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個別女高級教師滿55延退後不帶主課,年輕教師頗有怨氣,怎麼看?

女性高級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申請延退。延退獲得批准後,其性質仍然是在職教師。筆者認為,是在職教師就要像在職的樣子,不能帶幾節副科或搞搞後勤。如果覺得體力不支,當初就不應該申請延退。

女性高級教師延退,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優質教師資源,不讓優秀人才過早退出,讓其繼續發揮餘熱,為國家作貢獻;另一方面,是為了減輕人口老齡化和國家養老支出的壓力。如果某位女教師延退的目的只是為了多拿點薪水,而不是想發光發熱、為人民多做貢獻,那麼這思想上就有問題了。只圖少勞多得,只圖個人主義的享樂,這是一種腐朽的思想,是師德缺失的表現,是對教育不負責任的做法。這與延退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的,這樣的延退可謂動機不純,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個別女高級教師滿55延退後不帶主課,年輕教師頗有怨氣,怎麼看?

延遲退休,不能僅從形式上做到不退休,還要做出實質的貢獻來


現實中,存在〞少幹活多拿薪“想法的人,不是一兩個,一些沒退休的男女教師,都在想著法子少幹多得,尤其是職位越高或職稱越高者。他們掛著高級職稱的名號,鑽著職稱工資制度中”忽略實際勞動“的空子,靠職稱掙工資,失去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對於這極少數靈魂墮落的教師來說,“少幹多得“就是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這種現象的發生,都是職稱與工資掛鉤的制度為投機者提供了方便之門而造成的。

因為職稱工資制度,依職稱定工資檔次,實際勞動並不是工資多少的參照物,因此,職稱成了凌駕於勞動之上的〞有價證券”,成了可以投機取巧、偷懶的”護身符”。從這個意義上說,職稱與工資掛鉤的制度,使教育亂了方寸,在評優爭先、職稱晉升、論文評選、教育教學工作中滋生了不少矛盾和醜惡,教育領域現出浮躁、浮誇和功利化之風,務實派或實幹家往往不能脫穎而出,逃避工作、坐享職稱福祉者卻得志逍遙,而且這些務虛卻又實惠者時常被人們捧為“有本事””職稱勝者為王”。可見,某些教師已被職稱工資制度搞得師德滑坡、靈魂墮落了,又豈是個別女高級教師延退後的消極思想?那種“好吃懶動“”佔盡便宜“的想法、做法是近乎剝削思想的表現,是靈魂墮落的表現。個別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後,立刻逃離一線,恨不得躺著拿錢才好。而一些老實肯幹的一線年輕教師卻職稱低、薪水少,明顯給人一種”吃虧”的感覺,怎能不怨聲載道?而讓心靈高尚的老實人吃虧,這樣的工作環境是不健康的,會使風氣變壞的。有觀點說:教師職稱制度是鼓勵“少勞多得“。雖然這句話稍有誇張,但有道理還是佔很大成分的。

個別女高級教師滿55延退後不帶主課,年輕教師頗有怨氣,怎麼看?

高“”職“”無憂,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筆者認為,職稱不除,或者職稱與工資不脫鉤,教育就永遠陷在“亂折騰“之中,教師因實現”職稱勝者為王“的理想而靈魂扭曲,或者因晉職不順而一蹶不振,這對我們的教育是多麼大的危害呀!

說實話,年輕教師有怨氣,不是針對老教師本人的,而是對不合理的教師職稱工資制度有怨言。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看,適當照顧老教師的工作量,是應該的,完全可以理解的。年輕教師看到老教師工作量輕有怨氣,真的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尊老嗎?不是。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就在於工資上。如果工作量少了很多,而工資卻依然高高在上,這就明顯不合理了。年輕人要的是合理、公平。如果不依職稱定工資,那麼這種不合理的怪象也就不存在了。

結束語:

女高級教師滿55不想退休,但不帶主科,退居二線,象徵性地做一點小工作,而工資很可能比奮戰在一線的教師高得多。這是誰惹的禍?歸根結底是職稱工資制度在給她撐腰,因為職稱工資制度將工資分配標準定在職稱上了,而不管具體幹了什麼工作或者幹了多少工作,也不論幹得怎麼樣。標準錯了,方向錯了,不合理的事情也就出來了。

最後,筆者從民族振興的責任心出發,呼籲教育主管部門儘快給職稱工資制度動手術,摘除“職稱與工資捆綁在一起“這顆毒瘤!

個別女高級教師滿55延退後不帶主課,年輕教師頗有怨氣,怎麼看?

師德建設要有好的工資制度相配套,以充分地全面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這裡是百姓茶館,歡迎常來坐客,一邊飲茶,一邊暢談教育裡的那些事兒,思考教育現象,看清現象背後的本質,收穫教育智慧。本文擺事實、講道理,直擊最深層的根源,不喜勿噴,若有同感,恭侯您的點贊!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