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袁紹的田豐和許攸一個叫打曹操,一個叫不打?應該打還是不打?為什麼?

大圓圈


田豐和許攸都是袁紹手下的謀士,所謂謀士,就是替主公出謀獻計的人,至於謀劃的水平如何,最定的決策如何,那都是袁紹這個主公決定的。

當時的天下局勢,逐漸在開始明朗,尤其是在公元199年的時候。有必要先了爭一下當年的局勢才能做出打不打的判斷。



199年2月,曹操攻破徐州下邳城,斬殺呂布。

199年3月, 袁紹擊滅公孫瓚,全據河北四州。

4月,曹操派出史渙、曹洪攻打河內郡,搶先袁紹一步攻佔河內,並擊殺想要投降袁紹的原河內太守張揚的部將射犬和眭固,佔據河內郡。

6月,袁紹開始調兵沿黃河與曹軍對峙,並在7月發佈攻曹檄文,8月進軍黎陽。

同年8月,曹操令臧霸攻打青州。11月張繡投降曹操,12月衣帶詔事件爆發,曹操殺醫董承等人,接著劉備據徐州叛亂,曹操率軍平定。



從整個199年的局勢來看,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勢力,全部被曹操消滅或投降曹操,呂布被殺,張繡投降,劉備逃跑,曹操與袁紹同時成為天下最大的兩股勢力,相對來說,袁紹的外部環境要優於曹操。

袁紹除了南面的曹操外,北方基本上暫時沒有外患,而曹操在南方還有孫策、劉表及關中的馬騰、韓遂等勢力的威脅,從外部環境來看,袁紹應該趁曹操還沒有完全平定敵對勢力時,一鼓作氣拿下曹操,所以袁紹應該打,關健的問題就是怎麼打?



許攸的建議是:派一支隊伍輕裝前進,連夜奔襲許都,可以攻陷許都。佔領許都後,就奉迎天子以討伐曹操,必能捉住曹操。假如沒有擊潰曹操,也能使曹操首尾不能兼顧,疲於奔命,一定可將他擊敗。

而田豐是有兩個建議的,在曹操東征劉備時,田豐與許攸的建議是一樣的,也是建議袁紹發兵攻打曹操的後方許都。



但是許攸與田豐的建議,袁紹都拒絕了,在曹操征討劉備的時間,袁紹沒有任何動作,導致錯失良機,等到袁紹反應過來,想大舉進攻的時候,田豐又來建議袁紹:

曹操東征已經打敗了劉備,許都就不再空虛。曹操擅長用兵,變化無常,人數雖少,不可輕視。現在不如長期堅守。憑著山嶺黃河的堅固,擁有四個州的人馬,外面聯合英雄豪傑,內部實行農耕用以備戰。然後挑選精銳部隊,分為奇兵,趁敵人空虛輪番出戰,騷擾黃河南面。敵人援救右邊,我就攻其左邊,敵人援救左邊,我就攻其右邊,使敵人疲於奔命,人民不能安於本業,我們還沒有疲勞但對方已經睏乏,用不了三年,就可戰勝敵人。現在不用廟堂上穩操勝券的計策而想通過一次戰爭去決定成敗,萬一不能如願以償,後悔就來不及了。

簡單的說,田豐的建議就是:安心發展,靜觀其變,派出偏師騷擾曹操,使其左右不能兼顧,放棄一次決戰而採用持久戰來擊敗曹操。



當曹操和袁紹各自解決了自已的對手,成為中原最大的兩股勢力時,曹操與袁紹的戰爭就已經不可避免,所以對於袁紹來說,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怎麼打?什麼時候打的問題?打是肯定要打的。

相對於袁紹來說 ,曹操早就開始佈局與袁紹的戰爭,包括奪取河內郡和進攻青州,都是曹操的戰略部署,只不過曹操的外部環境比袁紹惡劣,勢力比袁紹弱小,對於袁紹來說,如何取決謀士的建議,作出正常的決策,已經成為一種緊迫。



田豐與許攸偷襲許都的建議,應該是說完全正確的,即使不能打下許都,也會讓曹操疲於奔命,對於袁紹整個局勢來說,都是正確的,可惜啊,袁紹沒有采納,這是袁紹的短板。

而田豐的第二個建議,不與曹操硬拼,而採用襲擾+持久戰的戰術來對付曹操,個人覺得有一定的道理,田豐清楚的認識到袁紹與曹操的差距,如果硬碰硬對決,一旦失敗,就會賠上整個北方四州。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田豐是正確的。

而與田丰采取同樣意見的還有沮授,沮授也建議袁紹以逸待勞,採取持久戰,可惜袁紹仗著實力強大,根本不扣沮授與田豐的建議,而採用主力對決,以一戰定天下的速戰戰術,最終導致官渡大敗,袁紹家族的覆滅。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方圓論壇觀點!

田豐和許攸可以算是袁紹陣營最重要的謀士之二。田豐助袁紹滅掉了公孫瓚,可以說是幫助袁紹奠定了基礎勢力。許攸雖然在袁紹帳下並沒有立下什麼大功,但是許攸和曹操袁紹都是發小,許攸開始對於袁紹還是十分有感情的。否則也不會投奔袁紹,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因為袁紹勢力發展比較好,所以許攸才會投奔袁紹。但不管怎麼說,田豐和許攸都是袁紹帳下謀士團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建安四年袁紹滅掉公孫瓚之後勢力大漲,此時的袁紹佔據四州之地,擁兵數十萬,袁紹的聲威一時無兩。當時的袁紹志得意滿準備攻打曹操這個鄰居。袁紹之所以打定注意要攻打曹操,一方面是因為當年大家都是紈絝子弟的時候,曹操就是跟著袁紹屁股後面的小弟。而現在小弟曹操勢力日漸龐大,這讓袁紹這個小心眼就很不舒服了,所以袁紹一定要抓住曹操。另一方面就是,當時曹操的地盤緊挨著袁紹,而袁紹想要南下就肯定繞不開曹操,而且當時的曹操掌握了漢獻帝。而漢獻帝也是當初曹操搶先袁紹一步奪走的。以袁紹的小心眼性格肯定還在記恨曹操。所以綜合考慮之下曹操就成了袁紹滅掉公孫瓚之後的下一個目標。



實際上在對於袁紹如何針對曹操的問題上田豐和許攸並沒有錯。雖然他們的計策是南轅北轍的。但是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覆滅曹操勢力。田豐主張打“持久戰”,“消耗戰”。不需要動用過多的糧草軍餉也不需要調動大軍,想要直接拖跨曹操。因為當時袁紹佔據四州之地,糧草充足錢糧充沛。袁紹和曹操打消耗戰完全沒有任何問題。而且田豐的作戰方式是最安全穩妥的一種。但當時袁紹鐵了心要打曹操,田豐的計策可以說是和袁紹背道而馳。如果換一個開明的君主肯定會採納田豐的意見,因為田豐的計策確實是以小博大。但袁紹剛愎自用不聽建議。田豐也因此而最終喪命。



許攸呢?他這個人非常瞭解袁紹。他明白袁紹打定注意肯定就不會改變了。所以許攸建議袁紹趁曹操攻打劉備的時候偷襲曹操大後方,但由於袁紹的婦人之仁導致計劃沒有實施。後來袁曹展開大戰,許攸建議在正面和曹操對決的同時排除一支軍隊偷襲曹操大本營。因為曹軍勢單力薄肯定後方空虛。到時候前後夾擊再加上曹軍後方一亂,前軍也肯定會大亂。到時候可以一鼓作氣滅掉曹操。許攸的建議也十分的中肯。如果袁紹採納許攸的建議,那麼曹操必敗無疑。袁曹大戰時,兵力短缺是曹操的痛點所在。但就在這個時候袁紹帳下謀士還在勾心鬥角。許攸的家人有人犯法,而審配則把他們違法的行為和許攸掛上了勾,這就導致袁紹開始厭惡許攸,痛罵許攸之後對於許攸的正確建議也沒有采納。許攸大怒之下投奔了曹操。而之後曹操憑藉許攸的獻計獻策一舉擊敗了袁紹。



實際上袁紹不管是採取田豐的“持久戰”還是採取許攸的“偷襲戰”都是可以輕鬆戰勝曹操的。關鍵就是袁紹此人剛愎自用,不肯聽信正確的意見。導致自己一意孤行最終戰敗身亡。所以說田豐和許攸都沒錯。錯的就是袁紹本人。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事實很清楚,田豐是正確的。

只需要看看袁紹盡起所轄大軍要碾壓曹操卻被阻擋在官渡,足以證明先發制人和碾壓優勢壓根不具備掌控絕對勝利的因素。

孫子兵法就提出一個概念,曝師一日,耗費千金。

這個概念的意思就是說,勞師動眾是要花很多錢的,而且不只是錢,還得消耗資源。

浩浩蕩蕩組團打曹操,結果給人家堵在路上,精氣神消耗外,自家財富也是一天天的巨耗。

戰爭就是為了獲利,僵局是最可怕的,拼的是消耗戰,對於雙方而言都是損失。

曹操是在損失,但袁紹損失更大。

不能夠以雷霆之勢齏滅曹操,硬著頭皮以傾國之力與曹操相耗,肯定就是一個笨辦法。

所以田豐看得出發展脈絡,算計即便獲勝也屬於慘勝,天下諸侯還那麼多,奪了一個和自已拼光家底的對手的地盤,更是得不償失。

因為戰後的恢復,不但袁紹要恢復自家元氣,還得協助恢復攻佔的原曹操地盤的元氣。

區域雖大,可筋疲力竭之下,虎視眈眈的各路諸侯還會客氣?

袁紹的運氣沒那麼好,不僅被曹操給堵住了,而且還叫曹操給打敗了,這就是錯誤選擇的最壞結果。


鴻哥iouyh福小鋪


這個問題問得好而且出題高明,可為古為今用。袁紹者世代公侯,當時多少好聽?(當時無考試製度,法官兒子永遠是法官,乞丐的兒子永遠是乞丐的社會制)更何況青輕時曹是參頭火,袁不過隨聽使喚而巳,知謀何及?搶新娘可見一斑。

傻乎乎的袁大頭以為高門前的門神,只要裝裝樣子即可嚇退太監孫子了。那知人家是治國之奸臣,亂世之梟雄,現近代也有,管你可鳥?叫做成王。不在於兩位超級謀士的用誰問題,而是守成的富二代應思考問題,你們能否守成?能否在前人的基礎上前進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初心問題?理當思考!


蕭湘居士__


不打為好。袁紹好謀而無斷,沒有雄才大略,袁軍的戰鬥力不強,只是割據一方,不具備爭天下的能力。好好偃武修文,休養生息,還能多活幾年。


fxq7151833


阿富汗前總統(奧馬爾)打不贏美國,但是打不贏也得打,泥人也應該有三分土氣。

寧願亡國也要打,曹操國賊也,不打白不打,打得贏也要打,打不贏也要打。

劉備難得贏一次,可人家就是打不死的小強,挑對手專挑硬對手,咬核桃專咬硬核桃,這!就是英雄本色。

袁本初最說輸了,但是個性還是有的。不是說阿瞞想幹嘛就幹嘛。呂布雖說是讓阿瞞殺了,但是該給他添亂還得給他添亂。

袁術該稱帝還得稱帝,他們就不尿阿瞞。

哈哈哈哈哈哈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打和不打受什麼因素影響呢?時間,地點,領兵的將領,天時地利人和,種種因素。戰場上形勢千變萬化,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子。戰場上形勢的變化,決定了領兵的將領要做相應的改變來應對。

曹劌論戰時深刻闡述了戰場上形勢的轉化,而將領根據形勢的轉化,決定出擊的時間,最後將劣勢逆轉,使魯軍擊敗了強大的齊軍。

賈詡宛城料敵也是這個道理,使劣勢的張繡擊敗了優勢的曹軍。


風神翼龍12


不打,袁紹地大物博,用一州之地的兵力持續騷擾曹操就能贏了,三五年發展後,集中全力一戰可平了曹操


秦武揚7



燃燒的歲月91741131


我覺得不打為好 高掛免戰牌 像秦朝一樣 修身養息 等實力足夠強大 一舉統一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