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孝莊的侄女,順治的第一任皇后,為何會被降為靜妃?

小龍談歷史


在清朝的31位皇后當中,竟然有一位皇后被降為妃子,而且,最後不知所終。

她就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那麼,“孝莊的侄女,順治的第一任皇后,為何會被降為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做為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一任皇后,同時,她還是孝莊皇太后的親侄女。


公元1650年,也就是順治七年,這時候的順治皇帝已經13歲了,孝莊皇太后可以親政了,如此,也免得使朝廷國柄落在他人手中。


可是,皇上要親政,總得要娶親吧?找什麼樣的人做皇后,這也是一個大的選擇。孝莊皇太后自己做為一個蒙古人身份,當然希望皇后還從蒙古人當中產生。


於是,在孝莊皇太后的親自操辦之下,把自己孃家的博爾濟吉特氏立為皇后,這樣的婚姻,符合滿蒙聯姻的大趨勢,其它方面,無形中也使得孝莊皇太后孃家的地位得以繼續鞏固。

 

孝莊皇太后雖然做為一個女流之輩,但是,做起事情來雷厲風行,有模有樣。順治八年八月十三,清朝入關第一帝福臨舉行皇帝大婚,冊立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

這一年,順治皇帝14歲。


最初的婚姻是美滿的,小皇帝順治讚揚新娘;“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可是,結婚未及兩年,帝、後開始分居,接下來,順治皇帝就堅持要廢了皇后。


那麼,年紀不大的順治皇帝為什麼要這樣堅持己見,廢掉自己的皇后呢?終於,在廢掉

皇后8年之後,也就是順治七年,為紀念自己病逝的董鄂妃,年輕的順治皇帝在自己親筆寫下的《行狀》當中,公開了當年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被廢黜的兩個原因;

其一為妒忌過甚,再則為奢靡無度。


順治帝做為滿清入關第一位皇帝,後宮佳麗也不可能乏人,據稱這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吃醋、嫉妒,多方限制順治皇帝,以至於障礙了皇帝的做為。

另一說就是生活上不加節制,奢靡成風,就連餐具如果有一件不是金質打造,就會大發雷霆。


也就是基於此,順治皇帝不顧朝臣多方反對,堅持發佈諭旨,廢黜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降為靜妃,另擇居處安置。


如果說僅憑這兩條理由,就廢黜了博爾濟吉特氏皇后的位置,子由覺得未免牽強附會。


遙想當年,順治皇帝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不過都是十幾歲的少年,能有什麼心機?也沒有什麼大的過節,少年人的心事,有些嫉妒,不算大過錯把?另外,身居六宮之首,生活上講究一些,也算不得什麼罪名,這兩條,都不是事情發展到極處的關鍵所在。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小皇帝順治要鬧著廢黜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多爾袞。


早在皇太極剛一病逝,正是多爾袞輔佐孝莊太后與小皇帝順治坐定大清江山。


特別是清軍入關之後,順治年幼,多爾袞先是為叔父攝政王,再則皇叔父攝政王,最後乾脆以皇父攝政王身份攝政理事,一些曖昧的事情被傳的沸沸揚揚,經久不息。


幼小的順治皇帝長期以來,心裡就有著多爾袞這個陰影存在,加之這個博爾濟吉特氏又是多爾袞為自己選定,這更讓漸漸長大的少年皇帝如骨鯁在喉,在多爾袞去世之後,順治皇帝覺得自己如果不能廢黜這個皇后,自己簡直就還是一個孩子,根本就沒有擺脫這些人強加給自己的東西。


這樣的話,當順治皇帝激憤的向孝莊皇太后提出要廢黜博爾濟吉特氏皇后位置的時候,孝莊皇太后心知肚明是怎麼一檔子事,也就沒有阻攔,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子由拍案驚奇


歷史上,清世祖順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孟古青,本就與順治皇帝有著親緣關係,背後又有著強大的蒙古科爾沁部做後援,可即便是如此,卻也依然難逃被廢黜的結局,自己也只能在冷宮中度過餘生,讓人感到可惜。

究其原因,除了兩人之間本就是政治聯姻缺乏感情基礎外,順治皇帝的固執與叛逆,成為了這場婚姻最終破裂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本是一樁為人所看好的婚姻,卻從一開始就脫離了它應有的“軌道”。

清朝的皇族,即愛新覺羅氏家族,與蒙古科爾沁部落的聯姻,從努爾哈赤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在此之前,努爾哈赤曾三次率兵攻打科爾沁蒙古,皆大敗而歸,於是,他改變了對於蒙古科爾沁部落的態度,並且藉由科爾沁部落與察哈爾蒙古領導人林丹汗之間的矛盾,通過聯姻的方式,與科爾沁建立同盟關係,最初的“滿蒙聯姻”國策也就此形成。

這一時期,包括努爾哈赤在內的女真貴族,特別是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成員,紛紛與科爾沁蒙古部落的貴族締結姻親。

這其中最為有名的,也是對後來歷史發展影響最為巨大的,就是皇太極先後迎娶了科爾沁貝勒莽古斯家族的姑侄三人,即後來的孝端文皇后哲哲、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以及關雎宮宸妃海蘭珠。除此之外,皇太極“五宮后妃”中的另外兩位也是來自於蒙古部落,此也標誌著“滿蒙聯姻”到達了巔峰。

其實,皇太極連續迎娶科爾沁蒙古的三位后妃,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想得到一個具有蒙古科爾沁部落血統的兒子來繼承皇位,以繼續鞏固滿蒙同盟的關係,並且在後金以及之後的清朝的不斷髮展壯大過程中,獲得蒙古的支持與協助。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由孝莊所生的順治皇帝福臨繼承皇位,也就成為了一種歷史的必然。

而在順治皇帝登基後,孝莊算是完成了她的,或者說完成了她們姑侄三人的歷史使命,讓清朝的皇帝帶有了科爾沁蒙古的血統。而她接下來要做的,則是要順治皇帝同樣生下具有科爾沁蒙古血統的皇子以繼承皇位,以繼續鞏固自己所在部落特別是自己家族的地位。

當然,在這一點上,孝莊的想法也與當時實際掌握朝政的攝政王多爾袞的想法不謀而合。

一方面,多爾袞要繼續推行“滿蒙聯姻”這一從皇太極開始就實施的基本國策;另一方面,剛剛入關並且定鼎中原的大清王朝,統治的根基並不穩固,仍然需要蒙古的支持。

於是,多爾袞替順治皇帝訂下了婚事,皇后的人選正是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孟古青,而吳克善又孝莊太后的親弟弟,所以孟古青本就是孝莊的親侄女,與順治皇帝是嫡親的表兄妹關係。

當然,對於這樣一個能夠極大鞏固並且提升自己家族地位的機會,孝莊太后必然是舉雙手支持的。

同樣感到滿意與興奮的必然就是吳克善本人以及整個科爾沁部落。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七,距離順治皇帝正式親政僅僅過去了五天,作為順治皇帝親舅舅兼老丈人的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帶著自己的女兒孟古青來到了北京,根據記載:

“(孟古青)在全部軍隊和無數起兵的陪同下到來的。”

由此可見,蒙古科爾沁部落對於這次婚姻是非常的重視。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所有的意料。

就在孟古青在自己父親的陪同下經過天安門、端午門、太和門、乾清門,進入坤寧宮,就等著與順治皇帝拜堂成親的時候,順治皇帝卻以“大婚吉禮,此時未可遽議,所奏不準行”這樣一個“時間不當”的理由,推遲了婚禮,將到場的全部滿洲與蒙古貴族晾在一邊,場面甚是尷尬。

當然最下不來臺的還是孟古青本人,可以說順治皇帝這麼一鬧讓其是顏面盡失。可畢竟順治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況且此時他本人也已經親政,所以孟古青只得在暫時與自己的姑姑孝莊同住在一起,等待著後續的安排。

這門婚姻從一開始就陷入瞭如此困局之中,也為其後來不盡如人意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孟古青僅僅在皇后的位置上呆了三年,就慘被廢黜。

順治皇帝以“時間有當”為由,暫時將婚禮擱置,並非完全的無理取鬧,因為此時的他也確實有著一件重要的事情辦理,那就是“清算多爾袞”。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權傾一時的多爾袞在古北口外的喀喇城去世,順治皇帝親自迎接在城外迎接了多爾袞的靈柩,並在之後將多爾袞追封為成宗義皇帝,對其親屬家人也是一通冊封和追封,算是極盡恩賞。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此時的朝局仍為多爾袞的黨羽掌控,順治皇帝仍處在被駕空的局面,直到在鄭親王濟爾哈朗等人的極力協助下,順治皇帝終於掌握的最高統治權,並且實現了親政,隨即對於多爾袞集團的清算也就此展開。

這個時候的順治皇帝,對於多爾袞是充滿的恨意,不僅僅是多爾袞這麼多年的擅權專政以及對於順治皇帝的挾制令其極度的恐懼與厭惡,更是因為多爾袞過於嚴苛的管理讓年輕的順治皇帝產生了極大的逆反心理。

於是在這一時期,但凡是與多爾袞有關的人,全部遭到了懲治,與多爾袞有關的事,也遭到了清算。

可以說,順治皇帝幾乎是對“多爾袞”這個名字採取了“一票否決”的態度,當然,也就包括了多爾袞訂下的他與孟古青的這樁婚事。

然而,數月之後的八月十二日,順治皇帝與孟古青的婚禮隆重舉行,孟古青也正式被冊封為皇后。

順治皇帝此前近乎於決絕的態度之所以有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實際上也是有兩點因素促成的。

其一,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太后的堅持。

如果是旁人還則罷了,如今受到委屈和悔婚的是自己的親侄女,就是從親緣角度上來說,孝莊太后也不會允許順治皇帝胡來,畢竟順治如此做法是在打她的臉,使得她也沒有辦法同自己的孃家科爾沁蒙古做交代。

更何況,孝莊本人一直以來的心願就是要具有科爾沁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以繼續維繫科爾沁的榮光與地位,所以對於她來說,必然是要極力促成這樁婚事的。

其二,就是當時的政治局勢的驅動。

當時,大清王朝剛剛定鼎中原,並沒有完成統一進程,並且所面臨的著的反抗是異常的激烈,這個時候仍需要得到蒙古部落的支持,以維繫王朝統治的穩定。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順治皇帝算是“咬著牙”,迎娶了孟古青,並將其冊封為皇后。可是當場面的儀式結束後,順治皇帝又將孟古青撂在了一邊,對其異常冷淡,以至於婚後三年都沒有誕育皇嗣,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在此期間,順治皇帝先後生下二子福全以及三子玄燁。

當然,除了對於多爾袞的“恨屋及烏”牽連到了孟古青,使得其為順治皇帝所厭惡外,孟古青與順治皇帝之間,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是兩個人之間沒有什麼感情基礎,並且更是沒有任何的共同語言。

這個時候的順治皇帝由於在此之前,學業一直處於被多爾袞“耽誤”的狀態,於是他選擇了徹夜習讀以進行惡補,對於順治來說,漢族傳統的儒家經典與治國理念成為其興趣所在。

然而,這對於自幼生長在蒙古草原,甚至連漢語都不會說的孟古青來說,簡直就是一竅不通,況且她本人與孝莊太后等蒙古貴族及后妃一樣,都是極力排斥漢族的傳統與文化,在這一點上,雙方完全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於是,這才有了順治皇帝在此後評價他與孟古青感情時,所說的那句:

“自冊立之始,即與朕意志不協。”

其次,就是孟古青本人的生活非常的奢靡與浪費。

順治皇帝,在清朝歷史上算是一位非常節儉的皇帝,當然,這除了順治皇帝的本身的習慣外,也與當時清朝初年的並不強盛的國力密切相關。

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孟古青的生活做派卻是極盡奢華,將其“公主病”的缺點是展露無疑。

順治皇帝在之後由其親自撰寫的《孝獻皇后行狀》中,對孟古青有著如此評價:

“且朕素募簡樸,廢后則癖嗜奢侈,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繡綴飾,無益暴殄,少不知惜。嘗善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怫然不悅。”

意思就是說,孟古青吃的是珍饈美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可是她本人還不滿足,就連吃飯的時候都要用金碟金碗金筷子,如果有一樣不是金子做的,就會不高興。

而這樣的做法與貴族小姐做派也必然不會使得順治皇帝滿意。

再次,就是孟古青的“人品”,在順治皇帝看來也有著很大的問題。

“前廢后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乃處心不端,且嫉刻太甚。見貌少妍者,即曾惡欲置之死。雖朕舉動,蘼不猜防,朕故別居,不與接見。”

一方面,是孟古青嫉妒心極重,見到比自己好看的,就想著把人置於死地,可以說給順治皇帝的後宮以極大隱患。

另一方面,就是她心胸狹隘、猜忌心重,對於順治的一舉一動都有所猜疑和防備,給順治以極大的不安全感,使得順治不敢也不願意與其相見。

也正是這些問題的持續發酵,再加上從一開始順治皇帝就對其保持的敬而遠之的態度,使得順治皇帝在順治十年(1653年)的時候,終於做出了廢除皇后的決定。


一位蒙古皇后被廢,另一位蒙古皇后被冊立。

順治皇帝打算廢黜皇后的這一決定,遭到的不僅僅是孝莊太后的不滿與反對,就連朝中滿漢大臣也是極力勸諫順治皇帝放棄廢后的主張。

“夫婦乃王化之首、自古帝王、必慎始敬終。”

然而,為了讓“廢后”這一決定能夠最終落地,順治皇帝可以說是做了一番努力與工作的。

一來,就是要做通漢族大臣們的工作。

在此期間,順治皇帝就“廢后”問題與禮部員外郎孔允樾進行了多次辯論,並且直接駁回了其“分立東西兩宮皇后”的建議,同時用恩威並施的手段將漢族大臣們的反對聲音硬生生的壓了下去。

二來,就是要做通滿洲大臣的門工作。

順治皇帝重點找到了當時掌握絕對權勢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他是國家的“二把手”,順治對待他不能像漢族大臣那樣的強勢,所以只能軟磨硬泡,硬是耗掉了濟爾哈朗的所有脾氣,最終選擇了同意。

“所奉聖旨甚明,臣等亦以為是,無庸更議。”

三來,就是要做通孝莊太后的工作。

對於孝莊太后的極力反對,順治皇帝除了軟磨硬泡之外,也上演了一幕幕苦肉計,甚至可以說是用“含忍久之,鬱慊成疾”來“威脅”孝莊。

最終,心疼兒子的孝莊只得默許了順治皇帝廢后的要求。

“皇太后見朕容漸瘁,良悉所由,諭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廢之。”

就這樣,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五日,順治皇帝正式降旨:

“(皇后孟古青)降為靜妃,改居側宮。”

至此,孟古青算是正式被順治皇帝打入了冷宮之中,一生再無出頭之日,而其父吳克善所統領的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家族勢力,也因為遭到了巨大的打擊,在此後逐漸失去了科爾沁部落的優勢地位,算是徹徹底底的被自己的女婿兼外甥,狠狠的“坑”了一把。

儘管自己的親侄女孟古青為順治皇帝所廢黜,但是孝莊太后並沒有放棄“滿蒙聯姻”的國策,也沒有放棄讓具有科爾沁蒙古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的理想。

於是她又為順治皇帝找來了一位皇后,同樣是出身於蒙古科爾沁部落,同樣是與孝莊太后有著深厚的親緣關係,這便是孝莊的侄孫女、孟古青的表侄女博爾濟吉特氏。

鑑於孟古青的經驗教訓,孝莊這次選來的皇后可謂是性格淳樸忠厚、品行端正,令順治皇帝再無理可挑。

然而,孝莊太后這一次又看錯了順治。

此時極度叛逆的順治皇帝與孝莊太后的關係非常緊張,兩人之間經常性的爆發爭執,再加上順治皇帝在這個時候是“獨寵董鄂妃”,不僅對這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極度的排斥,甚至又一次產生了“廢后”的念頭,並打算藉著自己母親孝莊生病無暇顧它就此將其廢黜。

不過孝莊這次沒有在允許順治胡來,拖著病體予以了堅決抵制,最終順治皇帝只得放棄了“廢后”的念頭,但是博爾濟吉特氏皇后的日子依然是並不好過。

與之同病相憐的,還有孝莊太后為順治從蒙古部落遴選來的一眾蒙古后妃,雖然她們品階、地位、身份都較之後宮其他后妃尊貴許多,可順治皇帝對於她們確實極度的厭惡和排斥。

最終的結果就是,直至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順治皇帝所生的八個兒子沒有一位是由出身於蒙古部落的后妃所生,孝莊太后想要扶立一位具有蒙古血統特別是科爾沁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的想法也就此徹底落空。


雍親王府


皇帝的婚姻基本都是政治婚姻,順治皇帝也不例外。順治一生有兩位皇后,都不是他所愛的人,而真正讓他痴迷的卻是董鄂妃。順治對兩位皇后都曾提出了廢立,第一位皇后被降為靜妃,而第二位皇后因種種原因沒有廢掉。順治的第一位皇后,是蒙古科爾沁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也是孝莊皇太后的親侄女,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由皇后降為靜妃。第二位皇后,也是博爾濟吉特氏,按輩分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孫女,應該叫第一位皇后為姑姑,感覺這輩分有點亂。



順治八年(1651年),博爾濟吉特氏被封為皇后,成為順治的第一位皇后,這也是孝莊太后希望親上加親,將自己的侄女迎進了皇宮。據史書記載,皇后儀容出眾,冰雪聰明。進宮以後的博爾濟吉特氏,與順治相處並不融洽,順治認為其心胸狹窄,而且生活奢侈,兩人在感情、性格、興趣愛好上格格不入。以致婚後不久,順治就不再到皇后寢宮,並拒絕與皇后見面。順治向孝莊皇太后表達廢后的意思,被孝莊訓斥,無奈只得將廢后的打算暫時擱置。



被廢后一事困擾的順治,每天鬱鬱寡歡、萎靡不振,以致容顏憔悴,也無心處理朝中政務。孝莊太后見此情形,也擔心順治因心情不好搞壞了身體,就默許了順治廢后的計劃。順治異常欣喜,馬上開始準備正式廢后,此舉引起了朝中大臣的震驚,紛紛上書勸阻順治的廢后行為。大學士馮銓、陳名夏等人聯名上奏:“漢光武帝、宋仁宗、明宣宗等,都被後人稱為賢明君主,但也都是因為廢后之事受到後人的責備。因此,廢后一事請皇上再三考慮”。順治看後大怒,對他們進行訓斥:“皇后是一個沒有才能的人,她完全沒有能力和資格做皇后,你們身為朝廷大員,居然為繁縟禮節勸阻廢后,實在是沽名釣譽之徒”。順治的震怒,也讓其他準備勸阻的大臣,嚇得不敢再勸了。



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六日,順治下詔給禮部,正式通知廢后一事,理由是:“皇后是多爾袞在朕小的時候,因為親戚而定的婚,並沒有經過朕的挑選,大婚後,皇后與朕在興趣、性格等方面不合,且皇后性格多疑、善奢侈,沒有能力和資格擔當國母。關於廢后之事,朕已於二十五日與皇太后商議過了,將皇后降為靜妃,移居側宮。”

順治將廢后儀式交禮部議行。二十七日,禮部儀制司員外郎孔允樾認為廢后事大,又冒著被順治怪罪的風險上書:“皇后在位三年,沒有聽說有失德之事,以“無能”廢后,如何令皇后和天下百姓心服?皇帝、皇后如一家之父母,父想休掉母親,子孫怎能不勸阻呢?”同時,孔允樾提出了一個建議:“皇后不廢,按舊制設立東西兩宮皇后,共同治理後宮。”順治皇帝看後,也感覺廢后似有不妥,太過唐突,就對孔允樾的奏摺沒有發表看法。其他大臣一看皇帝似乎有所動搖,也沒有怪罪孔允樾,就受到鼓勵,紛紛聯名上書,請皇上收回成命。這一次徹底激怒了順治,他以“瀆奏沽名”之罪對聯名大臣進行了處罰。並說:“朕與皇后不合,已移居側宮三年,朕知道歷代廢后之君皆受後世指責,但朕實已無法忍受,廢后不可更改,如再有勸諫說皇后無過者,必須是親眼所見,否則,以欺君之罪論處。”同時,順治對孔允樾大加申斥,命他將皇后無過之處一一指出。孔允樾嚇得大驚失色,皇帝夫妻之間的事,他上哪裡能說清楚呢?連忙上書向順治請罪。

眾大臣見順治對廢后已鐵了心,都不敢再勸。鄭親王濟爾哈朗召集議政王會議,一致同意了順治廢后一事。於是,順治正式下旨,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降為靜妃。



再涗一下順治的第二位皇后。順治十一年(1654年),在孝莊太后的授意下,蒙古科爾沁貝勒卓爾濟的兩位女兒被同時接進宮。廢了一個博爾濟吉特氏,又來了兩個博爾濟吉特氏,兩姐妹進宮後,姐姐被封為皇后,就是孝惠章皇后;妹妹是淑惠妃。順治費了那麼大勁廢了皇后,還是逃不出孝莊太后的安排,不甘心的順治,在立後的同時又有了廢后的想法。



順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順治以皇后在孝莊皇太后患病時“禮節疏闋”,對皇后興師問罪,交給諸王大臣議處。順治的目的是再次廢后,但不久,孝莊皇太后病癒,下詔大赦天下,再加上其他原因,順治的這次廢后沒有成功。不久,順治最愛的董鄂妃進宮,順治這次可謂是找到了真愛,兩人非常恩愛。但可惜的是,兩人甜蜜的愛情非常短暫,董鄂妃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病逝,悲痛欲絕的順治,追封其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從此,順治皇帝一蹶不振,甚至要剃髮出家。順治十八年(1661年),為情所困的順治,因感染天花去世,後與董鄂妃合葬於孝陵。


劍南閒書



其實滿蒙聯姻是舊俗,女真族努爾哈赤起家也靠不斷娶其餘部族的女子從而達到聯合的目的而壯大自己的實力,後來滿蒙聯姻就成了一種政治手段,皇太極如此順治皇帝亦如此,順治皇帝娶得第一任皇后是孝莊的哥哥吳克善的女兒,其實要說順治皇帝到底為什麼不喜歡第一任皇后有很多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這場政治婚姻是多爾袞包辦的。


其實因為皇太極去世的突然並且還沒有來得及確立誰是下一任儲君,這時候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與多爾袞的實力相當,為了防止內亂後來多爾袞就扶持順治上位,那時候順治年紀小啊,所有的事全是多爾袞一手操辦,並且多爾袞也屬實沒有把順治小皇帝放在眼裡,就連婚事也是多爾袞定的,這些順治皇帝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等到後來多爾袞一死啊,順治皇帝一開始倒也是很悲傷,為多爾袞大辦喪事,可是沒過多久啊底下臣子就揣摩順治心事,接著就開始各種告發多爾袞不法之事,這時候順治皇帝出怨氣的時候可到了,不僅褫奪多爾袞的封號,竟然還把多爾袞從墳墓裡面弄出來鞭屍,其實不得不說多爾袞在順治心裡造成的陰影的確很深。


後來順治皇帝也把沒什麼大的過錯的皇后給廢了,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皇后是多爾袞定的,順治想起來就不高興,其次也是這個皇后自小奢靡慣了,連吃飯用的筷子都要是金的,而順治皇帝信佛崇尚節儉,兩個人無論是習慣還是性情都合不來,這也是順治不喜歡這個皇后的原因。


後來順治皇帝很寵愛董鄂妃,但是順治皇帝廢了第一任蒙古皇后為了籠絡蒙古部族不得已又娶了一位蒙古族皇后,所以說無論順治帝願不願意祖宗的舊制也得遵循,保證政治穩定才是最重要的啊!


婉兮歷史


歷史上的皇后雖母儀天下,但位置並不穩固,一旦與皇帝關係破解或者個人手腕不足,很可能就會被打入冷宮。

清朝初年,就出現一樁皇后被廢的大案。被廢者,是清朝入關後冊封的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她是科爾沁親王吳克善的女兒,也是孝莊太后的侄女,入宮沒多久,就被順治力排眾議降為靜妃。

入宮即為皇后

順治八年八月,紫禁城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此時的順治已經十四歲,正準備“大婚”。婚禮對象不是外人,正是他的表妹博爾濟吉特氏。她一入宮就能母儀天下,一方面是因為其背後代表著蒙古的政治勢力,清廷出於鞏固滿蒙聯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維護皇太后家族在清廷的崇高地位。

這是清朝入關後第一次冊後典禮,所以規格隆重。婚禮的當天,滿、漢大學士尚書各兩名,帶著數百人的迎親隊伍,迎接皇后入宮。皇后到了乾清宮,由禮部鴻臚寺卿贊禮,並授皇后璽;同時,順治接受諸王、貝勒、文武百官祝賀:

“上御太和殿,諸王貝勒文武群臣上表行慶賀禮,是日以冊立皇后昭告天下——《清世祖實錄》”

被降為靜妃,去向成迷

俗話說,“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順治與皇后結婚,屬於親上加親。況且,這位皇后“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按理說,順治對這位皇后應該心滿意足,寵愛有加,但是,這對小夫妻過後不久就鬧出矛盾。皇后雖然高顏值,但卻在王府養成驕奢的習慣:

“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綺繡綴飾……膳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拂然不悅。”

尤其令順治難以忍受的是,皇后爭風吃醋,“每見貌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死”。甚至在言語上,也對順治頂撞。

順治忍無可忍,下令廢除皇后,並宣諭諸王公大臣:

“今後乃睿王於朕幼衝時因親訂婚,未經選擇。自冊立伊始,即與朕意志不協,宮閫參商——《清世祖實錄》”

順治提出廢后,朝野議論紛紛,尤其是堅守儒學的知識分子,他們認為皇帝的一切行為事關國體,“皇后母儀天下,關係甚重”,不能輕易廢除。如禮部員外郎孫允樾就上奏阻攔,還有御史馮銓等數十人聯名勸阻,請順治收回成命。

然而,順治雖剛愎自用,立刻就顯示出自己廢后的決心,他嚴懲一批反對者,並強行將皇后降為靜妃。此事再經大臣討論時,被認為是明智之舉,遵旨下禮部執行。

對於兒子廢后,孝莊太后不會不知道,剛開始,她也不贊同,因為這涉及到滿蒙聯姻的傳統、雙邊關係以及母族在後宮的地位。但是,她也心疼兒子,如果繼續堅持,可能會影響母子關係,所以,孝莊也只好睜隻眼閉隻眼下旨“裁酌”,實際上是默許。

順治將與皇后不合歸咎於未經過親選,由多爾袞包辦。實際上這門親事與孝莊太后密不可分,而且是在多爾袞死後一年多才舉行婚禮。這樁婚姻,本質上是政治婚姻。順治要的是個人喜好,他想廢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廢后的目的一旦達到,他便決意廣選美女。

被廢除皇后稱號的博爾濟吉特氏,黯然地離開坤寧宮,極不情願地踏入冷宮。從此,她與世隔絕,每天只能看到紅牆圍繞四周,終日鬱鬱寡歡。那時的她,僅僅十五六歲,正是花季少女,卻開始漫長寡居生活。

博爾濟吉特氏被降為靜妃後,官修史書對其隻字不提,就好像失蹤一樣。連她何時去世,安葬何處也沒有記載。在順治的陵園裡,除了孝惠章皇后,還有他的二十八位後宮妃嬪,卻沒有廢后陵墓的一席之地。

宮廷秘事,對於朝廷諱莫如深,但對於國外並沒有什麼顧慮,根據《李朝實錄》記載,廢后被降為靜妃以後,曾回到科爾沁草原。那時廢后已經身懷六甲,回到孃家不久就生下一個男孩。

在廢后的養育下,男孩健康成長。男孩十四歲時,朝廷才得知此事。清廷擔心蒙古會以這個男孩為要挾,將來會成大患,於是多次索取,而科爾沁方面拒不歸還。

關於廢后以及所生男孩之後情況,《李朝實錄》也未曾記載,去向也曾不解之謎。

秋媚說:建立在政治基礎上的婚姻,大多脆弱,一旦利益各方力量轉換,婚姻關係也會折斷。順治廢后,有其不成熟的一面;皇后孃家的重要性大不如從前也是一個原因。加上皇后自身也很任性,將一手好牌打成爛牌。


秋媚讀史


順治廢掉博爾濟吉特氏,主要原因是這門親事是多爾袞定下的。

順治帝一直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之下,對他又恨又怕。即使多爾袞死後,孝莊文皇后仍堅持要冊立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

"今後乃睿王於朕於幼衝時因親訂婚,未經選擇。自冊立之始即與朕志意不協,宮闈參商,已歷三載。事上御下,淑善難期,不足仰宗廟之重。"

這個皇后是多爾袞選的,從滿蒙邦交前題下並沒有錯。只錯在她是多爾哀選的,順治早已對這位一直諭制越禮的皇父攝政王恨之入骨,對他所選的皇后,又怎會喜歡?

孝獻皇后行狀中,順治有提及皇后的為人:"前廢后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乃處心弗端且嫉甚,見容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死。雖朕舉動,靡不猜防。朕故別居,不與接見。且朕素慕簡樸,廢后則癖嗜奢侈,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綺秀綴飾,無益暴殄,少不知惜。嘗膳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怫然不悅。廢后之性若是,朕含忍久之,鬱慊成疾。皇太后見朕容漸瘁,良悉所曲,諭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廢之。及廢,宮中人無念之者,則廢后所行久不稱眾意可知矣。"

簡單來說,皇后雖然美麗聰明,但性情驕縱,嫉妒之心極強,看到姿色稍好的妃嬪,就恨不得置之死地。還多次與順治發生衝突。而且生活奢華,衣服全以珠玉裝飾,傳膳用的都是金器,否則就大發脾氣。她被降為靜妃後,宮中都無人同情她。跟順治想廢掉第二位皇后時,孝莊太后出面干預維護,董鄂妃以死相諫大大不同。

如果皇后賢惠,就算不大得寵,至少亦能得到皇帝的敬重。但博爾濟吉特氏卻以硬碰硬,用驕奢善妒去回應順治的冷待,結果落得被廢的下場。

至於靜妃愛不愛順治,並沒有正史明確記載過。別說愛不愛,從她被廢之後,清宮好像沒有這個人出現過似的。也許她的善妒和衝突,除了是出於皇后身份的自尊,亦可能是出於對順治的佔有和愛吧。


LVLV影視大咖秀


順治廢掉博爾濟吉特氏,主要原因是這門親事是多爾袞定下的。


順治帝一直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之下,對他又恨又怕。即使多爾袞死後,孝莊文皇后仍堅持要冊立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今後乃睿王於朕於幼衝時因親訂婚,未經選擇。自冊立之始即與朕志意不協,宮闈參商,已歷三載。

事上御下,淑善難期,不足仰宗廟之重。"這個皇后是多爾袞選的,從滿蒙邦交前題下並沒有錯。只錯在她是多爾哀選的,順治早已對這位一直諭制越禮的皇父攝政王恨之入骨,對他所選的皇后,又怎會喜歡?孝獻皇后行狀中,順治有提及皇后的為人:"前廢后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乃處心弗端且嫉甚,見容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死。雖朕舉動,靡不猜防。朕故別居,不與接見。且朕素慕簡樸,廢后則癖嗜奢侈,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綺秀綴飾,無益暴殄,少不知惜。嘗膳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怫然不悅。廢后之性若是,朕含忍久之,鬱慊成疾。


皇太后見朕容漸瘁,良悉所曲,諭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廢之。及廢,宮中人無念之者,則廢后所行久不稱眾意可知矣。"簡單來說,皇后雖然美麗聰明,但性情驕縱,嫉妒之心極強,看到姿色稍好的妃嬪,就恨不得置之死地。還多次與順治發生衝突。而且生活奢華,衣服全以珠玉裝飾,傳膳用的都是金器,否則就大發脾氣。她被降為靜妃後,宮中都無人同情她。跟順治想廢掉第二位皇后時,孝莊太后出面干預維護,董鄂妃以死相諫大大不同。如果皇后賢惠,就算不大得寵,至少亦能得到皇帝的敬重。但博爾濟吉特氏卻以硬碰硬,用驕奢善妒去回應順治的冷待,結果落得被廢的下場。


至於靜妃愛不愛順治,並沒有正史明確記載過。別說愛不愛,從她被廢之後,清宮好像沒有這個人出現過似的。也許她的善妒和衝突,除了是出於皇后身份的自尊,亦可能是出於對順治的佔有和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