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去年研發投入58億連華為的零頭都不到,小米沒實力嗎?

楚小神


謝謝您的問題。小米研發費用58億,既要跟華為比,要跟自己比。

投入58億研發中規中矩。總的來說,小米一年投入58億元做技術研發,在科技領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小米手機處於供應鏈的下游,沒有核心技術的組裝機今後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制約。而且競爭對手都在搞研發,華為技術就不用說了,OPPO和vivo也有自己核心的影像技術,三星、蘋果等國外手機給小米的壓力也很大。技術就是賣點,雷軍能清晰看到這一點。


與華為比差距明顯。華為2018年的研發總費用大約是900億元,是小米投入的15倍左右。華為投入不僅侷限於手機終端,華為研發對象還包括5g網絡技術和相關設備。任正非對華為的技術有很深的憂慮感,在技術上都是提早佈局,華為做手機是為了打破技術壟斷。雷軍當時做手機的初衷就是降低手機組裝成本,讓利於老百姓。兩家企業都有情懷,但是在技術上的持續投入,在多年之後看到了兩者實力的巨大差距。與自己比一直在進步。第一,2018年小米公司營業收入是1749億元,調整後利潤86億元,雷軍用58億投入科研,幾乎相當於利潤,說明雷軍對技術研發的破釜沉舟。第二,2016~2017年小米研發費用總共才53億元,2018年抵得上前兩年的總和。第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小米堅持性價比,硬件綜合淨利潤率又不超過5%,雷軍掙錢確實不容易,在技術研發上只能量力而行,更影響了追加投入。第四,小米曾經在2014年研發過小米松果芯片澎湃S1,但是至今沒有明顯進展,計劃10年要投入10億美元。芯片研發投入需要強大的實力支撐,雷軍做不下去,資金問題也是因素之一。所以,在智能手機競爭越發激烈的未來,雷軍和小米的技術之路還很長。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華為有研發嗎?華為研發基本都在通信,手機靠貼牌,以下是華為2016到2019年上半年貼牌比例!




_握了顆草


小米公司2018年全年研發投入為58億人民幣,而華為為113.31億歐元,按照如今匯率為859億元人民幣,如此看來小米研發投入的確趕不上華為的零頭。小米投入很少嗎?其實也說不上,只能說不算很多,只是不算出眾而已。


四大手機品牌在手機上的研發投入

華為雖然2018年總投入高達859億元,但是這是整個華為企業的研發費用。而移動終端業務僅僅是華為的一個分支,相信在手機上研發投入應該是一兩百億元。同樣的小米,看著有58億元,但是這還包括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鏈上的其他產品,而且隨著小米相關的智能家居種類越來越多,往上的投資傾斜肯定更多。而小米在手機上的研發投入估計也就十幾二十億元吧。而OPPO計劃2019年研發投入為40億元,上不封頂,vivo則計劃為100億元。這兩家相對單純些,主要是手機為主,因而總體投入不會比小米少。但小米相比於其他品牌,如魅族,聯想,360之類的,肯定更多。


華為和小米研發投入上的區別

同樣是手機研發投入,華為和小米還是有些區別的。這麼多年過去了,回想一下,小米為我們帶來的黑科技技術有多少?其實並不多。小米要保持性價比,就會將更多錢投入到硬件成本上,同時利潤減少。如此一來,無論是設計,還是研發新技術上,小米都並不出眾,大多是別人家成熟的技術拿來加以改進。反觀華為,如今讓人記得的有麒麟系列處理器,攝像頭上的投入,40W超級快充等,這些都是具有行業代表性的研發成果。尤其是麒麟系列處理器,還涉及到未來5G技術上的競爭,因而投入巨大。所以小米和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還是有差距的。


如今小米想提升品牌定位,那麼在擺脫性價比的同時,必須拿出一些支撐得起價格的黑科技,且是別的品牌短時間內無法超越的。因而就需要加大研發投入,而非過度營銷。

想知道更多有意思的互聯網信息,快來關注憶夢科技!歡迎大家評論點贊。以上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刪除,謝謝。


憶夢科技


題主,你來回答:

華為年年找國家要補貼,世界500強還有誰?蘋果?谷歌?微軟?還是Facebook?還是小米?

是誰沒有實力?奶都斷不了,還談實力?不以為恥。

華為的年報還顯示,華為去年獲得國家補助15.45億元,同比增長了23.8%。華為2018年度取得國家無條件補助9.69億元,2017年為6.71億元,直接算是華為的收入!


少林寺駐武當山的VIP


說白了,咱們都是外行,這個58億是個什麼水平也不知道。

下面這個圖是華為的所有業務分類,可見華為產業覆蓋很多行業,華為的投入到底有多少落實到終端產品上,我們也不得而知。

不過從產品上來看,華為做出了非常優秀的作品,小米做出了20w的無線快充,較高的視頻拍攝素質,100w快充和摺疊屏手機也進入了工程機階段。

從經濟上來看小米也並不是缺錢,上市公司可以吸納社會資金,並且雷軍個人股份除了小米公司的70%,還有旗下生態鏈公司雲米科技,華米科技等,作為雷軍個人的順為資本投資公司,也參股了美團,大眾點評,北汽藍田,愛奇藝,嗶哩嗶哩等(我所提到的公司均為上市公司)。這麼來看雷軍肯定是不缺錢的,在研發投入於產品品質正相關的前提下,小米的策略可能是追求研發投入和產品利潤之間經濟效益最高的平衡點。

今年的redmi獨立是小米轉型的起點,小米的性價比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了,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利潤,小米目前的戰略是增大研發投入,做出高端的旗產品搶佔高端市場



MarinE


有實力,就是幹翻自己,自己騙人都不行,就得幹翻自己![捂臉][捂臉]



噢噢大叔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華為和小米2018年的總研發投入,華為2018年總研發投入為113.31億歐元,折算為859億元人民幣,小米公司2018年全年研發投入為58億人民幣。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國內四大手機品牌在手機上的研發投入吧!

一、2018年華為總投入高達859億元,這是整個華為的研發費用。華為有企業、消費者、運營商三大業務。在投入方面,華為不僅僅是進行手機研發等方面的投入,更主要的是在5G網絡,芯片等等方面進行投入,華為的投入更為寬廣,它的投入費用自然會更大。而移動終端業務僅僅是華為的一個分支,相信在手機上研發投入應該是一兩百億元。

二、小米2018年是58億元,這包括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鏈上的其他產品,而且隨著小米相關的智能家居種類越來越多,往上的投資傾斜肯定更多而小米在手機上的研發投入估計也就1-20億元吧。

三、OPPO計劃2019年研發投入為40億元,上不封頂,vivo則計劃為100億元。很多人說OPPO和VIVO手機是高價低配,全靠打廣告,其實OV這2家投入研發的資金還是不少的。

這兩家主要是手機為主,所以總體投入不會比小米少。但小米相比於其他品牌,如魅族,聯想,360之類的,肯定更多。

我們再來說說華為和小米在研發投入上的不同!

一、華為研發

僅僅說華為手機吧,華為研發的成果有麒麟系列處理器,拍照技術,40W超級快充等……這些都是具有行業代表性的研發成果。尤其是麒麟系列處理器,還涉及到未來5G技術上的競爭,因而投入巨大。所以小米和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還是有差距的。

二、小米研發

9年過去了,回想一下,小米為我們帶來的黑科技技術其實並不多。這是因為小米走的是性價比路線,資金投入到硬件成本多,大多是拿供應鏈成熟技術來加以改進,銷售後獲得的純利潤也少。如此一來,無論是設計,還是研發新技術上,小米都並不出眾。

從研發投入來看,據資料顯示小米在2015年、2016年、2017、2018年的研發投入依次為15.12億元、21.04億元、31.51億元,58億元研發投入佔當年總營收的比重依次為2.26%、3.07%、2.75%、3.3%。

儘管近幾年加強研發投入與專利申請,但從研發投入比重來看,仍為3%左右,並無過高增長。

總結:

實際上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將兩者進行比對,因為這2個公司業務,華為要更為寬廣些。所以,我們把小米和華為放在一個天平上進行衡量,是不恰當的!

但是,因為小米是科技公司,雖然它三年投入111億元已經非常不容易,但還需要繼續努力。

如今小米既要提升品牌定位,又要擺脫性價比的束縛,所以必須要拿出一些支撐得起價格的黑科技,且是別的品牌短時間內無法超越的。因而就需要加大研發投入,而非過度營銷。




數碼你我他


個人是覺得小米58億的研發投入在國內企業中不算少了!將小米和華為做直接對比是不正確的。

華為是正真的全球科技企業,服務全球無數國家和地區,甚至包括非洲這種戰亂地區,2018年售賣的2億臺手機中一半是海外銷量。同時,華為從起家到現在一直走的是技工貿的路線,自主研發貫穿整個華為的發展歷程。加上華為早期進入的是通信領域,這塊的技術壁壘很高,想要突破就只能在研發上砸錢。到現在又是鑽研5G技術,又是開發自己的手機芯片,這些都需要大規模的燒錢。

華為目前四大板塊業務,企業、消費者、運營商、其他(含雲服務等),可以算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對於這樣龐大的業務體系來說,除了手機這塊業務外,其他方面也都是需要費用的,因此華為的研發費用高昂是必然的,放眼全球,華為的研發費用也是一等一的。《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華為全球排名第5,僅次於三星、谷歌、大眾、微軟!看見沒,全是全球一等一的企業。

而小米的經營領域相比華為來說,要小的多!基本上也就是侷限於手機業務,以及相關的智能設備生態鏈。雖然小米在國內也算是較大的科技企業了,但是如果放在全球範圍內,根本就是小弟弟!市場基本還是以國內為主,業務體系不夠龐大(和華為相比),就小米這個體量,是不應該拿出來和華為進行對比的。整個小米也就只能和華為的消費者業務相比還算是勉勉強強。小米2018年的營收1700多億,而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是小米的一倍左右,這就是差距。

因此,在體量和華為相差較大的情況下,56億的研發費用是華為的零頭屬於正常現象。這個數字的費用,在國內來說已經是不少了。我們來看看小米同行們的費用,OPPO大概是40億左右,聯想是80多億元。你看,連聯想這個也就比小米多了一點點,而聯想好歹也算是全球化企業了。因此,就小米的56億研發費用來說,絕對是不少了。

相信未來,國內科技企業在研發的投入上不會少,只會越來越多,尤其是手機領域,因為大家都到了瓶頸,需要通過新生的5G來突破,沒有足夠的投入就可能在新的風口上落敗。



Lscssh科技官


感謝您的閱讀!

在2018年研發投入排行版中,小米和聯想不見蹤影,而華為以1200億位居第一。更為主要的是,盧偉冰是這樣回應的:小米才9歲!小米還是個寶寶,怎麼能“欺負少年窮!”呢?!


小米在2018年研發投入58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81%,小米的研發費用是逐年上升的,從2016年到2018年,小米三年研發費用達到了111億元。確實小米三年的研發投入,和華為的研發投入相比,確實不夠看。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幾個方面:一方面小米的發展時間相對比較短;另一方面小米作為科技類公司, 它能夠做到三年投入111億元已經非常不容易。

而華為不同,華為的主力是運營商業務,而在投入方面,華為不僅僅是進行手機研發等方面的投入,更主要的是在5G網絡,芯片等等方面進行投入,華為的投入更為寬廣,它的投入費用自然會更大。

我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將小米和華為進行比對?因為目前華為和小米是國內手機品牌中的兩大豐碑,消費者不自然的講小米和華為進行比對,特別是榮耀手機的出現,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狙擊小米。所以,我們很自然的將小米和華為進行對比。

實際上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將兩者進行比對,在它們的所涉業務中,華為的業務更為寬廣,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華為的業務分佈:消費者業務3489億元,而運營商業務2940億元。

所以,我們把小米和華為放在一個天平上進行衡量,是不公平的。小米2018年全年收入1749億元,而華為2018年全年收入7212億元,小米在實力方面並不容小覷。

在研發費用方面,小米佔比3.3%,華為佔比14.1%左右,說明小米已經在足夠的提升自己的研發費用,說小米實力不足是不恰當的。


LeoGo科技


這個對比就是耍流氓。

華為所謂的研發費用不是真的用於先端技術研究。華為一大主業是運營商,比如華為拿下某國運營商業務,總共200億,裡面真正機器的價格100億,剩下100億都是可勘測、設計方案、調試等費用支出。然後華為可以把後面的100億都算成研發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