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過去農田常見的“屎瓜”一直被當做害草,為啥現在成了香餑餑?

悠悠鄉村路


過去農田常見的“屎瓜”一直被當做害草,為啥現在成了香餑餑?

“屎瓜”變成香餑餑?還真奇怪,屎瓜難道這瓜很臭嗎?有屎味?其實不然,這裡面說的“屎瓜”其實是指的我們農村常見的馬泡瓜。


那些年,我們吃的“屎瓜”,不,我們吃過的馬泡瓜,大家還記得嗎?我出生在80年代,我們那一代農村的什麼事情都見識過了。

我們那個年代除了上學,其他時間基本都是幹農活,春天採豬草,挖野菜,五月份割油菜,然後插水稻,種玉米等。隨後就是割小麥,其實,小孩嘛,我們最多的時間還是去放牛。放牛其實很好玩的,放牛在田野外,可以燒紅薯、烤玉米、煮花生吃,我們還可以在地裡找到馬泡瓜。

說實話,這馬泡瓜還吃嗎?我告訴你,還真不好吃,大人叫它“屎瓜”,具體來說叫“牛屎瓜”,這是因為牛很喜歡吃馬泡瓜,但是馬泡瓜裡面的種子不易消化,馬泡瓜的種子隨牛屎拉出來的,然後牛屎拉到哪裡,將來種子就在哪裡發芽生長,就這樣屎瓜名聲遠揚了。


一般來說,馬泡瓜在六七月份就可以成熟,特別是割過小麥之後,麥地裡就有很多馬泡瓜的身影,我們放牛的時候就可以採收著吃。但是這瓜很小,長不大的,吃起來還很澀嘴的,成熟後還是有點香瓜的味道的。

如今馬泡瓜成為了香餑餑,這是因為人們發現馬泡瓜曬乾泡茶喝有很好的bj作用。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我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小伊,這個叫做“屎瓜”的害草在農村很常見,我小時候在家裡放羊經常見,我們那兒叫做“馬泡”,我小時候倒是不怎麼吃,但很喜歡玩。有一次看見了就摘下來給小夥伴說這是我家買的小西瓜,我爸媽特意讓我送來給他吃,他半信半疑吃了一個,吃完我告訴他是馬泡,不能吃,因此我還被揍了一頓。

馬泡是農村田間地頭和大坑裡常見的植物,成熟後吃起來香香的,但小時候這個太常見了,也被當作雜草,所以也不會去吃。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它的價值,現在竟然成為了“香餑餑”,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新奇。我個人覺得馬泡並不是多麼的好吃,也沒有太高的營養價值,說營養價值高的應該都是賣家(就像很多人說野生動物價值高一樣)。大多數人買來吃主要是因為好奇心,以前都沒見過,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好多年也沒吃過了,都想買來嚐嚐,所以馬泡也就成為了搶手貨。
  2. 藥用價值。馬泡有藥用的價值,具體治什麼病我不知道,小時候聽說過,後來給忘了(祖上爺爺輩兒是中醫)。但是由於以前交通閉塞,馬泡這類植物也就採了自己用或者自己吃,並不會運出去賣,加上信息也不發達,很多人並不知道馬泡這個東西的價值。

我媽前兩天還說去年在菜市場看到一個叫做“麵條菜”的植物,一斤要五塊多,我看了看不就是農村地裡的雜草嘛!


近年來這個現象很普遍,很多以前被農村人當做雜草植物現在在城市裡很受歡迎,被很多城裡人追捧。像薺菜、灰灰菜、帶刺的龍牙草等等,在城市裡價錢都比普通常見菜貴。

我覺得“菇涼果”是現在水果店裡很常見的一種水果,我們那邊叫做燈籠草,主要是因為菇涼果的形狀像燈籠,外面是軟軟的一層,中間還有一個球。小時候農村也是當做雜草,都給拔了,我第一次在水果店裡看到的時候,特別驚訝,還專門問了店家這是什麼水果,價格也是不便宜啊,我記得20塊錢一斤。

我覺得造成這種“以前農村當做雜草的植物現在在城市裡都是寶貝”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1. 生活水平提高了,總想嘗試一些新奇的東西,常見的蘿蔔白菜吃的多了,自然想換換不同的口味兒。
  2. 以前信息不發達,農村人也不知道這些雜草能吃,也不知道該怎麼吃,也就不敢也不想吃。也可能是以前農村吃不上飯的時候就吃這些,後來吃煩了,也就再也不想吃了,就把他們划進了雜草的行列。


我想對這些想菇涼果和馬泡這樣以前在農村是雜草,在城市是香餑餑的植物說:曾經我有多少機會把你們填進我的肚子,我沒有勇氣吃下去,等到如今吃不起的時候才追悔莫及,人生的淒涼不過如此。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重來機會,我一定會多吃些不讓自己後悔,多種些去城市發財。

我是農村土生土長的三農創作者伊人間,覺得還不錯點贊關注一些我吧!

你還知道哪些現在在城市賣的緊俏的“雜草”呢?趕緊留言告訴大家吧!


伊人間


“屎瓜”是我第1次聽說我們這邊把屎瓜叫做螞蹦,我覺得可能是因為螞蚱愛從上面蹦到別的地方,所以叫做螞蹦。

屎瓜是夏秋季節的植物,在皖北地區屎瓜和玉米或大豆共生。成熟時間比大豆或玉米略晚一些,記得小時候家裡生活條件艱苦,也沒什麼零食可吃,可是整天肚子都餓嘴也饞,於是小夥伴們就三五成群的下地去找螞蹦吃。成熟的螞蹦又香又甜,十分可口而沒熟的螞蹦吃起來非常的苦。儘管這樣,我們還是樂此不疲的在地裡尋找。並且渴望找到一整秧的螞蹦,自己一次吃個夠。因為找到一整秧的不容易,螞蹦是害草長在地裡和莊稼爭奪養分,影響莊稼的生長,所以農民看到螞蹦都會給除掉,並且把掉落的果子扔到河裡,防止來年種子發芽。



去年秋季回家聽我媽說,要到隔壁村給人家摘螞蹦。多勞多得,論斤給工錢。當時我還在想,哪有那麼螞蹦要摘?要那麼多螞蹦有什麼用?我媽後來告訴我,螞蹦是人家專門種的,種螞蹦的人比照看莊稼還費心,又是施肥又是除草,就希望螞蹦產量高個頭大。後來,我又從我媽那裡聽到螞蹦的籽可以榨油的,聽說榨出的油品質很好,而且吃了對身體有好處,價格遠遠高於豆油的價,就這樣依然供不應求,深受人們的喜愛。


現在螞蹦成了香餑餑,而且經濟效益比普通的農作物高,所以大家都很喜歡它。


我家生活在農村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的田野裡可以找到很多的美味,主要是因為當時在那個時候家裡的經濟條件都不太好,所以當時只要有時間就會往地裡跑,尤其是在秋收的時候一天可以跑三四趟,主要就是尋找生長在田野裡的“黑天米豆”“燈籠果”。


還有問題中提到的“屎瓜”其實這種瓜在我們當地的叫法並不是這樣的,那麼在我們當地都是把這種瓜喚作為“馬泡”或者是“野西瓜”記得當時這種野生的植物在農村的田裡裡,以及河邊和荒地裡都可以看到它的生長痕跡。

但是這種植物在現在這個三月份是找不到的,一般到了5月份左右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這種植物開花結果,其結出的果實一般長到秋收的時候,也就是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時候,這種植物結出的瓜就會從青色變成淡黃色,那麼一般變成淡黃色以後就可以食用了,當然這種瓜在成熟之後,會變得比較柔軟而且聞上去還特別多的清香,但是吃起來其口感並不是甜的而是比較酸的。



然而現在這種植物就算是到了相應的季節,也已經很少看到了,主要是因為由於這這些年噴灑一些除草劑,導致一些常見的植物在現在很少見到,那麼之所以現在這種植物會成為香餑餑的主要原因,就是這種植物是非常有價值的,其在本草綱目當中就有所記載,所以現在有一些地區特意種植這樣的植物,用來製作成我們所需要的物質。


紀錄鄉土


小時候經常在地裡遇到,這玩意應該是有人把香瓜籽吃到肚子裡又屙了出來,當作農家肥中的底肥上在了地裡,因為有了合適的環境就生根發芽結果,只是沒有人照料無限繁殖加之釆光性不好,所以就長的特別小但特別多,一顆秧子滿地爬,上面結很多。熟了以後還是很甜的,小時候遇到了總是用手捏捏有沒有軟的,軟的很甜但生的很苦。那時地裡還有西瓜,大小如皮球,熟的也很甜。但以後沒人用人糞作底肥,所以也就徹底的消失了。



焦尚友村


小時候去大豆地裡採摘過,我們那兒叫麻包(音),地裡很多,記得那是夏天,穿著短褲,腿被豆莢的尖尖劃了很多血印,大摡有1%的麻包是有香味兒的,味香如香瓜,多數是沒味兒的,口感都一樣是苦的。老人說這東西沒用,也不能吃,是人拉屎拉出的種子長成的。


考拉的爸爸1


這裡所說的“屎瓜”,在我的家鄉,被稱作馬泡蛋。是夏季花生田裡常見的一種植物,定義為雜草也沒有錯,因為在日常除草中都會把它給直接清除。那麼為什麼一直被當做雜草的馬泡蛋會成為香餑餑呢?


說實話,在我們這邊,它依然是雜草。那麼它變成香餑餑又是咋回事呢?其實變成香餑餑,主要是因為它的一些其他用途被開發出來,尤其是在食用方面!

首先,在一些地區,有人專門收購馬泡蛋,然後經過一系列處理,獲取馬泡蛋的種子,晾乾以後就能進行榨油,含油量特別高,食用起來口感不錯!符合綠色飲食的概念,因此就有人開始大量炒作這種油,在網上一斤油能賣八九十,利潤非常高,因此就有很多農戶開始規模化種植,這種植物就瞬間變得搶手了!


其次,馬泡蛋的果實,在成熟以後味道清香,也深受人們的喜愛,加之其含有的豐富營養,一些人更是求購馬泡蛋食用。但是,馬泡蛋在國內並沒有什麼規模化種植地區,這也使得馬泡蛋變成香餑餑!

其實說來也奇怪,很多野菜在過去是吃不飽飯時用來充飢的,現在卻變成價格高昂的珍稀蔬菜。看來現在的人真的是開始享受生活啦!


植保小貼士


馬泡瓜,原產非洲。可降血壓,降血糖等多種功效,炒菜吃,淹鹹菜都行。一顆結很多。我們高密也叫屎瓜。我醃製好多,送人了,吃不多。

馬泡瓜味甘、性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解毒、除熱、清熱、利水、利尿等功效;主治煩渴、火眼、咽喉腫痛、燙傷。據說也是糖尿病者的最佳食品;水腫患者、癌症患者、熱病患者、肥胖患者、高血壓患者、高血脂患者、嗜酒患者可以多食;不過馬泡瓜性涼味苦,不適合腹痛腹瀉、脾胃虛弱、肺寒咳嗽的人,因其性涼,胃寒的人吃了有可能腹痛洩瀉。

對於長期酗酒的人來說,馬泡瓜無疑是最佳的解酒良藥。馬泡瓜能幫助人戒酒,它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多吃利尿,可以消除水腫,很適宜肥胖人群,有助於減肥,而且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多吃。



雨曦頓悟


過去農田常見的“屎瓜”一直被當做害草,為啥現在成了香餑餑?

說起這個“屎瓜”還真名副其實,但是這個屎瓜並沒有難聞的臭味,而是說這種瓜的種子不易被消化,不管是人吃了,還是牛吃了,還是小鳥吃了,這瓜的種子都不會被破壞,而是完整的出來,並且見土就能生根發芽,適應力很強。

這個“屎瓜”就是我們農民常說的馬泡瓜,我們也叫野香瓜,因為和香瓜長得很像,只不過是野生的,就是個頭太小,成熟之後,野香瓜變成黃色,變黃的馬泡瓜就可以吃了,用清水洗乾淨一口一個,很爽口。友情提醒,沒有成熟的馬泡瓜味道苦還很澀,但是牛就喜歡吃馬泡瓜,吃得嘎嘎響。牛吃完馬泡瓜,牛屎拉到田野中,馬泡瓜的種子就會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發芽生長了。



其實,我們人吃後,馬泡瓜的種子會隨糞水澆灌在莊稼地裡,這樣種子也會生根發芽的。這就是馬泡瓜,求生欲很強,能適應各類環境,對土壤沒有要求,都可以長出長長的瓜藤來。

但是,一般來說,馬泡瓜很難清理乾淨,農民都是當做害草來看待,用鋤頭挖掉的,但是明年照樣還會長出來。如今,據說馬泡瓜幾十元一斤,是藥材商人來收,所以,因為有經濟價值,如今有人工種植馬泡瓜了。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屎瓜”在我們農村裡面很常見,由於田地間相鄰的比較近,加上有時候農村裡的老百姓,會在田間地頭吃瓜,這樣瓜的種子就在不經意間隨著風,飄入到了田地裡面,有的還會在前後院出現,這樣春天夏天就會生長出來的,這樣的瓜和大家在土壤裡面專業種植的瓜,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以前農村裡面的土地比較多,大家種植的瓜也很多,包括甜瓜,西瓜,南瓜等,現在耕地面積減少了,而種植瓜也不多,我們村裡僅僅有幾個農戶在種植。所以大家發現自己的田地裡面出現了瓜,而且是自然生長的,就會比較珍惜了,不會再向以前那樣,將這樣的瓜當做雜草,或者害草去處理了。而且會專門騰出土地來,讓其開花結果的。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現在成為了香餑餑,是因為這種瓜還有藥學方面的價值,經過專業人員的加工處理後,能應用的更加廣泛一些的。現在的市場價格也是很好的,本身供不應求的市場空間,也使得很多農戶朋友,注意到了它的利潤,所以不像以前那樣隨便了。當然需要大家科學的去種植或者管理才好,儘量不要影響到我們其他的果樹或者蔬菜莊稼才行,實現三農的良好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