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原是宋代古城,城內這一項工程造福10萬人,在我國目前都罕見

每到雨季,城市內澇嚴重時,下水道作為城市的“良心”,就會受到關注。比如經常被提及的青島地下排水系統,其實除了青島,這座城市的下水道工程也是良心。它是宋代古城江西贛州,這座城市的老城區,有一條古代下水道——福壽溝,受到它的“護佑”,老城區的市民很少被水患干擾。近千年來,福壽溝歷經無數風雨卻依舊造福後世,這座古代排蓄水系統為什麼這麼厲害?

原是宋代古城,城內這一項工程造福10萬人,在我國目前都罕見

史料記載,唐末,南康人盧光稠起兵攻下虔州(現在的贛州市)後,便開始了規模龐大的城建工作。原始地貌被破壞後,城區地表水的入江通道被阻斷,此後一兩百年,每逢大雨,城區內澇不斷,百姓苦不堪言。

原是宋代古城,城內這一項工程造福10萬人,在我國目前都罕見

直到北宋時期,劉彝來到這裡上任,開始主持規劃建設城區街道。劉彝秉承“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原則,根據街道佈局,依地形特點,採用分區排水、2個排水乾道系統的方式規劃建設。由於東南、西北兩條排水溝形似古篆體的“福”“壽”二字,便得了個吉祥的名字—福壽溝。

原是宋代古城,城內這一項工程造福10萬人,在我國目前都罕見

福溝主溝長約8.6公里,負責城市東南部的排水;壽溝主溝長約6公里, 負責排掉城市西北部的水。劉彝設計這個排水工程,最聰明的一點是在福壽溝的排水口上裝了12個水窗。

水窗由內外閘門、度龍橋及調節池四部分組成。運用水力學原理,江水上漲時,藉助洪水衝力外閘門自外關上,洪水就不能灌進溝裡;洪水退去後,水位下降到水窗以下時,藉助溝內的水力把內閘門衝開,雨水便可順利排出。

原是宋代古城,城內這一項工程造福10萬人,在我國目前都罕見

劉彝當時在設計上採用了改變斷面、加大坡度等方法。當水經過度龍橋進入水窗後,流速會瞬間增加2到3倍,強大的衝力不僅可以將水中的泥沙和雜物沖掉,同時外閘門也被衝開。水窗被關閉後,洪水便不會倒灌入城。不過新的問題也產生了,那就是溝裡的雨水排不出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彝將福壽二溝和城內的幾十口池塘都連通,以此形成一個活的水系。每當雨水流入溝裡達到一定高度時,相連的幾十口水塘就像一個巨大的蓄水池。當水窗打開,池塘內多餘的水又會迴流到溝內,經水窗流入江中,水塘還是保持原來的模樣。

原是宋代古城,城內這一項工程造福10萬人,在我國目前都罕見

福壽溝作為“海綿城市”的早期雛形,這套如今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系統,在我國目前極為罕見。贛州老城區10萬百姓如今依舊受益於福壽溝,在現代化的排水防澇系統與千年福壽溝連為一體後,贛州城內四通八達的“地下血管”可以更好的為百姓謀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