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老師有時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家長能生老師的氣嗎?


如果有一天家長們發現孩子放學回家或雙休日裡一直沒寫字,肯定會問上一句:“孩子,你怎麼不做作業呢?”如果孩子回答“老師沒有佈置家庭作業”,

這時有不少家長馬上不高興了,臉色也變了,可能還會嘟噥一句:”這老師怎麼當的?家庭作業都不佈置!"這種不佈置作業的情況要是發生好幾次,有的家長很可能會直接找老師”談話”,甚至向校方反映,請校長出面干預此事。

老師有時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家長能生老師的氣嗎?


筆者認為,老師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偶爾或隔三差五地不佈置家庭作業,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家長不必有過敏甚至過激的反應。

早在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出臺《中小學生減負措施》,一共30條。“減負30條”要求中小學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具體內容如下:

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佈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從以上減負內容裡,可以看到“不佈置”、“不超過”這兩個詞,這兩個詞直接或包含有“允許老師不留書面家庭作業”的意思。減負30條裡並沒有明確規定老師必須每天給學生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因此,老師 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沒有違反任何政策性的規定,是正當的職業行為。所有的家長都應該正確認識到這一點,要信任老師,要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不要以為孩子在家做作業就一定是好事、不寫作業就一定是不好的。

老師有時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家長能生老師的氣嗎?


筆者認為,老師有時不佈置作業,反而是件好事

孩子們可以好好放鬆一下,做他們想做的事情,畫畫,唱歌,看電視,看書,跟小夥伴們玩,下棋、打牌……孩子們一旦掌握了老師隔三差五地不佈置家庭作業的規律,就會規劃自己的空閒時間,一次次地盼望著老師給他們徹底解放的那一刻。

孩子首先是人,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有各種生活需求,我們總不能讓孩子一味地讀書寫字,應該讓他們感受到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人生是有很多快樂的。

勞逸結合,乃文武之道。玩得好,休息得好,大腦調節得好,才能更有精力學得好。玩與學並不是完全對立的,玩得適當,反而更有益於學習。在玩中積蓄體力,儲蓄精氣神,增加生活熱情;在玩中體驗生活,認識自然,豐富閱歷,提高動手能力,培養興趣愛好。因此,老師適當不佈置作業,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會收穫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和能力。不布作業,沒什麼不好的,看問題一定要辯證地看,一分為二地對待。

老師有時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家長能生老師的氣嗎?

其實,真正教學厲害的老師是不佈置多少書面家庭作業的,一是作業在課堂上完成了,二是學生都學得好,目標已經達到了,無需佈置作業,三是即使佈置作業也是少而精,學生有可能在學校裡早就完成了。因此,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是關鍵。孩子的學習交給了老師,就要信任老師。孩子沒作業,完全可以不去理會。有時候,不管孩子,就是最好的管理!家長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打打球,或者做做其它的親子活動,與孩子共享美好時光。

一般情況下,大考試的前後或運動會前後一兩天,老師是不會佈置什麼家庭作業的,這是老師讓學生故意放鬆、調養休息的,家長要給予理解。如果您的孩子正好讀小學1、2年級,由於教育部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準佈置家庭作業,您就更要理解了,不能勉強要求老師給學生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老師有時佈置沒有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但是不等於沒有作業,因為老師會佈置一些預習、複習、課內外閱讀、背誦等學習任務,這些學習任務也是一種作業;要求回家做一樣家務活或給父母倒一杯水,或者做什麼手工、收集什麼材料,也都是屬於家庭作業的範疇。因此家長不要誤以為只有書面作業才叫作業。

另外,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看看書、寫寫日記、做做課外習題等,藉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對孩子以後的學業深造是非常重要的,誰的自學能力強,誰將是學習的強者。對於小學高年級和中學生來說,即使老師不佈置作業,愛學習的、有自學能力的孩子,都會找出很多書面作業來。這種主動學習的狀態才是學習的最佳狀態。聰明的學生,時不時地會把自己找來做的作業交給老師批閱或者向老師請教遇到的難題,而此時的老師也一定會很樂意為之”效勞“的。

老師有時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家長能生老師的氣嗎?

教師有時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在盲目競爭的應試教育下,這種情況很少。如果您的孩子能遇到這樣的老師,筆者要為您和您的孩子慶幸了,因為這樣的 老師是真正懂教育的老師。

我是百姓茶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你常來茶館做客,讓我們一邊飲茶,一邊聊聊孩子的學習,思考教育點滴,悟出教育智慧,做懂教育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