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北碚历史丨公园里的三易清凉亭


北碚历史丨公园里的三易清凉亭

北碚公园火焰山麓,有一座红檐翘阁、雕梁画栋、小巧玲珑的清凉亭,亭子依山傍水,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亭中红柱兀立,彩画斑斓。阁顶璃绿瓦,嵯峨壮观。楼台四周,临窗远眺,缙云九峰,平列天际,嘉陵江穿峡而过。山光水色,使人心清神爽,有诗人游人吟哦《清凉亭》,诗云:

千峰万壑郁葱苊,

出峡春波宛似龙;

更情红楼添一角,

江山顿觉太玲珑。

北碚历史丨公园里的三易清凉亭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清凉亭全景旧照

说到清凉亭,人们就会联想起卢作孚,引出一段卢作孚三易清凉亭的佳话来。

1927年初春,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巴、璧、合”峡防团务局局长,他一心扑在开发三峡、建设北碚的事业上,自己连住房也没有一间。

1934年正月初三,是卢作孚的母亲六十大寿。卢家的一些亲友和北碚各界人士等,筹银三千块,作为寿礼送给卢作孚,为老夫人修幢别墅。卢作孚婉言谢绝,坚决不收:“众亲朋好友的心我领了,但这个礼我不能收……我没有任何理由收下这么巨额的礼金!”但大家已经收起来了,也不好退还,一再劝说,要卢作孚接受这一次,下不为例。主客之间,一个不收,一个不退,僵持不下。有人从中插嘴道:“卢局长为了峡区建设,不辞辛劳,东奔西跑,到处化缘,筹集资金,我们这也是为了建设嘛!”这句话提醒了卢作孚,他灵机一动,对大家说:“感谢各位亲朋好友,这笔礼金我收下了,但不能作为寿礼,权当是诸位的捐款。此款一定要用来修建房屋,但不能修私房、建别墅,我想在平民公园内建一亭阁,供游人观赠、登楼远望。”

当即便宣布,将这件事交由峡防局秘书黄子裳办理,于是,卢作孚邀约峡防局同仁,多次到平民公园观察,择地定点,最后才定在这火焰山麓的“之字道“底端。

1934年春破土动工,历时年余,于1935年初夏建成。耗资3500块,差额系卢老夫人贴补。

卢作孚改寿礼为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改私人别墅为公共亭阁的行为,得到了众亲及社会高度评价与赞赏,认为卢作孚一心为公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因此,在建造过程中,捐献者商议要为这个亭阁取名“慈寿阁”,以示这是用卢老夫人的寿礼所建。

恰好,这时四川名家赵熙正住在北碚,就请赵熙书写了“慈寿阁”三个大字,准备刻匾于亭上。

卢作孚看到这“慈寿阁"三字,不断叫绝,连声称赞:“写得太好了,真不愧是名家。”并嘱其弟卢子英将此字好好保存。亭阁建成后,好久不见“慈寿阁”匾挂上,黄子裳几次找卢子英要字,卢子英回答得很干脆:“好,我找找。”但总是没有行动。黄子裳又找卢作孚,卢作孚委婉答复:“以后再说。” 其实,“慈寿阁”字匾一直在卢子英箱子里收藏着。原因卢作孚早已打招呼、他认为这个名字太狭隘了。所以,几年过去了,人们只叫这亭慈寿阁,但就是没见匾额。

北碚历史丨公园里的三易清凉亭

清凉亭题字匾额

1938年5月,慈寿阁上突然悬上了“清凉亭”匾。人们不知究竟,众说纷纭。他们哪里知道,卢作孚早就决定给慈寿阁改名了,1937年12月15日,卢作孚见到刚西迁来渝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他想到林森书法很好,便请他题了“清凉亭”三字,送回北碚,制成匾额,悬于亭上,从此,慈寿阁改名清凉亭。此举既尊重了亲友,又方便了游人,还为公园增添了一处景点,可谓一举三得,一时传为佳话。

从清凉亭这一建筑式样来看,它既不是单纯的阁,也不是单纯的亭,而是容楼台亭阁于一体的合壁建筑,具有中国传统建筑格式。抗战时期,陶行知设“晓庄研究所”于此,在此研究兵役改革,筹办育才学校,发动北碚志愿兵运动,动员了460名志愿兵奔赴前线,为大后方北碚支持抗战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北碚历史丨公园里的三易清凉亭

如今的清凉亭

清凉亭从落成至今已80余年,它历尽沧桑,又多次改变其功能,多次维修,最后完整地保存下来迄立于北碚公园火焰山下,嘉陵江边,仿佛述说着北碚精彩而不朽的历史。

目前清凉亭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昔日林森主席所题“清凉亭”匾额已重新悬挂于大门正上方。按计划清凉亭将重新建成纪念馆,相信不久的将来清凉亭必将发挥其历史文物建筑的有益作用。

(参考:李萱华《天籁北碚千古情》)来源:重庆市北碚区博物馆

以史为鉴,但,不以史论今!

书写北碚情怀!

书写你心中的北碚!


北碚历史丨公园里的三易清凉亭

出 品 | 刘懿锋

排 版 | 狙击哥

策 划 | 高晨露

讲述人文故事 | 写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镌刻时代瞬间

新时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