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当前正在阅读的书是什么?

浒将


1、晚,读完《能静居日记》(一)。岳麓书社出版。此书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可能经费充足的缘故,所以装帧、印刷、用纸都极精良。作者:【清】赵烈文。是书凡四册,本册共616页。自2018年3月27日至2019年2月28日,断断续续用时十一个月始读完。本册日记自咸丰八年至同治二年,六年间烈文无论是在避太平兵乱还是在繁忙的湘军幕府,或舟中,或车上,或旅店,或军帐,都能不废读书,大部头的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在此间读完的,而且每有意会,都于日记中不厌其详地随时记录。长夜漫漫,晨星耿耿,在这一年间,梅轩也就随着烈文的思想轨迹,重检书箱,也陆续读完了《史记》、《后汉书》,以及《汉书》、《三国志》的一部分。

2、《日记》前面有长篇小说《曾国藩》的作者唐浩的序言,称烈文为“乱世清醒客”。烈文,字惠甫,号能静居士,江苏阳湖(今武进县)人,经姐夫周腾虎介绍,入曾国藩幕府,颇受曾氏器重。唐浩明之所以称之为“乱世清醒客”,主要是因为他在自己极为私密的日记中真实记载了当时的时代风云、世态人情,揭露了专制王朝腐朽没落的本质,成为那个时代极为准确地预见了清王朝必然崩溃的第一人。、


梅轩速写课


正在重读格非的《博尔赫斯的面孔》,好像是2015年买的,当时,时间不充裕,读的匆忙,前些天提起来,决定重读。这是一部信息量非常大的散文、评论集,文字明快,观点清晰、直接,好看。

同时读的是日本横沟正史的金田一探案集四册的第四本《女王蜂》,前三册《恶魔吹着笛子来》《狱门岛》《八墓村》已读完。感觉与其他日本推理小说比差了些,过于追求案件的诡异、离奇,却疏于推理的严密,故事有生硬之感,而且感觉有硬伤。

还读了两本美国的短篇科幻集,大部分不好看,偶尔会发现一两个好玩的故事,虽有惊喜,但有点浪里淘沙的感觉,累,所以读完这两本,余下的打算弃了不读(这一套好多本)。

金田一探案和科幻集,借自单位的图书馆。

办公室还扔着一本张爱玲的小说、散文集,她的文字非常有味道,但是我读起来热情不高。基本上,工作之余读个一篇、二篇,进展很慢,用了月余,总算快读完了。不知道为啥,我很难喜欢女作家的作品(女性不要怪我),无论中外,总是感觉与自己不能合拍,这本张爱玲集借自一同事,因为她名气太大,借来一读,结果仍然艰难。

读书,在我就是个业余爱好,就是玩,所以,读的随心所欲。下一步,突然想读几部过去的书,《敌后武工队》《保卫延安》《风云初记》《三家巷》《青春之歌》。它们安静地在单位图书馆的书架上等我很久了。




郑光赫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第一本书:《向死而生》 作者:史铁生



简介:这是一本史铁生的散文集,对于史铁生,我想我们都不陌生。他的《我与地坛》,是入选进语文课本的。我平时读了许多散文类书籍,但说实话,史铁生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阅读。他的风格平实朴素、酣畅自然,在看似平静的叙述背后隐藏着一股倔强。这与其本人经历是分不开的。作者在早年有过下乡,在陕北农村吃过各种各样的苦,然后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纪,身患重病,最终截肢。这也导致其性情大变,喜怒无常。但越是经历过人生的大起伏,就越能体会和领悟人生中的真道理。所以,这些经历也被他写进文章里,成为我们所读到的史铁生:当你觉得你的世界一片漆黑无路可走时,你应该读读史铁生。

第二本书:《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 作者:沈书枝



介绍:这本书中的《姐姐》篇曾获得豆瓣第二届非虚构类文学首奖。这本书之所以打动人,能获得众多网友的认可,是因为作者描写的故事,很可能是真切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故事:作者姐妹五人,生活清贫,一路磕磕绊绊的走来,直到变成如今的模样。但无论何时,对于家乡的铭记与惦念,都刻在她的心里。所以她写她童年时跟着长辈一起下地干活的情景,写她读高中时有了第一个喜欢的男孩,那种懵懵懂懂的情感状态,都让人觉得亲切而动人,因为,归根结底,这本书其实是在写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三本书:《湘行散记》 作者:沈从文



介绍:作为20世纪最优秀现代文学家之一,沈从文具有极高的文学天分。他没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却能凭借自身的语言天赋和文学作品,任职北大。他的《边城》自不必说,而他的散文也成就颇高,《湘行散记》就是其散文中的代表作。他的散文作品清丽秀美,常有不可言说之妙。在文字本身之后,我们又能领略到浓厚的湘西文化风情。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你不必考虑别的,单就沈从文的文字,已是一种艺术: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类似这样的话,就是沈从文文学才华的最好提现。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文化的理想国


正在阅读三体

三体

首先三体是一本硬科幻小说,有人说完全读懂三体你会是半个物理学家,带着满怀期待读了这本书,没读之前一直没想明白书名为何叫三体,后来在书中得到了答案,三体指的是外星人所处的星球在做三体运动,故书叫三体,书中描述了一个残酷的世界,看了三体之后使我脑洞大开,开阔了想象力,首先作者以游戏的方式让读者认识三体世界,三体世界分为恒纪元和乱纪元,乱纪元时人们脱水才能生存,里面的情节丰富,刷新了我的认知,后续三体②又以紧密的逻辑构造出面壁者计划,当三体的一个巡逻舰到达太阳系时,我们想象中的太空大战并没有发生,而是巡逻舰水滴以最原始的方式撞击地球战舰,地球陷入了恐惧,而在这个时候作者描述了一个黑暗森林法则,最后主角逻辑成功解救地球。三体③中发现了四维空间但是四维空间是不稳定的,会像三维空间转变,程心为了做实验把云天明的大脑送到太空,期间程心成为了新执剑者被三体认为没有威胁,三体再次发起进攻,之后万有引力号发出了信号,暴露了三体太阳系位置,三体星球惨遭粒子攻击,这时云天明讲了三个故事,人类受到启发,再次拯救地球。掩体计划,黑域计划。光速飞船,最后出现了小宇宙,感觉有点烂尾。


crazy尛焱


《走到人生边上》,这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出的一部关于“生、老、病、死”人生规律的探讨散文。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前几天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杨绛先生这句话,特别喜欢,也许是因为自己生活中也经历过,所以才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有时候感觉人活着就很累,想要与世无争,好好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可往往现实不给你这个机会,总有一些人不断的来挑战你的底线。杨绛先生说“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这就是所谓“妥协”。”,可如果所谓的“不计较”、“和平相处”最后只会导致自己的吃亏,那么我们是否还应该坚持?

这些个问题我思考再三也没有答案,也许只能说,“我生来是好人,没本事做恶人,吃亏就吃亏吧。”


边缘人R


度阴山的《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堪称心学的引门之作,全书文字通俗易懂,从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广西戡乱三件“功成身就”之事入手,介绍王阳明卓越的军事才华,并以少年求仙佛、中年龙场悟道、常年传播心学为引线,贯穿讲述阳明心学在实践中“知行合一”致良知的一生发展历程。读过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小伙伴们不妨选择一读,会多一些格物致知的领悟,到底心即理,还是性即理,理学、儒家,心学的关系会更清晰,也会让我们在生活的魔障里找到人心选择的力量。


样子25945824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终身成长》,这本书真的五星推荐。

德韦克教授在这本《终身成长》中让我们知道了:\r

(1)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结果,获得成功就不只是靠天份、靠能力就可以实现,而是主要靠我们在行动过程中所依赖的思维模式。\r

(2)成长型与固定型这两种思维模式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将对我们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但是这两种思维模式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后期进行调整或修改。\r

(3)把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是有方法的。\r

卡罗尔·德韦克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的心理学教授。她是人格心理、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现在我们就跟着德韦克教授的步伐,来了解一下这本历经数十年的经典作品。\r

一、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r

如何区分这两种思维模式呢?简单来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对待事情态度消极,认为事情一成不变。比如考试得了60分,他就挫败感十足,觉得自己很蠢,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觉得努力也是白费,生活真是糟糕等等。\r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乐观积极,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喜欢面对挑战,遇到难题会想办法积极应对,并且认为能力可以改变。比如同样的考试得了60分,他可能更多地会把错误的题目收集起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直到弄清楚答案,并且会付出更多的努力,确保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

作者德韦克教授认为: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

因此,决定我们行为结果的是我们所依赖的思维模式。就像我们常常听到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未来”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表达的也是思维模式。\r

二、在生活和工作中,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商是天生的,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认为通过学习即可提高\r

(1)与他人交往中,你开启的模式决定了你们的关系\r

《终身成长》这本书里面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名叫夏琳的女子在看演出的时候认识了一个音乐家麦克斯,双方互相吸引并且有着共同爱好,甚至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但这只是开始。\r

随着双方关系越来越密切,麦克斯露出了自己情绪化的一面。比如说在进餐时,麦克斯突然情绪不好,那夏琳只能忍受他的沉默,如果夏琳试图与他沟通,那则会变成一场灾难,麦克斯不仅不沟通,反而会对夏琳失望,认为夏琳不了解自己。甚至还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双方如果适合在一起,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r

看,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模式完全不同,后者认为两性关系需要磨合、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r

作者德韦克教授在和她丈夫恋爱的阶段时,就曾向她丈夫表示希望在自己生日时收到一份好礼物,这份好礼物不需要多贵重,只需要两个字:用心。\r

同样的,作为回馈,德韦克教授也表示会在丈夫生日时用尽心思去给他挑选礼物。德韦克用自身的例子来告诉我们:个人的特质并非一成不变,有些我们看到的缺点用一点小小的沟通就可以解决。她是这么做的,也因此每一年的生日都会收到丈夫用心挑选的礼物。\r

(2) 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如果是固定型思维模式那你可要当心了\r

安然公司,曾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类公司之一,却在2001年宣布破产。我们如果回顾一下这个事件会发现,被质疑的对象首当其冲就是管理层,其中有一个虚报账目的罪名。\r

我们都理所当然把它理解成内部管理混乱、腐败无能。但是《终身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主要还是思维模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安然公司招聘有个标准,就是专门招一些超级天才,德韦克教授称之为“人才至上”模式。\r

这种模式导致所有员工都希望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却也因此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担心暴露自身缺点,从而不愿承认错误、也不愿意改正。\r

因此,在这个角度看,安然公司的结局,底层问题实际上是思维模式的原因。\r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如杰克·韦尔奇,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即使日常再忙,却依然常常去工厂了解工人们的想法和听他们意见,并把工人当成培养的对象,除此以外,韦尔奇还非常重视团队协作,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在他执掌的20年里,于2000年时通用电气公司成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r

(3)我们以为是天才的运动员,也只是因为他们拥有成长型思维\r

迈克尔·乔丹在高中时被学校队淘汰后,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母亲的鼓励下更加努力地训练,他每天都提前去到学校操练,以弥补自己在防守和投篮的不足,甚至连他的教练都为他的努力感到讶异。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功成名就。而别人对他的评价则是运动奇才,事实上他自己却认为:“坚韧的意志和决心 比某些身体上的优势而强有力。”\r

三、掌握一些方法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r

1.制定一个明确具体的计划\r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德韦克教授认为,制定一个清晰又具体的计划是非常有效的做法。我们想要去做某件事情,就可以先把目标确定下来,再做具体的执行步骤。比如说,时间、地点,如何进行?这些细节都在我们要考虑的范围之内。总之,越具体越好。\r

2.不要拒绝改变\r

今年我被公司调到另一座城市来上班,刚上班没几天,我就认为新的老板在故意刁难我,因为我每次需要申请的资源他都没有批准。于是不知死活地跟他吵了一架。我的老板认为我态度不端正,当是我就在想,是不是我自己优秀得威胁到我老板的位置了?\r

当我看到《终身成长》最后一章的时候,真的大吃一惊,书中正是这么来描述固定型思维的反应的。天啊,这说的不就是我本人吗?我这刚愎自用的心态可不就是固定型思维吗?还好及时有看到,不然我将离职场成长越来越远。\r

德韦克教授建议我们:“与其对现状不满,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加深对行业的了解上。”结合自己的例子,我确实对新市场的了解不够透彻,是时候更加努力地来工作了,也许,付出来的努力未必马上有回报,但是,就像德韦克教授说的“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同事实现其价值,从中获得满足。”当然,做到这些,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到了这里,我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从固定型转变为成长型思维了。\r

3.改变思维模式从娃娃抓起\r

德韦克在研究中发现,有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固定思维模式。比如孩子从小学看到别人小孩子能写能画,还会加法减法,这个时候他就会认为自己天生很笨,而别人家的孩子很聪明。这种思维模式带给他的将会是:认为自己努力也没用,并且厌恶努力。\r

首先,家庭价值观得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其次,营造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环境,比如,每天多多问孩子是如何认识到新朋友的,有没有帮助其他孩子,或者有没有与其他孩子分享什么东西。最后,坚持。持续下去的话,孩子慢慢地就会把原来的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r

改变思维模式,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也许改变后并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至少,我们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乐观,更勇敢地去对待一切未知的事情。就像书评人汪冰先生说的:“成功是一时的,而成长是一辈子的。”只有先把思维模式调整过来,我们才能在通往未知的路上畅通无阻。我想,这才是《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所教给我们的。



风雨小英雄


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

总觉得春天是谈论美食的季节。

看了陈晓卿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后来的《风味人间》而对他产生兴趣。

只有一个吃货,才会对美食有如此的观察力和敏锐力,以及那种像对待情人一样的情深意切。也寻找美食,记录美食,无论是他的纪录片,还是他的文字,对美食的热情,给予了纪录片和文字强烈的表现力。


《至味在人间》讲述陈晓卿对美食的寻找和与美食的缠绵。

一个人的味蕾,最初的记忆是童年时候的味道。那味道会变成一生味蕾的追寻。

一个人对于一个地方最深切的记忆,是那个地方的美食。

胃的坦诚甚于语言。


李知月


《四级单词一笑而过》


少年强


《源氏物语》,早就听说过这本书籍,最近有时间开始读这本书。

作为一本日本的经典名著,历史古籍,我认为这本书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了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自从读了《菊与刀》这本书,我就一直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有着困惑,我想知道是什么养成了这种“轴”的性格呢?《菊与刀》这本书中说日本片面的借鉴了我们国家的儒家学说,“仁义礼智信”他们却只重视“义”。让我更加好奇他们的思想。

《源氏物语》这本书是紫式部写的,在作者笔下的那个时期正式受唐朝影响最深的时代,我想借此书籍了解一下日本的文化,探究一下日本究竟受了我国那些影响,以及有哪些日本古时候的制度。

《源氏物语》是一本可以了解日本文化的书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