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揭秘陋室铭:刘禹锡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创作出如此千古铭文?

刘禹锡属于少年得志的人物,他21岁就高中进士,古人说:“五十少进士,二十老明经”,意思是说,五十岁中进士都算年轻的,二十岁中明经都算老的了。进士科举非常难考,但是刘禹锡21岁就考上了,这是非常年轻的,所谓少年得志就是刘禹锡这样的人。

揭秘陋室铭:刘禹锡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创作出如此千古铭文?


刘禹锡生在小官僚家庭,他的少年时期生活应该还是可以的,虽说不上富足,但起码不艰难,所以刘禹锡从小生活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里,没有什么家庭生计的负担,所以比较幸福,这样的少年长大之后对人生的艰难没有切身的感受,对生活是很乐观的。

因此刘禹锡他的诗作天生就有一些豪放之气,这种豪放之气是他的性格表露,也是他人生经历的一种显现,而刘禹锡被称为诗豪,印证了这一点。

刘禹锡还有个爱好就是告诉别人,说他自己是汉景帝的后代,很像刘备自称是汉景帝阁下玄孙,结果被汉献帝认了个皇叔,刘禹锡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显示自己出身高贵,还是什么意思?估计就是显示自己出身高贵。

刘禹锡当官以后就开始在节度使杜佑的手下当记室,相当于办公室主任,这个杜佑很赏识刘禹锡,于是在调到唐朝中央政府工作以后,也顺便把刘禹锡带到中央去了。

在唐朝中央政府,刘禹锡和王叔文等人关系好,特别和柳宗元关系也好,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同科进士,这在古代叫同年。于是这些人渐渐的就在朝廷里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互相提携照顾,共同打击异己,好的都恨不得穿一条裤子了,这让朝廷的很多大臣对他们很不满。

揭秘陋室铭:刘禹锡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创作出如此千古铭文?


这些人少年意气,春风得意,在朝廷里抱团取暖,对别人就是一种无形的威胁,所以一些大臣就对王叔文为首的这个政治集团提高警惕了,这也就预示着这个政治集团的覆灭不远了。

上帝要让谁灭亡,就要先让谁疯狂。

唐德宗死后,唐顺宗即位,这个新皇帝对王叔文很信任,于是就重用了这个人,重用这个人就等于重用了王叔文集团,于是刘禹锡顺理成章的升官了,当上了屯田员外郎,参与管理大唐帝国的财政。

王叔文进入中枢以后希望改革弊政,刘禹锡等人热烈支持,于是开始进行改革,这些改革对于社会发展有利,但是却严重的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抗和无情报复。

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包括手握重权的节度使、宦官和大官僚,在这些人的联合打击下,唐顺宗下台太子李纯即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从此刘禹锡开始了长达23年的贬谪生活,在此期间,刘禹锡先后被贬连州、兰州、夔州、和州。现在这些地方经济都比较发达,但是在唐朝那都是经济极为落后的“不毛之地,瘴疠之乡”。

但是刘禹锡不为外界环境的恶化而失魂落魄,反而能随遇而安,在贬谪的过程中欣赏山野风光,留心民间歌谣,丰富自己的创作实践,所以他在长达23年的贬谪生活中没有心灰意冷,反而健康豁达的度过了那一段艰难岁月,等到了被召回洛阳的那一天。

揭秘陋室铭:刘禹锡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创作出如此千古铭文?


这和刘禹锡小时候小官僚家庭衣食无忧的生活有关,他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给他了一幅乐天的性格,对生活总是很乐观,所以他能在接连不打击下保持愉悦,而不是失魂落魄,所以他能写出《陋室铭》。

刘禹锡在苦难面前,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理想人格的生动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