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李闯王与故城县郭庄“旋饼的传说

传闯王李自成云游时,曾经到过故城,品尝过美味的旋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次命军中厨师试做,直到品出了真正的味道才罢休。


衡水故事 | 李闯王与故城县郭庄“旋饼的传说


在故城,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说起“郭庄旋饼”都会念起这首儿歌:

小小锅头四尺三,里边没有外边宽。

一个锅门俩火洞,灶囱最高四立砖。

腰中水壶吱吱响,火门不过三尺三。

小锅虽然不算大,里面盛着百座山。

千百个人往里看,烙饼的就是一人班。

这里的“百座山”是指饼铛里有许多圆形瓦砾(或石子),“一人班”是说烧火、包馅、檊饼、刷油、烙饼只需一人操作。这种做法独特而备受推崇的小吃,有着怎样的前生今世?它又是如何传遍大江南北?来,让咱们到故城去吃着旋饼听故事。

衡水故事 | 李闯王与故城县郭庄“旋饼的传说

在明朝年间,故城县郭庄(当时属山东武城县)村民刘汉帛和沙国才以烙饼为生。他们烙肉饼的方法独树一帜,在铛子上放了些小石头、老瓦块,把饼悬空在上面烙,这样烙出来的肉饼皮焦馅嫩,香气四溢,深受百姓喜爱。

这天,二人又来到集市摆摊,一位眉目疏朗、气宇轩昂的中年食客走进饼棚,吃了他们的肉饼后,赞不绝口,连说:“好!好!好!我走遍天下第一次看见如此玄妙做法,难怪此饼有如此特殊的香味。”二人谢过客人后随口搭讪起来:“先生住哪庄呀?”“我住大顺。


衡水故事 | 李闯王与故城县郭庄“旋饼的传说


”二人常年赶集卖饼,对周边的村子都很熟悉,但从没听说过这个村名,颇觉好奇,也不好深问,只好又说:“先生尊姓大名?“永昌。”说完,客人随手拿起记账的纸笔,写了一个“食”字,将字纸在嘴边转圈擦拭后离去。二人不解其意,把这件事念叨了好久。直到四月庙会,赶会的百姓风传“李闯王做了‘大顺’天子,如今是‘永昌’年。”他们才恍然大悟,联想起闯王吃饼的样子,遂以“食”“旋”二字合成一字,把肉饼命名为“()饼,从此这“郭庄饼”就叫开了,以后这“”字又慢慢演变成了“旋”字。

衡水故事 | 李闯王与故城县郭庄“旋饼的传说


话说闯王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曾因家穷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并给地主放羊度日,可谓遍尝人间疾苦,即使做了皇帝,他也不喜欢那些山珍海味,倒是对吃过的旋饼一直念念不忘。

衡水故事 | 李闯王与故城县郭庄“旋饼的传说


这天他吩咐下去,让御膳房做几个旋饼呈上。这可难住了那些厨子,他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这旋饼是啥,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问,闯王听了哈哈大笑,挥笔写下了前文的顺口溜,仔细给来人讲述烙旋饼用什么样的灶、什么样的铛子、什么样的馅。来人回去照葫芦画瓢,连夜整治了锅灶,第二天就呈上了香喷喷的旋饼。闯王吃得高兴,大手一挥下令:“旋饼可为义军将士随行食用。”就这样,旋饼随着义军南征北战,逐渐传播开去。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郭庄旋饼的品种越来越多:牛肉大葱馅的叫“雪里红”,猪肉韭菜加鸡蛋的是“风加雪”,猪腔油加冰糖的“水晶参”……这些美丽的名字和旋饼一道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文稿:耿佩玺、木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