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散文:山居听雨


散文:山居听雨


我家先生休公休假,我也不顾琐事纷繁,给自己放了个假。朋友推荐我们去蒙顶山,还保证我们不虚此行。我们便约好正在休公休假的杨哥杨姐,去蒙顶山小住两日。

在成都多年,我从未到过蒙顶山,只知道那是盛产茶叶的地方,素有“杨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美誉。据传,唐朝天宝年间,蒙山顶上有专门的皇茶园,蒙顶茶被列为贡品,还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茶。蒙顶山在雨城雅安市的名山区境内,属于川西平原到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1000多米,常年雨雾缭绕,植被茂盛,环境清幽。有次陪朋友去峨眉山,先生在高速上走岔了路,只好到雅安下高速,七扭八拐地多开了两个多小时。虽然跑了大段冤枉路,但一路绿树翠峰和新鲜空气的补偿,倒也值了。

我们一大早从成都出发,沿着成雅高速一路飞驰。公路两旁,林木葳蕤,满眼翠绿。虽然是盛夏时节,车窗外的空气却清新凉爽。我们摇下车窗,任由自然风呼呼呼从耳旁吹过。先生大声说爽,真有开敞篷车的感觉。我提醒他慢点开,别把汽车开成了飞机。刚进名山区境,我问先生知不知道名山的由来,先生说不知道。我说,敢自称名山的,可能在全国绝无仅有。在成都生活了近二十年,名山在我的印象中并不怎么出名,至少没有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那么赫赫有名。


散文:山居听雨

一小时三十分,我们就到了预订的酒店,酒店坐落在名山城郊、蒙顶山脚下。院落式的酒店散落在凹凸起伏的山坡上,充满了浓郁的川西风味。以石花、甘露、黄芽、万春等蒙顶茶命名的客房,以茶砖装饰的酒店大堂、餐厅和风雨走廊,别有韵味。我们住的“弦思”院落,面朝水墨画般的蒙顶山,背靠人工夯砌的山壁。日式风格的房间宽敞明亮,线条简洁,摆设精致,既能开窗见山,又有周到的私密性。

一个半小时、一百二十公里的时空距离,让同处炎炎夏日的成都和名山恍如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这里阳光灿烂,感觉却凉爽、宁静。天空没有一丝云,蓝天与绿地浑然一体。我们已逃离炽热和喧嚣,摆脱拥挤和烦躁。放下行李,我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走走。

酒店周围,都是竹林、树林、茶园。村民房舍和蜿蜒的公路掩映在绿色之中。响彻云霄的知了声,让我们难得听到鸟鸣、风声。我从树上抓了一只知了,左看右看,也想不明白这么小小的知了咋就像带了一只大音响,发出如此嘹亮的叫声来。杨哥说,也许是因为山有回声,把知了声扩大了。

第一晚,我睡得非常踏实,一直睡到自然醒。我很诧异,平日里早起的杨哥杨姐怎么就没催我们起床吃早餐。打开手机,已经快九点。我拉开窗帘,才发现外面正下着雨。杨姐是美丽娴静的雅安人。先生在路上就说,我们这次要好好享受雅女带我们吃雅鱼淋雅雨。昨天晚上,我们已品尝了鲜美的雅鱼,我还收藏了雅鱼脑袋里的宝剑。现在,我要认真欣赏雅雨,也许,杨哥杨姐也因为在看雅雨而忘了早餐。


散文:山居听雨

凉爽的清晨,让我感觉不到这是盛夏。错落有致的山峰,漂浮在或浓或淡的白茫茫的雾气里,酷似一副灵动的水墨画。不大不小的雨水,密线一样将天空和大地连接在一起。我不想洗漱吃早餐。我不满足于隔着落地窗看雨。我穿着浴袍来到屋檐下。檐雨逐渐汇成一股股小溪流,注入养着水培绿植的石缸里。石缸里的水跃起来,绽放出一朵朵水花。滴答在屋顶、石板和树叶上的雨水,和着微风,弹奏着雅雨鸣奏曲。城市的雨水直接坠落,没有屋顶、屋檐、石板、花草树木和微风的默契配合,因此少了不少诗情画意。遥想古人在这样的雨天,大概也是这样,或弹琴,或看书,或就这么呆呆地看雨听雨,任由思绪与天地、远古衔接,驰骋遨游……

雨水忽然小了,成了雨丝,在空中婀娜。杨姐叫我们去吃早餐,要我们带上雨伞,我可不想在我和雅雨之间有雨伞的障碍,我要与雅雨亲密无间。走在干净的水泥路上,我感到了夏日的清凉。早上的雨水已将花草树木洗得干干净净,洗得更加明艳动人。用完早餐,雨停了,我却嗅到了清馨的雅雨味。回到房间,雨又淅淅沥沥地来了。我们不约而同地转向窗口,心思飘到对面的山峰上。山腰的白雾在悄然流动。那是一幅绝妙的丹青水墨,自带动感,时时变幻。我好像在调整焦距,那副天造地设的巨画时而模糊时而清晰。这副亘古就有而变幻莫测的美景,只有心无旁骛的人才能欣赏。那不是一座山、不是一幅画,而是把我们与都市隔离的一道美丽的屏障,它让我们拥有了另一个世界。

每当想起那次山居听雨,我烦躁的心就会安静下来。如果能“偷得浮生半日闲”,我打算再去那里。


散文:山居听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