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眼看就要掀翻康熙,為何迅速一敗塗地?全因一個可笑的要求

在古代,各方勢力為了爭奪土地、財富、統治權等,經常爆發戰爭。戰場上勝敗無常,有時在壓倒性的對手面前,本以為勝利無望,最終卻是凱旋而歸,比如南朝時期陳慶之的7000白袍軍,創造了大破幾十萬敵軍的軍事奇蹟;有時候眼看著勝利在望,沒想到最後卻是一敗塗地,比如清朝時期吳三桂幾乎要把康熙打回老家,最後的結果卻是人死國滅,而箇中原因,皆因1錯誤決定。

吳三桂眼看就要掀翻康熙,為何迅速一敗塗地?全因一個可笑的要求


吳三桂,字長伯,江南高郵人,他是武舉出身,父親吳襄曾經是錦州總兵。吳三桂中武舉後,承父蔭授職都督指揮。

吳三桂的臉上有一道刀疤,很深很長。據說,這道疤是他青年時代,為了救他父親而落下的。當時,吳襄被敵人重兵團團包圍,情況十分危險,就在此時,吳三桂毫不猶豫的帶著自己的五百名部下,衝出城去,殺入戰陣。救出父親後,復殺出重圍。就此,留下了這道傷疤。這件事情,令他一戰成名,給他帶來了光榮與尊敬。有史書形容他“勇冠三軍”。

吳三桂眼看就要掀翻康熙,為何迅速一敗塗地?全因一個可笑的要求


吳三桂為滿清做了不少事,平定李自成餘部,剿殺抗清義軍餘部,殘酷鎮壓農民軍殘部,對朱明後裔斬盡殺絕,攻打張獻忠餘部,攻打南明桂王永曆政權,這些事,都有他的一份。由於功勳顯著,吳三桂晉爵親王,鎮守雲貴,成為“土皇帝”,權力跟聲勢都達到了顯赫的頂點,而他跟清王朝之間的矛盾也愈發尖銳,隨時都有撕破臉的可能。

吳三桂在剛剛起兵的時候,形勢一片大好,各地的起義軍紛紛響應,並且由於吳三桂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得到了很多前朝老百姓的支持,吳三桂很快就佔領了雲南,四川等城市,當時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吳三桂已經佔領了大清的半壁江山,與清朝的軍隊隔江對峙,清朝的軍隊在戰爭中也是屢戰屢敗。

吳三桂眼看就要掀翻康熙,為何迅速一敗塗地?全因一個可笑的要求


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吳三桂成了崇禎皇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是很可惜的是,明朝還是亡國了,崇禎皇帝的自殺讓吳三桂徹底失去了方向。由於吳三桂佔據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被多方的軍隊拉攏,而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後,都對吳三桂多次示好。

在當時來說,吳三桂的兵馬爭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城鎮,這無疑是拖延了戰機。吳三桂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吳三桂想出了一個可笑的請求。吳三桂佔據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可是吳三桂提出了“分江而治”的請求。吳三桂的意思就是以長江為界限各人管理各人的地盤。

年少的康熙帝對此不以為然,康熙帝想到了各個擊破的方針,西北的王輔臣首先被擊敗,其後秦州總兵陳萬策投降。王輔臣投降後,耿精忠也停止了和吳三桂的協作、尚之信也投降了康熙。吳三桂在孤軍奮戰的情況下根本堅持不了多久,最終的吳三桂反清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