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產能過億、藥店沒貨、微商氾濫,口罩流向了哪?

3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佈數據顯示,截至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分別是2月1日的5.2倍、12倍。然而在幾大電商平臺上搜索,口罩依然處於缺貨狀態,線下的藥店依然張貼著“口罩無貨”的標語。為什麼從一月底放假開始到現在大量復工復產,我們依然還是難以實現口罩自由?

產能過億、藥店沒貨、微商氾濫,口罩流向了哪?


首先,日產量1億隻口罩也是無法滿足目前人們每天的需求的。

華創證券分析數據稱,中國二三產業就業人口總計5.3億人。如果全面復工,每天至少需要5.3億隻口罩。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中國統計年鑑-2019》顯示,2018年,中國從業第二產業的人為2.13億。假設僅有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復工,每天也需要超2億隻口罩。

其次,儘管日產量1億隻以上,但這些口罩並未完全投入市場。

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口罩生產企業的大部分產能仍需服從國家調撥,首先保障醫療和防控疫情一線人員需求。以比亞迪和廣汽兩個緊急建設了口罩生產線的車企為例,比亞迪量產口罩後,將以政府、醫院、疫情嚴重地區及戰略合作伙伴的供應為主,暫不對外銷售。而廣汽集團介紹稱其生產出來的口罩將由廣州市政府統籌,優先支援醫療、公交、出租車、地鐵等防控疫情和公共服務的一線人員使用,並將提供給廣汽集團員工、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廣汽旗下整車品牌的車主等使用。

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再多做一點口罩呢?

要知道生產並把口罩送到消費者手中需要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協同。

上游產業即口罩的原材料。一次性醫用口罩有三層,正反面都是紡粘無紡布,中間一層是熔噴布。熔噴布是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生產的重要材料,是口罩的“心臟層”。它具有很好的過濾性、阻隔性、保溫性和吸附性,是生產口罩的重要原料。防病毒主要靠的就是中間這層熔噴布。一隻普通的平面口罩,大概需要1g熔噴布和2g紡粘布;而一隻N95口罩,大概需要3至4g熔噴布和4g紡粘布。

產能過億、藥店沒貨、微商氾濫,口罩流向了哪?


而無紡布、熔噴布的原材料是一種從原油中提煉出的半結晶的熱塑性材料,聚丙烯顆粒,俗稱PP。這些顆粒投餵進無紡布生產設備後經過分料配比、熱熔、噴絲、編織最終成為無紡布。而這些材料來自於石化企業。

產能過億、藥店沒貨、微商氾濫,口罩流向了哪?


據工信部原材料司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可用於口罩的高熔聚丙烯纖維約為90萬噸。換算成年產量來看,這些材料能一年產出8100至9000億隻口罩。但是絕大部分聚丙烯纖維都沒用於生產醫用口罩,而是用在了服裝面料、地毯絲、醫用手術用品、民用衛生用品等利潤較高的行業。也就是說,我們生產口罩的紡粘無紡布和熔噴布是不夠的,以熔噴布最為緊缺。2018年,全年熔噴布的產量僅佔全部無紡布產量比例的0.90%,超過一半的產能在紡粘布。

同時,雪上加霜的是,我國無紡布的主要產區在湖北,武漢西不遠處的仙桃市彭場鎮就號稱“無紡布之都”,無紡布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0%,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左右。受疫情影響,當地交通受限,無紡布運不出來,高熔聚丙烯纖維運不進去,產業鏈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中斷。

產能過億、藥店沒貨、微商氾濫,口罩流向了哪?


企查查數據顯示,熔噴布相關企業數量僅有343家,而其中的製造業企業僅有199家,其它大多為熔噴布相關的貿易公司。而目前緊急進行熔噴布投產則需要大量資源,絕非中小企業能夠完成。業內人士介紹,“一套熔噴布生產設備的成本至少在400萬元到500萬元,交貨週期長達半年,真正落地則需要10個月,其中大量核心零部件依賴國外廠商供貨”。

目前,中國石化已迅速上馬了10條熔噴布生產線,其中8條由儀徵化纖建設,2條由燕山石化建設。其中8條熔噴布生產線預計將於4月中旬陸續建成投產。其產能預計每天可生產8噸N95熔噴布,或12噸醫用平面口罩原料。換算為實際生產出的口罩,則為240萬片N95口罩,或生產醫用平面口罩1200萬片。另外2條生產線計劃3月8日投產,每天可生產4噸N95熔噴布或6噸醫用平面口罩熔噴布。換算過來後是120萬片N95口罩,或600萬片醫用平面口罩。

遠水不解近火、杯水難救車薪,隨著熔噴布緊缺導致了價格暴漲,中游廠商口罩製造廠也不得不面對急速攀升的成本問題。比亞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透露了熔噴布的缺貨問題,好不容易找到河南一家生產熔噴布的企業,簽訂了14噸熔噴布訂單,得在一個月後才能到貨,並且這點訂單量僅夠支撐兩三天的生產。一邊是原材料、運輸、人工成本的上升,一邊是對口罩價格的控制,小型生產企業既無能力大量購買原材料,也缺乏大量生產、銷售口罩的動力。

或許,只有當原材料成本回歸正常、生產企業利潤迴歸正常、銷售渠道暢通之日,我們才能擁有在網絡平臺、街邊藥店正常購買到合格口罩的自由。但那個時候,我們還需要口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