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血液沾到羊水就会羊水栓塞吗?

一生平安的我我我我


羊水栓塞是产科急症,从统计学角度看,发病率低,但是死亡率高。

羊水栓塞如何发生的?

胎儿在母体内生长是有着自己单独的一个空间——羊膜腔内,其间覆盖羊水。胎儿则是一直浸泡在羊水之中。

和母体之间通过脐带和胎盘进行血氧交换吸取母体营养逐渐长大。

胎儿在宫内发育过程中会喝进去羊水,他的身体会因为新陈代谢而脱落一些角化上皮、毳毛,胎儿还会有胎粪排入羊水之中,胎儿体表的胎脂也会落入羊水之内。

在分娩发动之后,由于一些原因——诸如宫缩过强(羊膜腔内压力过高)、胎膜破裂、宫颈部位或者子宫体部有开放性损伤(血管破裂),羊水由破裂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羊水中含有的有形成分————角化上皮、毳毛(胎儿体表的体毛)、胎脂、胎粪等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母亲身体之内,发生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等一系列母亲身体病理学改变的严重的分娩并发症。


因此,发生羊水栓塞是因为羊水通过生产时损伤的血管进入到了母亲的血液循环之中。

不是血液沾到羊水,而是羊水进入到了本不可能进去的母体的血液循环之中。


除了足月分娩之外,还有其他情况也可能会发生羊水栓塞。

在对羊水栓塞诊断的病例中,发现:高龄初产妇和多产妇(比较容易发生子宫损伤的人群)、自发或者人为导致的宫缩过强(缩宫素使用不当等)、急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不完全破裂、剖宫产术等均可能诱发羊水栓塞。

还有极少数的病例发生在羊膜腔穿刺术中、外伤时或者羊膜腔灌注时。


羊水栓塞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

分为两种:

1、典型羊水栓塞:

突然地血压下降(血压与失血量不符合,大出血也可能会引起血压的急剧变化)、组织缺氧和消耗性凝血病三个特征。

临床表现为:分娩过程中,破膜后,产妇突发寒战、呛咳、气急、烦躁不安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抽搐、昏迷、血压急骤下降、心率加快、肺部湿罗音。

病情严重的产妇,仅表现为打了个哈欠或者惊叫一声之后呼吸心跳骤停,根本来不及抢救,数分钟内发生死亡。

还有的产妇会表现为以子宫出血为主的全身性出血,因羊水进入血液之后出现的产妇凝血功能障碍。

还有一种就是急性肾衰的表现。此时全身器官组织都已经收到程度不同的损伤。

2、不典型羊水栓塞

这种产妇通常病情进展缓慢、症状隐匿,不容易发现。直到数小时后才会出现大量阴道出血,无血凝块(产妇凝血功能障碍)、伤口渗血;很快出现休克。

羊水栓塞是产科死亡率很高的分娩并发症,我见过一个产妇在分娩时突然休克,原因不明。医院紧急进入ICU急救,最终也是强差人意——大人孩子都没保住。

后来经过检查,明确产妇因羊水栓塞死亡。

家属一度怀疑与医院的不规范操作相关,

如果检查结果确诊是羊水栓塞,那么大概率就是分娩中的意外情况了。

—————————————————————————————————

我是芯妈,与孩子共同成长;与您共同探索孕育养儿之道。每日遇到新问题,每日解答新问题;互帮互助,敬请关注[芯妈心语]。


芯妈心语


血液沾到羊水就会羊水栓塞吗?

在寻常人眼里,羊水栓塞就是一个噩梦,如果发生了羊水栓塞,那么也就离死神不远了。既然羊水栓塞这么可怕,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羊水栓塞,简单的讲就是羊水进入了宝妈的血管内,进而导致羊水栓塞,出现低血压,低血氧,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死亡。

栓塞两个字提示,羊水内的有形成分堵住了血管。可是事实呢,事实是发生羊水栓塞的机制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就是羊水进入血管,发生过敏样炎性反应,第二方面,就是前面讲的羊水内有形成分堵塞血管,导致肺部微循环受阻。

这么说只要羊水进入宝妈的血液循环就会导致羊水栓塞,以前是这么认为的,大家估计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现在研究提示,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宝妈在生孩子的时候也有羊水进入血管,可是就是没有发生羊水栓塞。只是有极少的一部分宝妈发生了炎症过激反应,进而导致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的小知识:羊水栓塞发生率1.9-7/10万,死亡率在19%-86%。


产科俞医生


血液沾到羊水就会羊水栓塞吗?在分娩的过程中,多少都可能会有一定量的羊水随着破裂的子宫进入到体内,如果羊水进入血液的量较少,病情较轻的话,可以自行调节、自我恢复;如果羊水中含有的大量胎脂胎粪和促凝物质进入到血管中,就会发生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羊水回流了,是准妈妈在分娩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种突发情况,虽然发病率极低,但是病死率极高,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几分钟内就能让准妈妈出现呼吸困难、心肺衰竭等,所以要及时诊断,尽早抢救治疗是存活的关键。


首先,要了解羊水栓塞是怎么造成的?

羊水栓塞,是准妈妈在分娩的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到母体的血液中,而羊水中含有胎儿毳毛,角化上皮,胎脂,胎粪等一些有形物质和促凝物质,进入到母体的血液循环,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分娩期并发症,发病非常迅速且凶猛,进行救治的时间非常少。


羊水栓塞主要是过敏反应,是由于被污染的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引起母体对胎儿抗原产生的一系列过敏反应,故建议命名为“妊娠过敏反应综合征”。

羊水栓塞通常在产妇生产的时候发生,胎膜破裂的时候也可能会发生羊水栓塞。但有些产妇也会在产后病发。另外,在妊娠期进行引产或者钳刮手术的话也会造成羊水栓塞。


其次,要了解哪些孕妈妈容易患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产妇是一个比较危弱的群体,因为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身体疼痛和压力,还随时会因为各种过程中的意外而有生命危险。想要对羊水栓塞从源头上进行有效的预防,就要知道哪些孕妈妈较易发生羊水栓塞症,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就要更加小心。

  1. 高龄产妇和经产妇:是羊水栓塞的易发病人群,年龄超过35岁以上的孕妈妈,发生的几率高,年龄越大几率越高;还有就是生产次数越多的孕妈妈,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越高。

  2. 胎盘早剥的孕妈妈:胎儿娩出前,胎盘就从子宫壁上剥离的情况就是胎盘早剥;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发生胎盘早剥,羊水里的胎儿细胞、胎脂或胎便经由胎盘静脉进入母体血液的可能性会增加,就可能会引起羊水栓塞。

  3. 当胎儿出现窘迫的现象时: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也会比较高。在胎儿发生窘迫时,羊水内常有胎便,此时产痛通常都很强烈,较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4. 还有就是子宫收缩强度过强、胎盘异常、剖腹产以及使用催产素而造成产痛非常强烈的产妇,都会造成羊水栓塞。


最后,孕妈妈要知道怎么预防羊水栓塞

不同的分娩方式,羊水栓塞发生的几率、程度也会不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其实羊水栓塞的发生跟选择哪种分娩方式无关,所以我们不要盲目地选择某种分娩方式,而应该是要做好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


目前认为,自然分娩和剖腹产都有可能发生羊水栓塞。没有证据证明,自然分娩羊水栓塞的发生率高于剖腹产。相反,一些人认为剖宫产的女性,发生羊水栓塞和血栓栓塞的几率更大一些,因为后者是手术生产,生产之后恶露也不容易排泄出来。

  1.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问题:通过B超可检查出大部分的胎盘异常问题,如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早发现早解决问题。

  2. 加强产前教育:对有羊水栓塞高危因素的产妇,要进行一些产前教育,了解基本的知识。如有过敏性体质的孕妈妈,尽量等待自然分娩。

  3. 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及时选择剖腹产: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孕妈妈感到胸部闷痛、心情烦躁抑郁、全身发冷打哆嗦等,要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如果在第一产程发病后,孕妈妈就需要当机立断选择剖腹产,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4. 在分娩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产伤:宫缩过强或强直性宫缩时,应用镇静剂和子宫肌肉松弛药抑制宫缩,以免造成宫膜撕裂,羊水流入血液循环的恶果;要特别注意催产剂的剂量,注射后要实时观察产妇的情况,看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对伤口要做好防感染的保护措施,保护毛细血管,预防感染;要注意先将羊水处理干净,确认没有羊水残留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手术。


总结

羊水栓塞虽然死亡率很高,但其实发病率很低,所以孕妈妈不要过于紧张担心,但是一定要做好产检,可以提前了解一下羊水栓塞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如有异常情况,可及时向医生咨询,及早解决问题。


酥糖妈妈


血液沾到羊水就会发生羊水栓塞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当发生羊水栓塞的情况是非常凶险的。


首先要先来说说羊水栓塞是什么。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的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其发病率为4/10万~6/10万,羊水栓塞是由于污染羊水中的有形物质(胎儿毳毛,角化上皮,胎脂,胎粪)和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

羊水栓塞多发生在产时或破膜时,亦可发生于产后,多见于足月产,但也见于中期引产或钳刮术中,大多发病突然,病情凶险。 其发生通常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羊膜腔内压力增高(子宫收缩过强或强直性子宫收缩);

2、胎膜破裂(其中2/3为胎膜早破,1/3为胎膜自破);

3、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

发生羊水栓塞通常有以下诱因:经产妇居多;多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史;常见于宫缩过强或缩宫素(催产素)应用不当;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或手术产易发生羊水栓塞。


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常首先出现一些前驱症状,如寒战、烦躁不安、咳嗽、气急、发绀、呕吐等症。如羊水侵入量极少,则症状较轻,有时可自行恢复,如羊水混浊或入量较多时相继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主要有:1.呼吸循环衰竭。2.全身出血倾向。3.多系统脏器损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