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玩不轉了!學區房的衰落,為什麼是必然?

一線城市動作頻頻,學區房或淡出歷史舞臺

“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自從2018年北京那套11平米賣530萬的“學區房”火了之後,“學區房”進入了更多公眾的視野,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接二連三曝出的天價學區房,也把人們對教育和住房這兩大領域的焦慮,交織到了一起,猶如一個大寫的尷尬,赤裸裸地展示在公眾輿論面前。

在70年代以前,蛋糕不大,大多數家庭都很樸素,樸素地分享教育資源,樸素地等待分配工作,樸素地談婚論嫁,樸素地天然養娃,在那個沒有太大“級差”的年代,“學區房”這種概念是不可能誕生的。

玩不轉了!學區房的衰落,為什麼是必然?

北京市西城區文昌衚衕深處,以530萬的價格成交的11平米學區房

然而,社會分工細化,發展到今天,各階層、地域之間有著越來越明晰的界限,勞動力不再是簡單地沒有差別,有學歷的勞動力和沒有學歷的勞動力對比,顯然前者更受青睞。

對於普通城市中產家庭而言,這種分化帶來的焦慮感和功利心態,是學區房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動因: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優質的學區房意味著更知名的學校,更優秀的老師,自己的孩子將來更有可能保持現有地位,而不至於滑落階層。


玩不轉了!學區房的衰落,為什麼是必然?

輿論對教育問題的的關注熱度

輿論的熱議,家長的焦慮,最終換來了調控:2019年7月8日,有關部門發佈重磅政策(簡稱《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到:

①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意味著:民辦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或將失去招生自主權),

②“免試就近入學”“嚴禁所有義務教育學校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意味著:在生源成績維度上,校際競爭將不復存在)

③“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早在2018年,上海幼升小,就已經開始公辦民辦全民搖號的“公、民同招”,曾經那種“先考民辦,不行再去公辦”的路徑基本宣告瓦解,對於家長而言,必須早做決斷,到底是公辦還是民辦,因為就算衝不進民辦,好的公辦也回不去了,學區房也就毫無意義。

其實從北京天價學區房新聞曝光那一刻,就能預測得到今天的結局,公眾關注度這麼高,而且事關教育公平,所有人都眼紅,這種由於非市場因素造成的不合理高價,勢必會引來被改革的趨勢,一套老破小价格那麼高,更多的是其中的“學區因素”,而非房屋本身的含金量。

學區與政策的這種強關聯,其實也從根源上決定了學區房這種附加因素的不可預期和不確定性。

玩不轉了!學區房的衰落,為什麼是必然?

貴陽觀山湖區一些高檔住區的配套學校

另一方面,在線教育、私立國際學校的崛起,也讓一些公立學校的優勢逐漸被沖淡,對於學區房而言,可謂前有追兵,後有強敵。

最終,房子還是要回歸到本身的使用價值和含金量上面來, 就是居住(地段和人口)和出租(租金回報率)。所謂“學區”,只是一個附加的可變量,只能是錦上添花。

二三線的邏輯也變了:貴陽教育信息化,釜底抽薪學區房

中國的城市之間,有著一種微妙的潮流傳遞關係:一線城市流行的東西,再過半年或者一兩年,就會在二三線城市也火爆起來。

過去,曾有一些嗅覺靈敏的商人,利用了這個時間差和空檔,將一線城市的生意照搬到二三線,賺得盆滿缽滿,學區房的概念,如今也常被一些二三線房開作為噱頭。然而,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這樣的信息差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二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信息對稱的成本並不高。

就好像學區房在一線城市的逐漸式微,也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蔓延到二三線城市,但部分二三線城市,對於學區房,可能也有自己的一套固有邏輯,比如貴陽:

貴陽早在2014年,就已經提出了“教育立市”的十年戰略佈局。

而在2019年的各類官方文件中,最惹人關注的“大數據+教育”、“京築合作”、“市級教育雲大數據中心”等概念,以及要打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的構圖中,不難發現,貴陽在教育信息化、在線教育方面的“野心”。

玩不轉了!學區房的衰落,為什麼是必然?

貴陽老城區一些“老牌名校”,逐漸在新社區開設硬件條件更好的分校

貴陽的在線教育、網絡教學等“大殺器”,猶如釜底抽薪,打破了傳統的“學區”概念,“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也讓房屋的價值,迴歸到更為純化的“居住”功能上,而不是被遊資和熱錢炒作的“學區房”。

作為“中國數谷”的貴陽,利用教育信息化和在線教育等方式,打破傳統“學區”的地域壁壘,甚至從省會層面,與六盤水、銅仁、安順等地建立市與市、縣與縣、校與校之間的教育合作關係,可能在未來還會重組“市際”之間的教育水平差異,這座城市的雄心壯志,可見一斑。

一位體制內的朋友透露,毫不客氣地說,未來的貴陽,基本沒有學區房。

市場越開放,學區越淡化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學區房一般在營商環境不那麼融洽、開放程度不那麼高的城市,才會比較“吃香”,因為學區房本身是一種

政策因素濃厚的市場變量,並非房地產市場的本來面目,當學區房的價位高出一地均價很高程度的時候,就是喧賓奪主了。

玩不轉了!學區房的衰落,為什麼是必然?

優質教育資源的“代際傳承”

因此,除非對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不看好,認為市場不開放,今後中遠期甚至長期來看,這座城市的市場都還是要依賴著那些“關係戶”、“有背景的人”來玩轉,也就是市場更多是由政策來主導,由那些掌握教育資源配置的玩家來把持,那麼這個城市的學區房的中長期前景,還是有一定的階段性的投資價值的。

但是,如果你認為這座城市在逐漸走向開放和市場化,那麼學區房這種事關教育公平的附加變量,很可能會被改革掉,因為其本質上是由於政策導向(比如在哪個片區引進哪種規格、哪種等級的學校)影響學區周邊的房價,導致的市場價格不合理。

玩不轉了!學區房的衰落,為什麼是必然?

近年來,一些私立國際學校興起,高薪聘請優秀教師,對公立學校也形成了一定競爭

另一方面,隨著公眾越來越關注教育資源配置的問題,學區房也很容易引起輿論爆點,要想從根源上擺脫身處輿論漩渦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處處皆學區”。

剝離開來樓市和教育之間的這種非正常的市場關聯,就好像綁定在大城市房產上面的戶籍一樣,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附加因素越少,就越能真正體現出房產本身的使用價值,純化一些非市場因素的影響,迴歸到使用價值:居住/出租。

當然,未來的樓市,要牽強附會說有學區也未嘗不可,只是這種“學區”,僅僅是作為項目的“配套”而存在,由房開商一手打造,而非握有資源配置權的人進行有選擇性的“引進”或“配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學區”已非彼“學區”。

至此,大致可以預料到學區房的未來:處處皆學區,亦處處無學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