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沒有人覺得香港老電影好看的?總能在電影裡面找到一種溫情的感覺?

一夜春風來7021


的確,這也和當時香港的大環境有關,香港人講究“獅子山下”精神,經歷過時代的變遷、還有殖民等歷史,作為一個彈丸之地,想要發展的好必須要市民的團結力量,老一代的香港人比較注重一起奮鬥這個概念,在逆境中生存為夢想拼搏,這就是“獅子山下”的精神,而在那一時期,自然也比較容易出現感人的作品。

比方說溫情了20年的“肥貓系列”。

肥貓並非曇花一現的角色,而是成為了一個跨越年代的IP。1985年亮相之後,1988年還推出了《肥貓流浪記》,主演中有了張曼玉。1997年有《肥貓正傳》,主演中有鮑起靜。

《肥貓流浪記》

對了,在《何必有我》中給鄭則仕配戲的是周潤發。1999年有《肥貓正傳2》,主演中有苗僑偉。

《何必有我》中給鄭則仕配戲的是周潤發

進入新世紀,肥貓這個IP就不限於香港,開始在內地開花。2000年推出了《肥貓尋親記》,拍攝地點就在內地,主演中有斯琴高娃、郝蕾。2005年,推出了《肥貓尋親記2:明天會更好》。

從1985年《何必有我》開始,這個IP可以說拍了20年,從電影到電視劇,而且跨越了兩個世紀。

難得的是,這個題材雖然一排再排,但水準並未下降,起碼都豆瓣評分來看,都在6.5分以上,最高的是《何必有我》的7.8分。

《肥貓尋親記》

肥貓題材偏重苦情和家庭倫理,是個催淚題材,在臺灣比較多見,在港片港劇中不算多,哪怕是同樣主人公設計的《呆佬賀壽》和《阿旺》,也沒有這樣的拍攝風格,都是以喜劇的形式呈現,既沒有引發社會思考的自覺,也沒有命運浮沉的共鳴,都是蜻蜓點水,沒有肥貓這樣入心走心。


香港電影


香港看電影確實是好看,至於溫情的感覺就是見仁見智了,其實香港電影是個大雜燴,也就是魯迅先生說的拿來主義,原創的東西很少,大家都是奔著圈錢去的。

能夠感覺到溫情的是極少數,下面簡單列舉一下,《女人四十》《男人四十》絕對符合這個條件,導演是許鞍華,《雙城故事》《甜蜜蜜》也能感覺到溫情,導演是陳可辛,還有《歲月神偷》《玻璃之城》導演羅啟銳張婉婷夫婦。 這幾位傑出的導演更加側重於人的精神世界,都市沙漠的綠洲。

在香港這個高度繁華的社會環境裡,一股清流點綴。這樣的溫情彌足珍貴。一家之言,博君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