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2)


  大“三線”建設還帶動和促進了四川科學技術以及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大“三線”建設中興建的許多工廠和企事業單位,都儘可能地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設備,都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產品,並擁有一批高、精、尖設備和科研實驗手段。特別是國防尖端工業(事業)的建設,使四川的科技水平上升,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在人才配備方面,“三線” 建設調集了全國一大批科技人才的精華。據1985年調查,四川的國防科技人才數量佔全國的比重很大,而且其中有不少是全國第一流的專家。先進的技術裝備,雄厚的科技力量,是發展四川經濟的重要優勢。

  由於“三線” 建設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少數企業和一些重要科研單位受“靠山、分散、進洞”方針的影響比較大。特別是十年動亂中新上項目受的影響更大,以致一部分企業、單位進山太深,內部佈局過散,遠離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幹線,信息不靈,給生產、科技協作和職工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和不便;還有少數工廠和一部分科研單位選址工作粗糙馬虎,地質條件差,建在不宜於建設的地方;有的項目建設時不按基建程序辦事,不顧質量,草率建成後根本無法正常生產和工作。特別是一些軍工企業受軍工自成體系的管理體制的制約,加以過去產品單一,進入八十年代以後又由於客觀情況發生變化,軍品生產任務不足,而軍轉民又“船大掉頭難”,優勢還沒有很好發揮。

1974-1976年這段時間,四川的政治經濟形勢,除1975年由於鄧小平主持中央和國務院日常工作抓緊各方面的整頓,因而形勢較好以外,1974-1976這兩年在所謂的“批林批孔”、“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衝擊下,四川都出現過較大的反覆,因此,後三年在經濟上呈現出“一起兩落”。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2)

▲三線建設時期——在四川的各個施工現場,建設大軍工匠們人拉肩扛、手工勞動、艱苦奮鬥

四川 “大三線”建設的碩果累累

在國家156項重點工程及“三線”建設重中之重的15座國防軍工、航空航天基地建設中,華西集團前身(建工部一局、西南建管局、四川省建工局)三大系統的建設者們幹了8座,它們是:

061基地——貴州遵義,即防空導彈生產基地;062基地——萬源,即火箭彈道導彈生產基地(後遷龍泉驛、溫江建分部);064基地——達州至宣漢,即國防尖端後方戰略戰備基地;081基地——廣元,即川北電子基地;821基地——廣元,即火控雷達生產基地(後兼併於081基地);082基地——成都,即東郊電子機械工業基地;國防科工委暨總裝備部系統的29基地——即綿陽境內風洞空氣動力試驗發展中心;27基地——即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在華西集團前身10多萬建設大軍的努力下,成都工業迎來了鼎盛時代——在東郊不足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華西建設者建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有169家,在綿陽地區境內(含當年管轄的今廣元、德陽、遂寧3個市的所屬各縣)建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研院所就有89家,華西建設者給成都、綿陽地區的“三線”建設座座工廠、國防軍工、科研院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成都無縫鋼管產量居全國第一,電纜產量居全國第一,光學玻璃產量佔全國的60%……長虹彩電、雙燕冰箱、峨嵋牌自行車、效力多牙膏……一度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三線”建設期間,完成了23個大中型企業(廣元10個、青神3個、青川2個、雙流2個、旺蒼1個、仁壽1個、龍泉1個、隆昌1個、宜賓1個、重慶1個)、6個研究所[永川24、26、44所,成都29、30所(彭州桂花),綿陽9所]、1個設計院(十一設計院)、5個職工醫院(綿陽404醫院,宜賓405醫院,青神408醫院,廣元410醫院,永川412醫院)、1所技校(廣元無線電技校)。

由於“文革”的影響,國家工業建設不按程序辦事,不重視前期工作,盲目建設的現象十分突出。加之受“靠山、分散、隱蔽”,加強戰備指導方針的影響,“三線”建設工業佈局不合理,不少項目決策草率,資源不清,水文地質不詳,資金不落實,倉促上馬,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在建設工程中,由於設計多變,工期一再拖長。有些項目建成以後,原材料不落實,缺煤少電,嚴重虧損,長期不能發揮投資效益。

經過“三五”、“四五”時期10多年的“三線”建設,華西集團前身10多萬建設者大軍在四川建成了30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以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為中心的電子、重型機械、發電設備等製造基地。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2)

▲三線建設時期——各路建設工匠大軍直奔崇山峻嶺、大山深處、大渡河岸、金沙江畔擺開了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