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曾是《庐山恋》的姊妹篇,命运却截然相反的影片

《漓江春》是综艺国际电影公司于1981年9月摄制完成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影片讲述1970年代未,一位侨居在外的华侨少女黄莎莉,因失恋打击,心灵遭到重创,怀着一颗灰冷的心,回到她日夜思念的故乡桂林。

曾是《庐山恋》的姊妹篇,命运却截然相反的影片

《漓江春》宣传画

故乡的恬静和绮丽深深地震憾了她那冷却的心,温馨的乡情使她产生了强烈的求生愿望。一位青年画家爱上了她,新的生活在她眼前展开,故乡的自然美与人情美,终于使一颗枯寂的心获得了新生。

曾是《庐山恋》的姊妹篇,命运却截然相反的影片

《漓江春》剧照

由于影片也是一个用爱情故事串起来的所谓“风光抒情故事片”,就不能不让人把它与《庐山恋》对照联系起来。况且影片完成于《庐山恋》之后,从剧情结构到人物设置乃至摄影风格都与《庐山恋》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号称是《庐山恋》的姊妹篇。然而正如人们常说的,第一个将女人比喻为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将女人比喻为鲜花的人就是蠢材。东施效颦,以样画葫芦,往往就会失去艺术的新鲜感和吸引人的魅力。

曾是《庐山恋》的姊妹篇,命运却截然相反的影片

《漓江春》女主角(梁丹妮饰)

影片《漓江春》由粱丹妮、杜国辉、张伟欣等主演,影片故事情节整体流畅、演员表演中规中矩、背景又是桂林漓江美丽的山水,应该也是颇吸引一般观众的,当时的我就连看了两遍,权当去桂林的漓江“神游”了一回,然而社会舆论和电影界不但对它评价不高,还对它提出批评,认为这是一部“情景不融”影片。

《庐山恋》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它具有艺术上的新鲜感,无论在题材、风格、样式方面都有新的开拓,突破了一些旧框框,再加上演员的表演自然生动,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活力。影片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作者把祖国锦绣河山和一对男女青年的恋爱故事揉和在一起了。人、情、景相交融,赋予了艺术以生命力。因此,影片给观众看到的就不仅仅是庐山的风光,而是把人物的感情抒发同山水景物融会一起了。

曾是《庐山恋》的姊妹篇,命运却截然相反的影片

《庐山恋》宣传画

曾是《庐山恋》的姊妹篇,命运却截然相反的影片

《庐山恋》男女主角(张瑜、郭凯敏饰)

曾是《庐山恋》的姊妹篇,命运却截然相反的影片

《庐山恋》女主角(张瑜饰)

反观《漓江春》,首先影片中的人物一一慕兰、慕瀚、莉莎,名字一个比一个“洋”,在令人眼花瞭乱的港式时装和一派欧化对白中,展开一出香港小姐和中国时髦公子哥儿的摩登爱情故事。以致使人怀疑要不是片名标明桂林漓江,真让人感到这故事发生在国外的什么地方。

可见,影片的故事完全可以脱离漓江风光而独自存在,自然漓江美丽的风光也就没能与人物的感情发展变化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故事的起承转合也老套,缺乏时代新意。

另外,影片在细节处理上也有不少失真之处:莉莎在游船上想要悄然离去,便会有一辆小轿车从天而降,径直开到江边沙滩;而当莉莎情感激越之时,她竟冒着滂沱大雨跑到江边作起画来,宣纸也变得雨水不浸了……如此种种,令人哭笑不得。

可想而知,《漓江春》虽然号称是《庐山恋》的姊妹篇,命运也就与《庐山恋》截然相反,而且是天壤之别。《庐山恋》40年来早已成为一个“现象”不断被人提及,而且魅力有增无减,而《漓江春》早已是昨日黄花,消声匿迹了。

曾是《庐山恋》的姊妹篇,命运却截然相反的影片

梁丹妮生活照

其实,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来看,当时对《漓江春》的要求未免有苛刻之处。《庐山恋》因天时地利人和,成为中国“风光抒情故事片”的开山之作之后,对它的模仿、跟风就很难避免,这既是影视创作中常有的“一窝风”潮流,也是一种市场逐利的趋势。据说当时《庐山恋》上映之后,一批以“恋”字打头的电影,如《海之恋》、《洪湖恋》、《银河恋》、《苦恋》、《黄山情思》……便接踵而来,一度也曾引起当时與论的“吐槽”。

如果说《庐山恋》是“风光抒情故事片”的一座高峰,那么之后的作品就不可能都是“高峰”了。所以不能苛求《漓江春》这类影片一定要有多深的思想内容,多强的社会意义,只要能将祖国的大好风光和人民美好安宁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总还不失其积极意义。

《庐山恋》和《漓江春》题材相似,命运却截然相反,但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见证了“风光抒情故事片”这个“片种”从兴起繁盛到衰落式微的一个过程,它们都是过去四十年中国电影所走过的历史。

重提《漓江春》,用意也即在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