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来历。据《于洪区志》,清初为诺木珲牛录驻地,因以名村,别称喇嘛红。1954年改为新生村,1968年又改为前进村,1982年恢复诺木珲。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据关升飞老师《于洪地名文化之旅》介绍,清顺治八年,有锡伯族图克色里氏(汉译“佟”或“通”)诺木库(镶蓝旗)由长山山迁到此地,后人谐音叫诺木珲。因族信喇嘛教,后来人们又叫喇嘛红。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另一说:清初设军事基层组织牛录,此为诺木珲牛录。相继有马、佟二户满族由长白山莝草沟迁此定居,形成村落后,仍称诺木珲牛录。1954年改名为新生,1962年又恢复原名,1968年更名前进,1982年再恢复原名诺木珲。1983年建立诺木珲村村民委员会。1985年年末,诺木珲有466户,1910人。

该村《图克色里氏家谱》记载:

则惟自迁于诺木珲始,按由莝草沟(吉林伯都讷伯)迁居此地,时在康熙四年(1665年)随军拨归奉天。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诺木珲小学,1907年成立。1985年10月为分校,有6个班,181名学生,11名教职工,占地面积11580平方米,建筑面积528平方米。1997年,由沈阳市铁西区少先队员捐献5万元援建,改名为沈阳市第二红领巾手拉手希望小学。2003年,并入沙坨子小学。此时的沙坨子小学是由诺木珲村的沈阳市第二红领巾手拉手希望小学、繁荣小学和沙坨子小学合并而成。

以下为李学增老师拍摄的诺木珲街景。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地名档案 | 于洪区沙岭镇诺木珲村

图片 | 李学增老师

文字 | 陈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