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若说商丘古时候最有名的学府,非应天书院莫属。但今天我所说的这个“最好的学校”,却不是应天书院~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在过去的历史中,应天书院并没能一直陪伴着商丘,早在明朝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黄河泛滥,归德府城淤积地下,闻名天下的应天书院也随之被埋(今商丘古城南湖)。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而有一个地方,就在明朝弘治年间被翻修扩建,逐渐走向繁荣,那就是归德府文庙。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归德府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修复前的文庙

也就是说,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州、府、县治所在地,都有那么一个文庙或者孔庙。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而商丘的文庙,坐落在归德古城中山东街路北,它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一座文庙。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据《商丘县志》记载,归德府文庙始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初始3间,后历代都有重修,明弘治年间知州张玺重建为7间,明万历元年商丘知县何希周又有增建。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应天书院于明弘治年间,被黄河埋入了地下,而归德府文庙,也是在弘治年间,有了一次大的扩建。从历史记载的时间来看,潇姑娘猜测,文庙在应天书院之后,更多的承担了为商丘培养人才的重任。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归德府文庙在鼎盛时期,有大殿、棂星门、照壁、洋池、名宦祠、乡贤祠、戟门、东西庑、启圣祠、教谕宅和训导宅。现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和泮池。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与全国其他各地文庙“前庙后学”布局不同的是,归德府文庙是全国唯一一座学堂建在大殿右侧的文庙,形成了“左庙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文庙的主殿大成殿,是归德府官员、儒生祭祀孔子的场所。现存建筑面阔7间,进深3间,飞檐挑角,琉璃瓦顶,浮雕龙凤大脊,房顶由32根胸围1米的明柱擎起,柱下有1米高的鼓形柱础。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商丘县志关于文庙的记载

整座建筑雄伟气派,庄严贵重。明伦堂位于大成殿西30米,面阔5间,进深3间,青砖灰瓦,单檐歇山顶,建于明正德年间,后经历代重修,是归德府最高学府。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在商丘古城文庙内的东北角处,还生长有一颗皂角树,也非常的有名。树高14米,树干3.5米,上有主枝,冠幅13米,树龄超过千年,至今仍然苍劲张扬。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树下石碑的碑文显示,该树又名“赵匡胤拴马树”。据说五代后周时,赵匡胤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曾在此树拴马。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因马将树啃伤,所以,千年后树干已形成可容纳数人的巨洞,如今人们还能看见中空的树干。树干内部虽然几乎中空,但是上部的树枝却生长着树叶,依然焕发着顽强生机。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原来曾是商丘“最好的学校”

单一座归德府文庙

就有那么多的故事和文化

商丘有着远比世人所看到的

更加深厚辉煌的历史

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商丘

让它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随着商丘人的发展

一起重现昔日的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