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深度解读婚姻、情感、人性。关注一月丫头,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去年有段时间,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预测报告,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有可能在2035年耗尽。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按照这种说法,80后退休时岂不是没有养老金养老?

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很快,人社部就出来对此事做了回应:

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滚存结余达到4.78万亿元,拥有2万亿元的战略储备……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也表示:

中央对养老保险高度重视,早已未雨绸缪,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同时还有一组数据甩出来:

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1亿人、1.97亿人、2.3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总支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归根结底一句话,国家有钱,80后稍安勿躁。

然而,人社部同时也承认,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后大家养老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01 养老金无法体面养老

说到养老,这个话题一直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80后无养老金”在微博和在朋友圈刷屏时,不少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悲观情绪。

难道只是80后需要为养老问题担忧吗?实际上90后也好不到哪里去。

有权威机构测算数据表明: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在2060年前后达到顶峰,占总人口近33%左右。而这,正是1995年出生的那一拨人。

实际上2015年我国已经有21个省市养老金入不敷出,2016年省市数量增至22个,3/2的省份养老金当期不够发,需要依靠财政补贴。

另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测算:

未来五年,收不抵支的缺口会持续扩大。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2018年当期结余为-2561.5亿元,到2022年为-5335.8亿元。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案例,计算了杭州退休年龄从60岁上升到65岁,按照职工月平均计算的结果。

按照目前延迟5年退休的政策,要多交24000元的养老金(196800元-172800元),假设退休后能够领取养老金到81岁,65岁退休比60岁退休多领养老金4356元。

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换言之,如果你只能活到70几岁,养老金就是为人民服务。即便能活到100岁,依靠养老金也只能够温饱,想要体面的养老,那是不可能的。

02 “下游老人”的警醒

在日本有一本名叫《下游老人》的书,作者为社会学家藤田孝典。

12年来,藤田孝典一直在做一个帮扶“下游老人”群体的MPO项目,因此接触到很多没有收入、没有积蓄、也没有可以依赖的家人的三无老人。

他们依靠微薄的养老金勉强度日,垂垂老矣也要打零工养活自己,生病也不敢去医院。

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看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说,一定是他们年轻时没有好好工作,老了才落得如此下场。

然而在书中,作者却告诉我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曾经都有稳定工作,不仅在工作上勤勤恳恳,有的人还有一些积蓄。

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他们都表示:“压根没想到会落到这般田地。”

这群老人中的很多人,每天清晨从睡梦中醒来,小小的屋子里,是散乱的衣服和满地尘埃。

他们吃一些昨晚的剩饭后,又会服下很多药物,因为医药费很高,有的人只能把买来的药按照一半的剂量服用。

吃完早餐了他们,会来到自家附近的公园,在那里的长椅上,坐上落寞的一整天。

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作者总结了造成下游老人的几种原因:

1、没有健全的保障,以至于因患病或遭遇变故,被高额的医疗费拖垮。

2、没有足够的积蓄,无法入住专业的老年人护理机构。

3、子女不是穷忙就是啃老,自顾都不暇,根本无法顾及老人。

4、不断增高的离婚大潮,尤其是中老年离婚,造成身边没有家人可以互相照顾。

日本《下游老人》让我们警醒。

即便是眼前月薪过万的年轻一代,在国民养老金缩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下岗裁员、离婚独居等生存压力下,也有极大可能沦为日后的“下游老人”。

03 真正的世界,是大河奔流

还记得我们小学课本里《寒号鸟》的故事吗?

山崖的缝隙里住着寒号鸟,它对面的杨树上住着一只喜鹊。

眼看着冬天就要到了,喜鹊从早上就飞出去东寻西觅,衔回枯树枝垒巢。寒号鸟却每天飞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寒风凌冽的冬天到了,喜鹊在结实的窝里异常温暖,寒号鸟却在一个飘满雪花的夜晚活活冻死。

我们很多人都嘲笑过寒号鸟的懒惰和短视,却不由自主活成了寒号鸟。

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去年,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取消了境内的路桥收费站,一群下岗收费员怨声载道,他们把领导团团围住,各种讨要说法。

其中一位大姐对着镜头振振有词: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会什么东西了。

这位大姐的“遭遇”,让我想到网络上有非常贴切的话:“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未来只有一种稳定:是你到哪里都有饭吃!”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尤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管,这里工作了24年,工作兢兢业业,属于公司元老级人物。

没想到在三年前的一次体检中,他被确诊为肝癌,原本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他曾经认真努力工作的公司,却在他住院期间来了个断崖式降级,将每个月25000元工资降为1200元。

一开始尤先生还不相信,后来经过确认才知道,这就是他医疗期间的酬劳。

于是在治疗的两年期间,他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

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人们总喜欢说岁月静好,实际上真正的世界是大河奔流。

当社会如同滔滔江水一直往前,我们被现实的浪头打的措手不及,才惊觉一切早已无法挽回。

04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人生在世,要有远见和忧患意识。后半生能过得稳定舒适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像喜鹊那样未雨绸缪,早早做好规划,才拥有美好的未来。

蔡康永曾经说过:

15岁时觉得学游泳很难,放弃游泳,到18岁的时候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的时候觉得学英语很难,放弃学英语。28岁的时候,出现一个很棒但英语要好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这个民主自由却变化多端的21世纪,没有有真正的稳定,只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间断为以后做好各种打算,才能在山穷水尽时华丽转身,通往人生的坦途。

想当初马云在创建淘宝时,很多人看不上这种新生事物,即便马云免费邀请入驻,还给出不少优越条件,依然被很多实体店老板嫌弃。

只有一些有远见的年轻人,一举抓住机会,受益于平台,最终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想要有稳定安然的幸福晚年,有稳妥有保障的人生“后半场”,从现在开始要明白以下几点:

1、保持身体健康,才能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2、提高自身技能,让收入增长远远超越通货膨胀。

3、进行投资,让投资收益远远高于通货膨胀。

无论是突然患上肝癌的尤先生,还是人生得意时得了淋巴癌的李开复,都让我们明白,身体素质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世间瞬息万变,职场如战场,能庇护自己屹立不倒、扶摇直上、安稳度日的,唯有自我升级迭代的能力。

尤先生事件在职场上不是个例,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鸡蛋没有必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好的人生,都有B计划。人生下半场,拼的都是未雨绸缪。

月入过万也有可能沦为“下游老人”:人生下半场,拼的是未雨绸缪

作者:一月丫头,永远18岁的中年少女,市级作家协会会员,新媒体多平台签约作者。以文字解压及抒发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