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玉米又矮又粗是什么情况?

爱时尚Nice


玉米又矮又粗是什么情况?

玉米出现矮粗的情况,应该是发生了粗缩病。这是一种病毒病,俗称玉米的“癌症”。如果田里个别棵出现了粗缩症,应马上拔除病株,同时及时打药进行防治。什么是玉米粗缩病呢?下面就给介绍下。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主要毒源是玉米粗缩病毒,一旦感染就很难治愈了,所以也被农户称为玉米的“癌症”。一旦全田发生,将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其次,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刺吸玉米汁液进行传播的,所以想要预防玉米粗缩病,就得切断传播途径,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玉米粗缩病的表现症状

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玉米粗缩病,尤其是苗期的时候受害最严重,玉米长到5至6片叶就表现出明显症状了。

1、初期症状

在玉米的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有透明的虚线小点,叶背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腊白条突起。



2、后期症状

玉米长到5至6片叶后,与正常的玉米植株相比,感染了玉米粗缩症的玉米会表现出叶片浓绿、节间短、植株矮化等特点。严重的会出现植株锥形,不抽穗或有穗无粒,提早枯死。

玉米粗缩症的幼苗期症状会跟玉米缺锌有点相似,所以要注意辨别,同时苗期也应注意补充微量元素。



玉米粗缩病发生的条件

玉米粗缩病主要靠灰飞虱携带病毒,通过刺吸植物汁液进入玉米体内进行传播。而灰飞虱主要在杂草和麦苗下面以成虫或若虫进行越冬,来年春季就会先在小麦上进行危害,到小麦收割之后,会迁移到玉米上进行取食危害传播病毒病。

所以玉米粗缩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年灰飞虱的虫源基数,虫源基数多,玉米粗缩病就发生重。尤其是田块地头杂草多、田块比较潮湿的,发生就比较严重。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基本明确了解了传毒媒介灰飞虱与玉米粗缩病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对于玉米粗缩病的防治,还是以农业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核心就是做好灰飞虱的防治工作,压低灰飞虱虫口基数,控制毒源,切断传播途径。

1、做好麦田的防治工作

前面也介绍到,灰飞虱主要在杂草和麦苗下面以成虫或若虫进行越冬,来年春季就会先在小麦上进行危害,到小麦收割之后,会迁移到玉米上危害。所以在防治小麦矮丛病的时候就可以同时防治灰飞虱,降低其虫口基数,迁移到玉米上之后可以减少对玉米的危害。

2、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选用抗耐病品种,可以加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侵染危害;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消灭虫源;及时追肥浇水,玉米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

3、化学药剂防治

一是在玉米播种之前,对玉米进行拌种处理,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灰飞虱的危害。

二是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喷施防治,幼苗期开始表现出粗缩病初期症状,可以马上开始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可以选择病毒病药剂+杀虫剂+芸苔素内酯+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连续使用2-3次。可以到达控制病毒蔓延,杀灭灰飞虱,同时调节玉米植株生长,及时补充养分健壮生长的效果。因为玉米幼苗期的病毒病症状与玉米缺锌症状相类似,所以及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



可选择的病毒病药剂有盐酸吗啉胍、毒氟磷、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等;杀虫剂可以选用如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具有内吸性的药剂。

总之,玉米粗缩病对玉米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一旦发生就无法根治。所以在防治上,以预防为主,要做到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环环紧扣,就一定能够控制其危害蔓延。



农夫三权


玉米又矮又粗先要看看是不是叶面缺绿,特别是老叶片基部是否失绿呈黄白色,整个叶片是不是成黄白色的条纹,如果有这种情况估计是缺锌造成的苗株矮小,玉米缺锌之后要及时补充微量元素肥,同时喷施一些调剂生长的芸苔素内酯等药剂促进生长。但是玉米缺素症不常见,如果真的出现玉米苗株又矮又粗的情况十有八九是粗缩病问题。

玉米粗缩病的简单症状和危害,以及传染源:

  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一起的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玉米病毒性疾病,在玉米的苗期特别容易显示症状,得病的玉米苗株浓绿但叶片宽短而厚有一定硬度,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生长缓慢。在叶片的某种表现上和玉米缺锌症有些相似,但细看有区别。

  2. 等到玉米生长后期会明显看出患病苗株比正常苗株低半截,而且多数感染粗缩病的玉米苗株没有雄穗,即便个别苗株能够抽出雄穗,因为雌穗发育问题导致花丝比较少,造成果穗畸形甚至没有果穗,长果穗的果穗也比较小,没有籽粒或者籽粒很少。

  3. 玉米粗缩病在灰飞虱容易繁殖生存的地方容易发生,例如靠近水源或者潮湿的路边、田边是灰飞虱的重要繁殖过冬场所,靠近地边、田边、水源的地方也容易发生玉米粗缩病问题。所以历来对灰飞虱的防治这些场所的枯枝杂草都是重点防治对象。

敲个黑板:玉米粗缩病的防治要注意什么?

  1. 对于发生过玉米粗缩病的地块儿要最好秋后的传染源处理工作,对潮湿、靠近水源的田边、地边杂草和枯枝烂叶等杂物能清理干净要清理干净,而且重点喷施防治灰飞虱的药剂药液例如25%扑虱灵50克/亩进行重点喷施,多批次多剂量连续喷施。

  2. 播种选种尽量选择适宜本地抗性比较好的玉米品种,如果换茬种植同样需要挑选相对抗性较好的农作物种子,同时农作物出苗之后及时使用25%扑虱灵50克/亩进行预测点儿重点喷施,做到提前预防,当然也可以对种子采用吡虫啉、噻虫嗪药剂拌种。

  3. 身边老人对于玉米苗期喷施药剂毒杀灰飞虱有一个细节,尽量在喷施除草剂之后再进行灰飞虱的杀虫药剂,当然也可是同时进行,灰飞虱与杂草有共生关系,消灭杂草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消灭灰飞虱的生存繁殖环境,提高灰飞虱病虫害的毒杀效果。


农耕随笔


如果玉米又矮又粗,一般情况下可以疑为玉米粗缩病。而且现在才发现,如果是夏玉米10叶期的话,能更为确定,因为这时候植株矮化最为明显。

一、玉米粗缩病的症状

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苗期最严重,5-6片叶就可以看出来了,在心叶基部和中脉两侧有透明油侵状的虚线条纹,越来越延续到整个叶片。叶片浓绿,便是僵直。

9-10片叶的时候,基本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了。上部节间短粗,而且叶片簇生。

粗缩病发病严重后,玉米秆和正常秆可以相关一半高度,严重影响后期结穗,即使结穗也大幅度影响产量。

二、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粗缩病是因灰飞虱传播而来的。灰飞虱一般在小麦上越冬,或者在麦田杂草中过冬。玉米苗期,灰飞虱就飞到玉米苗传染这种病毒。玉米5叶期前极易感染这种病毒,10叶期后,玉米抗病能力增强,病毒传播效果减轻。

三、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所以,我们防治玉米粗缩病其实从根本上要躲避灰飞虱的侵扰。同时要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种。每次我们强调玉米种的抗病性,其实实用性相当强。

而且我们因灰飞虱在小麦田越冬的习性,要注意不能在麦田中套种玉米,这样染病可能性就会加大。而小麦收割后的夏玉米种植则应在灰飞虱迁移过后种植,一般在6月上旬以后就可以了。在麦田种植夏玉米后要注意将麦田边的杂草做个清除为好。

在玉米10叶期以前发生粗缩病,可用药剂防治,具体以当地实际情况配药。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这是一种灰飞虱带来的传播性病毒病,应从躲避预防和化学两方面来防治,用抗病玉米种也是关键。



农资人实录


玉米又矮又粗是什么情况?

玉米症状矮粗主要为病毒引起。 防治,主要以控制传毒媒体为根本,比如灰飞虱。

一、症状:玉米条纹矮缩病又称玉米条矮病。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缩,沿叶脉产生褪绿条纹,后条纹上产生褐斑。

植株早期受害,生长停滞,提早枯萎。中期染病植株矮化,顶叶丛生,雄花不易抽出,植株多向一侧倾斜。 后期染病矮缩不明显。根据叶片上条纹的宽度分为密纹型和减纹型两种。叶片、茎部、穗轴、髓,雄花序、苞叶及顶端小叶均可受害,产生淡黄色条纹或褐色斑。

二、传播途径:该病毒由灰飞虱传播。蚜虫、叶蝉、蓟马、土壤、种子和摩擦都不传毒。该病发生与灰飞虱若虫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3~4龄若虫在田埂的杂草和土块下越冬。翌年春转入冬闲田。

羽化后成虫有一部分迁飞到刚出苗玉米田为害。6~7月份虫口最大,为害也重。玉米收割后又转移至田埂杂草上,潜入根际或土块下越冬。带毒若虫是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灌溉次数多或多雨,地边杂草繁茂有利于灰飞虱繁殖。

三、及时防治是关键:

1、玉米播种前后要及早除草,消灭灰飞虱的生存场所,地头、地边要喷严。

2、玉米幼苗期(最好一叶一心前)要及早喷一遍杀虫剂(有机磷、菊酯类农药)灭灰飞虱,因为玉米在5叶前对粗缩病病毒非常敏感(7叶以后就不敏感了,即使受灰飞虱危害也不会发病),喷药时可同时加喷植病灵、病毒A等抗病毒药剂。

3、玉米播种时最好采取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可以灭早期危害玉米的灰飞虱,防止病毒扩散传播。

4、早期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到田外深埋,防止病株再次成为毒源。

5、适当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6、选种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综上所述,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很高,玉米粗缩病对玉米的生长影响很大,要高效防治。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大家互相学习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添加收藏,转发和关注,感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