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東灘礦:自動測溫系統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不放鬆,復工復產穩增長。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兗礦集團東灘礦充分利用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術優勢,研製成功自動給測溫識別系統,實現了自動非接觸方式、多種環境溫度下的體溫精確測量,減少了測量人員與被測量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自動生成測量數據報表,實現了疫情監控的自動化、數字化,助力礦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勝利。

據瞭解,東灘礦二道門崗所使用的人臉識別系統,需要入礦人員貼近後自行識別人名和單位,檢測人員貼近儀器識別後才能記錄信息,而且需要檢測人員接近被測者測溫後再作記錄,這種近距離、頻繁性地接觸,加大了交叉感染的風險,且人員測溫效率低、排隊測溫也有傳染的可能性。

東灘礦運搬工區區長陳國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針對目前國內人臉識別系統的產品只具備單獨的人臉識別功能,他萌發了將自動紅外測溫儀器融入人臉識別系統的想法,於是自己帶領創新工作室對這一技術性問題進行攻關。

大年初二剛復工,陳國華安排創新工作室人員設計製作了一套自動測溫識別系統。因形勢所迫、任務緊急,項目研發面臨兩大難題:一是設備及原器件採購。疫情嚴重時期,大部分網絡商戶和本地商戶都沒有營業。創新工作室尹振宇、王鋒、胡小寬三人分別聯繫採購對口設備。二是軟件與硬件結合的問題。拿到設備後,分別對測溫設備和人臉識別功能進行測試。一期測試中,測溫數據極其不準確,讓研發人員摸不著頭腦,查閱了大量論文資料,最終通過融合梯度補償算法,解決了環境溫度對測溫準確性的影響,實現了體溫的精確測量,誤差控制在±0.3℃以內。

這套全自動監測設備研發期間,創新工作室成員吃住在礦,全力以赴為“抗疫”工作提供技術攻關保障,他們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還要訂購配件材料,溝通廠家發貨,幾乎一整天都撲在了攻關項目上。經過4個晝夜不間斷地攻堅克難,最終完成了該系統的開發工作。

“現在室外溫度較低,用手持測溫槍測出的體表溫度並不準確,無法及時發現隱患情況,而且一個個測、一個個手寫登記,浪費時間和人力。而運搬工區創新工作室成功研製的‘面部識別+自動體溫測量’系統中配備的紅外自動測溫儀器,可以通過系統第一時間根據環境進行精準調節,讓測試結果儘可能地接近當前環境測出的真實溫度,解決手持測溫槍測出溫度較低、並不準確的實際。”東灘礦工會副主席明真介紹。

使用“面部識別+自動測溫”系統時,只需要站到機器的正前方,拉下口罩再順勢提上,短時間內就能聽到機器自動報出當前測試者的姓名、單位和實際體溫;同時系統後臺自動編輯表格,把通過人員名單自動錄出,避免了測試人員和監測人員之間的近距離接觸,減少了登記監測工作量。

(文/王建 劉學平 作者單位:兗礦集團東灘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