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马铃薯种植时有什么讲究?株行距多大更合理?

李海林177


一亩地应该种多少株马铃薯合适?不是种植者的喜好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马铃薯的品种、土壤类型、生长期长度等因素。



行距和株距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单产水平。有实验表明,收获块茎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是由株行距决定的,比如间距越小,块茎也越小。主茎在田间分布越均匀,块茎大小也越均匀。另外,只有当叶片尽快达到最大田间覆盖率才有希望获得高产,株距行距要是过大,达到最大田间覆盖率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产量也会大受影响。

到底多大的密植更科学更合理?现在,对马铃薯株行距都是用单位面积的主茎数来表示。一般而言,每平方米最佳的主茎数为15-22个,即如果采用90厘米的行距的话,最佳的株距为15厘米左右。这是对商品薯生产的定位。

马铃薯种薯生产的目标是获得足够多的中等大小薯块,且中等大小薯块比大薯块在种薯市场更受欢迎。因此,种薯生产中提高单位面积的主茎数将有可能收获更多的块茎,并且块茎大小越均匀,越趋于中等。所以,种薯生产最合理的密植是每平方米25-30个主茎。



薯界风云


马铃薯是国内唯一一种即是蔬菜又是粮食的农作物。相对其他农作物来说,马铃薯又是一种产量比较大的作物种类,除了品种特性和田间管理因素之外,可以说产量的高低与种植密度是否合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马铃薯种植密度与株行距范围

一般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马铃薯种植都是采取平地开沟覆膜种植方法(开沟深度约在10-15厘米左右),其中又可分为单行种植模式、大小行双行种植模式,产量比较高的种植密度一般在4000-4500株/亩。单行种植模式,一般行距60-70厘米、株距25厘米左右;大小行双行种植模式,一般大行距70-8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35厘米左右,呈三角交叉型种植。

二、影响马铃薯种植密度和株行距的因素

以上时平均种植范围,但由于土壤肥力、品种特性以及灌溉条件的不同,会对马铃薯田间的通风、透光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薯块的膨大效果和后期产量,大家可以结合以下几种情况灵活调整实际种植密度和株行距:

1、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植株矮小,可以适当密植;中、晚熟品种,可以适当稀植。

2、土层深厚、肥力较强、排灌方便的地块,养分充足,植株生长旺盛、叶片肥大,应当适度稀植;土层浅薄、肥力贫瘠、排灌不便的地块,养分偏少,植株生长矮瘦、叶片较小,应当适度密植。

3、商品薯和薯条加工薯,可以适当稀植;种薯和淀粉加工薯,可以适当密植。

总结: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保证马铃薯拥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和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增强地上茎叶的光合作用和吸收功能,促进地下根系的发育和茎块的膨大,是实现马铃薯后期优产和高产的基础。因此,希望广大农户在进行马铃薯种植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好种植密度。


农技小背篓


这个小时候看我爷爷种过的,具体多少株行距我也忘记了,不过估计应该是30*30左右的,如果地方小的话,还可以在挤一点也没有关系的,马铃薯这种还是存活率非常高的


花韵居


这是我的专业领域,实战也有十年。

这是两个问题。分别回答。

1,马铃薯种植有什么讲究?种植作物,无非是合适的气候区,土壤,灌溉条件或降水,靠谱的种子,肥料,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马铃薯原产于南美高原,对气候的要求是苗期至开花期温暖,开花期开始气候凉爽,平均气温22度以下,或温差足够大,昼夜温差达到12度以上,光照要充足。土壤要求排灌良好,透气疏松,PH值6-8之间,总盐份尽量低,至少表面要不见盐碱晰出。有灌溉条件,如种植期降水超过400毫米,则田块能够及时排水。种子必须用脱毒种薯,不带各种病害病毒。化肥和田间管理,要适合本地气候。

2,株行距。

要看生产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菜薯,要求大中薯率高,就要深沟大垄,增加株行距,行距80公分以上,株距20公分以上,亩保苗数3500-4000株,可少不可多,尽量保持单主茎,丛生的间苗,只留1-2个主茎,可保证大薯率90%以上。

如果是生产加工薯,特别是大西洋等品种,大薯容易空心,因为机械栽培,行距随机械一般80-90公分,株距15-20公分,亩保苗数5000-6000株,这样出产的薯块加工品质好,空心少,产量也比5000株以下要高。


一路奔跑的土豆


马铃薯适肥沃的沙壤土。肥沃的土地适合的密度是获得品质好高产量的基础!

马铃薯的栽培方式有100厘米双垄,株距35厘米左右,每亩约4000株,这种模式产量较高,以3两至6两的为主。单垄80厘米株距30厘米,亩株数为2700株左右左右,产量稍低但块茎以6两以上的为主质量好价格高,足以弥补产量上的损失.目前这种模式比较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