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

“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弄点钱给你爹买药。”

这是作文《卖米》的开头。最近,无数人转载这篇文章,并为之深深感动。作者“飞花”实名张培祥,197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997年考上北大,求学期间写下此文。2003年,正在北大攻读研究生的她,因罹患白血病逝世。

5月31日,记者来到“飞花”故乡,专访了她的亲人和师长,寻找“飞花”的踪影,追寻《卖米》背后的故事。

姐姐说,

要停学不如她来停”

“我很多方面,都是沿着姐姐的道路在走,当然我是个‘山寨版’的,没有姐姐那么出色。”今年34岁的张毅是张培祥的弟弟,《卖米》中的“毅宝”,当过农村小学校长,现在是醴陵市一名公职人员。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写诗,尤其是古体诗。

记者: 《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张毅: 文章里百分之八九十是真实的经历。事情大概发生在1993到1995年之间。那一年父亲生病,需要送到医院治疗,但那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家里的农作物送到集市去卖。

当时上小学的我就跟姐姐说,要不就让我停一年学,把省下来的钱给父亲治疗。姐姐说,要停学不如她来停,她在城里读一年初中花费更多。我说,那不行,姐姐成绩比较好,“你可能更有出息,要停就停我。”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张培祥全家福,后排右一为初中时期的张培祥。

记者: 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姐姐生病了?

张毅: 高考之前,我们全家人都不知道。2003年正好是我高考那一年,姐姐怕影响我高考,所以她生病的事一直瞒着我。等我高考完了,我父亲来接我,我才知道这个事情。我们就买了三张去北京的车票。

父母陪伴她走完了最后一程。我陪伴了姐姐一段时间,然后回来填大学志愿、报到。我还记得回来之前,跟姐姐有个约定,等我大学报到之后,她就去做骨髓移植手术。当时姐姐还送我出来,跟我相互鼓励,没想到那竟成了永别。

记者: 姐姐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毅: 姐姐勤劳、善良、朴实、孝顺,这几点都影响了我。

她喜欢文学创作,我大学学的也是中文,这些年陆陆续续写文章,每年都写怀念姐姐的诗歌。《天使的微笑》是我刚读大学那一年写给我姐姐的。还有一首七律《春城夜雨寄亡姐飞花》。到去年4月为止,我一共写了305首诗,我自己戏称已经做到了“诗三百”。

记者:你父母现在身体怎么样?平常在家也会提到你姐姐吗?

张毅: 我爸妈身体还可以。一般我们都不太提及这个话题,但是心里面肯定会经常想念,有时候午夜梦回,会想到小时候姐姐带我的一些事。

按姐姐的遗愿,骨灰一半留在了北京,一半回了老家。我们每年清明都去看她。父亲给她建了一个怀念亭。

是他“拦截”考场

改变了“飞花”的命运

“记得当年我考上北大的时候,也算是全校一大新闻吧。说起来老校长罗定中老师是功不可没,因为我家境不好,我父母想让我考中专,正是罗校长带头亲自到考场拦截我,并许诺说高中三年学杂费全免,于是我才上了高中。”张培祥在给醴陵四中60周年校庆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2018年5月31日,湖南省醴陵第四中学。

在醴陵,记者见到了时任醴陵四中校长、今年80岁的罗定中老人。

记者: 张培祥对您很感恩,当年“拦截”考场的情形还记得吗?

罗定中: 她是1993年从乡下的中学转学到醴陵四中读初二下半学期。这个孩子确实是个人才。1994年中考时她已经在中专的考场了,我让老师把张培祥从中专的考场叫出来,张培祥一边哭一边跟爸爸说,“我还是听罗校长的,我要考高中,我不考中专了。”

她流着泪参加了第一门语文考试,这是她考的最差的一门,满分120分,她考了110分。中考总计满分740分,她考了727分。

我为什么这么做?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好,希望学生成才,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对学生没有爱心,那就不配当老师。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时任醴陵四中校长罗定中回忆张培祥求学时的艰辛、坚强,动容落泪。

“我跟每一届学生”

都会讲她的故事”

汤金怀今年54岁,从教31年,是张培祥在醴陵四中读高一、高二期间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张培祥高一、高二时期的班主任汤金怀老师。

记者: 张培祥当年读书时,给您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汤金怀: 她记忆力特别好,喜欢看小说,喜欢看古典名著、世界名著,很厚一本的书两三天就可以看完,真的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是她从不上课时看,听课很专注。她最大的优点是专注,认定一件事就要做好。

她成绩特别好,高一高二九门功课,她曾经总分比第二名高出100分左右。语文老师说,她每一篇作文都可以当成范文来读。她是我们学校第一个考上北大的,是当年株洲市文科状元。

记者: 她高中毕业后,还有联系您吗?

汤金怀:经常联系,逢年过节会给我寄贺卡、明信片,回家过春节也会来看我。2003年春节之后,她返校之前在我家吃饭,然后我送她去火车站。那时候就觉得她脸色比较苍白,后来她就查出了白血病,当年就去世了。送她去火车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张培祥寄给汤金怀老师的贺卡。

听到她去世的消息,觉得很意外,也非常可惜。她在大学就做了很多事情,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跟每一届学生都会讲她的故事。

15年前

北大在八宝山为她告别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张培祥,197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山区农民家庭。自小于贫寒中刻苦学习,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2001年攻读法学硕士。曾以《大话红楼》风靡当时全国高校BBS论坛,并以《卖米》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但天妒英才,在颁奖一年前,即2003年非典期间,年仅24岁的张培祥就已身患白血病离开了人世。北京大学在八宝山为这位历经磨难的才女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撒贝宁介绍其生平时,“全场恸哭失声”。

张培祥生前曾有翻译和编写作品出版,并有小说、散文发表。《卖米》这篇文中描述的场景,皆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纯朴的真情流露。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湖南醴陵窑核心区沩山村传统民居

以下是张培祥同乡记者当年的采访新闻:

由于《读者》先于《新华文摘》摘编了北大女生飞花的代表作品《卖米》且没有注明作者的出生地,所以我们猜测作者可能是醴陵女孩,寻访到女孩的家颇费了一番周折。也正是这一番寻访,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及其父母为了生存所经历的艰辛,也更深切了解了中国农民现实的生存状态。

飞花(张培祥)的家就在我市原转步乡筱溪村老屋组。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作田人,生出女儿时他们并不知道,女儿日后会成为北大的高才生,并且只能活24年,而这24年竟然能做出许多人一生都不可能做出的成就:目前已经出版的有长篇作品《大话红楼》,译著有《所向披靡》《你像你的狗一样快乐吗》等,创作文学和译著有百万字之巨。而这些,全部是她课余时间完成的。

她还以学生的身份,策划和参与主持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一至三期。她酷爱下棋,曾在北大成立了一个棋社。为了帮家里赚钱和帮弟弟读书,她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坚持打工,不仅不要父母缴学费,而且把她在外打工赚来的钱寄回家里补贴家用。她母亲说,家里墙上贴的瓷板、地下铺的水泥、彩电、洗衣机等全是培祥赚钱买的。而培祥短暂的一生,却经历了一般女孩难以想象的坎坷……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2009年,与醴陵交界的浏阳杨花乡老桂村,老桂小学全家福。

小学

20多万字的小说半天看完

深奥数学题随口答出

培祥天资聪颖,采访中她的父母搬出一大堆女儿生前的荣誉证书:有学习成绩优异奖、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奖、优秀作品和优秀论文奖。

张培祥的大姑擦着泪水说:“琼宝自幼听话,爱看书,而且过目不忘,在泗汾双塘小学读高小时,每逢发了新课本,几天全背熟了。”张培祥的姑父负责该校工会工作,她经常到工会借小说。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她上午借下午还。姑父骂她:“琼宝,伢妹子借什么书,冒爱完就送来。”张培祥说:“我都看完了,不信,我把书中故事情节讲给你听。”她果然从头至尾讲得清清楚楚,书中人物都不落下一个。姑父听后大为惊讶,想不到侄女有如此非凡的阅读能力和如此惊人的记忆力。

张培祥的大姑还说,一次,双塘小学组织学生进城参观,在汽车上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全车同学解答,结果其他同学谁也解答不出来,唯有坐在车尾低头不语的张培祥最后向老师交了满意的答案。

初中

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一中

却读不起

1979年10月6日,张培祥出生在醴陵市转步乡筱溪村老屋组,父亲张元贤,常年多病,母亲曾再云幼时患小儿麻痹症,一只手几乎瘫痪,又做过乳腺切除手术。生在这样贫困家庭的张培祥6岁入小学,才到10岁时眼看就要辍学,好心的姑父姑母把她带到自己所在的泗汾双塘小学上高小。1991年,她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醴陵一中。

得知这天大的喜事,张培祥父母却心情复杂,喜的是女儿天资聪颖,考进了市里的名牌中学;忧的是进城读书花销大,到哪里筹钱?全家节衣缩食,总算供养培祥读完了初一,到第二年,家中再也无钱供其读城里的重点中学了,张培祥只好转学到乡下的龙虎中学上初二。

在醴陵四中任教的堂叔张浩良看到侄女从一中转到乡下中学,担心荒废了她的学业和前程,就设法将张培祥转到四中初三。张培祥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异常刻苦,像在小学一样每年期终考都是第一。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湖南醴陵窑核心区沩山村传统民居及古街道

高中

买不起书,只好到新华书店看书

高二就外出打工

张培祥自小就爱看书,但由于家境贫困,她没钱买书,在四中读书时,每逢节假日,就一头扎进新华书店,躲在书架后面看书,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有几次还被工作人员“赶”出门。但她不气馁,第二天照例来看书,书店得知她的真实家境后,只好为她开绿灯。

进入高二后,父母实在无力承担女儿的学费了,张培祥也清楚再继续读书,会把体弱病残的父母拖死的。开学不久,她怀揣课本含泪离开了深爱的校园,踏上南下打工的旅程。她先后在广州、株洲等地做家教或帮餐馆洗碗干杂活。张培祥的姑父、退休老师黄永仁告诉我们:“张家贫穷,琼宝初中毕业后准备读技校好早日养家糊口,时任校长罗定中坚决反对,坚持要她上高中。”罗定中说:“我教了几十年书,还没遇到这样优秀的学生。”

张培祥离校出走牵动了全校师生的心。罗校长四处奔走打听,历时四个月才把张培祥“请”回学校,罗校长表示:只要读好书,免去一切费用,愁云不展的张培祥脸上露出激动的笑容。她不负众望,勤奋读书,期末又考出了全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1997年8月,醴陵四中传出高考喜讯,张培祥一举摘取了株洲地区文科桂冠,以株洲第一全省第五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大学

白天打工,晚上自学

也创作,也翻译

1997年盛夏,家境困窘的张培祥怀揣父母亲友拼凑的1000元登上了北上的列车,从那以后再没向父母要过一分钱。为了读好书,为父母分忧,从到北大报到的第一天她就开始实施她酝酿已久的白天打工晚上学习的计划。在她读本科的四年里,综合成绩仍在100多名同学中排位第九,并多次获得奖学金。2001年,她以优异成绩获得法律学士学位,并继续在北大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张培祥借书、看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上大学和读研期间,她一面打工一面读书,同时还开始了她的翻译和创作生涯。她经常到北京电视台帮忙写剧本,搞策划,她的创作水平和策划艺术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2003年《湖南卫视》开辟《新青年》专栏,她协助精心策划了前三期,并亲自担任嘉宾主持,节目播出后,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反响。

张培祥是未名BBS资深站友,网名“flyingflower”被译为飞花,超级红迷。她精心创作的剧作《大话红楼》曾风靡全国高校BBS红版。网上风行数年,写下《飞花读红笔记》《大话红楼》《红楼十日谈》《七种乐器》等或长或短的文集。纪实文学《卖米》获北大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

天妒英才

《红楼》未竟花先谢

张培祥的作品《大话红楼》序中有这么一段话:“作品《大话红楼》做了一个堪称精绝的构思,将《红楼梦》的人物、《西游记》的经路和《大话西游》的时空感巧妙结合一起,创造了另外一种怪诞但又不失各原作品真实性的场景……”

但是,《大话红楼》一书,是在培祥去世一年后才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国发行的。彩色封面上,有一句极沉重的话:“北大薄命才女写就的性情文学,用红楼元人演绎西天取经之事;间杂大话西游的时间感;不变的是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恩怨情痴。”

培祥是北大才女,也是我们醴陵的优秀女儿,可惜天妒英才,活得太短,但她却在短暂的24年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生前所翻译的《所向披靡———打造卓越团队17条法则(美国)》和《你像你的狗一样快乐吗?》等作品已由新华出版社和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畅销书。她精心创作的《大话红楼》,将成为文学史上又一段佳话。《大话红楼》只写到三十一回,她就溘然长逝,给后人留下了美丽的遗憾。

最好的花倒不一定是那最美的

但最珍贵的花一定是最短暂的

2003年初夏,一场罕见的“非典”袭击中国大地,首都北京霎时愁云笼罩。从5月中旬开始,培祥就发现自己的皮肤出现青紫或红点,经常头晕气喘,浑身乏力并伴随发烧。由于是在特殊时期,学校不允许学生出校门,她也就当是一般的疾病。后来病情逐步加剧,同年5月30日,培祥终于在同学的帮助下,住进了北京第三医院,经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为了不让父母担忧,不影响弟弟高考,她把病情告诉了舅父,嘱咐他对家里保密,每次家里打电话追问,她只是说自己贫血。白天,同学们到医院看望,她也是笑脸相迎,每到晚上,却躲在医院被子里悲伤流泪。

培祥在医院期间,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张培祥帮助搞过策划的北京电视台和请她翻译外国作品的部门也表示:“只要能挽救她的生命不惜拿出巨资,留下这个珍贵的生命。”

看哭无数人的《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医院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培祥病情日渐恶化,一切手术都无计于事,她深知自己来日无多。6月上旬,她在病床上写了一封信发到网上,告慰曾经关心和支持她的网友,文中还写了一首诗:

忽视浮云寄此身,容中罹病愈酸心,

无非碧海情天恨,总是红楼痴梦人。

泛月千年犹有泪,残芳一笑便成尘。

长安昨夜风催雨,且向樽前莫泛神。

2003年8月27日晚9时,培祥带着对世界的深深眷恋,含笑离开了人世,一朵刚刚绽开的鲜花凋谢了,“飞花”真的飞了。

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没有经历怎么会懂?

难以想象,

有些人只是简单的生活,

就已经花光了身上所有力气。

充满艰难坎坷,才是生活的本质。

但愿每个人都如海子说的那样,

“你来人间一趟,总要看看太阳”。

努力生活,付出总有回报。

山有峰顶,海有彼岸;

漫漫长途,终有回转;

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