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歌《星條旗》,原本是誕生於倫敦酒館,歌頌美酒愛情的歌曲

13顆星與13條線

美國國旗又被稱為星條旗,據說其設計參考了美國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的家徽。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發表後,星條旗成為美國的國旗。當時,在星條旗的左上角,13顆星星印在藍色背景的長方形內,意味著美國的前身十三殖民地。隨著美國逐步向西擴張,加入合眾國的州數量也在增加,國旗的設計也在不斷地變化。

為了能從國旗的設計上體現出美國的日益強大,一名叫作薩繆爾·C雷特的議員提議,用紅白相間的13條橫線來代表美國最初建國時的13個州,用左上角的白星數量來代表加入合眾國的州的數量(比如到了1818年,加入合眾國的州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0個)。這一提案最終被採納,而這一理念也成為美國國旗歷次修改時遵循的基本原則。

誕生於第二次獨立戰爭中的國歌

儘管美國成功地從英國獨立,不過這個新生的國家在經濟上還是受制於英國,它與英國在領土主權等多方面仍然爭奪不斷。此時正值拿破崙在歐洲發動對俄羅斯的戰爭時期,戰爭的爆發,使得英法之間的貿易禁運波及美國。1812年,第二次獨立戰爭爆發,美國意圖通過這場戰爭掠奪英屬加拿大殖民地。不過這場戰爭並沒有美國人意想中的順利,戰爭期間英屬加拿大軍隊一度攻佔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並焚燒了當時還是木質建築的美國總統府白宮。最終戰爭於1814年結束,雙方維持戰前原狀,沒有發生領土變更的情況。

嚴格意義上講,那時候的白宮還不能叫白宮。在總統府被焚燬後,美國人重建了總統府官邸,並將其外牆粉刷成白色,美國總統府官邸自此之後才得名“白宮”。

雖然從戰略角度來看,這場戰爭美國人沒佔到什麼便宜,不過美國人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卻在這場戰爭中油然而生,國家意識大幅度增強。比如在1814年,當英國軍隊襲擊巴爾的摩的麥克亨利堡時,美軍英勇抵抗。炮火和硝煙散去後,當一名叫作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律師發現一面星條旗仍然飄揚在麥克亨利堡的城堡上時,他不禁大受感動,隨即有感而發,創作出了一首名為《星條旗》的詩。

這首詩在報紙上發表後,立即獲得美國社會各界的高度稱讚。隨後這首詩被譜上曲子,並被陸軍和海軍當作軍歌來傳唱和演奏。1931年,美國參議院通過法案,正式認可《星條旗》為美國的國歌。

總而言之,《星條旗》是一首莊嚴肅穆的國歌。不過,雖然這首歌的歌詞是一首原創的詩,可是它的曲子卻不是原創的。曲子的原作者是英國人約翰·斯塔福德·史密斯,《星條旗》用史密斯的《致天堂裡的阿那克里翁》這首歌的曲子來譜曲,而《致天堂裡的阿那克里翁》原本是一首誕生於倫敦酒館中歌頌美酒和愛情的歌曲。

美國國歌《星條旗》,原本是誕生於倫敦酒館,歌頌美酒愛情的歌曲

美國國家隊的華裔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