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南京城外,明朝古镇,比高淳老街,更纯粹,更适意,更有感觉


南京城外,明朝古镇,比高淳老街,更纯粹,更适意,更有感觉


漆桥老街是孤独的。因为,它离着高淳县城不过十多公里,县城里也有一条老街,其名为“高淳老街”,两条老街颇为相似,而高淳老街占尽地利之便,繁华热闹的很,逛了高淳老街,谁还有兴味来这漆桥老街?试想,若高淳县城里,没有高淳老街,漆桥老街的境况,又该是如何?我想,它也会喧闹的很。


南京城外,明朝古镇,比高淳老街,更纯粹,更适意,更有感觉


我到过高淳老街,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人群摩肩接踵,所拍相片皆是人头,在街角吃了一顿午饭,几个所谓的特色菜肴,也是景区特色,只可果腹,难言味美。高淳老街,是匆匆来去,记忆里,算不得愉快,更谈不上留恋。

去漆桥,看中的恰是它的孤独。


南京城外,明朝古镇,比高淳老街,更纯粹,更适意,更有感觉


果不其然,漆桥相比高淳老街,落魄了许多。漆桥老街,主街约五百米长,小巷众多,呈蜈蚣状。街道很窄,一丈开外,沿街有些店铺,卖的是各种小吃食和纪念品。吃食中,臭豆腐有几家,麻糖也有几家。店里,偶尔可见守摊的。一般的,主人都在后屋里忙其他的事情。可见,商业与他们而言,实在是个副业,非生计的必须。最可见食物,是鸭脚,用长绳子穿着,上百个挂在一起,颇为可观。我在周庄见过到处再买“万三蹄髈”,有的炖在锅里,有的盛在盘里,用稻草捆着,周庄是沈万三的故乡,卖万三蹄髈,情有可原。可是漆桥是养鸭之乡吗?好像不是。这不可数的鸭脚,为何集中在这里?不得而知。


南京城外,明朝古镇,比高淳老街,更纯粹,更适意,更有感觉


除去吃食店和纪念品店,在东街头,有“夏记铁匠铺”,铺主是个七旬老者,他叮叮当当当街打铁,打出各种常用刀具、农具,情景已很是少见,让人觉着新鲜。铁匠铺旁,很适宜的,是一家卖竹制品的店,匾、箩、筐、斗笠、筛子、蒸笼等等,都是农家常用之物,也是传统手艺。铁匠铺和竹制品店,开在漆桥老街,一定是有它的需要,这也证明了漆桥地处农郊,它是个普通的街市,不是“那样”的旅游之地。


南京城外,明朝古镇,比高淳老街,更纯粹,更适意,更有感觉


虽然漆桥的管理者,也是皮费心思的想要打造另一个“高淳老街”,在街头建设了雄伟壮观的门楼,可它与老街的氛围是不协调的。老街是朴素的,没有深宅大院和雕楼画栋,只是普通的老旧民居,泛着暗光的青石,灰褐色的木门窗,斑驳的粉墙,坑洼不平的麻石,午后在门后躺椅上安详的酣睡,背着手蹒跚的平和的背影……


南京城外,明朝古镇,比高淳老街,更纯粹,更适意,更有感觉


有个卖臭豆腐的店里,飘出“橄榄树”的音乐,它的宣传牌上写着,曾有台湾客人来此,对店里臭豆腐赞不绝口,隔数年后,又特意故地重游。为什么,要播“橄榄树”?而不是“外婆的澎湖湾”。我忽然想起三毛,又想起齐豫。


南京城外,明朝古镇,比高淳老街,更纯粹,更适意,更有感觉


漆桥很合适一个人去徜徉,在夕照里,或者在一个雨天。


南京城外,明朝古镇,比高淳老街,更纯粹,更适意,更有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