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式教育”好不好?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註定是一場教育悲劇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小歡喜》,裡面有些教育現象發人深思。

劇中的宋倩是個單親媽媽,為了孩子的教育,曾經一口氣買下5套學區房,可是因為家庭教育的混亂與偏執,在面對高考時卻暴露出令人窒息,甚至恐懼的教育方式。

宋倩是個有膽識、有魄力的成功女性,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卻不知不覺地失去了自我。孩子喜歡航天,她卻不能及時有效地引導孩子,只想著讓孩子考高分、上大學,為了監控孩子的學習狀態,甚至在孩子的書房裡裝上單向玻璃窗。

“逼迫式教育”好不好?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註定是一場教育悲劇

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必定是一場悲劇。

教育孩子並不簡單,並不是看了幾本書,聽了幾次講座,就以為自己是教育專家。誠然,在現代社會,到處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教育理論,看起來很有道理,聽起來也讓人感觸良深。

然而,即便是很有道理的教育理念,也並不是所有家庭都適合。父母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或是生活條件,決定著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現狀。像宋倩那樣隨時隨地監控自己的孩子,甚至剝奪掉孩子的自由和夢想,這顯然是一種“病態的保護”。

當孩子沒有足夠的個人空間來面對問題,那他們就永遠學不會解決問題。

“逼迫式教育”好不好?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註定是一場教育悲劇

在“中國式家庭教育”下,大多數孩子都需要在父母的監督和激勵下學習,孩子們具備紮實的學科知識和刷題技巧,卻為此付出了自由和夢想的沉重代價。更糟糕的是,宋倩的社會角色是物理老師,我們知道老師的職業習慣是教書育人,因此在教育子女時往往會更加苛刻。所以她才會為了陪伴孩子高考,而做出辭職在家,圍著孩子轉的決定。

宋倩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天不亮就起床熬燕窩、做藥膳,就為了給英子補充營養,保證孩子的學習精力。而對於孩子的學習,更是無比上心,制定好的計劃表精確到分鐘,甚至連上學路上的時間也包括在內。

就這樣,母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孩子指責媽媽的“逼迫式教育”,媽媽抱怨孩子沒有上進心,看起來都不容易。家庭教育是每個父母和孩子必上的一課,但是這門課程卻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學習才能畢業。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誰都有委屈和疲憊的時候,其實誰都沒有錯,又或許誰都錯了,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而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只能是相互理解、求同存異。

“逼迫式教育”好不好?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註定是一場教育悲劇

實際上,《小歡喜》中的英子因為無法忍受這種“逼迫式教育”而跳海,如果真的發生在現實中,我想很多父母可能不會像宋倩那樣把孩子心疼地擁抱著去看醫生,等待著孩子的,恐怕是另一頓狂風暴雨式的指責和憤怒。

相比電視劇而言,現實往往更加殘酷。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很多時候會逼迫孩子,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不是真正的父母之愛,而是父母的自私自利之舉。

好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種,但父母以自己的付出來“綁架”孩子,要求孩子必須實現自己無法觸及的夢想,這一定是最糟糕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