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當法律和正義處於對立的時候,哪個更重要?

芸浦瀟


應該是法律,他具有嚴肅性。如果是正義,那也不能觸犯法律,只能在法律的框架下做事,可以修訂法律,但不能觸碰底線。遇到生命有危險的時候,法律有規定的,可以正當防衛。法律不是一個人想出來的,是集體的智慧,也是一個公約,怎麼可能掏幾下漿糊就能亂了套呢?現在很多人做手腳比做學問還要厲害,死的都能變成活的,所以正當性和正義感不好拿捏,還是變成法律了再說。


衛琴42


正義的一方有沒有背景,沒背景的話你乾的過國家法律嗎,看看那個強姦4個少女的,有背景可以篡改自己的罪狀,直接出牢了,雖然最後被判了死刑,但是這告訴我們有背景,只要夠大,那些判官就會看在你後臺給的錢上讓你的罪少受一點,最後在慢慢運行出監獄。


默哀神


從九十年代“磚家”叫囂著法律不能專為“平民憤”開始,人們就意識到“法律工作者”利用法律條文玩弄正義的時代已然悄悄降臨了


諸夏教育


首先對正義要有一個正確的定義,《理想國》中色拉敘馬霍斯提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這是廣大民眾不太願意接受的說法。能被大多數而且普遍接受的是《正義論》裡一種關於正義的觀點:功利主義,這種功利是一種經濟上的均衡,意思是當社會整體的福利水平高的時候,折損一部分人的利益也是可以接受的。著名的鐵軌困境中,疾馳的火車駛來,有兩條鐵軌,一條鐵軌上被綁了五個人,另一條被綁了一個人。這六個人沒有太大的身份與思想等差距。火車不可能停止,默認駛入五個人的軌道。你現在在鐵軌扳道控制室,問你應該如何做。這個困境中你必須有所作為,而一旦你有所作為,你就必須為至少一個人的死亡負責。但對於社會來說,你必須扳下控制桿,因為社會是功利的,可以比較出一個無窮大和五個無窮大的大小。但在社會總體利益最低減損的狀況下,那個本來不該死的人卻因為你而付出了生命,而你也揹負了協助殺人的道德包袱。社會非常嚴重的減損了你們兩個的利益而保全了五個人的利益。

那麼再說說法律,德國大法學家耶律內克和耶林曾經提出過一個理論,叫作“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同樣法律作為一種規則也是保障大多數人和社會整體秩序的。本質上說法律和正義是不會衝突的,都是促使社會整體平衡和保障的。而所謂的衝突只是在個體上體現,這種時候更值得尊重的是法律。因為法律作為規則能最大限度保障正義,而正義有時候無法判斷其真實的面目,法律更值得信任。

我們永遠記住,真相其實沒人能真正知道,是否正義也無法真正確認,而法律通過規則確定的法律事實雖然不一定是客觀事實,但是他最通過對所有人適用同樣規則的公平方式來最大限度接近真相。公平即最大的正義。



不可思議的律師說


法律如果真正是人民意志體現,就不存在法律和正義的矛盾。關鍵是現實中的法律是“官法“。不能完全體現人民的意志,只是完全體現“官方“意志。表面上法律與正義的矛盾,實質上是官民矛盾,是專制的必然產物。立法者必須由人民直接選舉,審判必須由隨機公民陪審團裁決,必然不存在法律與正義的對立。因為社會是歷史的產物,歷史慣性存在是必然,官民博弈是動態平衡,存在的必然是合理的。發展過程各異,只能在曲折中不斷完善。


用戶8322377235595


在現實界法律最重要,在道德界,正義往往更重要些。

比如:強盜攔路搶劫成風,而且演變成為過往交保命費的潛規則。這時,萬眾憤目,敢怒而不敢言,敢恨而無法治。有一勇士捨得一身剮,敢把強盜挑下馬,一槍過去,強盜一命嗚呼!

而在法律面前,勇士就是“殺人犯”。

因為攔路搶劫已經成了自願交納保命費的潛規則。強盜攔路搶劫已經變成了與過往行人性命保護的的合理交易了。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殺人就是極罪!

在道德面前,是世間大勇之士!是法界護法大無畏。

捨得一身剮,敢把強盜挑下馬。

所以,他不會為死而感恐懼,他的親人更為他的義舉而感自豪。因為是大眾願法的有之臣。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輝光昊耀


任何時候,正義都是最重要的!

法律,只是實現正義的工具和維護正義的保護傘。

事實上,法律和正義是一致的,並不存在“對立”的關係。一旦發生“對立”,並不是法律本身與正義相悖,而是“法律的執行者、代言人”與正義發生了“對立”。

明冤白謗,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法律存在的意義!與之相悖的,改變的應是法律而不是正義!

我的回答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交流法律問題。


北京紫乾律師事務所


法律是維護正義和規範人們行為的,什麼事都是以法律為準繩,在法律充許的範圍內進行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需要,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漸漸的就會出現法律和正義有相對現象,當然,國家會根據需要調整或重新立法的。如果在法律沒有修改之前出現了矛盾,人們當然還是要按法律去辦事的,否則,違法行為還是要承擔責任的。


四季春來


法律的發展,實踐告訴人,公平正義發揮"正能量"不僅得到認可,而且是眼見為實。

崇尚公開的法律,在百姓心中透明運行,拓寬公開渠道,促進了公平正義。比如:一村一警法律基層服務崗位,熟入基層,走進民心,整合現有公眾公開平臺,實現渠道規範化,讓百姓方便,快捷瞭解法律,適應並且善於運用法律保護意識。互聯網手機媒體,及時告知群眾,法庭有直播網,法院查詢網上線,檢察辦案信息查詢系統,公安互聯網執法公開,新聞客戶端平臺建設和完善,百姓及時,瞭解法律,參與法律便捷平臺支掌,對接百姓利益緊密相關,除法律規定情形外,公開內容,保降百姓的知情權,拓展百姓有序,參與法律監督,發揮正義途徑。


周向賢


法律是維護公平正義,當法律和正義對立時,正義重要。法律若拷問正義,法律戰勝正義是一時的,法律明白過來,正是修改進行時。如此,既維護了法律的威嚴,也看到正義的方向和未來。

社會亂象如此紛繁頻現,就是法律沉默,正義沒有彰顯,法律一定要站在正義的一邊,人民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