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将医务人员“感染死亡”表达为“因公殉职”是否更贴切和悲壮?

江天物语


医务人员感染死亡和因公殉职意义是一样的,只不过叫法不一样而已。

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是我们的战士是白衣战士,我们的敌人是病毒。等到战争胜利结束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像以往的战争年代一样,授予他们烈士的称号,他们的家人也应该享受一些特别的照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的白衣战士有很多都感染了甚至牺牲的也有。既然是战争,那些起初不重视,或者工作不负责任的,造成巨大损失的也应该追究责任,有的还应该给他们贻误战机的惩罚。


老唐的生活


疫情当前,全国上下齐力一心为抗击新冠肺炎病毒而努力。其中,第一时间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是关键的重要力量,他们是最美丽最值得尊敬的逆行者。

医务工作者们面对传播能力如此强悍的病毒,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冲锋在前救治病人,真的很勇敢,很有担当。

美丽的女医生,女护士们,为了治病救人,剃去了长发,脸上被口罩带和护目镜勒出了深深地痕迹,这些,都是她们最美的勋章。



目前已有不少的医务人员因此感染上了新冠肺炎,还有的已经失去了生命。那些逝去的勇者作为抗击疫情的战士,完全配得上因公殉职的四个字,因为他们就是在守卫祖国,守卫人民。

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更是提议伤者照军工抚恤,牺牲者以烈士待之。我深表赞同!

每一位为这场疫情付出努力的人都值得被铭记,而医务工作者更是其中最当之无愧的功臣,重赏、盛誉,皆不为过!

希望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平安归来!我们一起迎接祖国美丽的春天!


海叔教育堂


截至2月15日18点50,官方报道已经有1716名医护人员确诊新冠病毒,真是非常惨烈的数据了,这些医护人员真的是英雄人物,应该授予“因公殉职”的待遇。


2月6日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的“吹哨人”李文亮,同样是一名医生,代表了这次疫情中医护人员的无畏英勇表现。

李文亮是有英雄表现的普通人,应该被我们长久地记住,那些身处疫情中,为病人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同样是英雄,他们也应该被大家记住。

授予他们“因公殉职”待遇,是理所应当的。


老李有刀


医务人员感染死亡和因公殉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第一,感染死亡这是一般性的概念,有可能是自身的原因感染死亡的,也有可能是工作的原因感染死亡的。

只有因工作的原因感染死亡的才称为因公殉职,而非工作原因造成的感染,比如在家或者是其他场所感染病毒而死亡的,那么这就不能称为是因公殉职了。



第二,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我们看到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现不怕牺牲和大无畏的精神,这都是值得赞扬的。

如果医务工作者是在工作中感染病毒而造成的死亡,那么这就是一种工伤,在这种情况下说医务工作者是因公殉职,表述得确实更为贴切和悲壮。

第三,因公殉职一般都是公务人员或者是执行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严格地说,医务工作者并不算是公务人员。

医务工作者因为工作之中受感染而死亡,一般也不表述为因公殉职。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战役中,将义务工作者因工作感染病毒而死亡,表述为因公殉职,这也是对他们最好的奖赏,他们也应当享受因公殉职待遇!


法重情深


需要弘扬,需要大力褒扬的是默默无闻的人

一场疫情,既是对国家综合国力、应急能力的大考,也是对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发展模式的大考。事实证明,也将长期证明,中国的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能举全国之力救护一个武汉。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无法想象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哪怕是一根草,只要是有人反对,就得为此争吵十年、数十年都有可能。

但在大考之下,一些人禁不住考验,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而也从另一方面,让大众觉醒,在性命攸关的时刻,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抗疫最前线,很多人都喜欢称呼他们为英雄,实际上他们大多数都还是刚刚毕业、或者毕业没多少年的孩子。很多人被护目镜、口罩勒坏了面颊,很多人跑在阻挡病毒洪流的最前线,被洪流吞没。他们有的人倒下了,但在临终前还不忘喊一句“武汉加油”。

有些人刚刚转身,就接到了远在老家的母亲去世的消息,偷偷跑到过道上抹了眼泪之后,又继续返回身去救人。有的人为救人性命,发出了救命的呼喊,却最终冻毙于风雪之中。

英雄是悲壮的,他们的悲壮不是靠演技,也不是靠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堆砌起来的。他们心中听到的只有“不计报酬,生死不论”的决心,脑海中所想的是我能救下多少人。很多时候,感动你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最直接、最发自内心的呼喊和奔走。

那些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人,她们受得起时代楷模、当代英雄的称号,那些牺牲的人,更应该被追认为烈士。用“感染死亡”这样的字眼是冰冷的,战场上牺牲的士兵可以称之为阵亡,再庄重一些可以称之为牺牲,再往上可以称之为殉国。

抗疫就是一场恶战,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牺牲在抗疫战场上的人,他们是为国牺牲,他们为国献身,是一种殉国精神。所以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的倡议非常好,对待英雄理应如此。

这一场战疫,也让人们静下心来思考,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义务工作者、我们的工程师、我们的教师们等,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命为千千万万的人续命。

李兰娟院士说:这次疫情之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希望控制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

李院士的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说出的,抹掉眼泪之后,活着的人还继续活着。但要活得更加清醒明白,大灾之前那些经常将爱国挂在嘴上的人,也许不是最积极的。

一些身家上亿、10亿、百亿的“明星”,拿出来捐献的不足千分之一。金钱是不能衡量爱心,但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百姓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最终也寒在心里。

只有刺痛了心,才会让人惊醒。也许此次战疫之后,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醒来,更加珍惜眼前的人,更加珍惜值得珍惜的一切。

因为在最危险的时刻,在最要命的时刻,冲在最前面的人,也许是被我们忽略得最多,甚至伤害得最多的人。

醉生梦死、娱乐至死战胜不了病毒,虚情假意欺骗不了百姓,票房更不能带来社会进步。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日久便见了人心。


“人生不该满足于享乐,而在于能否利人利他并承担社会责任。”即便身处繁华,仍要初心不变,怀着一份家国的情怀,保持一颗未蒙尘的赤子之心。这既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气象和风貌,也是历史对美好生活价值维度的理念和定义。(全文/完)


稗史候说


医务人员感染死亡的,非因公的,只能表述为感染死亡;工作中感染死亡的,就是因公殉职。但是要区别对待,要看是否在一线抗击新冠病毒的工作岗位。在一线岗位的,应该算烈士。因为他们明知在一线是有非常大的风险,感染后会有生命危险的。我家孩子是医生,她也报名去湖北一线的,而且也充分意识到危险的。这与战士上战场没有区别,为什么大家喜欢用“战疫”这个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体现了革命战士的本质。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了算烈士,有的甚至被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和平年代,像欧阳海、门合、王杰、刘英俊等都是在执行公务时为了救人而牺牲,都被评为烈士,有的授予了英雄称号。医生感染算工伤,死亡算因公殉职,显然是不够的,应该算烈士。现在做法说明对医生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公平对待。昨天记者会说按工伤处理,工伤的范围很大,连职工上班途中遭到车祸等伤害死亡都能算工伤的。简单用工伤来对待,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充分彰显正能量。呼吁立刻纠正。如果是在一般岗位,在工作中感染应该算工伤,在防疫工作中感染死亡的是因公殉职,奔赴湖北参加抗击新冠肺炎工作的,感染死亡的应该按烈士对待。对于在抗击疫情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不管活着的还是牺牲的,也应授予英模称号,比如钟南山、李兰娟等。


凤尾雄铁


既然我们把这次疫情,定义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那么,把那些英勇无畏的逆行者冠以“因公殉职”,恰如其分。对于直接参与病患治疗的一线人员给予“烈士称号”,而对于仍然奋战的特殊贡献者给予“时代英雄”,以示尊重和敬畏。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勤奋工作者和舍己为人的志愿者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实实在在的认可,严严肃肃的尊重。








不敢高声语


只有军队(含警察)与医护人员,

在非常时期,

使命召唤,

义无反顾,

成为逆行者。

去了就知道,

有可能殒命疫场!

为什么不选择逃避?

就如某港的部分医护人员?

因为大陆医护人员,

学医时就要做到:

大医精诚!

拥有神圣使命感!

他们都有父母,

或有爱人,

大多数还有孩子,

如果战士在此疫中

算是因公牺牲,

那么医护人员,

为何不可?!





戚广崇男科


2020年的春节可能是我们很多人生平所经历的最为特殊的一个春节:中国人民是在与疫情的战斗中拉开农历新年的序幕的。我们为打赢这场与病毒的战争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我们有党和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有全体医护人员的坚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全国各地捐赠的医疗物资被源源不断输送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疫情笼罩之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家人泪别,奔赴武汉。他们是这个春节最伟大的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刚刚还在镜头前对所有人说“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然而他自己却毅然坐上了从广州前往武汉的高铁......1月24日是阖家团圆的除夕夜:就在这天22点20分一架伊尔-76飞机从西安咸阳机场紧急起飞。这架班机搭乘的是一群特殊的乘客:空军军医大学上百名医护人员,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武汉,任务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1月25日中午12时许由138名队员组建的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赶赴湖北援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向湖北省紧急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这还不包括军队系统的医务力量。可以说目前湖北正在经历的是全世界最近几十年最大的一次医疗人员和物资的瞬间汇集。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

截至2月28日已有198位逆行者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因公殉职:他们中有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参与防控排查的基层民警,有参与医疗物资运输的志愿者......他们中有人因感染新冠肺炎而牺牲,有人因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诱发其他疾病而猝死,有人在参与医疗物资运输、工程抢修的路上遭遇意外身亡......所以“感染死亡”和“因公殉职”其实是两个有交集而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毫无疑问牺牲在抗疫道路上的每一位逆行者无论具体死因为何都是因公殉职的典范,都应当被追授为烈士。近日出台的《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妥善做好因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符合烈士评定(批准)条件的人员应评定(批准)为烈士。这既是顺应民心也是安定前方作战将士的信心。根据通知的规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承担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以及执行转运新冠肺炎患者任务等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因履行防控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职,或者其他牺牲人员符合烈士评定(批准)条件的应评定(批准)为烈士。这里包括了军人和各地参加救援的医疗队成员。由此可见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牺牲的人员无论具体死因为何皆应认定为烈士。

我刚才说了牺牲在抗疫道路上的烈士们具体死因并不一样:有的是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而牺牲的,有的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而牺牲的。同样都是为防控疫情做贡献,所以死因并不影响他们因公殉职的本质。“感染死亡”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在如实客观陈述死因,这里并没丝毫对烈士不敬的意味。由于具体的死因不同就使牺牲在抗疫道路上烈士们实际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因感染新冠肺炎而牺牲的,另一部分则不是。当然这两大群体所体现的都是同样的英雄主义担当精神,所不同的是因感染而牺牲的抗疫人员其实是同时兼具双重身份的:一方面他们是牺牲在抗疫情道路上的烈士,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新冠肺炎患者。正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李文亮医生当然是一位毫无争议的英雄,但与此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曾是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他和其他患者一样需要得到救助,遗憾的是治疗最终并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但这并不改变他曾是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这一基本事实。英雄也好,烈士也罢,他们首先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关心自己的家人。英雄并不比普通人多长出三头六臂,只不过他们在为难关头义无反顾扛起了自己肩头的责任——当别人对病毒避之唯恐不及之时他们的工作却是每天暴露在充斥着病毒的高风险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可能倒下。

现在各地纷纷出台了针对医护人员的强制休息令。这就是考虑到自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的高强度工作状态而出台的政策。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一线工作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值得讴歌的,但我们希望烈士名单上的名字不要增加了。每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是我们当今这个时代的英雄,但我们希望他们是活着的英雄而不是死去的烈士。烈士的英雄精神值得提倡,然而对他们自己、对他们的家人而言:死亡就是死亡,任何追加的褒奖也不能挽回逝去的生命。对烈士的褒奖在社会层面是在弘扬正气,对他们的家人也是一份安慰,然而这样的安慰能弥补亲人辞世的悲痛吗?很显然任何一位英雄人物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可能是某位老人的孩子,可能是某个孩子的父母,可能是别人的丈夫或妻子......他们在与疫情战斗时是捍卫人民安危的英雄,可如果他们不幸感染病毒就是一个需要救助的患者。对那些因不幸感染新冠肺炎而去世的烈士们而言:“感染死亡”是在强调他们作为病人的身份,“因公殉职”是在强调他们作为抗疫战士的身份。这两种身份是同时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彼此之间并无矛盾。

当我们在统计全国的确诊病例时是会把患病的医护人员计入其中的,因为他们曾是抗击疫情的英雄,但现在他们同样是需要救助的患者。同样当我们统计全国的死亡病例时像李文亮医生这种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去世的医护人员是会纳入统计的。当然也有一些牺牲在抗疫道路上的烈士不是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而去世的,他们同样是我们要深切缅怀的英烈,但当我们在统计全国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时他们是不会计入其中的,因为他们身上并不具有新冠肺炎患者这种身份。所以“感染死亡”和“因公殉职”是两个有交集而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在统计确诊病例、死亡病例时我们强调的是烈士们的病人身份,这时使用“感染死亡”是在客观陈述死因;在宣传英烈精神时使用“因公殉职”可能在情感上更容易为大家接受。死去的烈士是值得我们缅怀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强调对那些如今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活着的英雄们的关怀,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些活着的英雄们化为烈士名单上的一个个名字。死去的烈士们面对充斥着病毒的高风险环境不害怕吗?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害怕,只不过他们在恐惧和责任面前选择了后者。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危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可其实他们又何尝不对自己的小家有一份牵挂呢?只有做好对活着的英雄们的关怀保护工作和对烈士家属的安抚工作才是对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最好的回报。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我坚决支持把感染牺牲的医务人员为烈士,因为这是没有消烟的战争,比真正的战争更可怕,他她们是为了国难当头,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逆行者,为了保护他人生命,而不顾自己生命的勇士,一定要让他们成烈士,叫人们永远记得她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