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咸丰皇帝千万妃子,为何独宠慈禧?

吕修东


咸丰皇帝一生在位十一年,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除去退位的宣统皇帝,咸丰皇帝的在位时间是最短的,虽然在位时间最短,但是咸丰皇帝在嫔妃数量上也却并不逊色,一生黄赌毒占尽的咸丰皇帝先后拥有过十八位后妃,这所谓的十八位后妃实际上并非咸丰皇帝嫔妃的总数,而只是其有名分的嫔妃数而已。有人说咸丰皇帝独宠慈禧,我看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咸丰皇帝的十一年皇帝生涯中我们很难说他独宠哪位嫔妃,但是咸丰皇帝的好色确实众所周知的。在咸丰皇帝额众多后妃中,除了后来成为慈禧太后的懿贵妃外,深受咸丰皇帝宠爱的后妃主要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皇后钮祜禄氏、丽妃他他拉氏,云嫔武佳氏。

有清一代后妃晋升之最的钮祜禄氏:

通常而言,皇帝和皇后很难有真爱,因为帝后的婚姻很多时候都是政治联姻,双方之间犹豫附加了很多政治因素,所以情意相投因此变得很难了。但是咸丰皇帝和奇皇后钮祜禄氏的感情却是非常好,这里说的皇后钮祜禄氏就是日后和慈禧太后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并与其共同垂帘听政二十年的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人们通常只知道慈安是咸丰皇帝的皇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慈安并非咸丰的原配皇后而是其继立的皇后,咸丰皇帝的原配皇后是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萨克达氏很没福气,还未等得到咸丰皇帝登基便病逝了,其皇后之位也是后来被追封的,所以慈安虽然为继后,但是确是咸丰朝的第一位名副其实的皇后。这位皇后在咸丰二年通过选秀进入皇宫,最初被封为贞嫔,同月便晋为贞贵妃,两个月后又越过皇贵妃直接被封为皇后。入宫后四个月时间,慈安便从嫔位升为了皇后,这样的晋升速度不难让我们看出,皇后钮祜禄氏实际上是深受咸丰皇帝宠爱的。

容貌艳丽又诞育大公主的丽妃:

丽妃他他拉氏与皇后钮祜禄氏以及懿妃叶赫那拉氏都是在咸丰二年的选秀之中入宫的,入宫之后,相对与慈禧而言,丽妃似乎更受咸丰皇帝宠爱,其晋升嫔位的时间远远早于慈禧,并且在咸丰五年的时候,丽妃还生下了咸丰皇帝的第一个孩子-虽然是个女孩,但是这确是咸丰皇帝登基五年来第一个降生的孩子,这个公主的到来让咸丰皇帝欣喜若狂,虽然是个庶出的公主但咸丰皇帝仍然破例将其封为只有皇后嫡出的女儿才能获封的固伦公主的封号。丽嫔母凭女贵被封为丽妃。丽妃母子长得很漂亮,整个咸丰一朝,母女二人都神受咸丰皇帝宠爱。

最早侍奉咸丰皇帝的云嫔武佳氏:

云嫔武佳氏可以说是咸丰皇帝最早的女人了,这位镶黄旗包衣出身的小妾在咸丰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以官女子的身份侍奉在咸丰皇帝的府邸了,也就是在同年,武佳氏便因为受宠而被从侍妾提拔为了侧福晋。道光三十年时,武佳氏被刚刚继位的咸丰皇帝封为云贵人,成为了当时咸丰皇帝后宫之中仅有的女人,咸丰二年,武佳氏被晋为云嫔,成为了咸丰皇帝后宫中第一位获封嫔位的女人,咸丰皇帝对其宠爱可见一斑,但是云嫔的命不太好,在咸丰五年便去世了。其位份在咸丰朝也止步于嫔位。

虽然慈禧太后生下了咸丰皇帝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同治帝,但是其实慈禧太后在咸丰一朝的十一年间从没有国一枝独秀的专房之宠,咸丰皇帝随他的宠爱也只是一段时期,因为咸丰皇帝是个迷恋女色的邓旒黄芪,除了上述三位后妃外,咸丰皇帝还很宠爱“四春娘娘”。但是咸丰皇帝对嫔妃的宠爱基本上都是一阵新鲜之后就弃之一边了,终其一生,没有哪位后妃让咸丰皇帝长情的,或许皇帝与后妃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吧。


历史课课代表


咸丰后宫有很多妃子,却独宠慈禧,道理很简单,我们可以从慈禧的封号中找到端倪。

慈禧17岁选秀入宫,被封为兰贵人。中国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其中兰象征贤达,有内涵,从这个封号可以看出,慈禧内在气质比较好。

满族女子有文化的不多,慈安太后就是文盲。慈禧有文化,虽然文化也不多,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小学或者初中毕业,这在满族女子中也算凤毛麟角。皇帝的妃子还讲究出身,慈禧又是满族官宦家庭的女孩子,还有点文化,具备这些条件的妃子少之又少。所谓奇货可居,慈禧当然会引起咸丰的关注。



咸丰是个苦命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又遇八国联军侵略,闹得咸丰焦头烂额。朝廷每天接到的奏折堆积如山,而且没有好事,这么多的奏折要批,咸丰压力山大。这时内涵丰富的慈禧就有了用武之地。她有文化,可以帮助咸丰批阅不重要的日常性奏折,减轻咸丰的劳动;她能洞察咸丰的内心,用语言舒缓咸丰的焦虑;她有主见可以在咸丰犹豫不决时,给他出个主意,提个建议。能做到这些,后宫之中唯慈禧莫属。

咸丰需要慈禧这样的人,恰恰慈禧出现在咸丰后宫之中,慈禧不受宠才不正常。



因为受宠,慈禧和咸丰接触就多,生孩子的概率就大。慈禧给咸丰生了儿子,也是咸丰唯一的儿子,咸丰高兴,赏了她很多银子,慈禧一点没要,转手赏给身边的丫鬟太监。她知道,自己为咸丰生了儿子,以后不缺这东西。但是太监丫鬟们却都念慈禧的好。这只是个缩影,她做过很多这样的事。在周围人的心里,慈禧就是这样一个德行美好的人。

慈禧生子后,很快晋升为懿妃,后来又封为懿贵妃。“懿”这个字主要是形容女子德行美好。慈禧德行美好吗?从她掌管大清政权后的表现看,懿这个字她不配。但是,慈禧会笼络人心、会装,表面看来慈禧德行美好,所以被封懿妃、懿贵妃。



咸丰看到的慈禧是一个有文化、德行好、贤良淑德、美丽可人的女子,她乐于助人,有人缘,情商高。慈禧的存在使咸丰很舒服,甚至有点离不开。你说咸丰能不独宠慈禧吗?


有得观史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即咸丰帝。作为一个皇帝,他有后宫佳丽三千,但为什么独独喜欢慈禧呢?

第一是年仅17岁的慈禧天生丽质,容貌出众,美貌无双。咸丰皇帝又好色,可想而知咸丰皇帝很宠幸慈禧。第二是慈禧很聪慧,善于学习。如慈禧其实在绘画书法方面的基础并不怎样,但是天资聪颖,学的倒是挺快,经过名画家缪嘉蕙指导后就有了很大进步。慈禧还走向了国际前沿,定了国旗、国徽、国歌和国花。第三是慈禧善于揣摩咸丰皇帝的心意。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如果慈禧没有这项本领,早就死了。第四是慈禧的书法端腴。慈禧对书法有很大造诣,常主动为皇帝整理批改奏折。咸丰皇帝因好女色,不懂节制弄的身体越来越差,但国家大事可都得由他来处理,所以面对慈禧的主动要求很赞同。第五是慈禧的治国能力也还不错。曾国藩去镇压太平军一事,慈禧也出了好的建议。慈禧也推行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学著作,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她还为兴办了女学堂,让女性有了学习的机会,还提倡废除女性缠足习俗,禁止了吸鸦片。。第六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慈禧生了一个皇子。而这个皇子也是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而在古代母凭子贵,咸丰皇帝爱他儿子,因此爱屋及乌也很宠幸慈禧。



秋风流月


慈禧刚入宫的时候,不是很得宠,而比较得宠的是一位丽贵人。刚开始慈禧也是每天打扮自己,等着咸丰宠幸,但是咸丰却很少去她的宫里。后来,丽贵人怀孕,为了确保龙胎的安全,咸丰才不去丽贵人那。而一日不宠性女人就难受的咸丰皇帝,就急于找丽贵人的替身,此时的慈禧看见机会来了,便想法设法的引起咸丰的注意,最后凭她的,美貌与智慧,成功的俘获了咸丰的心,并且顺利的为咸丰诞下一名唯一一位健康的皇子(同治帝)。皇家最看重子嗣,自然母凭子贵,慈禧成了后宫最受宠的女人。


张显人生01


清代咸丰朝,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大变局时代,咸丰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找不到解决之道,选择了逃避事外的“酒色自戕”,因而在清末帝王中,咸丰帝留下了好色的恶名。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在1852年由秀女被挑选入宫,封为兰贵人,虽然谈不上是获得独宠,但也算是非常出众。根据野史笔记记载,叶赫那拉氏受宠,大体上有几个因素。

一、媚态出众

(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咸丰帝选秀女的场面。李翰祥谙熟清代各种野史故事,把这一段表现得韵味悠长)

1852年选秀女时,叶赫那拉氏的排位仅次于被选为皇后的钮钴禄氏,据称是深得君心。而当次选秀女,咸丰帝格外看中的是“媚态”,由此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二、旗人女子中难得具有汉风

野史记载,咸丰帝偏好汉女,尤其是江南女子,为此还秘密从苏杭一带揽至了数十人。但是这件事显然上不了台面,延揽来的江南美女被藏在圆明园,对外称为打更的。据《十叶野闻》描述:“此数十女子每夕以三人轮值寝宫外,人执梆铃一,入夜则于宫侧击之,文宗因召入随意幸焉”。其中“尤佳丽称旨”的,被咸丰皇帝加了别号,称为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武陵春,并称四春。

(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天地一家春”演唱南音的片段)

咸丰皇帝有此偏好,自然引来后宫旗籍出身的皇后、嫔妃、贵人们的集体不满。据说,叶赫那拉氏当时竟然在宫里穿着江南女子的服装,还习唱江南小调,很快就在后宫中出类拔萃,成为旗籍女子中的异数。因而在咸丰帝名正言顺的后宫中,叶赫那拉氏就格外被咸丰宠爱,称为天地一家春。

三、母以子贵

(记录叶赫那拉氏产子的清宫档案)

叶赫那拉氏邀宠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在1856年为咸丰帝诞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阿哥。叶赫那拉氏随即被晋封懿贵妃,成为了咸丰后宫中排名第二的角色。

四、后宫中仅有的“辅政”

野史中,还有个非常经典的段子,是说咸丰帝当时懒于朝政,对每天扑面而来的各处告急奏章摇头不已。此时,后宫中的叶赫那拉氏居然被咸丰帝批准代拆代阅奏章,甚至于向咸丰帝提出一些意见。这种情况,实际上大大违反了清王朝的祖制,但在咸丰帝看来,叶赫那拉氏又具有了别一番魅力。

有此四端,叶赫那拉氏在咸丰朝的后宫中变得出类拔萃,唯一有所不足的,就是从排位上来说,不如咸丰皇后尊贵,而且皇后钮钴禄氏同样姿色出众,而且性情贤淑,使得慈禧不得不在皇后面前让三分,还谈不上被独宠。


海研会


在古代王朝里,皇帝拥有着众多的妃嫔,而且还长得十分漂亮,可即使这样,皇帝为了自己后继有人,一般都不会独宠一个人。咸丰皇帝也不例外,自己也有着许多漂亮的妃子,但为何偏偏独宠慈禧一个人呢?

第一、慈禧本身长得十分出众并且能歌善舞。咸丰皇帝一生风流成性,喜欢女色,面对美人都是来之不拒,何况对于慈禧比后宫妃嫔长得出众的人来说。咸丰见到这样的美人,怎么会不心动。慈禧晚年回忆道:”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意思是说,自己刚进宫的时候,由于自己比她们长得好看,后宫的妃嫔嫉妒我想要暗地里伤害我,但都被我一一躲躲过去了。由此看来,咸丰为什么迷恋和独宠慈禧了。

第二、众多妃嫔之中,慈禧唯一给咸丰皇帝生下皇子的人。要可知道,皇帝选妃一般都是为了传宗接代,使自己王朝后继有人,因为子嗣的多少往往与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对于生有皇子的慈禧,咸丰自然百般呵护,疼爱慈禧。

第三、经常在咸丰皇帝面前表现得识大体,善解人意。熟悉后宫生存之道的慈禧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在咸丰皇帝面前表现得识大体,经常为咸丰皇帝排忧解难;另外,慈禧也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帮咸丰皇帝批阅奏章,为咸丰皇帝减些了负担。对于这样识大体,经常给自己排忧解难的人来说,咸丰皇帝怎么不倍加宠爱呢?

慈禧,从刚进宫的秀女到后来的太后,一步步的把持朝政,影响了后来的清王朝,可见慈禧是个怎样的女人。





萌妹子软软


慈禧,叶赫纳拉氏,比咸丰小四岁。咸丰二年,慈禧以兰贵人的身份进入宫廷。与慈禧同一时期入宫的还有慈安、英嫔、丽贵人、春贵人,都是倾国倾城的女子。这五位女子中,最得咸丰喜爱的是慈安,她不仅身份尊贵,隶上三旗之首的满洲镶黄旗,而且姿色、气质、修养和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而初入宫的慈禧并不得宠,因为直到咸丰四年她才被咸丰晋封为懿嫔。

但出人意料的是,从咸丰六年开始慈禧的人生仿佛就像开了挂,节节高升,咸丰六年晋升懿妃,咸丰七年晋升为懿贵妃,从第四级的嫔跃升为第二级的贵妃,由此可见,慈禧可谓宠冠后宫。在美女如云的皇宫,慈禧为何能够华丽转身,而且深受咸丰的宠爱?

一、慈禧不仅拥有迷人的外表,而且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首先,天生丽质是慈禧的资本。众所周知,咸丰是一位风流皇帝,贪恋女色,而这时的慈禧年轻漂亮,娇媚迷人,俊美的容貌迷惑了咸丰。慈禧到底有多美?她曾向别人炫耀过: 入宫以来,宫中的人都因为她长得漂亮,嫉妒她。另外,《十叶野闻》也记载了咸丰当年迷恋慈禧的情景:“当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别有一番唐玄宗宠溺杨贵妃的滋味。慈禧竟然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难怪咸丰如此宠溺她。

其次,聪明伶俐是慈禧的杀手锏。《慈禧外纪》关于慈禧的记载:“以已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 在人情薄如纸、动不动就触怒龙颜的宫廷,聪明伶俐成为慈禧的得宠的武器。

再次,慈禧还协助咸丰处理政务。当咸丰帝寄情声色,无心国事,慈禧就帮忙代阅奏章,甚至有个别奏章,咸丰命慈禧代笔批答。据史料记载任用曾国藩去消灭太平军,慈禧也有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慈禧外纪》说:“劝咸丰帝任用曾国藩,节制各师,借给湘军粮饷,无有缺乏。曾国藩得以平定粤匪,慈禧之力。” 慈禧用自己的聪慧和迷人的外表打动了咸丰,获得了咸丰的欢心。

二、母凭子贵,慈禧为咸丰生下唯一的皇子

咸丰是一位悲情的皇帝,他在位短短的12年,没有一天是平安无事的。大清内部有太平天国的威胁,对外还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虎视眈眈,每天各地的军情政情都需要他拍板。咸丰刚继位时比较勤勉,也想有一番作为,处理政事也比较积极。清朝皇帝是个高压力的工作,让咸丰生理与心理承受不小压力。

另外,成年后的咸丰,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纵情声色犬马,不知节制,进一步透支自己的身体;大量服用丹药、美酒、鸦片,因此,咸丰子嗣的存活率很低。这是大清的不幸,也是慈禧的大幸。慈禧经常获得宠幸,为咸丰诞下个儿子——载淳,这是咸丰唯一的一位皇子。母凭子贵,皇子是母亲地位的保障,因此慈禧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稗类钞》记载:“文宗宠我,迨后皇子生,我之地位更巩固矣。”慈禧凭借与生俱来的容貌、利用咸丰对声色的追求迷恋以及迫切得子的心态,获得了咸丰的宠爱。因此,她的人生一路高歌。


忆史官


咸丰皇帝千万妃子,为何独宠慈禧?

1.慈禧年轻的时候,貌美如花。她17 岁入宫,由于长相出众,入宫后就被封为贵人了,仅过了一年就被升为嫔妃了,这主要缘于年轻慈禧长得漂亮。从保留到现在的照片中,我们还能看出慈禧五官端正,笑容别有韵味。咸丰是好色的帝王,被这魅力诱惑。就难怪他如此宠溺慈禧了。

慈禧是懂得保养的人,自己长期饮牛奶,自有好颜色。并且还用牛奶洗脸和沐浴,这更增添了她皮肤的光泽。她讲究生活情趣,她的屋子里经常摆放四季的鲜果以悦目与熏香。在当时,既懂得生活又善于保养的女子在清宫寥寥无几,她属凤毛麟角,这方面是出类拔萃的。咸丰爱她就可以理解了。



在2.慈禧是🈶才学的。慈禧擅长江南小调,自己还读过不少经学典籍。后来,在缪嘉蕙等书画名家的指导下,还会写擘窠大字。咸丰卧床不起时,常常让工于书法的慈禧代写军国奏章的批复。并允许她发表个人建议。慈禧懂得忍耐,她刚入宫时,咸丰让她侍奉皇后。慈禧尽心竭力,让皇后和皇帝很满意。她虽然年纪小,但有心机,善于学习,她不仅去学画画、还学习西方的文学著作,这样,她与咸丰有了诸多共同的话题,

3.她肚子争气,为咸丰皇帝宠幸后,怀上并诞生了龙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母凭子贵,慈禧也是靠着儿子同治帝一步一步地接近大清权力中心的,这是资本。否则至死都是贵妃。

4.慈禧是大户人家的出身,所以在咸丰皇帝面前注重礼仪,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又有过人的气质,是咸丰喜欢的类型。


希望星晨58298869


按照历史惯例,如果一个人有污点,那么这个人所有的事都是大恶不赦,而且编排者巨多,咸丰皇帝就是一个例子,稍微懂点清代宫廷史的人都知道,题主的“咸丰皇帝千万妃子”简直是造谣无底线了,还千万妃子,您咋不说全北京的女性都是他的妃子呢?事实上,咸丰在后宫中有名分的妃子为19人。

可能是由于皇族这支的血脉遗传不行了,这些女人们总计给咸丰才生了3个孩子(2个儿子1个女儿),但是这些孩子都是短命,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年仅19岁就因病去世了,而长子载淳同样也是19岁因为天花而爆亡,次子悯郡王还没来得及起名字,便夭折了。。咸丰自己三十多岁也早早驾崩了。

在后宫中,咸丰皇帝并不是独宠慈禧,相反,慈禧他不但没有独宠,在后来咸丰还处处防备着她,对慈禧关系好,主要是因为慈禧生下了咸丰唯一的儿子同治,慈禧是母凭子贵才被提拔为懿贵妃,如果慈禧不生这个儿子,很可能她的地位会低的多,而咸丰真正比较宠幸和看重的是慈安皇后,慈安可以说是火箭式升迁,半年内从贞嫔→贞贵妃→皇后,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及其罕见的,咸丰在死前,甚至给了慈安一封可以处死慈禧的密信,让她处处小心慈禧,所以说,题主的所说咸丰皇帝千万妃子,为何独宠慈禧?这问题完全是错误的。


老猪的碎碎念


咸丰皇帝哪里来的千万妃子?题主好大方,一下子送给他那么多嫔妃。咸丰不是晋武帝,不光身体吃不消,肯定也是养不起的。

咸丰皇帝一生中共有17个后妃,包括他在潜邸时的福晋和格格。但他不是独宠慈禧,他一生中宠爱的女人大概有四个。



道光27年,清宫选秀女,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16岁的萨克达氏入选。道光皇帝将她指婚给四皇子奕詝为福晋。同时,将一名宫女,正白旗旗丁武德之女武佳氏赐给奕詝,封为格格。

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皇子尚在潜邸,皇帝不可能直接送他一个宫女。很可能武佳氏是萨克达氏的贴身侍女,专门服侍她的。所以咸丰皇帝在潜邸时,只有一个福晋,没有侧福晋。

据史料载,奕詝与萨克达氏少年夫妻,感情很好,几乎形影不离。但萨克达氏命运多舛,在道光二十九年病逝,死的时候只有18岁,那时距离奕詝登基还有两年。如果她不死,应该就是无可争议的皇后。所以,萨克达氏应该是咸丰皇帝宠爱的第一个女人。

咸丰皇帝登基时,武佳氏被封为云贵人,咸丰三年册为云嫔。咸丰皇帝是个念旧的人,他是想在武佳氏的身上寄托对萨克达氏的哀思。

咸丰皇帝宠爱的第二个女人是皇后钮钴禄氏,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她与慈禧搭档,共同执掌晚清的政局,开创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钮钴禄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她的父亲是广西右江道穆杨阿。穆杨阿是内务府出身,家境殷实,全家追随穆杨阿的宦辙,钮钴禄氏从小就生活在广西,家庭很幸福。

幸福之家出来的孩子就阳光,性格开朗,比较单纯,同理也没有什么城府。但这样的女孩讨喜,所以钮钴禄氏是选秀女中最早胜出的。钮钴禄氏是咸丰二年二月选秀女入宫的,与慈禧太后同一天。但她是第一次入选时就内定为皇后的,一入宫就与慈禧有显著区别。

钮钴禄氏于咸丰二年四月封贞嫔,五月封贞贵妃,十月册为皇后。当时钮钴禄氏只有16岁,比慈禧太后小一岁。

咸丰皇帝与她很恩爱,但遗憾的是,钮钴禄氏一直不孕。钮钴禄氏当皇后以后,性格端庄,不苟言笑,但温婉体贴,也很大度。她是与咸丰皇帝相处时间最长的女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咸丰皇帝对她渐渐敬大于爱,有机密大事也喜欢与她商量,钮钴禄氏实际上是皇帝在后宫中唯一的知己。



咸丰皇帝第三个宠爱的人是塔塔拉氏,就是人们熟知的丽妃,也是咸丰皇帝宠了一辈子的女人。

塔塔拉氏是正红旗主事庆海之女,也是咸丰二年二月与慈禧同一天入宫的。丽妃在当代的影视剧中比较有名,都说她能歌善舞,其实她根本不善歌舞,她所有的艺术素养都是进宫以后咸丰皇帝培养的。咸丰皇帝喜欢听戏,丽妃都是随侍在侧,久而久之她也就成了半个行家了。

丽妃是咸丰皇帝所有嫔妃中第一个给皇帝生孩子的人。咸丰五年,她生下大公主,就是后来的荣安固伦公主,同治皇帝的姐姐。丽妃生了大公主,咸丰皇帝非常高兴,将她从丽嫔晋为丽妃,比慈禧晋妃早十个月。

丽妃也不是像影视剧里描写的那样美若天仙,但她应该是咸丰皇帝所有嫔妃中最有女人味的。她性情温顺,很会打扮,风情万种,属于气质美女。但她身体不好,常年生病。

慈禧也绝不像影视剧描写的那样对她不好,相反慈禧对她很好。同治初年,慈禧刚刚垂帘,就将丽妃晋为皇贵妃,一下子越两级晋升,而且是一步到位,直接就是嫔妃的最高级别,升无可升了。这在清宫里非比寻常,说明丽妃与慈禧和慈安都相处得很好。丽妃这个人为人处世让人有安全感,不会让人对她产生敌意。

丽妃活到五十几岁,光绪十六年薨。她的女儿荣安公主指婚给世袭一等公瓜尔佳符珍,嫁过去一年难产死了。但她却被照顾得很好,宫中的用度比两宫太后一点也不差。她死的时候,光绪皇帝亲自奠酒致祭,并尊谥她为庄静皇贵妃。可以说,丽妃是咸丰皇帝嫔妃中结果最好的一位。丽妃没有政治才华,反而让慈禧对她能坦诚相待。



最后一个得宠的就是慈禧了。不过她的得宠有点复杂。


慈禧刚进宫时不甚得宠,但她的封号是兰贵人,与同一天进宫的丽妃和索绰罗氏一样。这说明她们的家世都差不多。她们三人都是官员家庭出身,索绰罗氏的父亲是左都御史奎照,官职最高。丽妃的父亲只是一个主事,六品小官。慈禧的父亲四品道员,不高不低。索绰罗氏后来被封为婉嫔。

慈禧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她从小就开始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因此养成了独立、干练、杀伐果决的性格。

慈禧的这种个性和能力很容易在宫斗中胜出。她在咸丰六年生下皇长子载淳,与丽妃一起封嫔。但她与丽妃完全不一样,她的性格比较强势。她一开始是刻意取悦于咸丰皇帝,待生下皇长子以后则原形毕露,甚至也不大把咸丰皇帝放在眼里,让咸丰皇帝头疼不已。

慈禧不太在意咸丰皇帝的宠爱,她有儿子在手,不管以后那个嫔妃生了儿子,慈禧的儿子都是皇长子。而且,她有另外的寄托,那就是担任咸丰皇帝的政治秘书,这个职务不能靠姿色,也无人能替代。


清廷祖制,太监不能干政。因此清朝的皇帝不能像明朝的皇帝那样假手于太监处理政务,他们只能亲自动手。雍正皇帝曾经创下中国古代所有皇帝每日批阅奏折数量的最高记录。可到了咸丰皇帝时,这个传统坚持不下去了。

咸丰皇帝身体不好,不耐久坐,也不耐剧烦。这样就得找个人替代他批阅奏折,既然太监不行,那就是慈禧了。慈禧没读过书,但她父亲好歹是个读书人,所以慈禧粗通文墨。加上她在咸丰皇帝身边的耳濡目染,竟然无师自通了。

其实,说是替皇帝批阅奏折不是真的替代,真替代她也替不了。慈禧替皇帝处理奏章的程序是,先将每天内奏事处送来的奏折整理一下,分别轻重缓急,然后读给皇帝听。皇帝在听的时候做出指示,慈禧用指甲在奏折上做出记号,待皇帝休息时,慈禧再依据划痕的提示,用毛笔写上处理意见。当然,那些处理意见不是长篇大论,是一些如“知、知道了、依议、该部知道、准、准奏、准如所请”等常用词语。

与咸丰皇帝的不耐不同,这些秘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慈禧的精神世界,使她乐此不疲。慈禧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在替咸丰皇帝批阅奏折时她逐渐掌握了清廷的规则和游戏方式,了解了朝中大臣和地方督抚的性格禀赋,也熟悉了朝局,为她日后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久而久之,慈禧有了自己的看法,她常常不满咸丰皇帝的处置,也常常直抒胸臆,让咸丰皇帝很为难。

咸丰皇帝对慈禧的态度是矛盾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在夫妻生活方面,他躲着慈禧,宠爱丽妃,尊敬皇后。但慈禧生了儿子,有功于社稷,他不能不按祖制提高慈禧的地位,也不能阻止慈禧成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另一方面,虽然她很讨厌慈禧干政,但他又离不开她,后宫嫔妃中没有一个能担任慈禧的政治秘书职务,慈禧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