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正史上的赵云到底有多厉害?

一个人的历史


赵云自古就是忠义的化身,他对蜀国的忠,对同袍的义,至今都让人赞许不已。长坂坡一战,赵云独自一人在曹操大军中七进七出,舍生忘死就是为了救回自己刘备子嗣和夫人,明知不可为,但却为了心中那份忠义,赵云就是这么的义无反顾。且在三国演义中与法正睚眦必报、吕布反复无常、关羽目中无人、李严迷罔上下、曹操乱世奸雄、庞统心高气傲等相比,赵云是少数几个品行完美的人物,他忠义无双,他大公无私,总之在三国演义的世界里他就是忠义的化身。



而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可谓是绝世猛将。长坂坡一战,赵云就孤身一人深入曹军数十万大军中去救刘禅、甘夫人和糜夫人,直至七进七出最终救出了他们。而在这过程中赵云更是凭借着自己无敌的武艺杀伤了数十万曹军大将,先是一枪将淳于导刺落马下,之后更是接连杀夏侯恩、退张郃两员大将,其余的有名小将马延、张顗、焦触、张南、钟缙、钟绅等更是在赵云手下坚持不了数回合就或死或伤。



但是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在这本书中很多的人物都被过度的抬高,亦或被过度的贬低。如关羽的战绩就被过分夸大,很多正史中不属于他的战绩罗贯中都加到了他的身上,如斩华雄本是孙坚,但小说却说是关羽。那么在赵云身上罗贯中是否也有虚构的一面呢?在正史中赵云到底有多厉害?



《三国志.关张马赵黄传》载:“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赵云在历史上虽没有三国演义说的那般强,但也是与关羽、张飞、马超这些蜀国名将并列的大将,这点可以从三国志将他们并列作传就可以看出。而三国志在评价赵云的时候,将他与灌婴、夏侯婴相提并论。那么在历史上这两人都有何表现呢?先说灌婴,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在刘邦入关前他帮助刘邦先后占领了河津、南阳、武关等地,并于洛阳东杀的秦军溃不成军。在楚汉争霸的时候,他先后在白马、鲁下、燕西等地大败项羽的楚军,后更是平定了齐国,而最后也是他率领部队将项羽逼得乌江自刎。西汉建立后,他又先后帮助刘邦平定燕和韩两国的叛乱,最终也是他和周勃诛杀了吕氏一族,恢复大汉河山,最终官至丞相。



再说夏侯婴,他也是西汉初期刘邦手下最重要的大将。楚汉争霸的时候,就是他灭掉了项楚的最后一支力量项籍的部队。而后在与胡人的大战中,夏侯婴更是杀的胡人的部队溃不成军,并最终帮助刘邦获得了对胡人的胜利,之后他也官至太仆。可以说从这二人的功绩来看,他们都是当世的猛将,而三国志将赵云比作他二人,可以说在三国中赵云的实力也是属于顶尖的。



《三国志.关张马赵黄传》载:“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而且赵云不但是位猛将,也是为智将。当年诸葛亮南征曹魏的时候,因兵弱敌强导致赵云、邓芝失利于箕谷,但此时的赵云并没有慌乱,他及时的收拢兵力继续固守在箕谷,并用计抵挡住了曹真大军对于祁山的支援。而后在祁山主战场因马谡失街亭导致蜀军军心大乱,在溃退之时也正是因为赵云在后方断后,蜀军才能安然的退回汉中,而不至于损失惨重。



再比如当年汉中一战,黄忠因去抢北山的数千万军良,后久不归赵云并带数十骑去找他。但是在路上却突然遇到了曹军的先锋部队,赵云眼见只得且战且退,而后在退回营地的时候,曹军也跟随而来,此时的赵云已退无可退。不过赵云并不慌张,他大开营门等待曹军的到来,而曹军见此却疑赵云有伏兵,所以并赶忙撤退,在曹军撤退时,赵云却突然鸣击战鼓,并以弩箭射击,此时的曹军大惊,并在慌乱的撤退当中死伤无数。



综上所述可以说赵云他不愧是位文武双全的名将,更是有勇有谋,遇到再紧急的事情他都能稳如泰山,然后往往能想出奇策打出一个漂亮的绝地反击战。

《三国志.关张马赵黄传》载:“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当然赵云不但是文武双全的名将,也还是位仁将。当年刘备刚攻下成都之时,有人劝他将城中的房屋和城外的良田都分给有功之臣,这样就能大大增加这些将士对于刘备的忠心。而此时赵云却反驳到“益州的百姓刚遭受战乱,这些也本来都是他们的,如果我们现在要占他们的住宅和土地,那么还怎么活呢?再者现在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安居乐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民心”。而就是在赵云的建议下,刘备最终决定不采纳这个建议。



在正史中赵云的评价很高,也很厉害,正如明代名臣李贤所说“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赵云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名将,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否认的是在正史中赵云这一生很少单独领兵作战,更多的时候刘备是用赵云来领内政,比如赤壁之战后刘备就让赵云领桂阳太守,再不然刘备领兵进益州的时候,赵云就先被任命为留营司马,管理军事事务,后更是被任掌荆州内事。



即使在领兵作战的时候,他更多的也是作为先锋,亦或者配合他人作战,赵云很少担任过一军主帅,即使当年入蜀作战的时候,虽然赵云曾独自领军取江阳、犍为等郡,但也并不是主帅,他只是在配合诸葛亮、张飞等人的作战。当然不管如何,在正史中赵云的忠是真的,赵云的义也是真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云才能流芳百世,名留青史。


澳古说历史


正史中的赵云,比《三国演义》中更牛,他不仅是勇冠三军,而且文武双全,胆气过人,德行高洁,深谋远略。

首先讲赵云的“勇”。

陈寿《三国志》称赵云“强挚壮猛,灌、滕之徒”;杨戏《季汉辅臣赞》也书其为“猛烈之将,以忠勇称”……

《资治通鉴》写据汉水北山救黄忠一段,就颇为传神:“……(赵)云将数十骑视之。值(曹)操杨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阵……”

好一个“突其阵”!

何谓突阵?

古时行军布阵,颇具法度,讲究配置严密,步骑结合,除了外围的盾墙矛壁,还有相当数量的重弩硬弓所谓“压住阵脚”。

突阵亦称“摧锋”,即冒着矢林箭雨刀池枪丛去冲击敌阵而使其混乱……。

又好一个“遂”字!

尤为形象地道白了赵云对此等刀头舐血、凶险万分的玩命格斗竟视为家常便饭……

短短十余字,却极其鲜活地诠释了赵子龙“一身都是胆”英武雄迈、勇绝万夫的冲天豪气!

但是,赵子龙除了其勇迈的胆魄之外,还有许许多多超凡的才略和潜能被生生埋没掉了。探究史实的过程中对于这样一个在三国时代殊为难得、几近完美的人物竟留下如此的巨大遗憾不禁喟生长叹、久久不泯……

早在赵云出道的时候,其志向与抱负便显得与众不同:“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但得仁政所在,便当依托,正不必计及远近也”匡扶天下之志,济民水火之衷!年轻的赵子龙超凡脱俗令人肃然起敬!

后来跟随刘备颠沛四海,艰难百战,折冲跌宕,九死一生。但直到入川之前,却始终被定格为类似于近卫部队统领的位置上而不得专任一方。即使是益州平定,晋封诩军(非主力部队)将军之后,也是多任于摧锋掠阵的“偏、裨之事”,几乎未有独将一师的经历。

绕是如此,赵子龙依然上演了当阳扶幼主、长江截吴舟的忠谨和恪职;桂阳却樊氏、北山救黄忠的自律与辉煌……

赵子龙乏于将略吗?

不然!

试看汉水之战:突阵摧锋撄敌锐芒于前;空营疑兵出其不意于后。汉水初战便以寡凌众一举挫动曹军锐气。在战役初期便造成汉军极为有利的心理态势,为曹操后来的“无能为矣”预设了铺垫和伏笔……

再看箕谷之役:赵云、邓芝本属偏师,作为疑兵狙拒曹真大众。街亭一失,全军势败,赵云寡不敌众自在情理之中。但能败而不乱,敛众固守,已属难能,尚能趁隙逆击,而后徐归汉中,竟是全身而退!

能打出这样的战例,殊为罕有,可见其将略绝不逊于同时代的关张马魏诸将。而每每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更难得的是,逢大赏又不独享,而是分赐诸军,爱兵如子,能使士卒用命,拥称“虎威”,实有古今名将之风。

不惟有此,更为可贵的是赵云所具备的“识虑经远,壮而不疏”(郝经《续后汉书》)“见事明决,持重老成”(李光地《榕村语录》)清明通达,卓识大体的重臣、儒将之风!

赵云一生,于蜀汉政务有著名的“二谏一拒”垂芳青史。

一是刘备得益州后“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赐诸将”,赵云谏道:“霍去病以匈奴为灭,无以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故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久罹兵革,田宅绵可归还。令安居复业,得其欢心,然后可役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一秉往日匡君救民之初衷,堂堂正正。

二是刘备伐吴大举东征之际,赵云又谏:“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能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虽身死,子丕篡位……宜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今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骤解,非策之上也。”高屋建瓴,远瞩卓识!

可惜刘备不听,一意孤行,以至猇亭惨败,汉祚式微。

三是北伐失利后,诸葛亮为彰箕谷之功欲重赏赵云,赵云坚辞不受:“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库中,须十月为诸军冬赐”大节磊磊,毓德高风!

宋朝学者萧常评价:“(赵)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赦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较之刘备纳同族刘瑁遗孀、关羽乞娶秦宜禄之妻不啻天壤云泥),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

但可惜,由于赵云出身低微,非豪门望姓,所以一直不得重用。

刘备称帝,群臣上表祝贺…列举前五十人的姓名再加上“……等一百八十人”。首席领衔何人?“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究其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

其后法正位列第二……孔明第八……

赵云呢?

在“……等一百八十人”中也,其名姓不得载耳!

另外,赵云也时运不济,追随刘备于“患难之时”,窘蹙势微,根本无兵可带,难以展才。一直到入川前,刘备都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的是警卫长之类的角色。待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然是若干年后。赵云长期桎梏于警卫长这一位份,缺乏独当一面的统兵经历。而此时川蜀簪缨满廷,成都冠盖云集,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

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实在无人可用(皆歿于猇亭之役),才想起赵子龙的忠贞勇烈,而此时的常山虎将,已然满头白发步履蹒跚……

清代学者徐奋鹏说得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亦浑身是智。为三分之完人欤?”

乾隆皇帝读史于此,也不禁掩卷浩叹:“诚如赵云所谏,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

刘备赞其“一身都是胆”。

何谓胆?忠义之聚也,非忠义之心发乎性情,何来如此风骨与胆魄?!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不如一默”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千古名将英雄梦


赵云是河北人,当时,河北人大都投奔了有四世三公之称的袁绍帐下,张郃,文丑,连山东人颜良都过来投奔。但赵云还是选择了有“白马义从”之称的公孙瓒。

当时,赵子龙也就二十出头,但他有自己的见解,“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之所在。。。。。”可见,赵云不是一个浑浑噩噩,只想找个地方,混口饭吃的人,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想要找一个仁义的主子,干一番匡扶正义的事。可惜,公孙瓒却不是这样的主子。

从史书上看,公孙瓒可能不了解赵子龙是一员猛将,并没有重用他;倒是弃商从戎的刘玄德对赵云一见如故。刘备当时也客居公孙瓒处,“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

公孙瓒没有将赵云带在身边,刘备随田楷征战袁绍时,就向公孙瓒借来赵云,任为主骑。

遗憾的是,赵云因先在公孙集团中,不便就随刘备四处征战。从公元192年到公元199年间,史书对赵云的介绍较少。或曰:赵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应该是离开公孙瓒,自谋出路了。

我倒更相信,赵云并没有离开公孙瓒,否则,这八年间,纵然赵云不去找刘备,刘备也会去请赵云,刘备征战徐州的几年,手下的猛将只有关羽,张飞,正是缺人之时,若赵云无主,刘备定会将他请来。

到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前,公孙瓒已经败于袁绍,自焚而死,而刘备因兵败徐州,北投袁绍。正是在此时,“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

时间点完全吻合,这七八年间,赵云在公孙瓒下,因此,没有去投奔刘备,待公孙瓒灭,赵云立刻寻踪来找刘备,正式加入刘备集团,官渡之战后,赵云随着刘备来到荆州,屯于新野。

24-32岁,赵云浪费了七八年时间,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主公公孙瓒,古人对信义两个字,看得多重,吕布要生于现在,怎么可能得到一个“三姓家奴”的恶名。

刘备为什么这么信任赵云,原因正在于此,一个人若能不因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始终坚守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这种人,为何不能信任?

因此,当刘备兵败当阳之时,有人言,云已北去,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三国演义里写的更通俗易懂: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刘备在袁绍处时,应该是人生非常低谷之时,可以说,前途一片的不光明,相反,袁绍集团正处在蒸蒸日上之时,按常理,怎么也该投奔袁河北而不是刘草席。

然而,赵云却自投罗网,在刘备困窘之时,加入刘备集团。用现代的话说,赵云是在刘备集团快破产倒闭之时,还应聘加入刘备集团,这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勇气和信心?

赵云如此相信刘备,刘备又怎能对赵云心存芥蒂?

但还好,赵云在公孙瓒处,虽没有成绩,也并没有消磨自己的斗志,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元202年,刘备和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交战于博望,赵子龙则生擒夏侯惇部将夏侯兰。这一年,赵云已经35岁了。

03-207年,曹操忙于统一北方,刘表从性格上,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主公,刘备虽劝他偷袭许都,刘表却为人保守,无四方之志,因此,连刘备都感叹“髀生赘肉”,这几年,若是求田问舍之辈,生活的应该比较滋润,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一面感叹,一面也没闲着,三聘请来孔明,操练兵马,时刻关注天下之变。

207年,曹操统率数十万精兵,气势汹汹,南向讨伐刘表,刘表正在病中,闻此消息,惊惧而亡,荆州投降派立刻占据主导,新主刘琮年幼,没有主见,举州降曹。

刘备本还在前线准备抗敌,后抓获宋忠,才知荆州之变,无奈下,只得仓促往江陵退却,途中,荆州十数万百姓跟随,延缓了行军速度。曹操知刘备南逃,选五千精兵急追,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双方一场混战,由于曹操此次所带,皆是军中精锐,有曹纯统率的虎豹骑,有许禇统率的虎卫军。

刘备军自然不敌,被曹军杀散,刘备两个女儿被曹纯的虎豹骑俘获。然而,阿斗刘禅和甘夫人却安然无恙,为何,赖有常山赵子龙拼死救护。

史书记载: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不过短短十数字,看似简单,但大家要想想,要在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和虎卫军双重围困下,救出曹军首要打击目标,刘备的家人,这个任务,貌似无法完成,但赵子龙做到了。

有人现在总是诟病,罗贯中将赵云救阿斗之事,描写的太过神化,岂不知,小说本身就应该对人物进行艺术的升华。

但我以为,罗先生并没有神化,什么才叫做神化,比如,罗先生如果描写孙乾或简雍跨战马,持长枪,在万军丛中,将阿斗救出,那的确是神化。让不可能的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那才叫神化。

况且在实战中,刘备军队已经被打散,赵云要带领一队散兵,对抗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和虎卫军,还要救出手无缚鸡之力的阿斗和甘夫人,这需要何等的智慧和果敢?

然而,常山赵子龙做到了。现在有人总喜欢贬低赵云为保镖,赵云做保镖,那也太大材小用了。蜀汉集团里,其实是有一个名副其实的保镖,那就是陈到,字叔至。从公元196年就护卫在刘备身边,然而,陈到确实只有做保镖的才能,观其一生,没有很出采的事迹。甚至到关键时刻,保护刘备家小的事,不是让关羽抢了风头,就是让赵云夺了功劳。所以陈到只能慢慢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开始展露黑马的强劲实力,刘备一口气吞并了荆州南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赵云正在此时领桂阳太守。

从209年到211年,赵云镇守桂阳郡两年,直到211年刘备挥军入蜀,刘备需要一个大将在大本营公安约束骄豪的孙夫人及她手下那帮吴兵吴将。“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大家想想,在外带兵打战,其实简单明了,就是敌我矛盾;然而,要处理主子的家事,这是一项技术工作非常复杂的任务,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胜任,这样的人选,一要是主子的亲信;二要能镇的住场面,大家想想,主子的亲属,加上七大姑八大姨的,没有一个是好伺候的,何况这个孙夫人,身份地位,刘备尚且惧她三分。三不但要镇的住场面,更重要的,还要能很好的协调各方面的感受。

这差事,要交给孔明,可以胜任,但浪费了,孔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要交给关羽,张飞,是亲信和镇场面没问题,就是关张都是心高气傲之人,向来视孙权为“江东鼠辈”,那孙夫人,更不在他们话下。若如此,一语不和,矛盾就会大大激化,后来关羽毁败,就是败在太轻视江东人物。

刘备是一个知人善任的明主,他从卖草鞋和草席而能三分有其一,不可谓不英明,单看他选赵云为留营司马,掌内事,就知道他对赵云有多信任。而赵云又一次在任上立下大功。

当孙夫人欲偷偷将阿斗带回东吴时,赵云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约集火暴脾气的张三哥,勒兵截江,软硬兼施,把阿斗给截了回来。这阿斗要被带到江东,就等于一个人质,放在江东,刘备以后要有什么涉及江东利益的事,就不得不“投鼠忌器”。孙权结好曹丕的时候,文帝要孙权将儿子送到魏都,孙权百般推拖,坚决不送。

可见,截江拦阿斗的意义有多大!

213年,赵云随诸葛亮入蜀,214年,马超归降,成都震怖,刘璋开城投降。益州既定,部分将领时希望能将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立刻站出来反驳这样的言论,洋洋洒洒一番陈述,使“先主即从之”。

赵云是一个先国后家的将领,有些像东汉光武帝手下的“大树将军”冯异。平素不喜“并座论功”。

可惜了,刘备夷陵失败后,陆逊一路追击刘备,刘备撤至白帝城,赵云已率蜀中精锐两万,到达白帝城,而陆逊却突然撤兵,表面上,陆逊有言,是因为要回防魏国偷袭,实际上,陆逊心里也清楚,如果能抓住刘备,功劳何其大?

但是,他更明白,接下来的对手是赵云,权衡利弊,讨不到便宜,无法速战速决。如果和赵云僵在白帝,魏国在东线再发动攻击,那时,想要退兵,恐怕,常山赵子龙是不可能让东吴从容撤兵东去。因此,陆逊退兵也是无奈之举,当他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赵子龙时,他乘胜追击的念头迅速打消。

刘备集团的发展过程,在前二十年(190-208年),是以紧缩性为主,颠沛流离,四处奔走,发展缓慢,而往后十年(209-219年),却呈现井喷式的扩张。十年间,占荆州,夺益州,收马超,争汉中。可以说,刘备集团是以十年的扩张,完成了三十年的累积。

这种发展的速度,要求掌权者必须能很恰当的处理好集团内部各派系的利益,才能保证人心的稳定和事业的继续发展壮大。

当然,自己的嫡系肯定是放第一位的。因此,关羽才位列诸将之首。但是,若好的位置都给嫡系,必然会人心不服,因此,我们看前后左右四将军,分属三派,前荆州帮,荆州帮和凉州帮。

赵云对蜀汉集团的功劳,要稍逊关张,但是绝对高于马黄,之所以不提升赵云,主要就是考虑到内部派系平衡。

而之所以选赵云,刘,诸也衡量了赵云的各个方面,包括心态,赵云是一个先公后私的人,对个人的荣辱看的较轻。

因此,刘备才敢将本应是赵云的位置让于他人。其实,赵云性格上沉稳,严谨,在个人能力上,攻守兼备,守能独镇桂阳二载,于汉中反守为攻,大败曹军,于箕谷,能从容指挥,摆脱曹真大军的追击;攻能生擒夏侯兰,于乱军中勇救张著。这样的名将,可遇而不可求,试问,刘备,诸葛亮能不看重赵云么?





司马浊嚼历史


既然问的是历史上的赵云,那我就从历史真实的角度给您扒一扒。也许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给里面的大将排名,这一排名就有人开始说赵云不如这个不如那个了,这大都是从文学作品中挑出来的毛病,我们应该从正史中去客观公正地看待赵云的过人之处。

在《三国志》中关于赵云的记载是在《三国志·蜀书·卷六·关张马黄赵传》,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赵云传》这篇来看下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如何。这里开头是这么说的:“赵云字子龙,……,为先主主骑。”虽言简意赅,最后一句却有点出赵云的地位。而且长坂坡单骑救主也确有此事。《三国志》中对此记载为:“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皆得免难。”可见当时赵云可是在万军之中将一个小孩和一个女人单枪匹马救出。这就可以想象赵云的武力值有多么恐怖了。

除此之外,在汉中之战时,黄忠被曹操大军包围,赵云仅仅带了几十骑,就把黄忠救了出来。随后张著又被包围,赵云又深入敌阵救出张著。士兵们都称其为“虎威将军”。这在《赵云传》中亦有所描述,赵云以几十骑打退曹操大军,刘备知道这个情况后,夸赵云浑身是胆。后来赵云多次对蜀国的建设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所以说赵云是个十分厉害的大将这一点毋庸置疑。


三十历史


在正史上,赵云并没有《三国演义》所写的那么重要和厉害。

1、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同传,其中关于赵云的传记只有寥寥四百多字。再加上裴松之的注,总共不超过三千字。

2、在正史上,赵云在蜀汉的地位,是远没有关羽他们高的。像关张马黄都是蜀汉一建国就被封为名号将军(关羽是前将军,张飞是右将军,马超是左将军,黄忠是后将军),也就是有带兵的实权;而赵云则只是一个杂号将军,翊军将军,和其他四人是不同级别的。知道刘禅即位,才感念赵云的救命之恩,封赵云为征南将军,也算有了名号。

3、《三国志》中,关于赵云的事迹主要有:

——长坂坡救后主刘禅和甘夫人。(与三国演义相同)

——诸葛亮北伐时,与邓芝守箕谷,兵败被贬。(与三国演义类似)

4、裴松之注解时,加入了部分事迹:

——拒绝了桂阳太守赵范的说亲。(与三国演义同)

——生擒夏侯兰,并推荐给刘备。

——截江就阿斗。(与三国演义同)

——汉中救黄忠,张著;并设疑兵退曹操追兵。(与三国演义同)

5、正史中,关于赵云也就这几件事迹了。但是,箕谷兵败和救黄忠设疑兵两次事迹,裴松之的注解写的非常详细,把赵云智勇双全的形象完美的描述了出来。


掩耳盗铃的铃


赵云不是刘备帐下最勇猛的将军,也不是最智谋的将军,那么正史上赵云厉害在哪里呢?赵云厉害之处在于他的完美,他几乎没有大的缺点,而这一点也正是刘备最欣赏他的地方。那么赵云如何完美,听我慢慢细说。

赵云最勇猛的时候不是所谓的长坂坡七进七出,那都是《三国演义》的杜撰,而在正史里,赵云也是一身是胆,勇猛异常,这又从何说起呢?

汉中之战后期,曹操亲自领兵来与刘备争夺汉中。曹操准备了半年,在北山储存了数以万斛的粮食,目的就是为了熬败刘备。此时刘备营中大将黄忠认为可以偷袭曹军的粮食,于是赵云随黄忠一起去行动。事先有约定,黄忠偷袭,赵云接应。

黄忠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到来,赵云便引少量兵力前去查看。这时恰逢曹操亲自领兵出现,赵云于是和曹军短兵相接。赵云所率兵力较少,于是且战且退,即使这样,将军张著还是受伤且陷入重围。

赵云驰马来到驻地搬兵,谁知道曹军随之尾随而来。此时驻地蜀兵较少,而曹军人多势众。蜀将张翼建议关闭营门进行坚守,赵云则镇定的下令打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来到近前,看到营门大开,没有一张旗帜,怀疑其中有埋伏,于是下令撤军而去。

等到曹军刚撤退,赵云下令弓箭手射出强弩,随之掩杀而出。曹军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慌乱不已,于是四处逃窜,坠入汉水者不计其数。

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战后,刘备盛赞赵云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中之人也都尊称赵云为虎威将军,而后期《三国演义》杜撰诸葛亮空城计的桥段也有这件事情的影子。

赵云不但勇猛智谋,也善于治兵。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赵云、邓芝率领蜀兵作为佯攻,出斜谷攻击魏军。由于人数较少,被曹真所败。幸亏赵云领兵断后,据险自守,蜀兵才不至于全军覆没。

事后诸葛亮赞扬赵云治军严谨,临危不乱。准备将一些冬衣奖励给他,赵云说道:军事失利,不能有奖励。等到严冬来到后再自然发放给将士就行。诸葛亮大为赞赏赵云的品德,胜不骄,败不馁,无论何时都镇定自若。

赵云除了勇猛,还对刘备特别的忠诚。赵云和关羽、张飞不一样,关羽、张飞有两重身份,一重是兄弟,一重是部下,而赵云从一开始就以部下自居,并且一生忠于刘备。因此,刘备对赵云非常的放心,总是将最机密的事情交给他。那么刘备信任赵云如何体现呢?

刘备后期流窜至袁绍处后,被打散的部众慢慢来聚集,令刘备感到意外的是几年前分手的赵云竟然也来了,于是刘备和他同床而眠,相谈甚欢。刘备秘密交代赵云,募集百余名士兵作为自己的部曲,贴身包围自己的安全。这是刘备第一次设置自己的警备队伍,而队长不是关羽,也不是张飞,而是赵云,由此可见,赵云在刘备心中的位置。

后刘备领兵入川,援助刘璋协防张鲁。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协助诸葛亮全权管理军事。赵云不但完美的完成了任务,还有预见性的帮了刘备一个大忙,什么大忙呢?

当时孙权因为南郡的问题准备和刘备翻脸,于是写信召自己的妹妹(刘备的夫人)吴夫人回江东。吴夫人不但自己要走,还顺带把刘禅给带走了。赵云及时警觉,率兵在半道截住了吴夫人,将刘禅强行要了回来。如果不是赵云反应及时,恐怕刘备连个成年的继承人都没有。

赵云的忠不但表现在保护刘备和刘禅上,在关键时候,赵云总是对刘备说真话,做真事。当时关羽大意失荆州,身丧临沮。刘备称帝后欲东伐吴国,替关羽报仇。此刻连和刘备关系甚秘的诸葛亮都不说话,赵云却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赵云劝刘备应当冷静,此刻的大敌是曹魏,而不是孙权。消灭曹操后,孙权自然臣服。此刻兴兵伐吴,一时三刻兵不卸甲马不解鞍,空劳国力而已。刘备不听,遂有了夷陵之败。

赵云既是刘备的警卫队长,又是随时可调用的大将,不但如此,赵云还积极的给刘备举荐人才,连丞相的事情都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刘备在博望坡伏击夏侯惇,赵云生擒了魏将夏侯兰。而赵云和夏侯兰是老乡,因此赵云就向刘备乞求放了夏侯兰,并且举荐夏侯兰为军正。刘备经过观察,认为赵云举荐的这个人可以留用,于是夏侯兰便成为了蜀军的军正。赵云举贤不避亲,举止坦荡荡,不管对敌人还是对自己人都是这样。正是因为如此,刘备才让他督管内务,甚至连傲娇的孙权妹妹也忌惮赵云的刚正无私。

赵云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刘备、刘禅极度忠臣,治军严谨,领兵有方。既能贴身包围刘备的安全,又能随时领兵作战。在他的保护下,当刘备再次被击溃时,家属并没有失散。刘禅和甘夫人安然回归。这就是赵云最大的功劳。

赵云有缺点吗?没有。既能文又能武,文可以论断时局,举荐人才。武能领兵作战,奇袭敌军。因此,仔细想想,赵云真的是一个完人。勇猛、正直、忠心、智谋、识大体,顾大局,这就是正式上真正的赵云。


每日趣评


回答此题的,都是喜好三国历史和演义的师友们,基调大多是肯定了赵云是一名良将,都认可了陈寿《三国志》点评赵云那句话: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散发弄舟再絮叨赵云的高与低,也是这些话。谨就个人的观点岔开些资料瞎侃几句,希望得到同好的认可,以及云迷的谅解。

一赵云的定位。

晋臣陈寿著《三国志》,离三国岁月最近。并且《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他在排完刘备诸葛亮之后,接着排了关张马黄赵,说明什么?说明赵云是蜀汉的肱骨之臣。这点上要先明确,赵云于蜀汉是有大功的。 但在排名上,与演义小说中的关张赵马黄有出入,陈寿这里是赵云打末。 史料排赵云于末,演义升了位,又说明什么?演义有给神话夸张了的因素。什么是演义,演义怎么来的?演义的初级版是底层百姓的街谈巷议当时当势,一代代传诵下来的,而留有迹。升级版是古代茶社说书艺人,当他看到听众愿意听谁谁武艺超群,斩将如探囊取物,为了茶水钱,他肯定会更想法尽力于去夸张的延伸,谁谁如何血染征袍,见谁灭谁。 通了这排名的变化两点,我们就应该明白,赵云是蜀汉重臣不假,但又绝非一杆银枪,如入无人之境那样。


二长坂坡的正确推理。

大背景,此战是刘备惨败,曹操风头正最盛之时。小说演义中,此时赵云是七进七出,连斩曹军大将。

正史是,曹操听说刘备逃遁,急派五千骑兵精锐追击。在当阳追上刘备军民,一番冲杀,刘备慌了神,慌不择路,能逃多远就多远,百姓也顾不上了。

那现在就当时情景推理,曹军骑兵冲入刘备兵民万人之多之中,一番砍杀之后,抢掠要不要?换位思考,假使当日你是曹操帐下一小兵,敌人如惊弓之鸟,一触即散。满坡东东,吃的喝的,你抢不抢?!还有心思追不追。

正解长坂坡:赵云职责是保护主公家小,若完成此职责,应该怎么办? 要是我,且还有俩下子武艺,先首选护得主公妻小走树林,穿山路,避敌锋芒,绕敌疾走。 若是遇上散兵小股,可奋力击之,以得全退。 若是一人之力破千骑万骑,斩五十将,那就是绝对神化了,再者,曹军先锋五千骑兵,有五十大将吗?有五十个班组长到差不多。别说千骑,就是百骑,一人之力亦难冲之。什么上将可杀个七进七出,还带个孩童。除秦末之项羽之猛外,其它盖为演义。



三刘备的态度

关羽身亡于东吴后,刘备可以倾国之力报仇。刘备在三国里的特长之一,也是会识人用人,性格也性情,但凡他看重的亲信或兄弟,不会不重用。倘若赵云真如罗贯中小说说的那样,力斩曹将若干,刘备傻吗?益州称王后,绝对会给赵云一个类似三军总司令的职位或是托孤重臣。

结果呢,刘备病亡。死之前也没说把赵云唤至身边,能以传说中的“四弟”身份与诸葛亮同列托孤之臣。 若真是当年赵云以血拼之功救下刘禅,刘备性情不会不动容及感念。称帝后大任不会不多加于赵云。



《云别传》有载赵云空营计,一身是胆。但后人有质疑《云别传》。

纵是实情,赵云当日对垒的也怕是曹军支流。曹操一生戎马,若亲带大军主力,还不会在刘备非主力军玩的花活上范错。

史实上,刘备倾全川之力斩了夏侯渊,拿下汉中之后,曹操来救,刘备采取的是凭险要,只守不攻,耗等曹操无奈,缺粮或运粮不济,只得退兵。

还一个推理点就是,曹操退军后,汉中要地,委任了魏延为帅,而不是用了赵云。汉中是关系到益州安不安稳的门户,赵云未得首选,也令人存疑,赵云是排前的刘备左膀右臂吗?

再有赵云的谥号是后来刘禅追封的,封了个顺平侯。其实,王佐之臣,谥号也有讲究。倘使赵云以武勇著称当时,应该谥的是威侯、壮侯之类。谥了顺平侯,只能侧面说明,赵云作为蜀汉良臣,更多的表现,是在恪尽职守、不贪功只忠心上有典范作用。

国人大都有崇尚英雄之情结,赞誉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之豪杰。 读书看背后,形成自己见解最佳。罗贯中确实神化了赵云。若赵云真有此猛,刘备不会不更加重用。

史传中,赵云排关张马黄之后。 诚然,赵云是蜀汉中挂号的人物,但绝非是什么血战长坂,斩将数十,只是国人崇尚英雄情结,说书人以求精彩,而演义为之。


唉,那么多评论,就没一人提过赵云长坂坡之境,当日是穿树林、走小路,以护得刘备家小成功。凡有此想者,握手。凡有不赞同我瞎论的,还请谅涵。

我也崇尚英雄,崇尚金戈铁马、斩将夺旗的铁甲男儿。年少时,我也一看到赵云二字,倍感亲切和血涌。甚至到现在,我也心里矛盾,不想推翻赵云,人云亦云跟风说他在长坂坡,只是巧避成功。

但现代人,尤其年轻人,还是往往把小说《三国演义》当正史,把刘备手下关张赵马黄,当成横扫中原和江东,都应该易如反掌般简单。

告诉你真实:三国时,蜀汉最弱。曹操凭中原之地,人才辈出,资力强劲;东吴孙权凭长江之阻断,军事经济中心一直未敢离开近长江侧今我国南京一带。

支持你心中一直把赵云当真,视万夫不当之勇之真要。让你年轻的血液为之倾慕、向往。传达的毕竟是一股有正能的份量。 但同时你要明白,赵云之勇,只是小说、演义、评话为追求“收看率、收听率”而做了延伸和夸张的艺术表现。 真实的赵云是蜀汉的肱骨之臣,忠良之臣。绝没有罗贯中依据唐宋评话写的《三国演义》那样横勇。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论武力仅次于吕布;论勇略和胆识,长坂坡七进七出……堪称是文武双全+忠义护主,一等一的良将,也是散仙最喜欢的三国四大人物之一(另两个是诸葛亮、周瑜和羊祜)。不过,既然是聊正史,那就只能以三国志和云别传作为依据。赵云依然是一位杰出将领。

三国志中赵云形象颇为单薄

三国志这本书的作者是陈寿,在蜀汉工作时长期不得志,后入晋为官,颇受丞相张华赏识,所以他著作的三国志一书以曹魏为正统,对蜀汉颇多歪曲、贬损,实在是二十四史中最差的一部,影响力远不如小说三国演义。

按照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记载,赵云的事迹仅有以下几个:

1、赵云……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也就是投奔刘备后,负责管理骑兵。考虑到骑兵在古代的战略地位及刘备起兵初期的实力,骑兵数量不会太多,估计相当于刘备势力的特种部队队长。

2、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连刘备自己都逃跑了,但他仍然在长坂坡救了幼主、主母,凸显出其忠诚。刘备给他的奖励是牙门将军。虽然牙门将军是杂号将军,魏晋时期相当于第五品。但考虑到赤壁之战前,刘备虽然已成为皇叔,但实际只是一小诸侯,驻扎在新野,自己的权限范围也就是五品的知府水平;战后夺取荆州,荆州太守也不过相当于二品,封给赵云的职位为五品,不算低。

3、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

刘备征蜀时,赵云作为诸葛亮的先锋部队,立下大功,虽然可能没达到张飞的程度,但也能独当一面。

4、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有人翊军将军是杂号将军,地位不高,其实不然。从权力来看,赵云担任翊军将军时,已任征西将军的黄忠在汉水之战时却需要赵云授予兵马,这说明,在蜀汉,赵云的权力地位是要高于黄忠的。

5、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征南将军:四征将军之一,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镇东将军与征南将军差不多。仅次于大将军。亭侯是爵位名,次于诸葛亮、张飞的乡侯,与关羽的亭侯是一个级别。

可见,赵云在蜀汉并非不受重用,而是非常受重用,而且是刘备的亲信大臣。

云别传中赵云形象更丰满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注于《三国志·赵云传》里补充记载赵云人物生平的传记——《云别传》,填补了赵云生平的大量空白,使得赵云的形象更加饱满。

1、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长得帅,颜值高,而且在家乡名望较高,一呼百应,拉起义旗投奔的人不少。

2、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忠心。

3、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

守礼重道。

3、与夏侯惇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

智勇双全,击败名将。

4、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智勇双全,还能克制孙尚香,救回后主。

5、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从这一段记载来看,赵云不仅忠心护主,还爱民如子,清廉公正。关键这背后还冒着得罪众大臣的风险,对其仕途其实非常不利。


6、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伏兵击败曹操,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大功,堪称智勇双全。

7、街亭战败后——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不贪钱财。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正史上的赵云虽然武功不算突出,但智谋、率军能力、忠义、清廉、爱民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不愧是一流良将,杰出的军事人才。


散仙读史


真正的历史上的赵云其实也和三国演义描写的一样,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就是因为他武功真的是非常的高强,所以罗贯中也是按照他真实的经历去描写的。在三国演义里对赵云的描写实在是太少了,不是因为在历史上赵云表现的机会真的是非常少,他一直像是一个刘备的保镖一样,总是寸步不离的保护刘备他们一家人。要是他能够多一些表现机会的话,他甚至是比关羽更加强大。



赵云可是非常厉害的,只不过他选择了,低调的过着,这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选项而已。但是他如果高调做事的话,一定会让所有人非常震惊,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到底是有多么厉害。

历史上真的是有赵云在长柏坡之战大显神威

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最厉害的一次描写就是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一个人闯进了曹营里,只为了救的是夫人和孩子。但是夫人最后没有救出来,只救出了阿斗,在这一个过程中赵云可是大显神威。赵云可真的就是虎威将军,浑身是胆,在千军万马之中一个人就闯入了进去,不仅是需要胆子大,而且也需要武艺高强。



当赵云闯进去的时候,看到夫人已经快要不行了,夫人不想要连累他们就跳井自杀了,然后把孩子给赵云。这个时候赵云感到非常的愧疚,要不是因为自己的失职的原因,夫人也不可能死,最后他将阿斗用布包起来,然后就和阿斗一起冲了出去。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包围,赵云可是毫不示弱,终于冲出到了曹操的面前。曹操见到他感到非常的惊讶,刘备手上居然有如此厉害的将军,他怎么不知道。于是问他是谁,当时赵云就说了我乃常山赵子龙,声音响彻天底,吓得曹操非常的震惊,曹操见到赵云这么厉害,想要将他留下来,为自己所用。



可是赵云却将几十个大将一个个全部杀死,曹操又没有让放箭,最后赵云带着阿斗,突破了包围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这个就是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之战。

但是在现实之中,根本没有几十万的大军包围,曹操只是带了5000多人。但这5000多人也不是吃素的,这可是曹操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赵云能够从这些精锐部队里逃出来,也能够证明他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厉害的,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把他神话了,但是他也没有太弱。



赵云其实是刘备的保镖。

在蜀国五虎将之中,赵云可是身份最低位的那一个。从其他人的官职上来看,他们分别是前后左右将军,而赵云只是一个牙门将军,也就是一个杂牌将军,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的差距是有多大。但是就这样以为是错误的,赵云其实就是刘备的保镖,牙门将军就是带领主公的亲兵,也就是刘备亲身部队,可想而知这个官职是有多么重要。


而且赵云还要给刘备做一些参谋,就好像一个秘书一样,虽然官职没有什么经理之类的大,但是替老总发话的话,所有人都得向他致敬。这个有时候刘备出去打仗的话,赵云还要带领这些部队打仗,不可能就是刘备自己冲锋陷阵吧,到头来还是赵云也要上战场,不过这样的机会是比较少的。

赵云到了后面官职已经是慢慢的上升了,蜀国五虎将其他人都已经是死去了,而且蜀国已经是无才可用。

赵云最后成为了蜀国军队里的唯一支柱。

蜀国五虎将就只剩下了赵云一个人,关羽被孙权杀了,张飞是被手下的人杀了,马超病死了,黄忠是攻打东吴的路上死了。想当年有蜀国五虎将的时候,可是人才济济,但是此刘备死后,已经是没有什么人可以用了。这个原因就是在于刘备去攻打东吴,将所有的人才都耗尽了。

赵云就像军中的定海神针一样有了他在,根本是害怕不了几句的,甚至他现在都是快70岁左右了,依然是犹如当年在长柏坡之战那样,在战场上依然是可以当场显威的。但是赵云最后还是因为年纪太大了,在北伐的过程中死去了,然后诸葛亮更加的为难,根本是没有什么人可以用了。

你们认为赵云到底是应该在战场上表现,还是在给刘备当保镖?欢迎在下面评论。


汪公说



从演义小说的角度来看,当吕布死后,按照“一吕二赵三典韦”的武力排序,赵云无疑就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

演义中的赵云英姿飒爽、一颗铁胆,钢枪所到之处无一人生还。

颜值担当的赵云在关、张二人的衬托下越加显得俊美无比。

仅凭颜值和武力这两个属性点就已经完全符合当下大部分人心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尽管赵云没有战术能力】

赵云不仅拥有强悍的作战能力,还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尽管赵云的战略思想与刘备不符】

所以,演义小说中的赵云主要的属性就是:战斗力、战略意识【与《三国志》中记载的赵云差不多。只不过演义小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再加上是走的尊刘贬曹的路线。刘备旗下的人物多多少少都得到了作者的各种光环加持。赵云也不例外】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道:

黄忠、赵云强挚勇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爪牙指的是战将。陈寿把黄忠和赵云比作灌婴、夏侯婴,属于那种冲锋陷阵的战将。

而那些冲锋陷阵的大将不需要什么战术能力,需要的就是强悍的战斗力。而赵云同时又拥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加上其刚正不阿的性格,被后世称赞为有格局的儒将。

赵云还一度被粉丝认为是三国最完美的人物。如果赵云有统兵战术方面的能力的话,恐怕还真是三国最完美的人。


说了那么多都只是末将在对赵云一味的吹嘘,我们接下来说点实质的内容:

初平二年(191)赵云受乡郡举荐投奔公孙瓒。后与依附在公孙瓒处的刘备深交,后追随刘备,执掌刘备骑兵。

建安七年(202)刘备投靠刘表,屯于新野。时曹操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等进攻刘备。刘备于博望坡击败夏侯惇,战斗中,赵云生擒夏侯兰。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举南下,刘琮投降。刘备得知迅速撤离,于当阳长板附近被曹操的骑兵追上,刘备妻儿失散(我就不说刘备丢下妻儿独自逃跑这种话了)是赵云抱着少主、护这刘备夫人安全逃离战场。赵云也因功被升为牙门将。


赤壁之战后,赵云又随刘备平定了江南四郡。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入川,赵云以留营司马的身份管理荆州军务。由于孙夫人带来的东吴侍卫多有违法行为,所以赵云同时也掌管内事。之后更是同张飞在孙夫人手上夺回了刘禅。

建安十八年(213)益州之战打响,赵云同诸葛亮、张飞从川东南入川,一路攻克至江州后分兵。赵云独自率军由岷江至江阳,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达成都南面。与诸葛亮、刘备等完成对成都的合围。战后,赵云被任命为翎军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汉中之战打响,此战赵云表现突出,多次突袭曹军阵营,数次被围但赵云都能安然撤出(这才是真正的七进七出)赵云次战被众人称赞为虎威上将。

之后的赵云职位虽然没有提升,但地位逐渐提高。多次提出战略性建言,但由于与刘备思想不符被冷落了一段时间。


建兴元年(223)刘备病逝,刘禅继位。此时赵云的职位才逐步提升,最后官至镇东将军,封永昌亭侯。

建兴六年(228)赵云随诸葛亮开始了北伐之战。这一战,赵云于箕谷对战曹真,作战失利【赵云终究还是没有保全常胜将军的名号,没能打破七杀必死的定律】但此役,赵云亲自断后,也保全了蜀军的军姿,也减少了人员的伤亡。

建兴七年(229)赵云去世。


回看赵云一生,大多表现在战斗方面。所以仅从战斗层面上来看,赵云绝对是厉害。战略层面来看也还可以。战术层面来看就不怎么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