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广东,千万别以粤语“伯母”称呼朋友母亲,小心被“打”

中国无疑是全世界方言最多的国家,与美国东部、南部间英语相比,即使口音差异但相互不影响交流,我国不同方言(尤其南北)间的对话,如同“鸡同鸭讲”,不知所云。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得以光绪召见,大谈变法,革新派的光绪对于维新变法甚是支持,过程中却也闹出不少“尴尬”,因为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一口粤语方言,光绪听不懂……

粤语是中国最重要的方言之一,近一亿人以“粤语”为母语。我们知道过年要说吉祥话,广东话也有不少“禁忌”,若与广东朋友(对象)回家见其母亲,见面打招呼,勿以广东话称呼“伯母”。

伯母则对朋友、同学、同事等熟人的母亲的尊称,不以粤语称呼“伯母”,与广东话发音和禁忌有关,粤语“伯母”音似“百无”,易被理解为“什么都没有”——不吉利,因此不以“伯母”称呼,而是“百有”。大家应该有印象,电影《超级警察》中,成龙带元华回佛山见标叔扮演的“母亲”,元华打招呼“伯母”,标叔立马纠正为“百有”,汉字“百”表示很多,什么都有,兆头好。

广东话禁忌,见面不以“伯母”称呼,除了“百有”,“世母”、“阿姨”之称也比较常见。不少人问过笔者一个问题,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的省份,为什么那么“迷信”,简单的见面“伯母”打招呼尚且诸多讲究,还能不能好好耍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卖个关子,分享一些粤语方言相关的例子。

在广东游玩,向本地人问路,当表示听不懂广东话的时候,尤其上年纪的叔叔阿姨,立马转换普通话模式,听着他们蹩脚的普通话,但认真且困难的发音,可爱又温暖,似乎一瞬间忘了“迷路”的烦恼。

广东人聚会 ,操着熟悉的粤语谈笑风生,此刻,因为某位未谙粤语的朋友的加入,“粤语局”成了“普通话局”,即使在座广东人居多,只为顾及仅一位的外省朋友。

……

广东人看似“迷信”,诸多讲究(伯母都不能随便喊),却也是最包容的一群人,所以,当兴高采烈随广东朋友回家,进门打招呼称:“伯母”(广东话),大可不必担心因此触碰“禁忌”闹出不悦,因为他们随和包容的处世态度是最好的调试剂,更何况“不知者不罪”?

说了这么多,广东话禁忌——真的不能称呼朋友母亲为“伯母”吗?

在广东,不管是否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称呼“伯母”普遍存在,“百无”与“百有”的传统亦然,总觉得有些事情认为有则有,反之则无,若用一句广东话概括,则“求其”(意为随便),做人最重要是开心。其实,这何尝不是广东话甚至其他方言区别于普通话的有趣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