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那個在婆婆棺材前哭到打滾的女人,其實從來沒有善待過婆婆

那個在婆婆棺材前哭到打滾的女人,其實從來沒有善待過婆婆

01

上個月,老公的大舅媽去世了。婆婆帶著我老公和我,去大舅媽家弔唁。

還沒到大舅媽家門口,就看到大舅媽家的大兒媳,也就是大表嫂,躺在地上放賴打滾。哭的那叫一個上氣不接下氣,又是捶胸又是頓足的,顯得非常悲慟。

特別是她嘴裡的哭詞“我的婆婆媽啊,你咋這麼狠心,拋下我走了呢。媳婦我想你啊,媳婦我不能沒有你啊……”讓我都差點以為大表嫂會想不開,隨大舅媽去了。

相比較而言,二表嫂既沒有那些誇張的動作,也沒有讓人身臨其境的哭詞。二表嫂只是默默的跪在大舅媽的棺材前,默默淌眼淚,默默燒紙錢,顯得很是平靜,甚至有一些冷淡。

回來的路上,我說起大表嫂的悲痛,說起二表嫂的冷淡。婆婆不以為然的撇撇嘴,說:“別被你大表嫂那套騙了,她可不是哭她婆婆,她是哭她自己以後再也沒有大舅媽這樣的免費保姆幫她幹活了。

說到底,你二表嫂雖然話不多,卻是真心待你大舅媽的。

所以,別被大表嫂的外在表現騙了,日久見人心,裝的就是裝的,永遠也當不了真。”

那個在婆婆棺材前哭到打滾的女人,其實從來沒有善待過婆婆

02

大表嫂和二表嫂是同一年結的婚,只不過一個是春天,一個是冬天。雖然說,婚期只相隔幾個月,兩個媳婦結婚的待遇卻是天壤之別。

本來訂婚的時候,說的好好的,大舅媽說家裡總共就4萬塊老底。兩個兒子結婚,一人2萬,公平公正公開。

結果大表哥和大表嫂結婚那天,大表嫂孃家卻臨時漲彩禮,愣是在原來2萬彩禮的基礎上,需要再加2萬,不然就不發嫁。也就是說大表嫂明明知道,那是屬於小表嫂的彩禮,她卻通過威脅的手段,據為己有。

可憐小表嫂臉皮薄,做不出因為沒彩禮就悔婚的事。後來小表嫂一分錢彩禮沒拿到,就嫁進來。為此大表嫂還嘲笑二表嫂,說有些女人天生就是白銀價,而有些只能是白菜價,真真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會叫的孩子有奶吃,得了便宜還賣乖。

那個在婆婆棺材前哭到打滾的女人,其實從來沒有善待過婆婆

03

婚後,大表嫂生了兒子,二表嫂也生了兒子。按說兩個都是男孩,大舅媽作為奶奶是應該一碗水端平的。

可同樣是孫子,孫子和孫子之間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沒辦法,大表嫂充分發揮了“老大老大,寸步不讓”的精神。

那時,大表哥和二表哥都在上海工地打工。大表嫂坐月子的時候,大舅媽作為奶奶,全心全意的伺候大表嫂吃喝拉撒,也幫著帶寶寶。

可輪到二表嫂做月子時,大舅媽只要跑到二表嫂房間幫一會忙。大表嫂就會摔盤打碗,弄得家裡雞犬不寧,還罵罵咧咧的說大舅媽偏心,又冷嘲熱諷說二表嫂有手有腳的還要婆婆伺候。

二表嫂臉皮薄,受不了大表嫂冷嘲熱諷。還沒出月子,就自己做飯,洗衣服,帶孩子,也落下了嚴重的月子病。而大表嫂卻一副贏了的感覺,洋洋自得。

那個在婆婆棺材前哭到打滾的女人,其實從來沒有善待過婆婆

04

大表嫂的孩子,還不到兩歲,大表嫂就嚷嚷著要分家。可真分了家,大表嫂也不願意自己帶孩子,而是死皮賴臉把孩子扔給大舅媽,然後跟大表哥去上海打工了。

二表嫂分家後,窮的叮噹響。本來她也想著把孩子丟給大舅媽,跟二表哥去上海打工。

可看到大舅媽年紀大,身體也不好,二表嫂還是心軟了。只能叮囑二表哥在外要爭氣,多掙點錢,然後二表嫂自己選擇在老家邊帶孩子,平時做點手工活補貼家用。

按說大表嫂兩口子都在外打工掙錢,孩子婆婆在帶,他們怎麼著也要出點生活費。可大表嫂仗著大舅媽不會虧待孫子的心理,平時很少給生活費,實在不行了,給點生活費,她還嘴裡嘰嘰歪歪個不停,彷彿是恩賜大舅媽一般。

倒是二表嫂,看大表嫂家裡孩子可憐,看大舅媽累的直不起腰。還偶爾給大表嫂家孩子買點吃的用的,幫著大舅媽做一些家務活,減輕一點負擔。

那個在婆婆棺材前哭到打滾的女人,其實從來沒有善待過婆婆

05

大表嫂的孩子,從兩歲到高二,一直都是大舅媽撫養。而大表嫂這些年一直忙著掙錢,也一直在背後說二表嫂傻,沒像她一樣把孩子扔給婆婆落個清閒。

可當大舅媽去世後,大表嫂才知道,這些年她偷得懶,遲早會遭到反噬。

首先,大表嫂的兒子,與她一點都不親。

雖然說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可養孩子真的是需要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的事,除了給他一條命,啥也不管,孩子能與你親嗎?

其次,大表嫂的名聲很不好。都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因為大表嫂的精於算計,苛待婆婆,親戚們對她印象很差。現在她回到鄉下陪讀,鄰居們也是很少跟她打招呼。

特別是二表嫂家,在城裡買了房子,孩子上了重點高中,大表嫂的精明更像是個笑話般的存在。

那個在婆婆棺材前哭到打滾的女人,其實從來沒有善待過婆婆

通過大表嫂的故事,也想提點自己的建議:
(1)做人要厚道,可別舒服了自己,噁心了別人。

老祖宗早就說過了,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而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2)你的歲月靜好,背後卻是別人的負重前行。

婆婆沒義務幫忙帶孫子,自己生的孩子,本來就該誰生誰養。只可惜有些媽媽們,總怕奶奶歇著,她們的算盤比誰都打的響亮,既不想出錢又不想出力,還想收穫一個乖巧懂事學習又好的孩子,這不是痴人做夢,痴心妄想麼。
(3)與人為善,於己有善;與人有路,於己有退。

無論是為人妻,為人母,還是為人媳。尊重長輩,善待晚輩,是給自己積德,也是給自家孩子做榜樣。實在沒必要,因為一點點利益,破壞了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孟子.公孫丑上》說,與人為善,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與其貪小失大,倒不如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好好做個好人,做個值得孩子尊敬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