他是否有意,其作品總會反映出他對大自然的美學觀。

豐子愷信仰佛教哲學,又十分欣賞陶淵明的為人和田園詩,就不免在畫上有所反映。其對自然風光的看法,可用自然、樸實、平凡的美來概括。

豐子愷自己表白說,我不是作歷史畫,也不為古詩詞作插圖,我是描寫讀古詩詞後所得體感的。我是現代人,我的體感當然作現代相。


藝術Q


我最喜歡達芬奇

因為他不僅僅是一位大師,還是一位天才,文藝復興時期與他齊名的還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但是隻有它才是一個天才,它不僅僅繪畫出色,還有他還是一名發明家,比方說在威尼斯的建築設計中已經體現到現代的人的潛水艇和救生圈的設計,只是超前的意識但是還沒有被當時皇宮貴族所用。

列奧納多·達·芬奇,意大利文藝復興中期的著名美術家、科學家和工程師,1452年4月15日生於托斯卡納的芬奇附近。他在少年時已顯露藝術天賦,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1516年僑居法國,1519年5月2日病逝。

下面還有他的具體介紹:

達·芬奇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尤以《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等畫馳名。他的藝術成就奠基於他在光學、力學、數學和解剖學等自然科學的研究。達芬奇以博學多才著稱,在數學、力學、天文學、光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體生理學、地質學、氣象學,以及機械設計、土木建築、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不少創見或發明。

這不是傳說,是事實:

(胡躍生《細看達芬奇》中記載)

其中,他的《最後的晚餐》他的構圖是很巧妙的,中間的耶穌是攤開雙手的,使看畫的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耶穌身上。而畫面上頭部最低的是出賣耶穌的人(象徵著地位的卑微)。而頭部居於畫面最高的人是菲利普,他是耶穌最喜歡的徒弟。其他畫同樣具有一些暗示在其中。

他很神秘,但是很吸引人。我佩服他的才能,佩服他對美術才華。佩服他的綜合能力強。











追夢小卒


齊白石是現代大畫家。齊白石是從傳統風格走向革新派的畫家,它也是大氣晚成的藝術家。今天我們分享一個小故事。齊白石一生非常節儉,從不鋪張浪費。買萊這些小事都是自己親力親為。有一天,齊白石到菜市場買菜菜市場人很多。從市場的這一頭溜溜達達地往市場裡面,一邊走一邊看著各種各樣的菜。這個時候前方有一個賣白菜的中年男子,一邊看著人流一邊喊著賣白菜了,賣白菜了高聲叫賣著。齊白石就來到白菜車前問了賣菜的多少錢一斤。賣菜的中年男子一看買菜的人,一眼就認出大畫家齊白石。賣菜人說,你老買菜不要錢。齊白石一聽不要錢,哪你要什麼?賣菜中年男子說:你給我畫一幅畫一棵白菜,我給你一車白菜。齊白石一聽哈哈哈大笑,這還不容易嗎?找筆紙來,中年男子趕緊樂呵呵地找來紙筆。齊白石拿筆在手輕輕幾筆一幅素描大白菜完成。中年男子說這一車菜都是你的了。齊白石哈哈哈大笑,用不了,用不了說著拿了兩棵白萊回家。中年男子心裡特別高興拿著畫欣賞著。





世界在我心中1


吳冠中冠絕天下



張小鋒


達芬奇,直觀感覺他的畫充滿人文主義

達芬奇從30歲左右開始記錄自己藝術創作的心得和科學研究成果,準備寫成繪畫論、力學和解剖學3部著作,可惜未能實現,只遺留下大批筆記。達芬奇的繪畫論筆記按內容大致可分為美學理論和繪畫的基本科學兩部分:前者主要討論繪畫和現實的關係,繪畫和其他藝術的關係;後者則闡述透視學、光影學、人體比例和解剖學,人們的動態和表情以及自然現象等知識。

  達芬奇的有關美學思想的筆記是將繪畫與詩、音樂、雕刻等藝術加以比較。從古代到文藝復興時代以前,繪畫的地位一向低微,被貶稱為貴族所不屑為的“技藝”,是一種“手藝勞動”,是“機械藝術”,等等。到了文藝復興時代初期,這種傳統的見解仍然根深蒂固。在那個生產關係大變動的時代,造型藝術家和手工業者一樣屬於社會先進的階層,他們中許多人既是高明的藝術家,又精通冶煉鑄造、人體解剖以及幾何、數學,他們的活動開了日後實驗科學的先河。因此,畫家們自然不能忍受卑微的地位,起來反抗舊的傳統觀念,達芬奇為繪畫的辯護就反映了當時畫家的呼聲。達芬奇將繪畫和音樂、詩歌、幾何、天文等所謂“自由藝術”逐一比較,證明繪畫絕不是什麼“機械的手工勞動”,而是一門科學,是自然的“合法的兒子”,是研究自然和表述科學知識最有效的手段,這是“比較論”中重要的主題思想之一。

  達芬奇根據“我們的一切知識來源於知覺”這一觀點,分析繪畫與現實的關係,指出自然是繪畫的源泉,繪畫是自然的模仿者。達芬奇又根據古羅馬以來繪畫的發展史,指出:如果畫家取法自然,繪畫就昌盛;不取法自然,繪畫就衰微。從哲學和歷史兩方面說明畫家必須以自然為師。達芬奇還進一步闡述:“畫家的心應像鏡子一樣,將自身轉化為對象的顏色,並如實攝進擺在面前的一切物體的形象,應當曉得,假如你們不是一個能夠用藝術再現自然一切形態的多才多藝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畫家。”這就是說繪畫是反映在畫家心裡的自然,借藝術手段將它再現出來。達芬奇又指出:“作畫時單憑實踐和肉眼的判斷而不運用理性的畫家就像一面鏡子,只會抄襲擺在面前的東西,然而對它們一無所知。”(以上均引自《達芬奇論繪畫》)達芬奇要求畫家不僅依靠感官去認識世界,而且要運用理性來揭示自然界的規律。達芬奇一方面以自然為師,一方面又十分強調理性的重要,要求畫傢俱備透視學、光影學、人體解剖學等方面的知識,以之指導創作,忠實地反映自然萬物的形態,並和豐富的想像力結合,創造出自然中沒有的形象。

  我們可以從達芬奇的作品中看到上述觀點的具體運用。例如,《巖間聖母》不但準確而生動地描繪了岩石溶洞與地形,同時也巧妙地運用光線,使聖母等形象成為視覺中心。作為背景的明亮的天空既營造出空間深度,又成功地烘托出主體人物形象。聖母的形象更是母愛的化身。在《最後的晚餐》中,達芬奇通過對每個人物的衣飾、表情、動作的生動描繪,使每個人物的個性特徵得以充分展示.同時他又將人物的性格典型化,如耶穌和猶大的形象就是善與惡的化身。

  另外,達芬奇還熱情地歌頌眼睛和視覺。因為眼睛是人的心靈和外界溝通的要道,是最準確的感官,所以達芬奇認為以視覺為基礎的繪畫最適於描繪物體的形態美和揭示自然現象的規律。又因為人類大部分知識來自視覺,所以以視覺為基礎的繪畫就成為人類認識自然和傳達真善美的最有力的手段,從而成為一門科學,繪畫的任務是藝術地再現自然。

  達芬奇認為:畫家是自然與人類之間的中介者,是自然創造物的再現者,他的精神必須包羅萬象,只有向自然學習,才能做到這點。他憑藉敏銳的視覺,觀察自然和人生,他像鏡子一樣真實地映攝自然形象,廣泛地收集素材,然後去粗取精,在腦中形成一個豐富的形象寶藏,再去進行藝術創造。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畫家對透視、光影、解剖、動植物學等知識的掌握。

  達芬奇將研究空間關係的透視學分為三支:線透視、色彩透視和隱沒透視。在總結了前人關於線透視學上的成就後,達芬奇結合許多生動實例來研究空氣和霧靄對遠景的色彩和形狀的影響,提出了空氣透視(即色彩透視)和隱沒透視的學說。達芬奇研究怎樣利用空氣透視來彌補線透視的不足,他認為繪畫擁有空氣透視是畫面勝於雕塑的一個方面。畫家掌握了空氣透視後,他的畫中就有了大氣空間,由於遠景與眼睛之間隔有朦朧的氛圍,空間的深度感就加強了。另外,達芬奇還從物理光學和生理光學的角度來研究人對物體的視覺印象如何隨距離的變化而變化,要求畫家在作畫時遵循隱沒透視的原則。

  為了表現三維空間,達芬奇還孜孜不倦地研究光影學。在明暗處理上,達芬奇偏愛豐富的層次,他認為物體形狀只有依靠光和影才能呈現出來,利用明暗使平面呈現出浮雕的感覺,這是繪畫最神奇的一面。

  他達芬奇首創了明暗轉移法,即畫像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樣沒有截然的分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娜》就是運用明暗轉移法的典範。傳記作家瓦薩里說過,達芬奇的明暗轉移法是繪畫藝術的轉折點。達芬奇還認為色彩從屬於光影,物體的顏色與光照以及周圍物體的顏色有關係。這個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後來法國印象派色彩理論的肇始。

  作為文藝復興中堅定的人文主義者的達芬奇與當時的藝術大師一樣,以極大的熱情研究人體結構,認為人體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東西。“人是小宇宙”這一思想支配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實踐。解剖學是真實表現人的形態時必須具備的知識。達芬奇十分重視解剖學,從韋羅基奧的畫坊開始直到晚年,研究了40多年,解剖了30多具屍體。達芬奇認為人體解剖是瞭解人體動態的鑰匙,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最能表現生命的意向。達芬奇指出:“人在不做作時的動作、手勢和表情必定和這人的思想感情相適應。”因此,他把動態、手勢、表情看成是繪畫中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段,《最後的晚餐》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達芬奇這一人體動態理論對後來的藝術理論和實踐有著深刻的影響。

  在《達芬奇論繪畫》中,達芬奇還討論了素描和速寫的作用,認為它們是學習自然的重要手段。對衣飾和風景的描繪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可以說,這是一本總結了達芬奇那個時代繪畫藝術成就的百科全書。

  達芬奇,這位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革新家,正是他將科學知識和藝術想象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當時繪畫的表現水平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是達芬奇將解剖、透視、明暗和構圖等零碎的知識,整理成系統的理論,對後來歐洲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作為哲學家、自然科學家的達芬奇,他的哲學思想接近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服從於客觀的必然性規律,認識起源於感覺;同時達芬奇又指出理論概括的重要性,人們必須“從經驗出發,並通過經驗去探索原因”。達芬奇強調數學和力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在地質學、物理學、生物學和生理學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少在當時具有創造性的見解。在軍事、水利、土木、機械工程等方面,都有許多重要的設想和發現。達芬奇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筆記、草圖,涉及面非常之廣。

  達芬奇,這位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學識淵博的巨人,他的功績和天才為後世所景仰,他創造的藝術高峰更使後來者望而興嘆。正如達芬奇的學生法朗切斯柯,米爾茲所說:“達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塑造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了。”

選自《達芬奇的繪畫論與藝術觀》





擊壤老人


我一直畫國畫,就從國畫的角度喜歡的畫家給朋友們分享一下。

我最喜歡的國畫家按照歷史的先後順序排列:唐代的畫家1、吳道子,他在繪畫歷史上被稱之為畫聖。他最擅長畫佛道、人物。以壁畫見長。曾經隨大書法家張旭學習書法。2、薛稷,他最擅長畫鶴,形神兼備。

宋代的畫家1、范寬,流傳到現在經常在美術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作品,有大家熟知的《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臨流獨坐圖》等。他的作品中以雪景居多。2、李唐,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以畫牛著稱。3、李公麟,他是北宋畫家,無所不精,無所不工。被推為“宋畫第一人”。4、梁楷,當時他的名氣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日本也很有名望。他的成就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突破,聲望很高。

元代的畫家有,元代的山水畫是主流,對後代有很深的影響,代表畫家有:黃公望、王蒙、倪贊、吳鎮。被稱為元四家。

明朝的畫家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這四位畫家畫派風格各有不同,因他們當時都在居住蘇州繪畫,蘇州古時候稱為吳地,所以稱四位不同畫風的大家為“吳門四家”。

清朝的畫家:山水畫家有四王和四僧,四王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他們以山水見長。四僧指:漸江、髨殘、八大、石濤。其中八大以大寫意花鳥畫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花鳥畫家。

再者就是近現代的畫家,吳昌碩、齊白石等等。這些對後世的藝術影響力是非同凡響的。

以上畫家,都是今人學習書畫繞不開的大家,所以要深入研究歷史名畫家的畫理畫論畫風,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尋求點點突破。








劉老師書畫學堂


中國優秀的國畫家太多了,每位都畫風獨特,難分仲伯。

我喜歡齊白石,韓美林,吳冠中,徐悲鴻等等。更喜歡韓美林畫的小動物,個個活潑可愛,萌化至極。

不愧是一級大畫師,寥寥數筆,讓栩栩如生,憨態可掬的小熊貓躍然紙上。

韓美林製作2008年奧運會的福娃設計

韓美林在繪畫、書法、雕塑、陶瓷、設計乃至寫作等諸多藝術領域都有很高造詣。

2018年4月24日,韓美林榮獲“顧拜旦獎”,在中國美術界,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