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除了朋克養生,我們還搖滾養娃

除了朋克養生,我們還搖滾養娃

一個女人成熟起來的標誌可能是自覺穿上了秋褲。

一個女人開始養生的門檻可能是往菊花茶裡撒了一把枸杞。

一個女人走向朋克的基本素養則是從“熬著夜敷面膜“和“喝完三分糖熱奶茶之後做30個仰臥起坐”開始的。

對我們這樣有追求的中年老母來說,“朋克”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因為我覺得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我開始覺得好多身體的問題都是氣出來的,是瞎琢磨出來的,或者嚇唬自己嚇出來的,於是我朋克了。

說真的,自從朋克之後,整個人精神多了。

我會經常感覺自己好像身輕如燕,肌若凝脂,秀髮柔亮,智商超群,彷彿實現了身心的大和諧。

儘管這一年我長胖了十二斤,但我也辦了健身卡啊!儘管我連續熬夜很自責,但我也囤了不少眼貼膜啊!儘管我經常一秒變臉毫無底線地發脾氣,但我也買了好幾本情緒管理的書啊……

朋克養生真的是女人居家必備,生活伴侶。

除了朋克養生,我們還搖滾養娃

然而,養生還能朋克一下,但養娃這件事就沒那麼容易自我陶醉了。

若干年前你嘲笑別人前腳喝冰可樂後腳就熬了一碗生薑紅糖水,後來你發現,你前腳喊著快樂教育後腳給娃又報了一個補習班的樣子,如出一轍。

當初你嘲笑別人喝啤酒時都偷偷摸摸地加熱,後來你發現,你揍娃時都小心翼翼戴上了手套,異曲同工。

朋克養生的那批姑娘,終於走上朋克養娃的康莊大道。然而結果卻不同,朋克養娃大概率不會讓你更精神,只會讓你更精分。

一邊雲淡風輕,一邊暗中焦慮;一邊快樂教育,一邊虎媽咆哮;一邊坐禪修仙,一邊陪讀輔導,一邊祈禱假期結束,一邊恐懼新學期到來……

不光朋克,有些媽帶起娃來還很搖滾——

以其靈活大膽的表現形式、富有激情的技術手段、超乎想象的娛樂精神、可收可放的自由性、多變且沒有規律的節奏感,讓人琢磨不透,不明覺厲。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這就是傳說中的搖滾精神。

除了朋克養生,我們還搖滾養娃

我有個親戚,以前每次逢年過節一聚會,她的保留節目就是讓兒子背《三字經》。過了幾次,另一個親戚看了“別人家的娃”之後很受刺激,後來他也準備了一個保留節目,讓自己家娃背“圓周率”。

後來各自又增加了一些“絕活”。

這倆孩子每次一碰面,一個《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另一個“圓周率”“唐詩三百首”“聲律啟蒙”......倆孩子的媽也不示弱,一個暢談“黃帝內經”,一個探討“哈佛成材術”,徜徉在自己的知識海洋中不能自拔,弄得飯店服務員都知道這個家族的文化底蘊很深厚。

這種超乎想象的寓教於樂+靈活大膽的表現形式,配以富有激情的技術手段,就是當代搖滾中年的詩篇——孩子嘛,就是拿來炫技的!

比起追尋內心的love & peace,更讓中年人精神愉悅的莫過於帶娃路上的rock & roll。

除了朋克養生,我們還搖滾養娃

搖滾式帶娃有什麼好處呢?其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不容易受到傷害。

有一次家長會上,老師對班上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一頓猛誇,散會之後大家紛紛上前取經。

這個問:你們家孩子這次考這麼好,你是怎麼和他一起復習的?

“哈哈哈,我哪顧得上他,我上個星期連吃三頓火鍋得腸胃炎了,去醫院輸液呢!”

那個問:你家孩子字寫得真好,報得哪個書法班啊?

“哈哈哈,什麼班也沒報啊,他自己買字帖練的!”

場面一度很尷尬……他媽媽為了緩解我們的情緒,安慰我們說“其實我家孩子毛病也挺多,特別內向,一看書就好幾個小時不理人”………

這時候普通媽媽想:哇,你家孩子是天才,太讓人羨慕了。

這時候朋克媽媽想:唉,本來想散養娃,這樣一看我家孩子天資不足,還得補一補,別輸在起跑線上。

這時候搖滾媽媽想:啊哈哈哈,這孩子不就是個書呆子麼!哈哈哈哈哈......

豁然開朗。別的家長很容易就受到一萬多點暴擊,搖滾媽媽則不為所動,不會被帶溝裡,完全無公害,內心的節奏不會凌亂,動次打次動次打次。

這就是搖滾式養娃“可收可放的自由性”,以靜制動,以退為進,令人完全抓不住其軟肋,束手無策,控制不住她的癲狂。

除了朋克養生,我們還搖滾養娃

擅長搖滾養娃的媽媽們,還有一大特點:毫無規律地開心,毫無規律地不開心,對娃的態度完全依賴於當前自己的心情......

搖滾派媽媽為啥一會哭一會笑?

她們在辦公室聊的新衣服新包包,其實大概率是給娃購物湊的單;跑馬得的金牌、舞蹈劈的一字馬,其實是為了調節雞娃時候的心律不齊,面對成績單急劇下滑的多巴胺;朋友圈曬的娃和微博裡吐的槽一樣多,差別是一個三天可見,一個僅自己可見。

心情好時看到娃在牆上亂畫——

要開放包容地育兒,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不要遏制孩子天賦。寶貝,我看看你在牆上畫的是什麼玩意兒?哇真棒,我們一起畫吧!

心情不好時看到娃在牆上亂畫——

我的揍娃棍在哪裡?

除了朋克養生,我們還搖滾養娃

普通的媽媽平時想的都得很多,比如:

憑什麼大家都在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雞娃,有些娃就能一騎絕塵,只能讓我們模糊看到尾燈?

憑什麼我們的娃還在手腳並用苦苦鑽研二十以內的加減法,人家娃就能搞得清雞兔同籠?

憑什麼我們的娃鞋帶還系不利索,人家娃就能在泳池裡兩個來回換了四個泳姿?

憑什麼我們的娃吃奧利奧急得撕不開包裝袋,人家娃已經在抖音裡做網紅炒飯了?

這是基因的突變還是智商的碾壓?這是人性的弱點還是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讓我們來一起揭秘雞血娃背後的神秘女人——走進蒸汽朋克老母的愛恨情仇。

搖滾媽媽平時想的主要有:

我今天還活著耶,喲喲切克鬧!

除了朋克養生,我們還搖滾養娃

延續一貫的搖滾精神,激進的思想與頹廢的態度並存,和當今盛傳的“佛繫帶娃大法”相得益彰,更多了幾分煙火氣和時尚感。

他們拿著孩子快要及格的卷子,捧著剛續完費的一摞收據,在人來人往的十字路口凝視街邊的路燈,看似呆板的目光下卻可能有著深不可測的思索——

等會是喝杯奶茶還是來杯咖啡?

震撼靈魂的solo迸發出耐人尋味的人生哲學,那來自心靈深處的吶喊如同滿是重金屬的酸性爵士一樣,歇斯底里又不忘初心。

那酷炫的姿態就是搖滾的本質,長髮皮衣吉他架子鼓大喊大叫的沙嗓的即視感,值得擁有最生無可戀的態度。但更多煩惱襲來時,他們想的可不是奶茶or咖啡那麼簡單,還有更深的思考——

到底是搭配紐約芝士還是巧克力千層?

所以,搖滾養娃的家庭,基本都是胖子(比如我家)。


格十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火熱預購中

除了朋克養生,我們還搖滾養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