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哪里有风月,有的只是敢于与时代共同呼吸的柔弱女子

因为华北沦陷,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流亡李庄五年多,生活异常艰苦,林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得了严重的肺病。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的好朋友费正清夫妇邀请林徽因去长住和美国治病,林坚定地“我要和我的祖国一起受苦。”婉言拒绝。

林徽因曾经给好友费慰梅的信中说道:“我们都老了,都有过贫穷交加的经历,忍受漫长的战争和音讯隔绝,现在又面对着伟大民族奋起和艰难的未来,我们的身体受到严重的损伤,但我们的信念如故。”

一个柔弱的、长期忍受病痛折磨的女子,对祖国和民族始终抱有坚定地信念和必胜的决心。在那个国军节节败退的时代,这种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悍的民族情结,是很多男人都具备的。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民国哪里有风月,有的只是敢于与时代共同呼吸的柔弱女子

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作为那个时代女性杰出的代表,她才华横溢,美貌出众,不是只有金岳霖喜欢,很多男人都会喜欢她。大清亡了,历史的车轮转到了民国,让众多女性有机会可以参与社会生活,走向了大众视野。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进士出身、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因为家境较好,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游历过欧洲,留学过美国,这些国际视野使她,更加懂得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难。

在徐志摩、胡适等人成立的新月社,林徽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文化名流,也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生活并诗歌那样美好,山河破碎,但她依旧对未来充满美好。

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在李庄低矮的房间里,她陪着丈夫完成《中国建筑史的》这部伟大的作品。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的前言中饱含深情地写道: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旧日的同窗林徽因,20多年来,他在我们共同的事业中不懈地奉献着力量。从在大学建筑系求学的时代起,我们就互相为对方干过苦力,以后在大部分的实际调查中,他又与我作伴。有过许多重要的发现,并对众多的建筑进行过实测和草绘。近年来,他罹重病,却仍然保有天赋的机敏和坚毅。在战争时期的艰难日子里,营造学社的学术精神和士气得以维持,主要应归功于她。没有他的合作与启迪,无论是本书的撰写,还是我对中国建筑的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共同建立清华建筑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梁思成和林徽因继续留在清华园工作,林徽因在担负起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兼任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代表。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等职同时当选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梁思成等清华同仁共同参与设计了中国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并具体担任了纪念碑碑底纹饰和花圈浮雕的设计任务。

林徽因一直在努力同时代的呼吸保持一直,不断用自己微博的力量,为属于她的时代注入新的活力。

民国哪里有风月,有的只是敢于与时代共同呼吸的柔弱女子

1955年3月31日,林徽因进入弥留之际,梁思成从隔壁病房来到她的床前,看到妻子痛苦挣扎的神情,无能无力的梁思成放声痛哭。深夜之后,梁思成回到自己的病房休息。林徽因自知将不久于人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护士,她要见丈夫最后一面,蛮横的护士竟已“深夜了,有话明天再说。”无情的拒绝了她了。在孤独中林徽因走完了她的不平凡一生。

林徽因最快乐的时光,可能就是年轻时在北平那段诗意流淌、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是他周围有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胡适、朱自清、林淑华、林语堂、徐尚源等,还有一个倾国倾城的沈性仁。

林徽因对沈兴仁高雅的仪态和美丽的容颜都深表羡慕,她的好朋友、一生的仰慕者金岳霖先生,在第一次看到沈性仁时都移情别恋了,动情地写了首藏头诗:

心如竹影疏中日

仁是兰香静处风

腼腆的朱自清也在1933年的日记中写道:旋陶孟和夫妇来,陶夫人予以不见数载,而少年昔。

陶夫人就是沈性仁,此时她已经38岁了,但朱自清依然对其赞不绝口,美貌风采均不减当年,仍是少年妙龄般迷人。

沈性仁一家四兄妹,犹如宋氏四兄妹一样显赫,基本都是政治寡头,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依然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改革。

民国哪里有风月,有的只是敢于与时代共同呼吸的柔弱女子

作为民国时期一代名媛,沈性仁早年留学欧美,积极翻译外国戏剧作品,其中《遗扇记》被搬上舞台演出,这是外国话剧最早的白话语体翻译,也是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源头

。正是在这一探索性的成果基础上,才产生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学运动。

1925年,她翻译的美国科普作家房龙的成名作《人类的故事》,深受读者喜爱,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久经不衰的房龙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灵魂可爱的人,也经不住战乱的动荡折磨,于1943年1月21日她在兰州撒手人寰。

萧红、丁玲、孟小冬、 陆小曼、阮玲玉、 胡蝶、周旋、 张爱玲、林桂生、唐瑛 、陈燕燕、 宋美龄、王人美、林徽因 、沈性仁、赵一曼等等,都成为民国永远的风月,因为他们敢于同时代共同呼吸,他们的美貌、才华,如同乱世里的一弯明月,照亮了那个黑暗中的时代,被人记得,被人怀念。

然而,那个时代还有成千上万的女性不被人知道,他们被时代吞没、掩埋。在民国能出头的女性只是少数门第高贵的人,大部分普普通通的女人过着没有自由的生活,她们没有机会去追求想要的人生,也没有机会在社会生活中崭露头角。

时过境迁,今天女性已成为这个社会的半边天,在任何行业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只要他们愿意,他们能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只因为今天这个时代能让每个人自由的呼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