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农村老人老了怎么办?

黄晓红果果


农村老人老了怎么办?恐怕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后辈年轻人要面对的,也是老人自己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关于农村老人老了怎么办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分三个年龄阶层讲:

第一个年龄阶段是60岁-75岁的老人,这个阶段的老人,一般还有劳动能力,有的还在种地。

第二个年龄阶段是75岁-80岁的老人,这个阶段的老人,稍微重点的活儿已经干不了。

第三个年龄阶段是80岁以上的老人,这个阶段的老人,绝大多数已经不能干活儿,在家养老。


【第一个年龄阶段】

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孩子已经长大结婚,并且有了孙子,肩膀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农村老人都忙活了一辈子,年轻时在生产队干活儿,后来分地之后自己种,他们年轻时干活儿的积极性很高,到老了也闲不住,总想给自己找事儿干,很多老人已经60-75岁还要自己种地,每天没事了总想去地里看看庄稼长的怎么样了,不管干啥,心里总是念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因为种地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很多老人到了这个年龄阶段,还会去打个零工,挣点钱补贴生活。

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他们每年的收入有以下几个来源:

第一个是国家发给的养老补贴。根据地区不同,补贴标准也不同,我们安阳市60岁老人,每月可以领103元的养老补贴。

第二个是种地卖粮食的收入。一亩地风调雨顺的话,每年也可以收入1000元左右。

第三个是其余的一些补贴。比如种地粮食补贴,独生子女户、双女户补贴等。

这个年龄阶层的老人,基本上靠自己,生活还能过得去,一般不会向孩子伸手要钱,况且他们也不愿意向孩子要钱——孩子压力也大。


【第二个年龄阶段】

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孩子已经步入中年,孙子基本上已经长大成人,甚至已经抱上了重孙子,他们身体老了,地也交给孩子去种了。但是他们身上的压力并没有因为这个而变轻,因为他们年龄大了,收入却少了,自己养老问题的压力更大了。

很多老人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重活儿已经干不了,收入基本上只能靠一些补贴,身体好点的,还能去地里干点活儿,身体不好的,就只能坐在家里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或者帮忙照顾重孙子。就算他们自己觉得自己还能干,家里人也不敢让这个年龄阶层的老人再去干活儿。

他们的收入来源较上一个年龄阶段急剧减少,生活质量也比上一个年龄阶段下降了很多,养老开始逐渐依赖下一代人。

【第三个年龄阶段】

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不管轻活重活,绝大多数老人基本上都不会去干了,当然也不排除很多老人到了80岁身体依然很硬朗,或者因为家庭情况,还是要去地里帮着干活儿。

老人的生活水平,是和他的收入以及后代的家庭收入有直接关系的,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他们的孩子已经接近60岁,孩子已经将要步入我们前文提到的第一个年龄阶段,孩子身上的压力变大,家庭资源也会向下一代倾斜,对于自己的老父母,可能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比之前要下滑很多。

就目前来说,这个年龄的老人,年轻时吃过不少苦,出义务工挖河修路修河堤都干过,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有口温饱就行——我们之前采访的一些老人的原话。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养老问题基本上就是完全依赖下一代了。


以上是我个人对农村老人老了之后怎么办的一些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善待身边的老人,他们为了家庭付出的努力,远非我们日常见到的那么简单,可能要等到我们到了他们的年龄,才会真真正正的理解他们。

赡养老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