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自然距離我們,其實並不遠。

2020的年初,因為疫情,很多人被打亂了生活節奏。大家免不了苦中作樂自我調侃一句:一切都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關於疫情,所有的話題都離不開“野生動物”,彷彿它是萬惡之源。野生動物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今天小虎想和大家分享一部年前看的紀錄片《我們的動物鄰居》,從另一個角度聊聊野生動物。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攝製組在三年的時間裡,與北京的野生動物們朝夕相處,記錄下它們的生活故事。

短短四集,這些故事,可能沒那麼奇異,沒那麼震撼,也不會讓人頭皮發麻,看完後卻能讓人感到溫暖,並且思考點什麼。

敬畏偉大生命

鋼筋水泥,嘈雜喧囂。在北京這座城市裡,除了追求落地生根的北漂們,還有一群大隱隱於市的原住民,也在為了生存而忙碌。

在你辦公的CBD一窗之隔的高空,紅隼與喜鵲、烏鴉纏鬥不休,只為了奪取一塊廣告牌的領地;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在你散步路過的老城區馬路邊,刺蝟四處“撿漏”充飢,棲身於“影響市容”的雜物堆中等待明天;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在你開車經過的立交橋橋底,雨燕搭建簡陋的巢穴,只為了短暫地歇腳產子;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當你走在下班路上,郊區裡烏鴉正上著“晚班”,在垃圾填埋場裡覓食…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為了生存,它們飛天遁地,晝伏夜出,拓展一切關於時空的可能,卻無法逃脫叢林法則的優勝劣汰。也許,這就是生命的偉大。

粉身碎骨卻義無反顧,窮困潦倒卻不改其樂,動物如此,人類亦然。

城市的奇觀背後,《我們的動物鄰居》還告訴我們如何敬畏生命。


共享城市生態

紀錄片裡呈現了很多生活在城市裡的動物,有的曾是我們的童年回憶,消失了很久,被重新找回,有的則是我們似乎熟識,卻從未真正瞭解…

比如,中華大刀螳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比如經常在公園邂逅的可愛松鼠,吃的卻是遊客剩下的垃圾;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比如努力飛翔感動了欲輕生人類的綠頭鴨,人類也報以它們一個家;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比如為了補充體力方便下一次遷徙,在收割完的農田尋找食物的灰鶴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這些動物們,和幾千萬生活在北京的人們一樣,努力在城市中尋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當他們與城市、城市中的人發生緊密關係時,便有了最真實的情感特徵。

這部紀錄片建構了不同野生動物之間、動物與人之間、人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不是像我們學過的生物學生態系統?

導演用影像語言激勵人們自發的覺醒,建立與自然生命共享城市的價值觀,這是最讓小虎感動的。


維護所有生命

今年剛過去的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主題是“維護所有生命”,這些生命,是動植物,是你我他,更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就像影片中介紹蜜蜂所提到的一樣,如果蜜蜂不存在,植物不能授粉,動物和人類也很難生存。

我們和野生動物鄰居們,是朋友,卻是需要保持距離的朋友

比如在2019年的鼠疫後,我們知道了旱獺(土撥鼠)只能遠觀,不能觸摸甚至餵食;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比如在2020年的新冠肆虐後,我們知道了原來蝙蝠是一座移動的病毒庫,不能親密接觸,更不是盤中食物…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這些耳熟能詳的野生動物既攜帶大量未知病毒、細菌和寄生物,會傳播傳染病,又是生態鏈中不可缺失的一環,在維護生態平衡中有重要的生態價值。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豆瓣評分9.3,城市裡原來也有野生動物?

我們和這些鄰居們,有摩擦,有分歧,有各自需求,也有互相需要。

《我們的動物鄰居》滿滿都是溫情和詩意,儘管沒有一般自然紀錄片鞭撻或教育的內容,但我們還是能從中反思點什麼。不管你是不是動物愛好者,這部片子都值得一看。

樂觀的人能看到動物世界的妙趣橫生,深邃的人能看到人與動物的生態共生,不同的人,感受不同。

在這個特殊時期,希望這部紀錄片,能讓你在彷徨中感受到一絲溫情。

回到開頭我們提的問題,野生動物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我只想說,只要沒有某些人特立獨行的去獵奇,它就是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