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仪陇:古城文韵唱新风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11日早上,走到宏德大道的西尽头,一群市民正在《好日子》歌声中翩翩起舞;踏上嘉陵江边的朱德塑像广场,几位老人正在悠然漫步栈道;顺着栈道北行数十米,几位外地游客正在喝着坝坝茶,品味巴蜀市井生活;滨江大道东侧的鸿福综合大市场门前,一家客家牛肉汤锅周年庆龙舞正在锣鼓声中激情上演……

有着1500多年建县史的仪陇时下正值深秋,漫步县城新政西南角的离堆故址,正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季节。县博物馆里一纸只遗39字的《鲜于氏离堆记》见证了有“大唐书魂”之称的颜真卿与鲜于仲通、鲜于叔明弟兄俩的友情,更印证着“书法之乡”的由来和城市历史的久远。这里是客家人休养生息了300多年的家园,厚重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故被誉为“川北客家第一县”;这里是朱德总司令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独具魅力的“两德”红色文化滋润着百万仪陇人,故被誉为“德乡”;这里还是川北大木偶艺术的发源地,以剪纸之乡、篆刻之乡、书法之乡为主体的“三乡文化”久负盛名,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仪陇:古城文韵唱新风

▲“德乡”标志性石刻

据当地媒体介绍,仪陇县客家博览园日前成功入选“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每一个来到仪陇的人,都会深切感受到“一家(客家)两德(朱德、张思德)三乡(剪纸、篆刻、书法之乡)”文化的缕缕芬芳。文化,既如流水潺潺,浸润着百万仪陇奋斗者的心田;又如战鼓隆隆,激励着仪陇追梦人的脚步。以文育人、以文富民、以文化人,正成为仪陇人的新追求。

仪陇:古城文韵唱新风
仪陇:古城文韵唱新风

培根铸魂,涵养区域向上基因

“巴山蜀水多英雄,仪陇出了个朱老总。”这首《怀念朱老总》词曲的创作人王志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不已地说,这首歌曲在南充已传唱10多年,每一次听来都有新的感触。

仪陇:古城文韵唱新风

▲朱德元帅雕像

仪陇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帅出仪陇,旌旗满大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张思德为代表的7000多名仪陇儿女追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其中5000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作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全国30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和四川省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是仪陇“一家两德三乡”文化的底色。境内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红九军政治部、朱德故居等革命遗址、旅游景点等共143处,其中列入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四川红色故事“金牌讲解员”,张思德纪念馆、仪陇县博物馆讲解员曾渝玲表示,作为一名红色故事讲解员,一定要把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仪陇:古城文韵唱新风

▲张思德塑像

贾裕是新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是张思德纪念馆的“红色小小讲解员”,他为笔者一行作了现场解说:“来馆里义务讲解张思德先进事迹,不仅不影响学习,还让我更加坚定了长大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培养小小讲解员,是纪念馆教育功能的体现,也是我们担负的一份社会责任,家长也很支持。”曾渝玲介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纪念馆客流量超过17万人次,节假日、双休日只要小小讲解员自愿,都可以安排他们讲解。

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打造“德乡仪陇”文化品牌,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向上向善的好风尚充沛于全县的每一个角落。

文化扶贫,百姓吃上惠民大餐

11日下午,在仪陇县剪纸博物馆,国内著名剪纸大师何作霖的儿子何小锵给笔者讲解仪陇剪纸的特点:“这里的剪纸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形成了‘丰满、精巧、秀雅、淳正’的独特风格。”一边介绍,一边展示。不到十分钟,精美的“双鱼”便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作为革命老区,尽管仪陇前几年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子,但是仍有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将文化与扶贫挂钩,通过政府免费订单培训掌握1~2门文化产业项目,这成为仪陇借力文化优势打响脱贫攻坚战的不二法门。

跟随何小锵学习剪纸已有一年多的邓小英是县城迁建中的失地农民,为了给家庭增加收入,她选择利用带孩子的空闲时间来学习剪纸:“工艺复杂点的每天只能剪1幅,简单点的能剪2~3幅,作品全部委托剪纸博物馆通过景区店售和网上销售,根本不愁销路,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元钱。”

除了何小锵剪纸培训班,杂技艺人梅质林成立了“梅质林杂技团”,团员达30多人,编排的杂技、魔术、曲艺等近百个优秀节目,到绵阳、成都、重庆、湖北等地演出,受到各地观众喜爱。

仪陇:古城文韵唱新风

仪陇是全国首批“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县,该县出台的文旅扶贫政策还吸引了多个团队参与竞争,每年撬动数以百万计的社会资金。以延续“三乡”文化为主抓手,发展文化软实力还吸引了一批仪陇籍文化人士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农民脱贫。顺庆区李家镇高家沟村村民李军伟几年前回到村里,建起400多平方米的古琴制作坊,带回6名乡亲一同创业,并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注册了商标。“截至目前,每年都能卖出几十把琴,效益可观。”李军伟说。

文旅联姻,擦亮德乡仪陇牌子

大坨坨的墩子肉、一层层的大品碗、金灿灿的龙眼肉……11日上午,在朱德故居的丁氏庄园农家乐,随着一道道具有客家特色的菜品摆上桌面,来自全国各地、参加体验的客人持箸欲啖。

仪陇:古城文韵唱新风

▲坝坝宴

“因‘湖广填四川’,仪陇成为客家栖息之地,沸腾味蕾、独具特色、颇具体验欲的客家水席宴成为当地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水席宴通过客家民间厨师口口相传得以传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席共九道十大碗,均用蒸、煮、炖方式烹制而成。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客家水席标准化体系,并打造了丁氏客家农庄等一系列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主题农家乐,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客家习俗,弘扬客家文化。”朱德故居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陈良平介绍说。近年来,仪陇始终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大力推动“旅游+农业、工业、商贸”等建设,先后获称“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县”,今年3月候选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仪陇:古城文韵唱新风

▲客家水席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的重大部署,仪陇将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围绕“朱德故里·德乡仪陇”旅游形象定位,坚持“旅游+”“+旅游”,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县长郭宗海表示。该县还将以建设朱德故里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为统揽,依托核心景区,辐射带动马鞍古镇、柏杨湖休闲度假及周边乡村旅游发展,着力打造集红色旅游、特色小镇、宗旨教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医养等业态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据仪陇县文旅部门统计,今年1至8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60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