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看待汝南一高中高三某班买班服每位学生80元,要求每位学生再多拿30元,给该班6位老师买班服?

用户正义之箭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当时我们普高只有两个班,一文一理。每一个班五十几个同学,毕业照相那天,全都把自己最好的衣服穿在了身上。其实,那时候,我们农村孩子家里条件都不好,又有什么好衣服呢?除了个别家境还不错的,穿了件西服外套,其他的同学着装都很老土。我当时穿的是哥哥从部队寄回来的军装,自认为英姿飒爽啊。

老师们坐在前排,我们站在后排,大家的衣服说好听点叫百花齐放,说客观点就是千奇百怪啊。可是,这影响了照片上的人了吗?年轻的我们脸上带着青涩,眼里装着深沉,就连动作神情姿态也是各具特色,现在看来,仍然是个性鲜明,让人一下子回忆起青葱岁月,难忘时光。让嘴角带上笑意,眼角泛起泪花。年轻,真好!

去年,我的孩子高中毕业。他们照了两张毕业照。一张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全体着校服,老师们在前排正襟危坐,孩子们在后边板着个脸。可是20个班照下来,照片放在一起,还能分辨出谁是谁么?孩子本班的这张照片,我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出了他。男孩子大多带着眼镜,目光深沉,严肃得近乎古板,真没意思。

还有一张是孩子们自个儿照的,全都扔掉了校服,穿着各自喜欢的衣服,其实也简单,没有奇装异服,就是T恤、牛仔,但每一个人都神情灿烂,有的搞怪扮丑,有的桀骜耍酷,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淡定从容。这张照片才显示出了每一个孩子的真实个性,独有风彩。虽然高矮胖瘦,站位也参差散乱,但是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真诚坦率欲掩不能,让你看到后忍不住感到喜悦,感到眼前的才是一群鲜活的自由的生命个体!这样的毕业照,真美!

汝南高中的毕业照,统一班服,收费80元,本来如果只在学生中进行,也可也不可,并不会引起波澜。孩子们一时之兴,集体做一件人人参与的事也自有意义。可是额外收费为老师也置办班服,这事从动议开始老师就应该劝阻。孩子们的想法是好的,把老师当自己人对待,真的,值得高兴。但老师不能认识不到这种形式化的做法背后藏着的风险。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坦荡地看一切发生在老师身上的事情。尊重孩子们的创意,也要保护自己。如果认同这种纪念意义,何不自己也出80块,跟孩子们真正平等相待呢?如果不认同,又何必接受这种不该接受的馈赠呢?

更何况,毕业照留下的应该是那段携手并肩的难忘时光,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形式。老师们得学生感恩的心就是最大的满足了,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