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有人當面嚴厲地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

桃子66002648


我上週,剛剛和孩子幼兒園同學的爸爸,吵架了。

是的,你沒看錯,是吵架!

為什麼?

因為他很嚴厲的批評我的孩子,把他嚇哭,孩子坐了二十分鐘公交車,還帶哭腔,眼眶裡還有眼淚,真是心疼……我一下子就火了!

立刻在幼兒園群裡質問他,為什麼嚇唬孩子?

在此之前,據孩子爺爺說,我家孩子和那個家長的孩子打招呼,太過熱情,去擁抱那個男孩,男孩不願意,那個爸爸就使勁拉開倆孩子,推了我孩子一下,我的孩子一下嚇哭了……

所以,在幼兒園群裡,我發的原話是:

實在抱歉,我家孩子不該那麼抱小朋友,他錯了。 這個爸爸推我孩子,這個爸爸錯了。 這是兩碼事

我愧疚和抱歉的是第一件事。

我生氣的是第二件事。

……

哎,上面的話我把人家名字去掉了,還有很多別的話,那個爸爸在群裡說謊、抹黑我孩子爺爺不管孩子,放任孩子,(那人,當時就和我家爺爺吵架了)各種說謊……

群裡有其他家長私信我說:相信你家爺爺,不會是不管孩子的。

到了這時,我也很無語了,但漸漸冷靜下來,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我企圖和一個不講理的混蛋講理-_-||

就如同路遇一隻瘋狗,它咬了我,我卻企圖和它講:咬人是不對的。

媽呀,我大錯特錯了。

所以,我不再和他講理,只是在群裡發了這段話:

在此,藉此機會: 對咱們小一班的每一位爸爸媽媽說一句掏心窩子的話:

**,他是有很多小毛病的孩子,有時候很多習慣或者說行為,給一部分小朋友造成一些困擾和傷害,作為媽媽,我是非常非常愧疚和難受的。

在家裡,一直批評教育引導他,努力讓他改變著。

希望有類似的事情發生,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來找我們溝通,而不是嚇唬孩子。

孩子們的世界很簡單 不像咱們大人想的那麼複雜 在此,對大家說聲抱歉,打擾大家了。 我在教育孩子方面,能力很欠缺,會一直努力的。


……

以上,發完之後就翻篇兒了

但是,我在家裡告訴孩子:以後不要再和這個小朋友一起玩,因為他的爸爸是壞蛋,要遠離。

(也許你會說我極端,但是我家孩子是那種摔倒也不哭的樂觀孩子,看他哭那麼久,真的是嚇到了。對於不講理低素質的家庭來說,也教育不出好孩子。)

那個爸爸,在幼兒園群裡公然說謊,抹黑我的孩子和爺爺,欺負小的,不尊重老的,這樣的人,就是俗稱的“垃圾人”,要遠離。

因為,他連一年前,去年秋天剛入園的事還記著呢,可見心眼只有針尖那麼小。

大家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遠離……

另外,作為一個媽媽,時刻努力著,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用更加合適的方法去表達自己,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也是分內之事,必須做好的。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出手~\\(≧▽≦)/~

就是這樣……


蘇小糖說


有一天,我去接孩子回來的路上,有個小朋友大聲喊,老師說,小石頭是“小偷”,我感覺很詫異。孩子哭著告訴我,她把已經交給組長的卷子悄悄地拿回來改了,她想起來一道題做錯了。我才放下心來。

之後,又有小孩子用“小偷”稱呼孩子。我去找老師溝通,溝通的結果很不好。老師當著我的面,嚴厲批評孩子。但是,我沒有心情和情緒再繼續溝通。回家後,我告訴孩子,第一,這件事馬上就會過去。很快他們就會忘記這件事情。第二,你違反了考試規則,這是你的錯誤。第三,媽媽絕對相信你是很好的孩子,你只是想考個高分。媽媽特別欣賞你,別人在攻擊你的時候,你自己一個人讀書的姿態。

然後,我給孩子寫了一封信,大聲給她朗讀了。因為,這個世界上,只要親人永遠愛你相信你,一切坎都是路。

親愛的孩子:

在某一天回家,你告訴我有老師說你是“小偷”,媽媽明確告訴你,第一你不是,第二,經過媽媽事後瞭解,老師的用詞是“偷拿”,意思是“偷偷地拿”。為了若干年後你記得這個教訓,媽媽覺得有必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出來。



在數學考試的時候,組長已經收了試卷,而你突然想到某個題目自己做錯了,擅自拿回來去改正。作為學生來說,你的錯誤確實比較嚴重,這個交上去再拿回來的行為本身就是不誠實的。也許,你根本就不曾意識到這個事情對於一個學生的嚴重程度。所以,老師當眾批評你“偷拿”,媽媽沒有異議。但是,就是這個用詞,在經過轉換後,成為“偷”。



後果很嚴重。

所以,孩子,你必須承擔這個結果的一部分。雖然,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性質多惡劣的錯誤。但是,錯了終究就是錯了。它,確確實實的是一個錯誤。


在小課桌教室裡,幾個小朋友聯合起來,打著老師的名號,喊你“小偷”,你特別傷心,一個人坐在角落裡,既不辯駁也不吭聲,你就那麼一個人坐著,捧著一本書,度過了那個時間段。聽起來很傷感,也很心痛。當我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其實媽媽的眼睛是溼的。



但是,雖然痛,卻也足夠清醒。這個世界上,你所犯的錯誤,作為爸爸媽媽,我們會包容你且幫助你改正,沒有任何理由。僅僅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


但是,你必須得明白,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包容你並且因為你是一個孩子,而去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你,僅僅是我們的孩子。如果別人把你當作孩子,那是他人的情懷和修養,我們不必強求。所以,你不僅得深刻地記住,這件事情所給你帶來的傷害。並且,在今後的生活裡,這件事情痛徹心扉地給你上了“規則”一課。



不過,你要記住傷害的不僅僅是你。如果說,有一個人比你更難過,心痛、輾轉反側,那就是我。


記得,孩子。

我很欣賞你在別人圍攻你的時候,雖然一言不發但是能夠拿起書去閱讀的心境。畢竟,這個世界,有些傷害是猝不及防的,我們唯有做的就是就是讓自己強大。


記得,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相信你!


我大聲地把這封信讀完後,孩子說,媽媽,我也愛你。這就夠了,果然,這件事很快就過去了。


周公子情感


沒有如果,因為這個事情我剛剛經歷過。

只能說,現實中,你的反應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快。

我的女兒玥玥五歲半,特別喜歡彈鋼琴。

上了十幾節課了,老師教的很有耐心,女兒很喜歡她,練琴也特別有動力,每次上課都是開心的進教室,開心的上完課。

可是,這個老師因為個人原因,離開這個培訓機構了,不能教她了。於是,學校又給調換了一個老師。

玥玥本來就有些不開心,因為她喜歡的老師不在這裡了。

因為這,我特意對她進行正向引導。

我提前帶她來學校,讓她在門外看這個新老師教課的模樣,對她說:“玥玥,你看,這個老師教的多認真呀,還會手把手的教小朋友彈琴呢!講的多細緻呀,書上還記著重點的知識點呢……”

玥玥聽我這樣說著,心情好多了, 然後等到她進教室上課後的五分鐘,居然讓我相當無語!


玥玥進來後,坐在琴凳上彈了兩下鋼琴。

這個新老師馬上特別嚴肅的說:“誰讓你彈琴的?我說開始了嗎?老師沒讓彈就不許彈,知道嗎?!”

玥玥一下就特別拘謹起來,馬上把手放下了。

然後開始複習上一次課程內容。

玥玥彈琴時,老師說:“那個手,怎麼放的?都快趴在鍵盤上了?這是彈琴的姿勢嗎?你是來學琴的還是來睡覺的?!”

玥玥嚇得馬上把手腕抬起來繼續彈。

老師在她彈的時候,嘴裡吧啦吧啦的說著:“來學琴就得聽老師的話,遵守老師的規矩,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法,跟著我就得遵守我的要求……”

玥玥彈完了,腿往另一條腿上搭了一下。

這個我要解釋一下,平時練琴老師都會在她腳下面放一個琴凳,因為她年齡小,腳丫夠不著地。可是這節課沒放,玥玥的腳懸在那裡難受,就那麼動了一下。

然後,老師發現了,厲聲說:“怎麼啦?腿在幹什麼?還想搭二郎腿嗎?你是來學琴的還是來放鬆的?!……”

我當時很“愣”的看著老師從嘴裡不斷的冒出各種各樣諷刺的話語,沒來得及反應。

可是玥玥已經接受不了了,“哇”的一聲就哭著跑了出去,一邊跑一邊說:“我再也不學鋼琴了!”

老師看著玥玥的背影居然說:“這孩子脾氣還挺大!這抗挫能力太弱了吧!”

我看到女兒這一哭,頭腦瞬間清醒了。

我對老師認真而嚴肅的說:“老師,我不知道我女兒一進來給你留下來什麼壞印象,她從進來到現在跑出去,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你說的一大堆話裡面,沒有一句好聽的,都是批判和指責!本來換了新老師,她就有情緒,我剛剛還在引導她接受你,看著你教課對她說這個老師多細心!可是您呢,剛第一次教課,即使有規矩有要求,能不能語氣緩和一些?能不能喘口氣再說?我女兒從小到大沒在這麼短的時候收到這麼多批評的話!你說她抗挫能力弱?你瞭解她嗎?你才第一次見她,你憑什麼隨便給她下定義?就您剛剛說的這一大串話,換做一個大人也要好好消化一下吧!何況這麼小的一個孩子?!”

老師聽了我的話,有些不好意思,但她堅持說:“她姿勢不對,我還不能批評了嗎?”

拜託!

您那是批評嗎?您那是冷嘲熱諷吧?!

姿勢不對,要把手腕太高!——這是糾正。

什麼叫“你是來學琴的還是來睡覺的?”這是正常的批評嗎?你就是這麼被批評長大的?所以習慣了這種批評嗎?

在我有權利選擇老師的情況下,我堅決不讓我女兒跟著這樣的老師上課。

萬一學會這個老師的說話方式,那真是太悲催了!


過了一個星期,又換了一個老師,女兒很拘謹的進去,因為上次有了些陰影。

可是,沒到十分鐘,女兒就被老師逗笑了。

這個老師要求很高,比女兒的第一個老師要求高多了,可是他會正面的提出要求,而不是冷嘲熱諷。

他會握著女兒的手腕,教她手腕的動作怎樣是正確的。

他會給女兒演示手的抬起落下,力度如何把握鋼琴聲音是優美的動聽的。

所以,現在女兒依然開心的去學鋼琴,開心的和老師再見。

回想那件事,那短短的幾分鐘,我並沒有在老師批評女兒的當下,做出反應。

也許,我在老師剛剛說出一兩句過分的話時,我就直接表達出我的想法,讓老師有所收斂,女兒也不會那麼傷心的哭那麼久。

但是,在事後,我對女兒說:“那個老師教課方式很不好,媽媽也很不喜歡,她的說話方式也很糟糕,我們不跟著她學了。媽媽再幫你找個好老師。”

我雖然當時沒有保護女兒,但是我站在了女兒的同一戰線,讓她知道我理解她的傷心,我認同她的感受,我為了避免她再受到傷害,給她想解決辦法。


有人說,平時可以多和孩子說點重話,這樣抗挫能力強一些。

抗挫能力是要培養,卻不是讓最親的人說出傷人的話。

自殺的孩子,大家都說是因為心裡太脆弱。可是,

大多數自殺的孩子,是因為背後沒有一堵為他擋風的牆!

在學校挨批評之後,回到家會受到雙重批評甚至打罵。孩子找不到安慰,得不到支持,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才會如此。

但是,一個有足夠支持的家裡,即使在外面受再大的風雨,他也不會輕易放棄生命。因為他知道家裡有愛他的人,有支持他的人,即使他再差,爸爸媽媽依然和他站在一起,給他力量,給他安慰,和他一起想辦法幫他度過難關。

而且,在孩子成長中,有很多過程都可以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爸爸媽媽老師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迎接困難,戰勝困難,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但絕不是,看著孩子遇到困難,然後冷眼旁觀,甚至說些刺激的話,來讓孩子成長。

這種成長,是多麼痛的成長!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我可能需要看一下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情,以及到底是誰在批評孩子,再決定應該怎麼做。

如果孩子的確犯了非常過分的錯誤,那麼,就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和付出相應的代價。這種時候不能偏袒自己的孩子,否則將來很可能不知道天高地厚,犯更為嚴重的錯誤。

如果孩子所犯的錯誤不是很嚴重,又或是孩子的無心之過,就被其他小朋友的家長無端生事,小題大做,那麼孩子和家長是無須陪著聽呵斥的。現在的家長在對待孩子的事情上,很多時候都是雙重標準,自己家的孩子做了錯事就是是無心之過,孩子還小不懂事。但其他孩子的無心之過,就會被說成是故意的,“小小孩子就有這樣的心思,長大還怎麼得了”......碰上這種家長,多半是欺軟怕硬,比他更橫就行了。這種情況下,替孩子的過程道歉,帶孩子離開就好了。

我曾經在商場看到兩個小孩(互相不認識)在玩玩具,現在很多童裝店都會準備兒童玩具,兩個孩子都看中了其中一個玩具,其中大一點的小女孩猶豫要不要搶玩具,但始終沒有動手。但小一點孩子的外婆或者奶奶,一把摟過孩子就批評小姑娘。可見,這大一點的小姑娘並沒有做什麼事,她還沒有行動呢。

如果批評孩子的人是孩子的老師,也要看看是因為什麼事情。我自己上小學的時候,班主任非常兇,有時會把同學打到流鼻血(說明一下,這還是城市裡比較好的小學)。每次檢查作業,大家都心驚膽戰。還好一個學期後,學校給換了班主任,不然一定有很重的心理陰影。所以說,有些老師自己脾氣暴躁,或者有其他不開心的事情卻發洩在學生身上。如果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我會竭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換老師。興趣班的老師自然好說,學校的班主任也不是不可以換,畢竟事在人為。

很多時候,並不是嚴厲的批評才會給孩子造成影響,點點滴滴的小諷刺和貼標籤也是致命傷害。我講一個身邊的例子,家中的長輩只喜歡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孩子,對女兒和女兒的孩子非常一般。外孫女還很小,只有兩三歲,老人竟然要求她讓著自己的兒子(三十大幾歲)了,不然的話就說小姑娘小氣。試想一下,久而久之,這個小姑娘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很可能就真成了小氣的人了。這種水滴石穿的影響,更為恐怖。


不倒翁小姐


家長是孩子堅強的後盾,首先維護孩子尊嚴,要站在孩子的一方。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自尊心,年齡的不同,心理狀況不同。家長不管在什麼時候,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保護,和受到尊重。

當別人在自己面前嚴厲的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批評時,家長首先要作不是責備自己的孩子,而是以一種保護者的態度,與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因為那個時候孩子的內心裡是非常需要家長這種支持與保護的,作為家長我們也應該這麼做。

瞭解事情的經過,不會只聽對方的說法,還會傾聽孩子的表述,表現對孩子的尊重。

弄明白整件事情的經過,如果錯方確實在孩子,當著別人的面不要指責孩子,與孩子分析他的過錯,引導他為自己的行為道歉。

如果對方也存在過錯,一定要求對方同樣也要向孩子進行道歉,因為人是平等的,即使道歉的對象是個小孩子,同樣要被受到尊重,不能讓孩子在心理上感到不平等。

當別人當面嚴厲批評自己孩子的時候,我會告訴對方有什麼問題可以與我直接交流,首先把事情承擔下來,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我的責任,同時這種權力也是外人所不具有的,如果錯全在於孩子,我會虛心接受對方的批評,但不代表可以接受他來管教我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是要由自己來教育的,即使孩子犯了錯,也不可由別人來隨便管教,這回對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傷害,讓他們覺得父母不夠重視自己。

不在孩子面前,與對方進行過多的解釋,瞭解事情經過,表達自己的態度就好了。尤其當對方也存在過錯的情況,過多的解釋會讓孩子覺得家長處於劣式,底氣不足,間接的表達出對孩子的不信任,他們心理會受到傷害。


決勝網


我會誠懇的替孩子向對方道歉,然後堅定的帶孩子離開!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教育更好!當然,如果是老師的話,我會支持老師!

首先,通常情況下,既然對方當著你面教訓你孩子,說明孩子本身確實有做得不合適的地方。

那麼家長應該出面替孩子道歉,這是對對方的尊重,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就像你和朋友逛街,你朋友不小心碰了對方一下,你趕緊幫忙道個歉是一個道理!

其次,為了孩子好,在道歉之後,一定要帶著孩子離開!

這個離開,並不是逃避,而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它的後果就是被對方嚴厲的批評,這是錯誤本身最自然的懲罰,這種懲罰也是最客觀,最有效的!

但為了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爸媽要把握好這種被自然結果懲罰的“度”。如果不做保護,任由孩子被對方責罵,那可能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性格發育變得偏激、怯懦,這不是爸媽希望看到的。

如果過度保護,則孩子不能體會到自己的錯誤可能造成的後果,以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有人說,你這樣教育孩子是不對的!

其實,教育理念本身,並沒有對錯!可能同樣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在這個孩子身上是合適的,但到了另一個孩子身上就沒效果了!並不是教育理念的問題,而是不適合這個孩子!

帶孩子離開以後,不要繼續說教,反而應該開導孩子。錯誤已經是錯誤了,也受到責罰了,孩子此時心裡充滿了懊惱、氣憤、和擔心。如果爸媽能夠給孩子一些寬慰,我相信孩子下次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而且親子關係也會有一個很好的進步。

每個人成長路上誰能不犯錯?為什麼孩子小就不能有更多犯錯的機會呢?不要過度保護,但也不要乾脆放手!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我還記得我兒子讀幼兒園時,有一位女同學的外婆,在超市遇到我倆,她的外孫女很高興的喊我兒子,我也就帶著我兒子愉快的走了過去,然後可怕的一幕出現了,這位阿姨問我兒子,是不是你推了我的外孫女,她肚子痛了!我連忙蹲下來摟住小女孩,輕聲詢問你還痛不痛,需要阿姨帶你去醫院嗎?小女孩笑眯眯的說:不疼了!就在這時,阿姨用手指著我兒子的臉爆發出一聲:你下次再推我家XXX,我就把你手宰了!我兒子立馬就哭了。這個阿姨看我兒哭了,居然說:!你哭啥,我又沒說你什麼!我氣的不得了,但是我冷靜地站了起來,抱起我兒子,對他說兒子不哭!我們去吃好吃的!對,我就這麼做了!我不覺得我錯了,在面對這樣侮辱性的話語的時候,我選擇站在我兒子一邊,

然後我抱著我兒子,對那位老人說:你無權宰掉他的手!就抱著我兒子走了!對這樣的人我不想說太多,我只覺得我在那種時候是我兒子的靠山!


川師大-靚


從小到大,我家兒子都是屬於那種乖巧懂事的孩子。所以,幾乎很少遇著外人當面嚴厲批評我兒子的事。但還是有一件事情,讓我至今後悔不迭。

那是兒子上二年級的事兒了。有一次週末,我和老公帶著兒子去逛植物園。那時是冬天,外面特別冷。我們去的那個植物園,在我們這個小城市裡,算是非常高檔的了。裡面植物種類非常全,還有些是熱帶雨林植物。所以對我們這些身處北方的人來說,在冬天能見到這麼豪華的植物園,誰都很興奮,尤其是我兒子。

植物園裡設計的特別漂亮,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只要有小路的地方,孩子就想走進去看看。就在園子主幹道的側面,有一條用白色的細沙鋪成的小路。路口沒有任何禁止標識牌。所以孩子就走進去了。兒子的一隻腳還沒站穩,就看見旁邊的兩三個管理員衝過來。對兒子一頓訓斥。一個說你這孩子的眼睛長到哪去了?一個呢,說孩子缺乏教養,平時家長是怎麼教育的?兒子被兩個大人一頓數落,嚇得不敢吱聲,直往後躲。

聽到自己的孩子,被外人嚴厲的批評。我當時那個火就竄上來了。你憑什麼說我家孩子?你路口不放禁止標示牌,誰知道你哪條路能走,哪條路不能走。你們自己的管理不到位,反而怪一個孩子。我家孩子有沒有教養,也用不著你來管。見我馬上要和那幾個人吵起來了,老公立刻拉我走。當時植物園裡的人非常多,為了面子啊,我也忍了。我們一家三口很快就離開了植物園。走時我還聽見後面的那幾個人,嘴裡罵罵咧咧。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爭執,但這件事對我的觸動特別大。

自己的孩子被別人無端的數落,作為父母,我們必須為孩子挺身而出。一方面,這是我們做父母的最基本的責任。在外面,父母要愛孩子,保護孩子。當孩子受到委屈和傷害的時候,父母的挺身而出,是給孩子最好的安慰和支持。

另一方面,父母的挺身而出,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孩子在父母身上看到了,如何面對社會上的各種負能量,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時,自己該怎麼做?選擇忍生吞氣還是挺身而出?父母的做法會成為孩子的榜樣。雖然那件事情,我當時處理得並不好。為了大人的面子,我們草草離開。但有一點,我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在孩子被外人責罵的時候,我沒有袖手旁觀,沒有責備孩子。我選擇和孩子站在一起。

有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你卻冷眼旁觀,不管不問。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父母的態度,決定著未來孩子對待一切態度。


花朵5506


先來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有次帶我家寶寶,和院裡的小朋友玩,其中有個小朋友大概5歲左右,長得雖然不是特別壯實,但是特別霸道。當時小區裡有一輛停著的觀光車,然後這個小朋友始終佔著小區觀光車的司機位置,不讓任何小朋友過來,一旦有誰試圖跟他搶,他就毫不客氣地推開。這時候有個2歲的小男孩,坐在副駕駛,特別想去轉一下方向盤,然後他就大膽地碰了一下,只見那個霸道的小朋友拽著那個男孩的領子往後使勁推,這時候2歲男孩的媽媽大喊一聲:放手!如果不是他媽媽在旁邊,他一定要被推倒到車下了。我在旁邊看得出,那個媽媽特別生氣,她似乎是強忍著怒氣批評了這個男孩,她說:你不該這麼做,阿姨生氣了。那個5歲男孩用一種很不屑的目光看著她說:哼,我還生氣了呢!孩子的奶奶這時候過來了,要抱孩子走,孩子掙扎著不走,用小拳頭拼命打他奶奶。

第二個,有次在小區玩耍,遇到個小女孩,搶我兒子的玩具,我兒子就抬手想打那個女孩子。然後那個孩子的奶奶過來大聲對我兒子吼到:你要幹什麼?你要打人嗎?真煩人,沒人跟你玩!

從批評者和被批評者兩個角度出發,我認為起碼要注意兩點:

如果孩子行為惡劣,家長要主動批評教育孩子

就像小霸王的奶奶,如果她可以提前站出來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許那個孩子不會那麼囂張,有句話說,如果你自己不教育你的孩子,那麼總有人會替你教育你的孩子。別人替你教育你的孩子,付出的代價是你想象不到的。要知道,孩子錯誤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定是家長平時就疏於管教,導致了孩子行為越來越不可控。對孩子的比較惡劣的行為,不要姑息,自己教育不好,就不要怪別人會批評你的孩子了。當你的孩子對其他孩子做出很過分的舉動,你也要換位思考一下,人家父母有多麼生氣,人家憑什麼要保護你孩子小小的自尊呢?


如果孩子行為並沒有很過分,而遭到嚴厲批評怎麼辦?

孩子之間搶玩具,打鬧一下並不是多嚴重的事情,都是孩子之間合理的衝撞,但是很多家長對孩子保護得過於小心,被別的孩子碰一下就火冒三丈。其實只要孩子安全不受威脅,家長不應當過多幹預孩子之間的事情,要試著讓孩子去解決他們自己的事。比如我兒子和小女孩搶玩具,小女孩奶奶的反應比較大,對我兒子吼。事後,我對兒子說,這個奶奶因為你要打妹妹而生氣,你可以想一想不打妹妹而要回玩具的方法。當然了,並不像她說的那樣,所有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你可以試試去找其他小朋友。

有時候,突如其來的,來自大人的嚴厲批評,會對孩子心理產生傷害,特別是他們也許根本搞不清狀況,就被大人劈頭蓋臉一頓教訓。作為孩子家長,一定也是很彆扭,但是不要當著孩子面和對方爭吵,對於自己孩子做錯的地方要進行道歉,但是更重要的是,事後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安撫,而不是一味地責怪。有時候,大人並不比孩子理智多少,有很多大人也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對於那種一點小事就難以自控的人,還是離得遠一點比較好。


大聖媽歸來


如果有人當面嚴厲地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有書君會先弄明白事情的原因,如果是孩子的錯有書君會誠懇地替孩子向對方道歉,然後堅定地帶孩子離開。

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教育更好。

當著孩子的面向批評的人道歉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確實有錯,確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對對方的尊重,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如果孩子是無意犯錯,那人還不依不饒地嚴厲批評,有書君認為也應該向他道個謙,畢竟孩子觸動了對方的情緒;

然後迅速帶孩子離開,不要與他爭辯,因為有些人對自己總是寬宏大量,對別人的錯誤總是刻意擴大,和他多講無意。

帶孩子離開以後,不要繼續說教,反而應該開導孩子。

錯誤已經是錯誤了,也受到責罰了,孩子此時心裡充滿了懊惱、氣憤和擔心。

如果爸媽能夠給孩子一些寬慰,有書君相信孩子下次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而且親子關係也會有一個很好地進步。

等過一段時間,再和孩子探討這件事情,讓他站在對方的位置想想怎麼處理是合理的。

自己以後再有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麼去應對,這時孩子已經冷靜了,沒有了情緒的波動,也會主動去思考。

既然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為了孩子身心健康,爸媽要把握好這種被自然結果懲罰的“度”。

如果不做好保護,任由孩子被對方責罵,可能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

性格發育變得偏激、怯懦,這不是爸媽希望看到的。

但是過度地保護,父母成了“護犢子”的父母,也是失職的表現,那麼孩子不能體會到自己的錯誤可能造成的後果。

以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甚至孩子會覺得自己犯錯不要緊,會有父母為自己善後,會對錯誤不屑一顧,當觸犯法律時父母又追悔莫及。

成長路上每個人都會犯錯,如何在一次犯錯後不再犯同樣的錯,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思考總結,也要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別人和自己一個成長的空間。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