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逛天貓一樣逛“線上藝博會”,你會買嗎?

突發的疫情,使許多著眼於藝術品展示與交易的“藝術周”都面臨取消,3月5日晚間,在兩週前才開始籌備的中國首個“雲端藝術周”——“2020春季•Collect+藝術周”悄悄開幕,這個由在藝APP發起的“藝術周”包括線上藝博會(Online Art Fair)、雲端展覽(Cloud Exhibitions)、特別項目(Special Projects)和新媒體探索(New Media Exploration)四個部分。聯合了30家畫廊、25家美術館、23家拍賣行共同打造的這場雲端藝術活動,不僅是藝術品在線交易的一次探索,也是藝術產業雲端運營模式的一次創新。據透露,今天,尚在展示期內,就已經產生了為數不少的交易額。

像逛天貓一樣逛“線上藝博會”,你會買嗎?

圖說:2020春季·Collect+藝術周海報 官方圖

  藝術周開幕的當晚,青年小D花費一萬多元人民幣在藝術機構Fun Matters拍下了一幅小尺寸的青年藝術家綜合材料作品。這已經不是小D的首件藝術收藏,但卻是她第一次嘗試在線上買入藝術品,出手的動機“當然是出於真愛”。她通過微信告訴記者:“感覺上就像通過手機在天貓上買件東西,方便輕鬆。”

新渠道能否帶來新買家


  互聯網+藝術的概念,體現於“2020春季•Collect+藝術周”的形式,就是把線下的畫廊展示與交易搬到了線上,把美術館和拍賣行的重要展覽與作品鏈接到雲端,以及重要收藏家、美術館館長、藝術經紀人關於藝術收藏話題的訪談。

  四個版塊中的“線上藝博會”最受人關注,“線上藝博會”由30家一線畫廊帶來的300多位藝術家、1000多件重要作品組成,是助力畫廊拓展線上交易,獲得客源的新渠道。

像逛天貓一樣逛“線上藝博會”,你會買嗎?

圖說:藝術周的“線上藝博會”板塊 官方圖

  用在藝APP創始人謝曉冬的話來說,“線上藝博會”存在三方面的新探索,其一,藝術作品的價格透明化,“畫廊提供的藝術品至少給出一個明確的區間價格,以期提供藏家價值指導,有助於藏家快速作出決策,提高交易決策的效率。”其二,“線上藝博會”對於畫廊方面提出了一個“路演”的新模式,即更詳細地推介藝術家和作品。線下畫廊交易時,面對個體買家,通常是由銷售人員與買家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基於介紹者的水平高低不一,最後的交易成功與否並不可測。目前疫情下的特殊情況,“線上藝博會”通過文字的傳播,對藝術作品進行詳盡、專業、準確的解釋。“線上支持播放視頻,買家可以通過畫廊製作的視頻從各個角度瞭解藝術品。”其三,線上信息的充分展示,“還可以考慮運用直播的方式對藝術品作內容講解,甚至導購。如果無法實現用戶與畫廊的互動,在線畫廊就是一個在線圖庫。”謝曉冬認為,傳統畫廊給人的感覺比較高冷,“李佳琦在直播間進行的就是內容講解,他一刻不停地講,我們也要推出收藏講堂,強化導購。”

像逛天貓一樣逛“線上藝博會”,你會買嗎?

圖說:“畫廊路演”內容訪談 官方圖

  據觀察,在線的買家,有的比較直接“喜歡就買”,有的也十分謹慎,對看中的藝術作品需要進一步詳細瞭解,這一點與線下交易模式頗有相似之處。

新形式是否帶來新價格


  參觀“線上藝博會”無需購買門票,也不需要跨越多高技術門檻,甚至不用下載APP,直接從“2020春季•Collect+藝術周”小程序點擊進入。在頁面上,你可以選擇“線上藝博會”一項,然後從各個畫廊的入口進入,也可以頁面下拉,選擇“在售作品”進入。“在售作品”中,全部藝術品以價位劃分列表,有“10萬以下”、“10萬-20萬”、“20萬-50萬”、“50萬以上”以及“議價”等各檔。蘇新平、譚平、龐茂琨、沈勤、曲豐國、王天德等等各大畫廊主理藝術家均在列。全場除了“議價”作品外,最貴的是上海藝術家王頡音在2019年的新作、大尺幅水墨作品《聽山》,售價118.5萬元。

像逛天貓一樣逛“線上藝博會”,你會買嗎?

圖說:雲端展覽·拍賣行 官方圖

  線上藝術品的價格是不是相對於拍賣行或者線下藝博會低一些呢?畢竟,線上藝博會省去了一般藝博會所必須的展位費、運輸費等等開銷。但是,據記者觀察,就成名藝術家而言,畫廊給出的價格並沒有明顯降低。畫廊相對於拍賣行,本身就是一級市場,買家在畫廊購買藝術品的行為上,資產屬性和情感屬性都有,價格無法對標拍賣行,且參加線上藝博會的當代畫廊代理的多為當代藝術家,作品不存在真偽之爭,價格也有上升空間。

  疫情給了在線交易以發展的契機,但在線交易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參加了線上藝博會的千高原畫廊主持人劉傑認為,“線上藝博會”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新嘗試,“藝術品的交易仍然需要面對原作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是線上可以作為另一種形式的補充。”

記者手記|嘗試,就有希望


  因為疫情,北京藝術周取消了,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也取消了,如何在彼此不見面的情況下繼續藝術品交易?蟄伏了幾個月的藝術品市場開始“危中找機”,有的直面當下,嘗試推動“雲”交易,有的如ART021則寄希望於疫情結束後藝術品市場的爆發,免除了畫廊申請參展的費用。

  線上交易在平臺技術層面上的實現並不艱難,但是藝術品交易往往側重於現場體驗感,這是買家的心理需求。線下藝博會、拍賣行的燈光和氛圍對於買家而言都可能對做出最後決定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如何滿足這一點,是首個“線上藝博會”需要深入解決的問題。

  細看之下,每一家畫廊的頁面下面,也都留著這家畫廊的聯繫方式,當“藝術周”結束,深思熟慮之後的買家還是可以自行聯繫畫廊,進行接洽,把心儀許久的藝術品納入囊中,就像尋常日子裡的線下藝博會一樣。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藝術周”永不落幕。等待不是辦法,面臨危機,文化機構要跨前一步,每一項新事物,都從過去生長出來,每一次嘗試,都有希望。(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